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三)

五、研究的资料怎么找?

不少人在刚开始做研究时往往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资料匮乏或者不知道怎么找,这样做起研究来就会有一种“无米之炊”的无力感。在此讲一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1、文献检索与相关扩展

做研究写论文首先要看看前人都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引用。利用数字图书馆及各种数据库可以检索你需要的论文、图书及其他各种文献资料。但时常会有同学跟我说:老师,我做这个研究能找到的论文很少。我就会问他是怎么找的,检索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比如说一个关于抖音传播模式的研究,有同学在知网上就会用“抖音”和“传播模式”这两个关键词来检索,这样他会发现相关的文章很少。因为抖音才刚刚开始,相关的研究不会太多,其传播模式的研究可能还没有。这样我们不妨拓展一下思路,抖音属于短视频,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可以借鉴。其他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也可以借鉴,通过关键词的扩展检索,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相关文章。

主题词检索的检索效率最高、标引质量最好,是检索文献的首选方法,:1、不同的数据库使用的主题词表不同,使用主题词检索时要查清相应主题词表中表达该概念的主题词,同时要选择代表课题实质意义的词做主题词;2、根据主题词表把自然语言换成规范化的主题语言;3、选主题词要注意词形变化及同义词和近义词以防漏检,比如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关键词检索是将文献篇名或内容中具有实质意义、能表达文献主要内容、起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抽取出来进行检索。由于关键词没有经过规范化处理,检索时也须把不同词形的同义词、近义词等都查遍,否则就会漏检。 

一旦确定检索词,分析各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布尔逻辑算符、截词符、位置算符等检索运算符把各检索词组配起来,构成准确表达信息需求的检索式,例如布尔逻辑符:并含、或含、不含等。

当检索结果无法达到用户要求时,必须分析原因并进行如下调整:1、检索词的调整:进行增词、删词、换词等调整。2、检索式的反馈调节,如果检出文献太少需要提高查全率,则主要从扩检入手;如果检出文献太多,需要提高查准率,主要是从缩检入手。所以说文献检索一定要不断的变换方法,尝试变换主题词、关键词检索,尝试拓展检索范围,尝试相关领域检索,在检索过程中还要顺藤摸瓜,在检索的文章中发现新的检索线索。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与研究相关的新理论新成果。新闻传播研究有不少属于交叉学科的,我们还需要在其他学科领域里找文献资料。比如舆情分析与危机传播的研究,除在新闻传播学中检索,还要到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哪里去找,有时我们会发现其他学科的研究做得更好,值得借鉴和采用。但在跨学科检索时,我们要注意同一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叫法。这时我们就要变换检索的关键词。

因此,我们在文献检索时要反复尝试新方法、不断变换检索方向,发挥想象力、开阔思路,顺藤摸瓜才能找到你需要的文献资料,找资料实质上是找方法拼思路。当然,资料多了还要会处理,资料多了不等于有用的资料多,这时候就有必要作一些有必要的调整,或调整资料收集方向,或调整研究的选题。

2、数据收集与一手资料

    文献资料往往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属于二手资料,做研究还需要来自社会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应用研究来说,我们就不能只依赖学界的文献资料库了,还要去寻找业界的各种资料库数据库,甚至还要走到传媒第一线中去找。比如我们要做一个网络与新媒体的综述性研究,恐怕首先要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KC)查询最新的统计报告,从哪里找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和材料。如果我们专注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还要到咨询公司中去找行业报告,有些重要的资料还需要付费。行业数据、政策法规的来源有很多方面,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调查公司。对于个案研究来说,我们还需要深入相关单位去查找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数据。还要做田野调查,找资料有时候也是找人,找到核心团队和知情人,个案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也还要进行甄别和筛选,去伪存真,对比核实。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也要多交流多请教。在查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调整方向和搜索范围。资料搜集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不仅在研究前需要收集资料,还要在研究中及时补充相关资料。总之,收集资料既要全面广泛,更是灵活多变,要明白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如何使用的技术问题就不在这里讲了,国内外各种专业的文献和数据库大家也可以到网上去搜一下。总之,找资料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找到更多更好的资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提高。

六、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新闻传播学有跨学科的传统,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本身就是依靠吸纳其他学科的学术营养成长起来的。但后来却慢慢陷入“内卷化”的泥潭,除了一些有必要的学术梳理之外,不少研究要么重复劳动,要么只是精细化,学术价值并不大,理论创新不强。不少人的研究感觉遇到学术“瓶颈”,在理论上难有新的突破。

