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命双修


唐代流行修仙,所以有八仙之说。譬如说,世人皆知的吕洞宾,原名吕岩,道号纯阳子。吕洞宾是唐朝人,据说在宋代还有其踪迹。吕洞宾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道观都供奉吕洞宾。

北宋时修仙潮到达顶峰,有个叫张伯端的人著作《悟真篇》,被后世奉为经典,清雍正年间,张伯端被封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紫阳真人即张伯端。《悟真篇》之张伯端自序:

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炼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张伯端认为,佛教以修性,即“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道家以修命,即“老氏以炼养为真”,可见唐宋时期道家与佛教之影响。

唐宋之人修仙以性命双修为法门,所谓性,是指性情,即人的精神思想,所谓命,是指生命,即人的肉体。所以道家与佛教的修炼之法有明显不同,道家要修炼的是肉体,而佛教要修炼的是思想。

修炼思想是要出问题的,因为会胡思乱想,以为“顿悟圆通,直超彼岸”,有可能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修炼肉体则不会出问题,只有成功与否,若不成功,则肉体衰败,若成功,则青春永驻。

张伯端的性命双修没有成功,所以后来转而写作《禅宗诗偈》,这是思想出问题了,是走火入魔了。张伯端临死前留下《尸解颂》一首:

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可见张伯端受佛教影响极深,而未得道家真谛,不过是俗人一个而已。

故而真正的修仙之法是修命,而非修性,修命成,则修性也成。肉体不败,性情童真,肉体若败,性情腐朽。以为佛道兼得而性命双修,其实是意志不坚定而为佛教所侵,如张伯端这样最终沉迷于精神虚幻之中,自我安慰罢了。

功夫到家,自然而然,功夫不到家,如何能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真而仙 ——论全真道对道教仙学的发展
性命要雙修
再谈修道
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
张翼远:道家独特的性命双修
修性不修命,天下第一病,道家所讲的性命双修,究竟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