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万律师的背后:2022年,法律行业将发生这些变化

人要垮下去很容易,只需要躺平就好;人要支棱起来不容易,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祝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律师朋友们,新的一年都可以虎虎生威,大有作为。

文 |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点击下方视频,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

新年好,我是大鱼。

每年我都会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对法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谈论趋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有太多要素彼此关联,很容易顾此失彼。法律行业未来依然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包括经济下行的压力、行业监管的压力以及律所税收调整的压力。面对不确定性,我的方法是在变化中找到核心不变的东西,找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指标,然后把关键指标当做分析所有变化的抓手。

新的一年,我看到的一个很明确的关键指标,就是——62万。

是的,根据司法部2019年发布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显示:2022年全国律师总人数将达到62万。和2016年底全国律师人数约32万这个数字相比,6年时间,增长了将近一倍。

律师人数持续增长已是事实,通过增加供给、促进竞争、改变发展方式,最终提高整体法律服务的效率,让法律服务更加普惠,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基于这个关键指标,我想和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给各位一些启发。

01

法律行业的两个变化

律师人数增长,一直是官方主动推动的结果。

2019年1月,司法部就曾经发布《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文件要求——

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围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律师业务发展格局,大力提升律师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到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4.2名。

就在前段时间,1月24日,司法部官网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再次明确律师人数还将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国50万余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达到75万名

也就是说,未来3年,律师人数依然还会以每年4万至5万的速度增长。

我朋友圈里的律师很多,发出这个消息的时候,看到大部分律师对于这件事并不乐观,觉得律师变多,会有更多人来分蛋糕,压力会变大,不利于行业发展。

我有不同的理解。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周期的,不同的周期就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度过周期,往往就是更好的开始。当一个行业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就意味着它离成熟期越来越近,长期来看,对行业发展一定是好事,因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有机会提升整体质量,行业才会越来越完善。

这个逻辑放在中国大部分行业都是成立的。法律行业也不会例外。

总体来说,竞争会进一步增加,在这个大前提下,新的一年,会推动法律行业发生两个变化——

1. 成建制的团队会变多,个体律师的独立执业会变少

2. 规模律所依然会自然发展,但是会进一步强调高品质

我一个个来讲。

02

团队化vs独立律师

看一个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看它的经营状态就行了——只要行业整体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就意味着它的竞争还不够充分。而粗放经营的特征,就是——

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用堆人头和加时间,来解决发展问题。

从整个法律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的个体律师独立执业、业务万金油的状态,就应该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这不是好事,如果我们站在10年、20年后看法律行业的发展,它到底是应该依赖更多独立的个体律师,还是完整的成建制的团队?答案不言自明。

我在讲课时,常常会举我老家的例子:温州的制造业经过了30年的市场化竞争,早就全面处于集约经营、精细经营的状态了。所有的钱都是从各个环节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稍微粗放一点,就会亏钱。

原因很简单——供给增加、竞争加剧后,集约经营是面对竞争的必然选择。但对应的,行业总体的服务效率上升了。

结合去年年底各个团队、律所的总结来看,我观察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

客户、业务、资源这些法律服务的机会,在向更加成熟、成建制的团队、律所集中。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客户选择律师的机会成本是在升高的,他会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可控的选项,对律师的需求也会变得更加全面,他会希望律师能够尽可能地解决自己全周期的问题,而这也会对律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原来大家只要做某个领域的业务,把法律问题研究透就好了,但现在市场需要律师具备更加多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了解客户的业务,明白客户需求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并且围绕客户需求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而上面所说的变化,都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年轻律师可以轻易解决的,需要依赖时间、经验的积累,以及团队的协同,促使大家更依赖平台、团队的力量。

所以结论很简单——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律师个体的独立执业会越来越不容易,因为个体律师很难解决客户的综合需求。对应的,它会催生更多成建制的团队,最终,推动律师进一步专业化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未来那些主打产业律师、行业律师的机会,应该会更大一些——因为它们从定位之初,就是围绕客户的综合需求产生的。以客户为中心不再是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03

规模律所核心能力建设

竞争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律师发展上,也体现在律所发展上。

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法律行业的创收总量还是会增长——在司法部的规划里,2022年律师创收规模应该会到达2000亿

规模律所的体量也还是会增长,这从各地律协、司法局的规划上也看得出来。从官方的角度,律所数量的增长,明显低于律师数量的增长。

但是律所发展的思路会变,过去很多律所的规模化扩张都是加盟制、本地翻牌的,总所对于分所的控制力其实很低,而这个局面有可能要被打破了。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官方就开始重点关注资本参与律所,律师发起、参与联盟以及律所过度商业化经营这三个问题。这一系列要求背后,对于很多规模所的现行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

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进一步强化了总所和分所之间的关系。总分所之间的关系,会逐渐从分散到集中。对应的,也对律所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规律,但是盲目发展不行,要追求高品质的发展。

所以过去一年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很多律所开始真正意识到对核心能力的建设了。那些稍微上了规模、有些想法的律所,都已经明白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提供工位、给律师开票的地方,而是要变成一个支持律师发展的平台。只有给律师、团队提供更多的价值,律师才会更倾向于持续留在律所发展。

因此,律所要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不论是对外的品牌、市场活动,还是后台的支撑。这些信号从很多律所年底发布的未来规划里都能看到,重点基本都围绕着以下几个层面——

  • 强调风控,强化风险管理
  • 提升律所品牌,强化影响客户的能力
  • 强调青年律师培养,给律师更好提供服务
  • ……


这其中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规模律所都在明确强调建立中台的资源协调能力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因为律所一旦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客户资源、律师资源的打通,就会成为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因为做到了这点,就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从而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而中台的建立,就是围绕这个事情展开的。

新的一年,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律师事务所,对外强调自己核心能力的差异化,吸纳更多优秀的律师加入。如果说之前法律行业内有关律所建立中台能力的讨论,对于律所来说只是概念或者可选项的话,今年开始,可能就会变成必选项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建立了更强大的支持力量,特别是中台力量,谁就更有机会在下一轮律所竞争中胜出。

律所的规模化趋势,会因为外部监管的政策而放缓,但是不会停下来,会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从政策原因还是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未来律所之间的较量,一定会越来越体现在自身的核心能力上。强化对律所自身能力的建设——不论是外部的品牌、市场,还是内部的管理、支持——会成为评价律所发展水平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最后——

中国的律师人数一定还会持续增长,这个趋势短时间内不会停下来。供给增加会带来竞争,而竞争是好事,它会促进行业发展。

从客观规律上来说,法律行业基于红利的快速增长,确实在逐步消失。大家要慢慢赚钱了,法律行业变得像绝大多数行业一样正常了。

一个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整体利润率变得没有那么高,这不是问题,而是必然规律。

作为个体律师,你可能会感觉到压力,但面对竞争最应该有的心态,是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做出对应的调整,锻炼自己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能力,从而适应变化。

最后,我想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人要垮下去很容易,只需要躺平就好;人要支棱起来不容易,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祝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律师朋友们,新的一年都可以虎虎生威,大有作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律行业的黄金时代没有结束,只是刚刚开始
崇德尚法,务本求实—广东申明亭条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
(原创)律师执业的专业化与团队化
求职指南:什么是好工作?理想中的好工作到底在哪儿。
律所一体化运营,看江苏摩方的这一年
怎样让走进律所的每个客户都有VIP体验?| iCourt ·领导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