而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在新的传播环境和新的传媒发展中,新闻传播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原有的理论框架内难以解释新现象新问题,不少学者反思这一重大问题并提出“学科支援”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视角来研究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因此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跨学科首先出现在新媒体新领域中,广播电视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学与艺术学有了更多的交集,传媒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应用经济学理论,传媒转型使得人们青睐管理学,受众研究使得我们对统计学有更多的应用……。总之,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普及和应用,跨学科的触角伸到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及自然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新闻学突破原有边界,不仅引入传播学,而且衍生出传媒经济学这一交叉学科研究;传播学则创建了新的分支学科——认知传播学和计算传媒学。

一些非新闻传播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或以独立或以合作的方式率先展开跨学科研究。以我个人为例,借助物理学的专业背景,我运用场理论先后写出论文《试论电视新闻舆论场》《台网互动:构建新闻舆论场》。我还运用核物理的原子裂变理论来分析传播学现象,并在论文《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传播模式——以〈百家讲坛〉为例》中提出传播裂变的新理论。借助经济管理的学科背景,我先后写出《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电视内容产业链的解构与建构》等论文,借助社会学写出了《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构建社会化传播理论的思考》等论文。这些跨学科研究令我取得更多研究成果,且在理论创新上有所建树。此外,我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物联网激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可以说新技术催生新传播,新传播促进新研究。

跨学科不仅仅移植其他学科的理论,还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视角。比如我们日益重视的实证研究,新闻传播学借用了统计学的定量分析和理工科的实验方法,新闻传播学还应用人类学、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近年来学者们还借用了社会学人类学的社会网络分析、虚拟民族志等方法,借用心理学方面的眼动仪、脑电波等设备和方法来做传播学研究的实验。而采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平台来做研究已逐渐成为新常态。这些新方法新手段能够更好的研究新闻传播学的新问题新领域,但没有哪一种方法最好,只有哪一种方法更适用。

跨学科研究要挑战新的研究领域,因此需要重新学习,要拓展自己新的知识场域和学科领域。同时要有决心和勇气,还要有敏锐的眼光,到底其他学科哪些理论对我们有用?这些学科理论的适用范围如何?能否移植过来?都要做深入的了解和认真的分析,切勿一知半解来个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也不要为跨学科而跨学科,还是要有问题意识,跨学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跨学科研究还有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就是与其他学科对话,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理论发现,因此关注其他学科相关研究也应成为一种研究常态,当然更高级的是能与之对话,例如《以媒抗争: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研究》一文提出的“以媒抗争”就是试图与法学提出的“以法抗争”这一概念进行对话。

诚然,并非每一个学者都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这就面临一个再学习的问题,一般来说跨到与本专业相近的学科比较容易,人文学科跨到自然学科难度较大。那么怎么办呢?有一种办法,就是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一时难以进入的学科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展开跨学科研究。协同创新也应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必杀技”。通过组建团队设立项目完成跨学科研究课题正成为一种研究趋势。而互联网给此类研究提供很好的协作平台。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打破高校行政壁垒和学科门户隔阂,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跨学科研究氛围和学术环境。当今科学研究日趋呈现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我们不仅需要跨学科还需要跨校跨界跨区域展开合作。跨界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常态,页跨学科研究必将助推新闻传播学理论重建与学科发展。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跨学科研究的前提是对新闻传播学科本身要有足够的熟悉和理解,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是为了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和突破现有的瓶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当然,也可以用新闻传播的视角和理论去研究其他学科的问题,也就是转身其他学科的研究,实际上也确实有一些天才能够在多个学科发力并有所建树。但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能够通过跨学科研究在本学科一两领域实现突破已属不易。

相关链接: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一)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二)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问题·理论·方法——硕士论文评审有感

我是如何带研究生的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给我的研究生推荐20本书

吐槽研究生论文写作“十八怪”

吐槽哪些不负责任的导师

谭天的抖音号——研究的休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沟通:现代传播学理论最重要的跨学科发展
传播学者休梅克谈研究往事,“回溯历史和跨学科是新思考产生的好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去西方化”AGAIN:传播学者究竟需要做些什么?
桑 兵:报刊史研究的两难与两便——新闻学、历史学如何熔为一炉
每日一背之传播学 | 经验学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