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接与治理——中国互联网25年(三)
三、资本的驱动

第三部分就是资本的驱动。在中国加入互联网十几年后,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当时就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大量的投资涌入互联网业。但是很快不少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我们把这叫做互联网泡沫。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办了一个公司,好像关注的人很多,人气很旺,但是并不赚钱。不断烧钱而找到盈利模式,最后就倒闭了。这一段时期我们是叫做互联网泡沫期。那么在这段时期里面,有一位同学,大家认识的,马化腾同学。有一次我到深圳大学去讲学,我想这学校是马化腾的母校。我在这里讲新媒体合适吗?其实那时的深圳大学是一所很年轻的大学,它是伴随深圳特区而办的大学。我想马化腾为什么会念这样的学校?后来深圳的朋友告诉我,其实那年深圳这些孩子本来要去北京读书的,考北大。可能现在的同学不知道,那年北京出现了政治风波。有家长就怕不安全,就让孩子近读深圳大学。其实马同学的成绩绝对不止深大这个水平的。

马化腾同学毕业之后去做程序员,他就开发了一个软件,叫QQ。为了让大家玩呢,他自己扮演玩家,潜水在上面。吸引了就很多人用,但是苦恼也随之而来。用户多了以后就需要租用带宽,需要服务器,又要花钱。但是却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能赚钱。马童鞋急得团团转,每天都掉发,租办公室要钱,服务器要钱,焦头烂额。那时他撑不下去,想把QQ卖掉,但价格没谈拢。此时有一家外国公司伸出援手,愿意投资,这家公司是南非的一家公司,不是中国的,是非洲那边的。这家公司投了钱让他渡过难关,才有后来的企鹅帝国、后来的微信,后来的整个一个互联网的巨头。从马童鞋的这个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发展涉及到一个生命悠关的问题——怎么盈利?你要很长一段时间才找到这个盈利模式。

我们来讲讲商业模式的发展,同学们没有经历过你们父母的那个年代。他们买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跑到专门的商店,你要跑到这条街来买米,跑到另一条街去买衣服。要买齐各种商品你要跑好多家店。后来有人想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商品都集中到一个大商场。这就是超市。门户网站就相当于一个信息超市。但是大家觉得这样还是不够方便。我能不能不到这个店或超市也能买到东西?于是快递出现了,手机客户端就是一家信息快递公司,你需要什么都可以在上面下单,他会送货上门。如此一来,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商品,所有的资金都流向了移动互联网,就连农家乐的老板也会做广告了,报纸的广告怎么办?
 
2011年的美国,谷歌一家公司年收入就已达到379亿美元,它超过了整个美国报纸全年的总收入。所以很多报纸就关门了。2019年《纽约时报》编辑预测: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会在5年内死亡。传统媒体的衰败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过去我们认为媒体只要有好的内容、好的报道、好的节目就一定会赚钱,这是传统媒体的思维。但是我们突然发现有一家公司,他不做内容。比如说百度,只是在帮我们找内容而已。还有大家都在使用的微信,你们每天都在微信上写东西发图片。你们在做什么?你们都在生产内容。换句话说,你们都在帮马化腾打工,或者说我们帮张小龙(微信之父)打工。他给你们工钱了吗?他不仅没有给,你们还要交流量费,但你们还很乐于去做这些事情。那么腾讯做了什么?它一点内容都没有做,都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帮他生产的。腾讯它只做了一件事情——搭建了一个平台。所以我说新兴媒体不是传统意义的“媒体”,因为媒体一定是要生产内容的。那么它是什么?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

互联网公司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媒介平台,我们在上面使用微信,使用朋友圈,开公众号,去看视频,去网购去支付,还可以玩游戏,等等。真正的互联网平台是能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让我们每天都长埋单呆在上面。前面说到那位教授的老妈每天玩三个小时抖音,这里就引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户时长,这也用户粘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经常到一些传统媒体去考察他们做的新媒体,他们会告诉有多少粉丝,即用户规模。我会接着问日活量多少?用户时长和日活量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此外,还有点赞数、评论数,这些都是体现互动的评价指标。现在微信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商城,上面什么都有。有限时通讯、有游戏,有电商,有视频,还有大众点评,只要告诉你的位置,它就会把周边有什么服务都告诉你,这就是LBS,即基于地位的服务。

周末我们到天河城可以在里面呆一天都不出来,里面的商品应有尽有,还可以吃饭,还可以看电影,小孩子还可以玩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说用户粘度很强。新媒体产品和服务的售卖方式有好几种,一种叫一次售卖。就是付费的,比如说看电影买书,现在在网上看电影也要付费了。当然也有免费的,比如说看电视听广播也基本不用钱的,那媒体的钱从哪里来?它会把你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主。比如说这个节目收视率如何如何,说明有那么多观看,商家就根据收视率投放广告。媒体是用注意力置换广告来获取收益,这叫二次售卖。互联网经营也是许多免费模式,互联网经济主要是免费经济,因为你们使用互联网产品大多是不需要花钱的。互联网通过流量去广告商那里换取广告。用户好像不需要什么成本去获取产品的使用,期间你是消耗了时间成本,出卖了你的注意力。当然也有付费模式,其中有一部分用户愿意付费。比如说过去我在网上听音乐从来不花钱的,我付费是从《中国好声音》开始的,下单收听每月不过两块钱。每月两块钱不多,但是如果有1000万人付费那就是2000万,一年就是一亿两千万,相当可观的收入。呢?就几千上亿了。上亿了,所以他仅此一项它就收上亿了。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每个人贡献那么一点点,如果用户规模是几千万几个亿的话,那就不得了。互联网商业也可能通过线下和线上的互动来完成,它既冲击了实体店也盘活了实体店。它可以网上不收你钱,线下再收你的钱。也可以倒过来线下不收钱,重要体验,线上再收钱。甚至互联网企业出售数据产品也能盈利,这叫第三次售卖。

