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磐木 | 以无为首:道家哲学下的人类学思考

以无为首:道家哲学下的人类学思考

——读张远山先生华夏天道文化复原工程(一)

磐木

引言

如何之造化神力,使人类超越了地球生物圈的“大地视野”,开启“宇宙视野”的文化模式,不断地探求自身和宇宙的由来?

何等之文化巨目,使2000多年前的华夏先哲摆脱了“地球中心视角”、“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提出“无极之外复无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奇观,铸就了人类认知宇宙与生命意义的永恒篇章?

《尚书· 泰誓上》曰:“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那么人类自称“万物之灵长”是否仅凭“头大好用”的小聪明?

我们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必然要放在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之下;要想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文明,必然要站在整个生物圈和宇宙学的角度来考量。自由、平等、民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这些普世性的价值谁也无法否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希特勒所推行的种族主义,就是在民主制度已成为主流的西方世界产生出来的,而法西斯主义的失败,距今不过短短几十年,极权主义、绝对主义的思想幽灵依然还在人类文明的上空盘旋。假如站在进化论的角度,仅从这段可怕的人类历史刚刚过去来看,我们的所谓现代人不过是刚刚蜕掉了一身兽毛的“裸猿”,还远没有抵达文明的大境、文化的至境。所谓“现代人”又有什么样的理由,自认为可以对漫长的、整体的人类文化、文明指手画脚而不去虔诚的研究呢?

本文以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人类非洲起源说”为主要依据,用道家哲学探究人类演化和人类文化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三个方面:

1、“以无为首”(《庄子·大宗师》)——智人神奇的大脑思维。

2、“柔弱胜刚强”(《老子》)——人类演化。智人之谜。远古泰道文化。

3、“造化与文化”(《庄子奥义》/张远山)——人类文化成功的终极根源和终极意义。

下面先看道家语境下的人类简史。

一、  人类简史: 天地大炉 造化大冶

天地大炉,造化大冶,阴阳于人,不啻父母。浑沌开窍,由鲲化鹏。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返复终始,不知端倪。 (以上词句出自庄子内七篇)

无中生有,宇宙诞生

科学家一般认为,我们的宇宙是150亿至200亿年前由一个无限小的点爆炸形成的。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都是从那时开始形成的,目前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这一理论已被近年大量科学观测所证实。爆炸发生后喷发出物质微粒和能量,也正是从那时起才开始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在大爆炸发生前,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当然也没有生命。

天地大炉,造化大冶,阴阳于人,不啻父母

约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访问”了地球,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的时代到来。

约1200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东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动物们截然不同的演化路径:裂谷之西依然还是湿润茂盛的丛林,猿类所居的环境变化不大,故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开始学习直立行走,适应开阔的草原生活,从此开启了独特的演化模式。大约500万-800万年前,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建立了一定群体。

对蛋白质和DNA差异的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分子钟,研究表明人族与其他猿类分界点是在500万-800万年前(黑猩猩和人类应共属一族),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浑沌开窍,由鲲化鹏

在人类祖先演化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分化出了许多远亲和近亲,他们顺着各自的方向演化。其中一些同样产生了智慧和文明,但是他们都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深处。根据以基因学为基础的“非洲起源论”,现代形态的人类源于20万前非洲的智人,他们大约十万年前离开非洲,开启了征服世界的梦幻之旅。约七万年前,大约2000名非洲智人又一次离开了祖地,北上到达中东,然后又兵分两路,一支西去欧洲,一支东到亚洲。这支走出非洲的智人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人类学家为我们勾勒的的人类起源故事。

牛津大学人种遗传学教授斯宾塞·韦尔斯(Spencerwells)说:“对生活在当下的人来说,6万年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但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人类进化的领域谈论时间……在新年的第一天,类人猿(人科动物)出现了;到10月底,出现了最早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直立人,到12月初即距今200万年,直立人离开了非洲;直到12月28日,还没有出现现代人;而到新年之夜,他们还没有离开非洲!人类仿佛是进化的雷达刚刚在地球上搜寻到的一个微弱的点,他们将走出非洲,开始对这个世界的征服之旅。”

