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体性盗采,根治良策何在?
群体性盗采,根治良策何在?
  □特约记者 张 涛  通讯员 李 娟 

  河南省博爱县近年来加大山区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力度,针对非法采矿反弹现象,该县在非法采矿集中区域先后组织了6次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封堵矿硐、没收装载机、挖掘机,没收矿产品、取缔非法矿产品收购点。那么,如此强力整治之后,当地的非法采矿是否绝迹,为何非法采矿屡屡反弹?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前不久走访了位于博爱县北部山区的月山镇黄岭村。

  盗采矿硐被逐一封堵

  在通往黄岭村的山间小道上,原先路上摇摇晃晃跑着的拉矿车辆已经看不到了。以前走这条路,没走几分钟就要靠边停车给拉着白矸石的拖拉机和小货车让路,如今上山的路畅通多了。

  拉矿车不在路上跑了,非法采矿是否真的停止了?快到黄岭村口时,看到路边一辆大型装载机正在隆隆地工作。近前一看,原来是月山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组织封堵一个非法开采的矿口。铲斗落下,巨石和泥土把原来近2米高的硐口挡得严严实实。

  “这几天,我们进行了全面摸排,所有非法矿硐的矿主和开采情况已经调查清楚,正在逐一封堵矿硐。”月山镇副镇长韩爱莉说,“镇里安排工作人员驻村宣传,要求非法采矿的矿主自觉封堵硐口。对于不配合的,镇里先安排机械设备进行封堵,下一步再继续处理。”

  为了进一步确认,笔者前往黄岭村蓄水池旁那座前不久还在开采的矿硐查看。只见矿硐已经被封死,封硐的水泥墙上写有“封”字和负责单位、封硐时间等。韩爱莉介绍说,在查封这座矿硐时,在硐口发现了少量炸药。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开展全面调查,下一步会按照法律程序对矿主进行处理。

  博爱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矿产科科长张小勇介绍说,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直高度重视。黄岭村非法采矿出现反弹,一方面说明了非法采矿行为的猖獗,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治理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县政府要求国土、公安、环保、安监及月山镇等部门加大对黄岭村非法采矿行为的打击力度。整个黄岭村非法开采的硐口在40个左右,现在已经全部封堵完毕。

  不得不直面的群体性盗采

  一个个非法矿硐被封,一个个事故隐患被排除,村里到处都有宣传禁止非法采矿的标语,也听不到开采矿石的轰鸣声。村里路边出现了很多无事可做的村民,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抽烟……他们的身后,还停放着一辆辆曾经拉矿石的拖拉机。

  “这个村有1500多口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参与了采矿。采矿停了,这些村民就无事可做了。”黄岭村党支部书记刘平稳说。

  黄岭村属于省级贫困村,荒山面积大,仅有的300多亩地全是靠天收。由于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就有人挖白矸石,几十年间不曾中断,山上废弃的矿硐就有200余个。在整个博爱县,矿产资源多为鸡窝状分布,适宜民采,而民采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开采规模,难以设置采矿权,加之当前矿产品市场比较活跃,受利益驱动,一些非法采矿者铤而走险、私挖滥采。

  “现在非法采矿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人合伙开矿硐,有人负责开采,有人负责搞运输,还有人负责销售。全村几百人参与其中,非法采矿成为了主要收入来源。现在白矸石需求很旺盛,挖出来就能卖钱。”韩爱莉说,这些村民都知道私自开采不安全,但在利益面前也不想那么多了。有一些十几年前废弃的老矿硐,现在居然有人重新挖开再去开采。她说,其实相关部门也是提心吊胆。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近几年镇里、村里经常会通过广播宣传《矿产资源法》,告诉村民要遵纪守法,不能私挖滥采。还要进村采取强制措施,用炸药炸硐口或用石头封堵矿硐。

  “山区地域广,矿点分散,无证采矿流动性大,执法人员夜间巡查时还容易受到阻挠、围攻,等执法人员一离开,非法采矿就会死灰复燃”。张小勇说,很多村民还和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村口有人盯梢,小卖部、小饭店有“放哨人”,只要发现有陌生车辆上山,非法采矿的村民就马上逃走,有的甚至会和执法人员发生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月山镇政府就在黄岭村教育、处理偷采人员40多人,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5辆次,收缴矿产品20余吨,驱散工人125人次。 今年,博爱县成立了查处违法采矿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在矿产品主要出入口设立了4个矿产品检查站。目前已经封堵违法采矿井(硐)101个;查扣铲车4辆、挖掘机2辆、违法运输矿产品车辆9辆;没收矿产品257吨,取缔非法矿产品收购点15个。

  关键要让百姓有事做、有钱花

  打击非法采矿还会继续,非法采矿绝不能姑息,可能会让一部分村民暂时无事可做,但是掏空大山、带着严重的事故隐患破坏国家矿产资源是绝对不允许的。那么靠山吃山,除了非法采矿,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生存与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采取定人员、定辖区、定责任,包巡查、包制止、包处理的措施,加大矿山动态巡查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国土所动态巡查和报告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村、组执法监察信息网络的作用,形成国土资源‘一横一纵’的管理网络。”月山国土所所长王宏说。“一横是指国土所加强与镇政府、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做到互相协作,信息共享;一纵是指聘请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担任国土资源信息员和监督员,协助国土所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监督矿产开发情况,构建起镇、村、组三级监察网络,这样就延伸了监察执法触角。同时,送法到乡村,解答群众疑问,设立和公开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电话,营造依法保护资源的浓厚氛围。”

  张小勇说,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方面,要有政府牵头负责,国土、环保、发改、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固定常抓机构;要有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规划;要有联动机制保障。要以纪检监察机构牵头,与各成员单位每月沟通情况,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日常工作相互策应、发现重大问题联手应对的互动工作格局;要联合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有一定经费支持;要推行矿山看护员监督制度,矿山看护员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堵住矿硐,打击私采乱挖的关键是让贫困山区的百姓有事做、吃饱饭、有钱花。”韩爱莉说,“这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

  她认为,要根据山区实际,科学布局、逐村定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地发展壮大药、果、畜、菜等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品,提高土地产出率,努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就需要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成畅通的交通、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韩爱莉强调说,“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起资源—脱贫—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这是推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贫困山区矿产资源开发,韩爱莉建议由大企业集团根据区域矿产资源分布特点,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开发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造福当地百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专项行动的情况汇报
煤炭有色金属 | 越界开采的损失认定
从最新非法采矿司法解释看非法采矿造成的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如何确定
矿业律师|非法采矿罪辩护要点之五:鉴定意见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矿权人须小心“长牙齿”的刑法343条
破坏环境领域刑事案件解析 ▎非法采矿犯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