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拒绝“10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10万+”是什么一回事,大家说的“10万+”是指那些阅读数达到10万以上的文章,许多人往往把这些文章视为互联网上的热文、好文,一种社交媒体写作的成功标志。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一篇文章对“10万+”作出了批判10万+,正在毁掉新闻行业,毁掉互联网 我把文中几段内容抄录如下: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我们惊讶的发现“100000+”成了所有自媒体人梦寐以求的追求,有人喜欢搞怪,有人公开发牢骚,有人喜欢危言耸听,一篇篇简单粗暴、哗众取宠、撕逼骂街的文章,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裂着社会。

它满足了我们的猎奇、需要发泄的欲望,让我们上瘾、不可自拔。我们自古以来喜欢围观、跟风、人云亦云,这种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 

…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旦媒体商业化,被资本所绑架,媒体就将成为资本的帮凶,我们的眼睛也就被蒙蔽!

它们宁可把钱花在如何创作出更牛逼的“段子”上,也不可能把钱花在如何真正的给我们带来“真相”上。尤其是那些积累了一定粉丝,就去拉投资的营销账号,它们到最后必定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资本扩张的垫脚石。

我认同他的主要观点,但我要纠正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10万+”写的都不是新闻,例如咪蒙的“毒鸡汤”。再例如她的《致贱人》,用恶毒的语言讲述一个浅显的道理。显然语言很暴力,但还是听妈妈的话。但这样的“10万+”绝对算不上好文章。实际上“10万+”可以算得上成功的推文,一种以商业为目的的写作。

其次,我们来看看“10万+”的服务对象。根据CNNIC统计的中国网民结构,截至 2017年 6月,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其中中学生和低收入人群占比最高。这也是“10万+”写作面对的主要人群,杜峻飞教授在阅读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时写下这样的解读: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是一批聚合在一起丧失自觉的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他认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就会占据统治地位,许多人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

 
勒庞在其书中,对群体行为发生时表现出一种普遍无意识的基本心理状态,有过精辟的论述:“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这种“无意识”是指群体的冲动和急躁、缺乏理性、低劣的推理能力、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在群众聚集、情感亢奋的特定事件中,个人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弱化甚至泯灭,会不自觉地加入到集体意识中去。即使平时独处冷静清醒的佼佼者,一旦汇入群体,个人都会被感性所支配,被群体所裹挟,意识趋于群众的平均水平。
 
时刻记住,不能从众、更不能惟众,特别是不能媚众。

再次,在商言商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些“10万+”真能吸引那么多用户吗?真的能为商家带有良好的营销效果吗?新京报传媒研究揭露了数字营销的黑幕:你看到的10w+有多少是真的?揭开数字化时代营销效果造假的秘密 我把其中几段文字抄录如下:

这个复杂供应链的最末端,是广告主最痛恨的一种供应商——他们的生意主题,是通过各种数据造假手段,帮助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广告代理公司或者媒体顺利交差。在“万能”的淘宝,只要搜索“点击”“IP”这样的关键词,马上就能找到上百家提供刷量服务的卖家。 

造假者会告诉你:给一台电脑安装虚拟机,可以模拟几十台电脑,然后再利用“暗弹”软件,就能制造出客户需要达到的UV和PV数量。这种软件会在电脑上打开的浏览器后台不断弹出广告弹窗,但人眼看到的还是正常的浏览器画面。所有后台弹出的广告,都计入了PV中。

随着平台的壮大,刷点赞数、阅读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日益膨胀的数据,动辄百万级甚至过亿级的估值,一方面让读者难辨真假,另一方面也令资本为其虚高泡沫付费。去年9月底,随着微信系统的升级,许多原本阅读量轻松达到“10万+”的知名公众号,图文推送的阅读量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

拒绝“10万+”是我个人的选择,我的拒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靠运营公众号吃饭。记得王宝强离婚那会儿,有人建议我写写“宝宝离婚”,我坚决不凑这热闹,不为低俗媚俗折腰。但我不反对借鉴学习“10万+”文章的写作技巧,我倒觉得那些无意“10万+”而获得“10万+”的文章更值得我们学习。

也许有人说,谭老师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还要混饭吃呢。我不反对你去力争“10万+”,但要有节操有底线,标题党要有中生好,不要无中生有。我奉劝那些热衷“10万+”的人,小心它把你带到沟里。再说,现在公众号运营正向细分用户精准传播的“小而美”发展,一些阅读量不高的文章也能带来不错的效益。

最后我要问,您认同我的观点吗?如果不认同,欢迎您的批判;如果您认同,请您转发推荐,看看能否弄个“10万+”,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斯塔夫?勒庞: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罗伯特·帕克:《社会控制和社会行为》(1921)
看群体
浅析群体心理———读勒庞《乌合
古斯塔夫•勒庞《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从众心理到底有多么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