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父亲焦裕禄

环球人物   2022年8月第16期

作者: ◎文字统筹许陈静  ◎本刊记者杨学义


1922.8—2022.8




1966年2月,焦裕禄去世后,妻子徐俊雅和6个子女在家门前合影。后来,焦裕禄生前影像被合成上去。

  “一位亲人去世,我们可能会念叨他10年、20年。但父亲离开58年了,我对他的怀念却越来越浓。”转眼间,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也已年近七旬,当她坐在《环球人物》记者对面,谈起让她魂牵梦绕的父亲时,依然会热泪盈眶。

  那是1964年春节,焦裕禄带着全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东老家。当时,年幼的焦守云随奶奶留在这里生活。久别重逢,父亲最想念的就是她,端着一碗煮好的猪肝不断对她笑道:“快来,叫爸爸,就给你吃!”焦守云很想吃,却羞怯地往后躲,那声“爸爸”始终叫不出口。

  春节后,焦守云告别了奶奶,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回兰考。几个月后,父亲就永远离开了。最后一个春节里没叫出口的“爸爸”,成了她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

  提起父亲,焦守云还有很多遗憾。父亲逝世后,全家人突然发现,他生前工作太忙了,竟没有拍过一张全家福。父亲离开两年后,一家7口人在家门前拍了一张。“你看我母亲,当时也不过34岁,但在父亲离开后,她迅速变老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后来,焦守云成了焦裕禄精神的“宣传员”,一遍遍地讲述着父亲的故事。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写书、拍戏,还是做报告,她都是为了重温父亲,与父亲用另一种方式“团圆”。前几年,有人帮他们把那张不圆满的全家福翻新了,并将父亲的生前影像合成上去,焦家这才有了第一张“全家福”。但此时,连照片上的母亲都已远去了。

  今年7月,在焦裕禄诞辰百年前夕,焦守云与儿子余音沿着焦裕禄生前工作和生活的足迹,重走了一遍。“一路上,我们见到了曾与姥爷共事的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评价是:焦裕禄这个人,太聪明、太仁义!”余音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的演员,在歌剧《盼你归来》和音乐剧《焦裕禄》中两次饰演外祖父。“从小,我听别人说姥爷,耳濡目染。后来,我通过创作和各种活动展览,不断看见姥爷。再后来,我就要融入到姥爷的角色里。”余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在追忆焦裕禄百年的一路上,他在努力走进焦裕禄的内心。

  对焦守云来说,讲述父亲,也是为了重新认识父亲。“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这是焦守云对父亲的认识。焦守云细数着父亲一生的经历——解放后,焦裕禄先是在尉氏县,后来又到陈留地委、郑州地委任职。1953年6月,他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后来又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器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56年他回到洛阳,1962年又调回尉氏县任书记处书记。1962年底,焦裕禄被调到了兰考县。

  那时,焦守云还小,不知道父亲调到兰考意味着什么。长大后,焦守云去见曾任开封地委书记、将焦裕禄调到兰考的张申。他用手抚摸着焦守云的脸,亲切地喊她“宝宝”,同时充满歉意地说:“我这一生做了一件好事,给党培养了一个好干部;也做了一件坏事,不知道你爸爸有病,把他派到了最艰苦的地方,要不然他也可能活到现在。”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时,就是张申的老部下。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调动:“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是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

  “当年兰考县36万人,有19万人都在逃荒要饭。”余音说。有些干部认为,要饭有损当地形象,于是成立劝阻办公室,阻止灾民外流。但是焦裕禄不一样,“他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扶着我的肩膀,说我们没把工作干好,让你们受苦了。你们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多年后,一名讨饭的老人流着泪向焦守云回忆起自己遇到焦裕禄的这一幕。

  初到兰考,焦裕禄有一个底线:不管用什么方法,先让老百姓活下去。“在我的歌剧里,有一句台词'房前屋后种瓜种豆’。”余音说,有人听到这句歌词,非常钦佩,“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公社,'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属于开荒,是要引起争议的。姥爷这么做,就是为了老百姓能够吃饱饭。”焦守云也记得,为了让人民填饱肚子,父亲与7名同事尝试过田箐籽的食用功能。为了保护身体不好的焦裕禄,其他7人将田箐面做的馒头抢着吃了,结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当晚,焦裕禄就向地委做了电话报告,主动承担责任,其他7人坚决不同意,最终与焦书记一同承担责任。