假如把人类演进的500万年比作一天,就在这一天的最后几分钟,最早的智慧型人类穴居人从猿人中才脱颖而出。可以想象,智人的横空出世如同黎明前的一道曙光,瞬间照亮了人族历史的漫漫长夜。智人文化演进之繁盛和神速,如同地球上一种被突然激活的“超级原始生命体”,迅速开启了绵绵不绝的复制、升级、变异的基因程序,上演了高潮迭起的生命大爆发(人类文化不断传承创造发展)。 

纽约大学考古学家兰德尔·怀特(RandallWhite),在援引七个方面的考古学证据后也宣称,化石智人长达20万年没有在工具制造上有明显的进步,直到3.5万年前,人类才掌握了现在已知的语言和文化,并由此出现了历史性的进化飞跃(见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第七章,吴汝康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①

纵观人类发展史,自人类七万年前走出非洲至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不断驱使着智人超越他们的近亲们——那些同样顶着“大头”携带石器正在狩猎、采集的两足裸猿兄弟们;驱使着他们突破了地球生物圈的“大地视野”,开启了仰望天空的“宇宙视野”(从以“日月星辰”为图腾到以“宇宙法则”为根本信仰的时代)。

随着“宇宙视野”的文化模式最终成为人类文化核心,人类终于冲出了地球飞向了太空。当人类科技发展至可以直接改写地球生物以及自身的基因,当人类科技发展至直接把计算机芯片植入人脑,从而突破大脑功能及其寿命的极限,人类正开始向神化方向加速前进,真是倏忽间“造化钟神秀”。

地球生物的存在,没有什么终极性的目的和预设,自然生命不存在直线的进化路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实是强调了物种的演化性,达尔文自己曾说:“说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高级是很荒谬的……”,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具有“进步的倾向”,大多数中国人却误认为进化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走的。

生物的演化,符合庄子的齐物论哲学。《庄子·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恢诡憰怪,道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 。”——《庄子·大宗师》

①“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 ”——《庄子·大宗师》

译文:他们身形假借于不同物类,德心寄托于同一道体

——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

二、  智人胜出 : 以无为首

考古学研究认为,智人约4.5万年前,越过了海洋,抵达了从未有人类居住的澳大利亚大陆。在大约7万年前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还有想缝制御寒衣物所不可缺少的针,确切的证据表明这个阶段出现了现代性的艺术、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人类学家普遍认为,智人大脑基因很有可能在七万年前发生了一次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他们把此称之为人类演化史上的认知革命。认知革命之后智人文化出现了大爆发,现代意义的人类文化从此诞生。

德国施泰德(Stadel)洞穴发现的象牙制“狮人”雕像(也有可能是“女狮人”),大约距今32000年。

学界一般认为语言是智人文化胜出的根本。世界知名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教授在其名著《人类简史》中指出,智人运用语言虚构现实的能力创造了智人独特的文化,是语言能力使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实现了共同信仰,文化交流、团结互助,商业来往,由此智人才取得了超越其他人族的文化优势、生存优势,一跃成为地球的霸主。

赫拉利《人类简史》:

“认知革命与我们的语言有关,与我们交谈和思考的方式有关,语言让我们成为世界的主宰”。

“然而,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人或狮子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

“然而,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近亲黑猩猩的视觉记忆能力超越了人类,黑猩猩也有超出人类自认为的思维力。当代人类文明下的智能计算机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可以击败围棋高手,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黑猩猩兄弟和智能电脑还没拥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虚构、想象、再造自然的能力才是智人的文化原力。

但是,智人虚构能力、想象力真的从语言中产生的吗?

