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政诉讼答辩状提交指南!收藏备用
当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原告的诉讼请求后,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就正式开启了。此时,审判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如组成合议庭、交换诉状、处理管辖权异议、审查诉讼文书和调查收集证据等。本期,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在交换诉状环节中,被诉行政机关提交答辩状应当遵循怎样的规定。

在交换诉状阶段,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发送给被诉行政机关,同时通知被告应诉并提供答辩状。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对于证据和依据来讲,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为该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但是被告不提供答辩状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比照上述规定发送起诉状副本或答辩状副本。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些疑惑:

问题一
为何同样是行政机关提交的东西,如果行政机关不提交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交相关证据或法律依据,就会被认定该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但是不提供答辩状,却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这要从证据、依据、答辩状本身的性质以及程序设定的合理性说起:

行政诉讼的答辩状是一种辩驳性质的法律文书。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要针对原告在起诉状中提出的不服事项及其理由作出反驳, 从而证明其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或者合理的。

首先,无论是什么诉讼,答辩都是被告方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对于被告方而言,其有自由处置答辩权的权利,可以辩驳,当然也可以沉默。

其次,从行政诉讼特殊的证据规则来讲,法律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举证责任不同于举证,举证是一种权利,而举证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否则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原告也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这是原告的权利,但是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并不能免除被告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证明责任。

最后,答辩状对于被告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意义,其可以在答辩状中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对诉讼状中的事实理由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答辩状的内容,更充分地了解案情、辩明是非,从而作出正确的判决。

可见,答辩状是被告有力的武器。一般情况下,被告都不会主动放弃提交答辩状的权利。除非是无视司法权威而故意不作为,或者明知自己理亏而故意拖延诉讼。对于这种情况,新的《行政诉讼法》也通过其他制度的设定,如行政裁判公开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等予以规制。

问题二
如果被诉行政机关故意不提交答辩状,会不会是一种胜诉的策略?即故意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待庭审中突然提出,在原告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赢得诉讼的主动权。

这种情况在行政诉讼中是不会存在的。因为行政诉讼主要就是围绕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展开的,而被诉行为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完全在被告方,被告在庭审中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如果没有其在交换诉状过程中提供的证据、依据做印证,法院是不会加以考虑的。

所以,对于被告来说,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按期提交充足的证据和相关法律依据,并在答辩状中有的放矢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问题三
那么,被诉行政机关该如何写出一篇有说服力的答辩状呢?

一般来讲,被告应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执法程序、处罚结果、诉讼程序等方面对原告的请求予以驳斥。

行政行为必然伴随着对事实的认定,如果原告是针对事实认定不服而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就要针对该事实的有无进行答辩。例如,原告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如果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就要证明自己没有收到申请或者受到的申请不符合法定要求。

法律适用问题则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程序的合法性、处罚是否合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不论原告的诉讼事实理由是什么,对法律适用问题的答辩都是被告有利的武器。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机关要以行政程序中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为基础,辩驳原告的错误认识,同时也最好讲清楚该法律依据的法理是什么,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如果原告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那行政机关的答辩焦点自然要放在论证行政程序合法性上,尽量做到于法有据。

对于诉讼程序错误的答辩也是被告的有力武器,具体包括原告没有主体资格、管辖权异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超过起诉期限等情形。

总而言之,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行为是其积极参与诉讼,依法行政的表现。其不仅有利于行政机关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更有利于人民法院全方面了解案情,明确是非,作出正确的判决。一个论证充足、有理有据的答辩状也可以反映出行政机关的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

当然,若想酝酿出一篇具有说服力的答辩状,行政机关还必须在行政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督促着行政活动的有序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诉讼程序及特殊规则
【警务17】公安机关治安行政诉讼应诉技巧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如何充分使用答辩期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如何应对?
行政机关如何应对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享有的十七项权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