  开封地委也在想办法。地委曾准备将兰考县拆分给周边四个县,但焦裕禄立即表态:“我们宁愿累死,脱三层皮,也不愿将困难转给兄弟县。”焦裕禄相信,兰考人民有志气,一定能战胜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他对因“三害”受灾的百姓饱含深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父亲有个特点:看不得别人比他过得差。”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是根据焦守云口述改编的,作为监制,她全程参与影片创作。片中,焦裕禄临终前对孩子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眼睛里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

  焦裕禄有个习惯,每到中午时分,要张望周围家家户户的烟囱,哪一家没冒烟,就是没人或者吃不起饭了。每到翻淤压沙的现场,焦裕禄总是冲在干活的最前线,到了饭点一起吃“派饭”。所谓“派饭”就是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讨来的,晒干后再放到一起煮。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焦裕禄,有人偷偷给他“开小灶”。他又养成了一个习惯,吃饭前绕着大家走一圈,看到碗里的饭一样,他才下筷子。他还告诫每位同事,雨雪天气不要在老百姓家吃饭,也不要喝水,因为老百姓这时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留人吃饭是负担。


兰考人民在治理流沙。


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兰考田间劳动。


焦守云参与创作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还原了焦裕禄办公室中那把烂了的藤椅、放洗脸盆的竹架子,以及回到家乡时拎的行李。(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焦守云说,父亲逝世后,有人过来奔丧,母亲发现他们穿的竟然是焦裕禄的棉袄。原来,他当年看到衣着单薄的穷苦人,就将身上棉衣脱下来给人家,一件件棉袄就这样送出去了。唯独一次“顺回来”棉袄,是1964年春节回老家前,焦裕禄找县委副书记程世平借路费,程世平看他大冷天只穿件空心袄,连秋衣都不套,就硬拉他到街上买处理的便宜料子,做了一件棉袄。

  焦裕禄看见了受苦人的眼泪,却看不到他自己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许多细节都记录着他的疼痛与挣扎。最广为人知的是那把烂了的藤椅——他用一把刷子抵住肝部,时间长了,藤椅就被戳出了一个大洞。焦守云则记得更多细节,父亲棉袄的第二粒和第三粒扣子是不扣的,就是要随时把手伸进去按压肝部止疼;父亲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肝疼到发抖,就用车座抵住,趴着继续骑。油尽灯枯时,他依然奔波在路上……

一对没绣完的鸳鸯枕头

  “你看,这几位'焦裕禄’,哪位最有我父亲的感觉?”焦守云掏出手机,滑动着4张照片,第一张是父亲生前照片,后面3张是不同时期影视作品里焦裕禄扮演者的剧照。“他们各有各的好处,但我还是觉得,父亲身上的精气神,是永远也演不出来的。”

  让观众印象最深的是李雪健主演的1990年版电影《焦裕禄》。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却对一个细节表达了意见。余音回忆:“姥姥曾说:'我不可能让老焦穿得那么破的。衣服补丁可能会有,但绝对会收拾得利利索索。’为了让姥爷安心工作,姥姥每天把他的衣服一层层套好,并且在炕上焐热乎,保证第二天姥爷起床能穿上暖和的衣服,套上就走。”

  焦守云说,父亲去世后,母亲很少提到两人的往事,偶尔提起的片段她就牢牢记住,用这些勾勒出父母的爱情轮廓——

  焦裕禄和徐俊雅相识在1950年。那年6月,尉氏县的徐俊雅到河南省团校参加培训,在那一批学员中,焦裕禄是负责人。当时焦裕禄人长得帅气,性格开朗,又多才多艺,喜欢拉二胡,还排演过广受欢迎的歌剧《血泪仇》。徐俊雅一下就喜欢上了他,却遭到自己母亲的反对,“做母亲的,一是怕她嫁得远,二是看到我父亲比她大9岁。但是我奶奶特别喜欢我母亲,一眼就看上了她的大辫子。奶奶的青睐,也成了母亲一生的骄傲”。