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晚年反思他为科学的一生,明确表示:“这些思想的形成不是来自语言,我几乎很少用语言来思考。”

人类学家认为解剖学意义上的智人诞生在20万年前。基因学研究发现,与人类语言技能相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基因,出现时间也在20万年前,这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间正好重合。那么,这就意味着,智人的语言技能,先于语言思维而生,而语言思维的种子从那时或许才开始萌芽。因为,智人文化直到七万年以后才突然爆发。所以可以推测,在智人大脑基因突变之后,人类的语言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图像思维)也随之升华、成熟,可以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类的思维,由此引爆了现代文化,而不单是语言和语言思维的结果。这一点,有科学考证出的大量的、丰富的智人岩画及其它艺术品为证。

我们或许过分夸大了语言思维在人类演化和历史演进中的价值,人类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说明现代人的大脑中潜藏着一种独特的思维:直觉、灵感。英国知名数学教授伊恩·斯图尔特说:“直觉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人类许多重大的发现都是基于直觉。直觉、灵感类似于梦幻,神秘莫测。

一直以来,有研究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或与人类大脑可以出现精神异常有关。近年来,不断的有来自学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基因学的相关研究数据又为这一学说增添了不少依据。由此看来,人类的直觉、灵感、梦幻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意义,智人大脑独特的梦幻性思维是智人文化产生、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1、 英国约克大学的考古学家潘妮·史碧金斯(Penny Spikins)认为:智人(Homo sapiens)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早期人类,成功生存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愿意接纳那些思维与常人不同的人——比如罹患自闭症或精神分裂症者。精神疾病以及自闭症一类的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是因为过去这些精神疾病对于古人类是有所助益的。在某一阶段,我们的祖先开始发展出一些非常复杂的情感——比如同情、感激和钦佩。她说,“这些情感帮助他们接纳和宽容那些拥有异常头脑的人。”而由于能够包容这些非正常思维的独特能力,早期智人更具创造性和适应性,并最终在与其他古人类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2、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基因组学教授乔尔·杜德利(Joel Dudley)领导的研究表示:人类语言的出现同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的遗传基础有关,人类拥有先进认知能力可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 (来自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2015年7月)。该基因组是于2006年首次确认的人类加速演化区(human accelerated region,HAR)HAR是一小段DNA,其他物种的HAR保持不变,但人类的HAR则在我们与黑猩猩“分道扬镳”之后经历了快速的演化,大概是因为它们为人类提供了特有的益处。因为在极大程度上,精神分裂症和HAR表现为人类特有,所以他们进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上叙的结论。

3、 爱丁堡大学领导作者托尼-吉姆·克拉克(Toni-Kim Clarke)在《分子精神病学》(2015年3月)上的一项研究称:“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的基因变体在一般人群中与更好的认知功能存在联系,尤其是提高了认知、记忆和语言智力功能。研究表明,有些变体对认知能力是有正面作用的,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人有时会展现出非凡的认知天赋。 

小结:智人独特的大脑是智人战胜远古巨型猛兽成为地球霸主的秘密武器,智人独特的思维(语言思维、艺术思维、宗教思维、梦幻、直觉)及其语言、神话、艺术等独特文化是虚无之在,但正是这虚无之在使智人文化有别于同类文化而不断的爆发新技术、新发现,从而使人类文明飞速前行。智人由此改变了自然,也改造了自身,所以智人的独特思维和文化,本质上属于形而上之道,这符合道家哲学所言的:道生万物、有生于无、柔弱胜刚强。  

《庄子·齐物论》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能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译文:“谁能把道无视为头脑,把生命视为脊梁,把死亡视为屁股?谁能明白死生存亡同属一体,吾人与他就是朋友。”——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

“以无为首”,可以从人类学角度理解:驱使万物死生往返而无有生死始终的是宇宙之首的道无,人类神奇的大脑性灵也能够超越时空和死生之限与道无同在。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有资格穿越千年时空与庄子同在。

三、人族演化:柔弱胜刚强

从人猿分化开始,人族演化或近千万年之久,至近十万年前才开始由技近道,由鲲化鹏,抵达了造化的大境。遗传学家与古人类学家一般认为700至800万年人和猿类分家。个别人类学家认为更早,因为考证研究在1000万至1500万年前

