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时代,广播新闻还有戏吗?

今年也是广东广播新闻(台)三十年,严谨的李东台长对当下广播新闻进行了认真的点评让我学到不少,他的批评让我想起白岩松那句话“一级甲等流畅的废话“。广州大学田秋生院长对广播新闻评论《成峰观点》的分析我也很认同。作为电视台前评论部主任,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在竞争中广播新闻评论要改变语态,要有辨识度和品牌意识。

在会上我认为内容生产固然重要,但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更重要,就是说如何让更多人听到广播新闻。此前在我的论文《场景重构与用户延伸——打造新型广播构想》中提出新型广播的两种形态 :场景导向的移动互联网广播和基于广播“两微一端”形成的多媒体。到底哪一种更有发展前景呢?值得探讨。我认为还提出发展智能广播,在广播新闻中引进AI主播,腾出人手去做新媒体运营,不仅做音频,还要做图文和短视频。

广东广播新闻中心郜主任跟我讨论机器人播报新闻,他认为目前科大讯飞的产品一方面很贵,他们承受不起,另一方面播报效果不理想,语言缺少个性化。我认为经过产品升级和深度学习,价格应该可以降下来。同时,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广播新闻不仅仅在于新闻播报,还广泛应用于内容生产和传播,如算法推送等。我们都认为人工智能值得期待,但AI主播只是广播新闻播报的一个补充,有情感有深度的新闻节目还是需要主持人。
目前广东广播新闻在蜻蜓FM、喜马拉雅等移动音频平台都有,还有自己的APP粤听。赛立信媒介研究黄总给了一组广东新闻广播在融媒体的数据:2019年11月份,广东新闻广播在各个主要平台的用户数95.76万,点击量249.33万,日均收听指数0.12807。其中,点击量在全国范围内239个省收频率中排名36,在42个省级新闻/资讯类频率中排名11。我觉得电台与电台比有什么意思呀?再说,在移动端总共不到100万的用户数也太少了。

粤听的用户数仅有几十万,太少了。据说广州电台也在做APP,我是不赞成电台自己做APP的,如果一定要做也不能只限于音频,功能和产品太单一了,无法打造平台。巧的是在同一天,2019南都”声势“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索”的报告,并且启动校园签约主播的计划。南都成立音频部并进驻喜马拉雅一年,成为机构媒体收听量第二名。看来各大媒体纷纷进军音频领域,广播媒体的竞争压力只会加大不会减少。

据悉,有的广电台正打算把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合并。面对各大媒体咄咄逼人的竞争,有的广播人感到悲观,面对传统广播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李台长还是乐观地在结语中给大家鼓劲,他提出广播新闻创新三大招:内容产品化、办活节目,改变语态,重点抓好一两个节目。我觉得如果从内容零售业角度来讲,就是内容产品化、IP化和场景化。最后,我不想说什么再创辉煌的废话,还是听听网友怎么说,可能更能激活我们的思考:

●手机里以前还有收音模块,插上耳机当天线就能听,现在基本上都把这个功能砍了,连音频播放器都砍这个功能了,标配的除了汽车好像没有到达客户终端的方式了。有线数字传输里有广播,可用户会用电视听广播吗?被无线电频率绑架,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要提供定制服务,专业音频内容生产,多场景应用和分发,新闻节目可以做成知识付费的脱口秀节目。做会员制,提供衍生服务和产品,无线电只作为一个播出渠道,广播电台整体转型为内容服务商。
●广播新闻,如果仅限定在广播这种传播媒介之下,目前主要的受众是车上人群,相比较电视和报纸最大的优点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车联网的普及,车厢这一广播新闻最重要的场景可能也保不住了,这是广播最大的危机。如果把广播新闻不仅限定于广播这一种传播媒介,原有的广播新闻人还在继续做新闻,只是分发的渠道拓展到互联网线上,那么面临的问题和其他传统媒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人工智能在广播领域的应用目前也仅仅在中央级媒体有尝试,省市级媒体大规模运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广播新闻,如果仅限定在广播这种传播媒介之下,目前主要的受众是车上人群,相比较电视和报纸最大的优点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车联网的普及,车厢这一广播新闻最重要的场景可能也保不住了,这是广播最大的危机。如果把广播新闻不仅限定于广播这一种传播媒介,原有的广播新闻人还在继续做新闻,只是分发的渠道拓展到互联网线上,那么面临的问题和其他传统媒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人工智能在广播领域的应用目前也仅仅在中央级媒体有尝试,省市级媒体大规模运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每天起床,小爱,小度,小雅这些同学会告诉一些我们应该需要的信息吧,还都是它们加工过的。这算是未来的场景,语音指令最直接,应该反向思考一下,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广播服务。
●互联网时代,广播新闻可能只适用于部分场景下的特定人群了,因为新闻提供资讯作为第一作用,但广播的形态既有线性传播劣势,又缺少电视图像的可视性,所以在资讯高度发达的当下,广播新闻可能处境会比较困难,但是音频节目还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伴随式的收听适合的场景很丰富,其次好听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会有人欣赏的,再有一些垂直类的知识传播的音频节目,符合很多当下对知识获取有焦虑的年轻人,所谓的替你读书,边听边想。

相关文章:

场景重构与用户延伸——打造新型广播构想

中国广播亟待第三次升级转型

荔枝见闻——移动音频平台“去FM化”之路

传统广播,你摊上大事了!

终端制胜:广播新闻的形态之变——兼论广播新闻研究的现状

广播节目评奖该改了

谭天的文旅世界

头条号东行漫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29.新闻媒体:威海广播电台“读书”频道
别再“内容为王”,广播面临一场生死战
[转]中国之声,中国新闻广播的旗舰,信息时代的媒体尖兵。 2011-6-8 11:09阅
苏州人民广播电台苏州新闻广播 FM91.1简介
【广播专题】重塑格局 | 美FCC废除近80年的“实体电台工作室”法规
音频liv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