  徐俊雅如愿嫁给焦裕禄。多年后,徐俊雅仍然记得婚礼上的场景,焦裕禄拉着二胡,她高兴地表演着《小二黑结婚》里面的小芹唱段。不过,由于婚期仓促,徐俊雅留下了一生无法释怀的遗憾。她要绣一对鸳鸯枕头,结果只绣好一只,另一只来不及了。大家劝她别放在心上,总不能因为一只枕头就推迟婚期吧?在后来痛失丈夫的40多年里,“母亲总会懊悔,说那是她一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仿佛我父亲的早逝与这件事有关”。

  无论焦裕禄走到哪里,徐俊雅几乎都陪伴着他。1955年3月,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安排下,焦裕禄到大连起重机器厂学习,徐俊雅也得到一同前去实习的机会。在大连的日子里,徐俊雅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烫了头发,还穿着时髦的布拉吉。她给焦裕禄买了一套黑呢子干部装。每天晚上,只要是没有工作,两人就并肩在厂里散步。焦裕禄经常写文章,被厂报和广播站采用后,会有稿费。到了周末,焦裕禄就用这些稿费招呼年轻人聚餐。“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真是我父母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母亲晚年经常对我们讲:你爸爸一生没享过福,最好的日子是在大连度过的。”


1956年冬,在离开大连前夕,焦裕禄和徐俊雅合影留念。

  焦裕禄本有机会留在大连。“大连起重机器厂要用两个工程师换我父亲,但父亲还是选择回到洛阳搞建设。”焦守云说,父亲从来没有忘记初心,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后,为了完成苏联专家撤走后独立试制新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的任务,焦裕禄和工友们几十天都没回家,刻苦攻关,终告成功。徐俊雅记得,那天焦裕禄喝完庆功酒回家,一直不停地笑。徐俊雅担心他“笑傻了”,就用枕头捂住他,不管用,又用被子蒙,但焦裕禄在被子里面还是止不住哈哈大笑。多年后,焦守云回首这段往事,觉得那可能是父亲最开心的一天了。

往事有多美,此刻就有多痛

  徐俊雅不仅与焦裕禄分享人生喜悦,也帮他分担忧愁。到兰考后,焦裕禄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住在办公室。为了不让他孤单,徐俊雅每天晚上都会带着一个孩子去陪他。焦守云至今还记得那段时光,她年幼顽皮,睡觉前偷懒不想洗脚,就调侃皮肤黝黑的父亲:“我的脚比你的脸还干净呢!”其实,父亲此时的黝黑,跟越来越严重的肝病有很大关系。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于郑州。焦守云记得,那天兄弟姐妹6人里,只有大哥大姐陪伴在父亲跟前。安顿完后事,母亲带着大哥大姐回家。焦守云高兴地跑上前,却看到母亲一下车就放声痛哭,从外院一直哭到里院。大姐把焦守云头上的红头绳拽下来,换上一个白布条,母亲把焦守云搂过来说:“你爸没了,你可要好好学习啊!”

  那一刻,“家里的天塌下来了,我不再是个孩子了,瞬间就长大了”。焦守云说,父亲在洛阳时,月工资有170块钱,母亲只有40块钱。焦裕禄临终前,特意叮嘱徐俊雅:“这么多孩子,还有两个70多岁的老母亲,千斤重担,全压在你一个人身上了。你辛苦一点,要教育好孩子,多叫他们参加劳动……生活上要艰苦一些,不要随便伸手向组织上提要求。”徐俊雅做到了,她带着6个孩子艰难度日。最窘迫的时候,焦守云和哥哥姐姐都去铲煤、捡煤核,努力帮母亲减轻生活负担。

  1966年,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后,全国各地的群众都来兰考学习。母亲开始被众人簇拥着,几乎每天都做一场报告,做一场哭一场。每次报告做完,她的衣服上都会被群众挂满毛主席像章。

  “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我们拥有这样一位父亲,会感到自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失去了父亲,没什么可自豪的。那种遗憾,是永远弥补不了的。”焦守云说,特别是母亲,一直没有从焦裕禄病逝的悲痛中走出来。“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是不圆满的。母亲最怕听到别的孩子叫'爸爸’,这是能把她喊哭的。”每一次搬家,焦守云看见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父亲的遗像擦干净,抱到屋子里。

  “妈妈常年哭,眼睛都哭坏了。最后那几年,不哭都流眼泪。”焦守云说,总会有记者问父母的爱情故事,但母亲从不回答。“后来我也懂了,母亲是害怕提起那些往事。”甚至,母亲很怕听到别人谈论父亲。有次徐俊雅端着一碗水,听到别人突然谈起焦裕禄,手就不停颤抖,碗都没端住,摔到地上。“我也总劝母亲要高兴一点,但她说:高兴不起来,有啥高兴事儿啊?”