地球上布满各种猿类,许多已经开始具有一些现代人类身上才有的解剖学特征。    

当1200万年前那场地壳运动导致地球生命的一场大灾难后,一些具有人类特征的猿类被迫从树上开始突然适应地上的生活,时时要面对各种巨型猛兽威胁和攻击,生存十分艰险。考古学显示,即使是逐步适应直立行走的类人猿,也常是大型猫科动物的猎物。赫拉利教授在《人类简史》写到,“人类一直就只是一种弱小的、边缘的生物,即使在200万至100万年前间他们已经拥有锋利的石器和容量较大的大脑,依然处于食物链的中端”。但是,整个人族却弱而长存,不断演化,特别是七万年前智人大脑思维的飞跃,显然是生命演化的奇迹,造化的奇迹。令人惊奇的是人类演化的成功却完全符合了道家老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哲学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柔弱胜刚强”。


张远山先生在其新著《老庄之道》认为:“老子之道的第一要义,就是扬柔抑刚”。《周易·系辞上传》言,“一阴一阳谓之道”,那么老子因何扬柔而抑刚,认为柔弱胜过刚强? 

下面先从柔弱的词义来理解老子的“柔弱哲学”:

“柔”造字本义: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所以“柔”的要义应是,柔韧而不易折断,引申可解为物德之活性、活力。弱的字义可以引申为,能量的潜伏、积蓄、转换、消隐。从字面释义不难推论出,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是“生之道”,符合华夏天地人和的泰道文化。

张远山先生在其新著《老庄之道》、《伏羲之道》中,系统考证了老子贵柔思想远承上古伏羲族天文历法之道(简称天道),而泰道就源自伏羲族的“天柔地刚”的“浑天说”(远山考证,浑天说非东汉张衡所创)。可见,泰道其实是建立在科学宇宙观之上的哲学理念。

《老庄之道》言:“老子扬柔抑刚,就是扬泰抑否”;“泰道就是天地相通、阴阳相合、天地人相合的生之道,属于宇宙常道”。

由上可知,老子所说的柔弱和软弱貌似近义,其实根本不属于一个层次的概念。《老子》曰:“天下至柔、驰聘天下至坚”,换成庄子之言就是“以无厚入有间”、“善刀而藏之”(《养生主》),所以,柔弱之道必然蕴含刚强之义。

接下来再由经文解读——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七十二章)——柔弱是有生命的征象,僵硬是无生命的征象,柔弱的生命当然是宇宙的高级存在,所以强大居下,柔弱居上。由此可认为,老子之道是可以从宇宙学、生命学角度来解读的。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智慧生命的存在层次又可以高于一般动物,进一步,老子之道也是可以从人类学角度来解读的 。 

虽然从《老子》一书中没有读到人类演化论的思想,但是在《老子》中,柔弱胜刚强的法则可以普适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属天地之间的常态。关于老子柔弱之道的普适性,我们可以再读以下经文。

弱者道之用(四十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耶(七十八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老子的柔弱之道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一个在形而下之器,一个在形而上之道。人类之演化也可从这两个层次出发:一个是身体、大脑的演进,一个是思维、文化的提升。身体和技术属器,大脑思维及其文化本质上属道。

接下来,我们再看人类学家为我们讲述的,关于人类柔和弱的传奇故事。

(1)类人猿处在食物链的底层,生存十分艰难,却发展出了敲骨吸髓的取食文化,复杂而弱性(非狩猎)的取食行为,刺激了大脑神经系统和双手功能的不断演进。 

生活在400万年左右的非洲的南方古猿,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早期人科动物的代表。南猿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演进:粗壮型的演化为傍人,最终消失了;纤细型的演化为真人族,成为了人类始祖。纤细型的古猿具有食腐性、食肉性,属杂食动物(食物范围广,属于柔性选择,不是刚性的、单一选择),粗壮型的南猿是食草、植食动物。  

(2) 后期人族演化而出的硕大的头颅,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能上处于明显的弱势——远远落后于金刚族(大猩猩)和黑猩猩族。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他们大脑发达,已经懂得用火和狩猎。除去近几万年前的心智型智人,整个后期人族虽然产生了智慧和文明,但依然处在自然界食物链的中端。   

大脑结构脆弱,必需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相比之下,其他猿类的大脑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大约只占8%。因为大脑较大,远古人类付出的代价大概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得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很严重。由于人类胎儿大脑的增大已经接近了女性产道的极限,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