具体来说,每个互联网企业是怎么赚钱,或者说商业模式其实不那么简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等于盈利模式,它至少包括四部分。首先是产品模式,你是要生产一个怎么样的产品?其次,你的产品是提供给哪些用户?或者有哪些用户愿意购买它?第三是推广模式,用什么办法把你的产品推销给用户?腾讯与央视春晚合作之后,推广了微信支付。第二年阿里跟央视合作推销它的支付宝。前三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收入模式或者盈利模式就相对好办了,是免费的模式还是付费的模式就取决于你的产品模式和用户模式。

传统媒体基本上是用二次售卖,靠广告生存。早期的互联网也主要靠广告。网络游戏的出现改变了商业模式,它是第一次售卖,游戏玩家是要付费的。腾讯你别看它又做社交又做新闻,其实他最赚钱的还是游戏,一个《王者荣耀》赚了多少个亿?前两年的直播平台也很赚钱,它的玩法跟游戏相似。过去网速不够,视频体验不好,由于4G的出现这些问题解决了。一个打扮娇艳的女孩子对着摄像头,也没啥内容,搔首弄姿一个劲的说谢谢宝宝,就不断有人打赏。据说在深圳有一定富豪竟砸了一百万,把那网红主播吓住了。直播平台也由此出现了很大问题,为了博取赏金,伤风败俗的东西也出来了,有的主播甚至半夜三更脱衣服,这对互联网产生了精神污染。对此政府开始进行整治。关闭了一些不良的直播平台。网络游戏也要整顿,暂时不批刊号,腾讯损失很大,甚至引起股价在下跌。腾讯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巨头,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还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那么它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早年的竞争也是无序的,侵权盗版事件不断发生。2010年爆发了“3Q大战”,就是360与腾讯QQ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腾讯还把矛盾转嫁给用户。用户要么用360,要么用QQ,只能二选一。我有个学生把很多资料放在360上面,但她又用QQ,她说老师我该怎么办呀?这不是绑架用户嘛。腾讯你把用户利益放在哪里?最后逼得工信部就出面才解决问题,腾讯向公众道歉。程序员出身的马化腾同学原来是一个很腼腆的男生,上班坐电梯总是低着头站在角落里,并不善于与人沟通,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不得不学会公关,学会尊重用户,学会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可以说3Q大战让腾讯成长让马化腾同学成熟起来。


小时候的马云,你们能看到他是个天才吗?他是考了几次才考上大学,要论读书恐怕比不上在座的许多同学吧?马云后来去创业,拉了18个小伙伴,叫十八罗汉,在老家杭州办了一个公司叫阿里巴巴。当时没钱开工资,就动员他老婆给大家煮饭,马云老婆也是他的同学,也不知道这女孩怎么会看上他,做了一段时间饭,她就问了你们整天折腾,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赚钱呀?马云就竖起一个指头。一万?不是,一百万,一天赚一百万!现在当然不止这个数了,201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马云请了八个淘宝店主跟他一起敲钟。我们看看其中三个:跳水世界冠军劳丽诗是我的老乡。她退役后也在淘宝上开店。一位美国的农场主把他种的樱桃拿到淘宝上买到了中国。有个女孩是海归的留学生,原来是学音乐的,现在回到老家养蜂蜜并拿到网上去卖。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不要铁饭碗,不去单位上班。自己创业。这就是李总理所说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马云去了美国,跟特朗普说我要给美国创造一百个就业机会。把特朗普高兴得直夸他是好人。然后,他又跑到俄罗斯,普京说,我听说你要退休,年轻人不要退休,好好干,把俄罗斯经济也发展起来,马云成了国际云。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大国,在商业创新方面中国是走到世界的前面。纵观当今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占据了半壁江山, B是百度,A是阿里巴巴,T就是腾讯。许多小型互联网企业要么是他们投资,要么跟他们有合作关系的。

有人问我,谭老师有没有人会打破他们的垄断或取而代之,许多人觉得很难,因为BAT太强大了,但是有一个人不信邪。这个人叫张一鸣,是一个程序员,他做了一个,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已经过时了,因为内容很难变现。但张一鸣不相信,他就要做内容,他就要做新闻,把最好的新闻最快地推送给用户。其实这个需求是很大的,他做的是泛新闻,或叫资讯,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所有资讯他都提供。


今日头条的出现宣告了“内容为王”的回归。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没有运营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你做的内容再好,传播不出去,你的价值怎么实现?今日头条在运营方面有他很出色的地方,以至严重威胁到BAT的垄断地位。现在做新媒体,平台已经不够了,还要做生态。为什么腾讯有了QQ还要做微信?就是怕万一有一天QQ不行了,它还有微信啊,所以说,腾讯要打造多个平台,要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就是说用户所有的需求,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要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都在互联网的商业帝国里。你用我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有发展。最近的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的用户时长已经超过了腾讯微信,这很可怕,所以现在腾讯的危机感很强。
(未完待续)

连接与治理——中国互联网25年(一)

连接与治理——中国互联网25年(二)

谭天的文旅世界

头条号东行漫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化腾的一句话,让腾讯从市值400亿飙升到2790亿美元
马化腾:腾讯看走眼的很多 不止YouTube
中国互联网之争:“免费+增值”天下无敌?
要不是QQ秀续命,腾讯16年前就凉了
马化腾的大腾讯战略
(7652)[转载]腾讯与360,再见不是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