  1980年,徐俊雅住进了离焦裕禄纪念园只有一路之隔的小院里,从此,她每天一早一晚都要到纪念园走走路、说说话。童年时,余音也常常住在那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清明节,每次我们去扫墓时,全国各地的人们早已经给姥爷扫完墓了,并且摆满了鲜花。”有的兰考老百姓生活中受了委屈,也会跑到焦裕禄墓前哭诉。


2022年8月4日,焦守云在郑州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2022年7月29日,余音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最让徐俊雅难过的,是每年春节。除夕夜,徐俊雅总是一个人包饺子,一包就是一整夜,并且不让其他人插手。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响起了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她却躲到房间里,用被子捂住自己,任凭儿女怎么喊,一天都不出来。后来,焦守云明白了,这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往事有多美,此刻就有多痛。

  “母亲去世的前一年,突然对我说:以后不哭了,我都比你爸多活40年了。”卧病在床后,她又很认真地问:“守云,你觉得我这辈子值不值?”焦守云故作轻松,说:“咋不值?您为我父亲牺牲太多了,是千人敬、万人敬的。”听她这么一说,母亲陷入了沉默,很长时间都不说话。“我想,那一定是她时常问自己的问题,可能已经问了40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终于说了出来。”

  1964年,病重的焦裕禄选择回到老家,与母亲团圆过了最后一个春节。41年后的2005年春节,徐俊雅也穿上了女儿和儿媳精心缝制的棉袄,打开房门,终于和儿孙们共度了一个新年,老泪纵横地给每个孩子发压岁钱。半年后,她就逝世了。夫妻两人用相似的方式过完了各自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焦裕禄的闺女来看您了”

  圆满,在焦守云脑海中只有一次:1964年的除夕夜。

  从两岁开始,焦守云就被父母送回了山东农村老家生活,探亲和相聚的时间不多。所以1964年的除夕夜,在焦守云的脑海中至今都是非常清晰、具体的。“父母都在,我们6个兄弟姐妹也都在,大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感觉特别新鲜。奶奶在灶台前忙活着,一会迎财神,一会敬灶王爷,摆满了贡品。精心雕刻的白萝卜里,放进豆油,做成造型独特的长明灯。不过,两个弟弟很淘气,爬上灶台偷吃贡品,奶奶不停地赶他们。院子外面,用石头和石凳搭起台子,也摆上了贡品。经过一夜,贡品都被冻住了,两个弟弟看咬不动,随手就扔掉了,奶奶也是追着他们赶。”

  那是焦家孩子充满年味儿和欢声笑语的一个春节。“但对于大人,那个年他们过得并不好。”父亲当时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很瘦了,奶奶一眼就看出来了,什么都明白了。焦守云说,当时父亲或许已经感受到时日无多,带着所有的孩子来到山上的祖坟前,“雪下得特别厚,厚到能把一个小孩子埋进去”。父亲带着他们跪下,告诉他们不要忘了本。

  多年后,在焦守云的参与下,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对这段往事做了呈现。焦守云记得,她小时候看到村里的墙上贴着各种年画,其中“岳母刺字”那张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她又听母亲说,父亲最喜欢听家乡的五音戏。于是在电影里,奶奶和父亲一起在村里看了五音戏《岳母刺字》,在精忠报国的教诲中,看戏的儿子牵起了娘的手,母子两人深情地、依依不舍地相望。这些情节,是焦守云的幻想,她多么希望那个春节永不结束,所有人就这样其乐融融地欢聚在一起。