据并非确切的记载,灵长类的大猩猩,臂力是成年男子的20倍。有人会说大猩猩是前肢力量强,后肢就不及人类,举重是需要非常强壮的下肢的。但是国家地理有节目说大猩猩举重为4600磅,相当与两辆家用汽车的重量。 再看黑猩猩,体重仅70千克,臂力是人类的5-6倍。 

后期人族为三大类: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曾经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现在,阶段论已被考古学学和遗传学研究所抛弃。这也就说,三种不同物种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共存于我们的地球。   


(3) 智人的柔和弱

智人之弱:直立人和尼安特人(早期智人、穴居人)都比现代人(智人)身体强大。智人脑容量也比不突出,尼安特人可能还有比智人更大的脑容量。

尼安特人不仅身体十分强壮,而且狩猎技术很高。3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度过了几次艰难的冰河期,直到大约3万年前,他们完全灭绝。尼安德特人马蹄形的颈骨与现代人的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具有和我们一样的说话交流能力,不过声音听起来像咕噜声。直立人在地球生活了200万年之久,是已知的,目前存在世界最长古人类。

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动物来说,平均脑容量是200毫升,但早在250万年前早期的人族脑容量就已有600毫升。作为直立人代表的北京人,大脑容量可以达到1000多毫升。现代的智人,平均脑容量更高达1400 - 1600毫升,至于尼安特人其脑容量或许更大为1400到1750 毫升。现代形态的智人形成于20万年前,考古显示那时他们脑容量已经和现代智人一致了,但是智人长达20万年没有在工具制造上有明显的进步。如此以来因为体力原因具有了明显的弱势。


智人和尼人头骨对比

智人之柔:智人的身体是最柔韧的、灵活的,他们已经完美的适应了直立生活。智人家族在20万年前就已经演化出了符合现代人的灵活双手,以及灵活发音的声道。

完美适应直立行走的身体结构,使得身体发挥出了最强的柔韧性、灵活性:他们跑得更快,更加的耐久,超强的耐久性甚至超越了一般动物。但是这使得他们的下肢演进得相对轻柔,蛮力上远不如尼人和直立人。

有学者认为智人在大约十万年前(或更早时间)走出非洲后,或因为身体柔弱,被尼人击败了。按上文道家思想分析,柔弱之道其实体现在道和器的两个层次,仅身体之柔只在器的层次,还没有上升至道的层次。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关于至柔之道,十万年前的智人大脑,还没有能力领悟。他们的大脑还在等着属于他们的天时,那么智人的“至柔之道”又在哪里?

老子柔弱之道与人类演化

(1)作为人类始祖的古猿,正因为身形构造和机能的均衡,没有特化而保持了可塑的柔性,所以可以选择直立行走而生存下来。只有它们的后代,最终完美的适应了直立行走,彻底的解放了双手,发展出高层次的大脑,演化为智慧生命。

可以假设,在1200万年前的那场地质灾难中,古猿的身体如果和现代的长臂猿、大猩猩类似,会出现什么结果?“长臂古猿”会因为那纤长的双臂而难以适应在草地上直立行走而很快死亡。体型粗壮、肌肉发达的“大猩猩族古猿”会因无法维持肌肉必须的营养,最终因体能衰竭而死。事实上1200万年前,生活在东部非洲的大部分猿类,都因地质灾难而死亡了。

另外还有大脑智慧的原因:优越的森林环境已经使这些灵长类动物拥有比一般动物拥有了较为发达的大脑,即它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柔性思维”(下文详解)。是柔性的思维,才使得它们在选择直立行后,能够在危机四伏的草原环境中,凭借一定文化性的技能生存下来。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柔性思维、柔性的合作文化,是人族不断演进的原因,更是智人胜出的原因。

