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陵之战,大好时机之下,为什么曹丕不出兵?

有人问:蜀吴夷陵之战,对魏国大有利,为什么曹丕却没有发兵参战呢?

这个问题可能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作为曹操优秀的继承人曹丕,如此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是不可能放过的。但是为何刘备和孙权夷陵之战打了这么久,曹丕却迟迟按兵不动呢?

下面我们就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夷陵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而曹丕公元220年刚刚逼刘协让位。刘备和孙权爆发夷陵之战的时候,曹丕正忙着处理自己登基的后事,尽管朝廷实质上已经姓曹了,但是天下挂着的还是“汉”字。曹操生前没有敢干的事,曹丕干了,而且丝毫不拖泥带水。

我们知道政权交接的时候一般来说比较不稳定,尤其是常年受到曹操家族打压的汉朝旧臣,看到曹丕谋朝篡位更是举双手反对。所以曹丕当时的工作重心,不在蜀吴身上,而是清除自己内部怀有二心的将臣。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曹丕知道孰轻孰重,再一个就是曹丕刚刚当皇帝有点畏手畏脚,放不太开。以前代政出了问题有刘协顶着,现在自己的每一步决策都决定着自己以后在史书上的形象,老曹家兢兢业业这么多年的努力,不能毁在他手上。

其次,刘备和孙权交战的时候都留着后手,刘备麾下益州守将赵云、汉中守将魏延手下都有强兵,并且在魏蜀交界地刘备也布置了不少兵马防止曹丕偷袭。

孙权这边就更鸡贼了,开打之前“扑通”一声先给曹丕跪下了,我是你的臣,千万别打我,刘备欺负我,大哥救命!嘴上这么说,合肥那边留守看着曹丕的人几乎就没动。刘孙二人看似决战,但是都防备着曹丕呢,两军前线大概各自有五、六万的兵力,刘备少一点,孙权多一点。

曹丕朝上也是争议不断,有人建议连吴抗蜀,毕竟孙权称臣了,但是曹丕也知道孙权的鬼心思,不愿意给吴国白白当枪使,唯恐其中有诈。还有人建议连蜀抗吴瓜分江东,吴之外半归蜀,吴之内半归魏,但是曹丕还是摇摆不定,觉得吴国虽然心思不轨但是毕竟称臣了,说出了:

“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

这句话,我甚至感觉曹丕有点袁绍的味道。

所以刘备和孙权看似决战,其实都防备着曹丕,让曹丕有点无从下手,只能继续观望。

最后,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独占其六,本应该是蜀吴联合抗曹,结果这两个人先掐起来了。曹丕也是想趁机削弱两国的实力,战争打的越激烈,时间越长,两国的国力被消耗的就越多,与其帮助两者之一,不如谁也不帮,场边看戏。

如果自己贸然介入,万一两边统一战线,反而把矛头对准自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打蜀国不是,打吴国不是,两边都打更不是。

所以曹丕位置高了,考虑的就多了,考虑的越多就越容易束手束脚,曹丕进入了恶性循环里。再到后来蜀军大败夷陵之战结束,曹丕再想捞点油水,结果诸葛亮赶紧和吴国修好,联吴抗魏的政策一定,让曹丕无机可乘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曹丕不出兵三大原因:

一,曹丕刚刚登基,工作重心在内部,对于大举兵伐之事有点畏首畏尾。

二,刘备孙权都有防备曹丕的准备,曹丕的朝廷在蜀吴之间摇摆不定,难以抉择。

三,曹丕与其顶着风险贸然出兵不如静观其变,毕竟受损的是蜀国和吴国,宁可少赚点,不能自己赔。

你觉得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为什么曹丕不趁势进攻蜀汉,反而进攻吴国呢?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为何曹丕却选择攻打大胜的吴国,而不是蜀国!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不进攻战败的蜀国,而选择进攻取得大胜的吴国?
夷陵之战,孙权忽悠曹丕,刘备的如意算盘落空
吕蒙为什么杀关羽?
关羽被杀,如果刘备听诸葛亮劝不讨伐孙权, 魏蜀吴结局会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