  余音(中)在音乐剧《焦裕禄》中饰演外祖父焦裕禄。

  虽然父亲早逝,但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儿女们身上。对大女儿焦守凤来说,难忘的是父亲拒绝各方面照顾,将她安排到食品加工厂条件最艰苦的酱菜组工作,还带她上街,教她如何走街串巷卖酱菜。对大儿子焦国庆来说,难忘的是父亲对他“看白戏”发了火,第二天让他把票钱补上。

  在父亲离开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焦家儿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焦裕禄精神。焦守云说:“母亲经常告诉我们,你们在外面做得不好,没人会说是徐俊雅的孩子,都会说是焦裕禄的孩子,所以一定要严于律己。”三女儿焦守军在部队工作,先后两次上前线,肩负繁重的通信保障任务。在坑道通信枢纽部,她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离岗,经手发出十几万组电报。小儿子焦保钢是公安战线上的一名刑警。他说:“父亲的形象是靠自己干出来的,要像父亲那样,靠自己实干,不能借他的光去图名图利”,他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最终因积劳成疾在2013年突发脑溢血去世。

  2013年,焦保钢的女儿焦力继承了祖辈、父辈的精神和志向,在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刚入伍时,3公里跑是最难过的关,由于膝盖有伤,第一次她用20分钟才跑完。从此她每天跑两个3公里,有时冲得太猛,到了终点会大吐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兵训练结束时,她被团里评为“十佳新兵”,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女兵。她深情地回忆,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她的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当年在兰考与“三害”以命相搏的祖父。焦力在2016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转正当天她在日记里写下了对祖父说的话:“未来日子里将沿着您的路继续走下去。请放心,您的精神流淌在我血脉里……”

  焦裕禄临终前交代的“不要随便伸手向组织上提要求”,焦家后人也做到了。国企改革时,焦守凤的两个儿子相继下岗,她没有请组织照顾。焦守军当年新兵下连,主动放弃了留机关工作的机会,要求前往大山坳的某通信站。1976年领导想要提拔她,但她记着父母“不提要求、不要照顾”的叮嘱,拒绝了这次机会。焦力在当兵的第三年参加了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虽拼尽全力,还是以6分之差与军校失之交臂。姑姑焦守军开导她:“焦力,总有一段路,你是会一边失落一边走完的。但我们都得在一次又一次的落寞中奔赴前方。你一定要面对困难不害怕、面对陌生不胆怯、面对失败不气馁!”经过努力,第二年,焦力以某集团军女大学生提干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梦想。

  余音也说,一开始扮演外祖父的演员并不是自己。虽然他参与了音乐剧的全部采风和创作工作,“但是当时我心里有杆秤,我演不了。男主角要在台上唱两个小时,没有多年的积累是不行的”。后来扮演外祖父,还是临危受命。首演中,由国家话剧院的涂松岩扮演焦裕禄,首演结束后,团里决定音乐剧要到各地巡演,此时主演就空出来了,“领导说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就数你余音对焦裕禄最熟悉,只能逼你一把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焦家人早已形成共识,“焦裕禄”三个字不能给他们带来特权,带来的全是约束与责任。虽然兄弟姐妹已经无法与父亲团圆了,但父亲的影响一直都在。无论他们在哪个岗位上、在人生哪个阶段中,人们都会用焦裕禄的标准来审视和衡量他们。

  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焦守云理解了团圆的更多含义。有一年,焦裕禄干部学院带队看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大娘。大娘的视力已经不行了,意识也有些模糊,任凭大家怎么说话,都没有一点回应。直到有人趴到她耳边说:“焦裕禄的闺女来看您了!”大娘的眼睛突然亮起来:“焦裕禄的闺女?是哪个?让我摸摸。”焦守云俯下身,脸颊贴近大娘双手,听到大娘喃喃自语:“妮啊,你爸爸真是好人啊!”刹那间,焦守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泪水是滚烫的,是幸福的。因为,那也是父亲通过父老乡亲,至今都还在传递给她的温暖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焦裕禄》有感---王晨宇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没有一点官架子,颇有父亲遗风
[影视推评]从《我的父亲焦裕禄》的首映礼观影谈起
焦裕禄去世后惟一遗物:在大连工作买的手表(图)
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
焦裕禄临终前对妻子说:我死后,日子再苦也不要补助,36年后,他儿子站街头叫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