在人族慢长的演化史上,整个人族身形较之巨大猛兽显然十分柔弱,柔弱的人族的面对巨大生存压力,必然依靠群体合作和大脑的智慧而生存。这一切逐渐改进了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性情。大脑思维向更加灵活和智慧的方向演进,性情向相对的稳定、包容发展。大脑的变得灵活、智慧,其实就是大脑的思维从相对单维、僵化的刚性思维向更加开阔的、多维的柔性思维发展。思维和性情的柔性直接促进了相对自由、开阔、合作的“柔性文化”不断发展。在强大的自然选择下,柔性的群体合作文化最终取得了优势地位。新研究表明,成年黑猩猩对自己的食欲控制性低于人类4岁左右的儿童,而且在食物的诱惑下黑猩猩的智力或许会下降得很低。黑猩猩其实已经被人类学家归在人族之内,他们是现存自然界与人血缘最近的人属动物。

(3)智人“柔道”战胜了猩族“拳术”:神奇的大脑认知能力(柔性思维、灵性思维),建立在语言、神话、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高度合作能力(柔性文化),完美适应直立行走的身体结合灵巧双手所爆发的高超技艺(顺道之技),组装成了可抵达《庄子》中至人境界的智人。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整部《老子》无不展开“泰道”的体和用(张远山《老庄之道》)。可见,老子把 “道”定位于生生万物的泰道。但是道不仅具有生生万物的力量,道还有摧毁万物的力量。《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庄子《大宗师》曰:“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但是,科学证实,我们太阳系中的地球生物已经经过了几十亿年的演化,作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可是作为整体的生命演化从未停止。由此可知,老子把生生万物的泰道看作天地正道、常道,自然也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泰道如何在天地间运行生生万物之力呢?《老子》曰:“弱者道之用”。道,行柔用弱,不是用刚行强。难以想象,永在天体互撞、天崩地裂的宇宙,能够孕育生命。所以,看似柔弱运行的常态宇宙,其实才显其无限的丰富和强大。这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七十八章)。那么,《老子》所言的“至柔”、“无有”,就应该是“泰道”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法则,就是天地间根本的创生力量。 智人的文化、文明发展至今,迸发出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智人“柔道”又是什么?

蛇类已在地球存在了一亿年,但是蛇类家族演化出的最厉害的武器不过是一招毙命的毒牙、毒液。大猩猩和人类始祖在1200万左右分家,至今演化出的最强大武器只有臂力和撕咬力。230多万百年前,人类手中的武器不过几块加工粗糙的石器,但是他们依靠手中的武器在这个星球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七万年前,智人文化爆发,不知创造出多少致命武器以及生存技能,而现代智人竟然制作出了可以毁灭地球生命的核武器。

动物肉体武器的的形成,是极其漫长的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自身智慧的结果。而人类却是依靠智慧和文化技能的积累而生存,同时也促使了大脑的不断演化。如果我们相信柔弱胜刚强的泰道是天地常道,那么,智人的大脑就应该具有领悟、模仿天道和泰道的强大天赋,发展出了至少在地球生命圈之内的“至柔”道术。好了,下面深入分析智人柔道。


我们已知道,人类学家一般把语言看做现在文化的诞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在语言思维和语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那就是艺术。我们知道艺术不仅是一种技能(器),也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道)。这也就是说,智人艺术也可以是一种思维和语言。

无限丰富的自然存在和智人复杂、灵性的思维,仅通过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智人因其得天独厚的柔活身体、声道、双手完全可以结合或者单独通过音乐、美术等文化手段全息性的表达出来。智人全息性的生命表达,文化传递,我们不妨称之为智慧生物文化史上的“全息语言模式”。

我们知道,动物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的歌舞。早期智人也有美术、音乐。但是智人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一种生物能够利用这些才能,创造出具有完整思想的艺术作品。

这种全息语言的价值,不仅是可以促使智人文化,能够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其突破一定时空局限,最为广泛的传播、发展下去。

我们可以在民间搜集到,被言说、传唱了不知几千年的传说、神话;我们可以看懂,几万年前智人留下来的岩画、雕塑,图腾、族徽,感受到属于他们的时代和生活。

我们看到,智人其实已经突破地球生命传递以基因为主要载体的局限,使得生命能量也能够以文化为重要载体,代代相传。并不断积累、发展。

根据上文推论,宇宙常道就是柔弱胜刚强的泰道。那么智人较其他人族所具备的各种柔性的身形构成,就是顺道之器(技)。大脑独特的柔性思维就是顺道思维。如此来看,智人强大文化动能,符合了“天人合一”的华夏母题。而所谓的“全息语言模式”其实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孕育而生的。

采集狩猎石器时代,人口数量有限,群体合作的文化不可能建立在野蛮和暴力之上。此时的人类的文明不过是刚刚起步,神话、宗教、艺术刚刚萌芽,人类还是一片天真烂漫。人类思想和文化完全是自发状态,不是处在容易被国家权力所束缚和控制的农业化、工业化时代的体制之中。天地泰道精神就是人类的天赋真德。人类真德,如同一棵幼苗,给予适宜的条件,完全可以在自然发展中发挥出其基因组合的全部能量、整体信息。

所以可以认为,远古采集、狩猎时代智人完全有能力,发展出利于自身和群体发展的远古泰道文化。就是在远古泰道文化的基础之上,人类群体和个人的创造力才有可能被大大激发,并得到有效保护,最终在几万年前实现了一次大爆发。 

站在天道大年的轮回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前进的,我们所知的人类历史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只有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好了,如果此时跳出来喊叫起来说:“我根据道家哲学,推导出生活在一万年前的祖先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谐,更加符合天道”。大家肯定以为我疯了。但是,根据一些人类学家的考证研究,我说的基本属实:

1、自由的童年——《人类简史》: 在大多数地方、大多数时候,靠着采集就已经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这其实很合理,毕竟这正是人类在先前数十万年间的正常饮食,人体早就完全适应而且适合。骨骼化石的证据显示,远古时期的采集者比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比起后来的农业时代,他们身高较高,也比较健康。虽然平均寿命显然只有30-40岁,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儿童早夭的情形十分普遍。只要能活过危机四伏而意外频现的生命早期,当时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岁,有的甚至还能活到超过80岁。在现代的采集社会里,只要女性能活到45岁,大概再活个20年就不是问题,而总人口的5%-8%也都活到超过60岁。

……正因为这些在农业时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也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

巴拉圭的丛林里,曾有一个狩猎采集部落亚契人(Ache)存活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与他们同居共处多年之后,认定在亚契成年人之间的暴力其实非常罕见。无论男女,都可以自由改变伴侣。他们总是乐天且愉快,部落里不分地位高低,想颐指气使的人通常就会被排挤。虽然他们拥有的物质不多,但却非常慷慨,而且不会执着于成功和财富。在他们的生活里,最被看重的就是良好的人际互动,还有真正的友谊。

下图:1.7万年的拉斯考克斯岩画——克罗玛农人画

2、可怜的现代人-----《人类简史》:现代人必须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识,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一般时期,这样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了。而很有可能大多数的远古采集者住的都是比卡拉哈里沙漠更肥沃的地方,所以取得食物和原物料所需的时间还要更少。最重要的是,这些采集者可没什么家事负担。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没账单得付。

这样的采集经济,能让大多数人都过着比在农业或工业社会中更有趣的生活……

小结:生命是柔弱的,智慧的大脑更是宇宙萌生的柔弱之花。道家以水喻道,传承古老华夏柔弱胜刚强的泰道精神,抉发天地正道。一万年前的人族之中,独智人得天地精华,可以心如止水,鉴照万物,效仿天道,创造了出了神话、艺术、各种技能,使人类由鲲化鹏,抵达了史前时代文化、文明的第一座高峰。这符合了古老华夏以人合天,柔弱胜刚强的泰道文化。

上文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结合远山先生《老庄之道》抉发的老子传承伏羲泰道的观点,简单分析了人族最终胜出的器质性原因和形而上的文化因素,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根据当代基因遗传学结合远山先生提炼的道家庄子的哲学思想来进一步深入剖析。

四、造化与文化                

造化名相,语出《庄子·大宗师》:“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庄子·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由上可知,《秋水》天之所为(牛马四足),正是造化;人之所为(络马首,穿牛鼻),正是文化。 

《庄子·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参考译文:知天道之所为,知人道之所为,方为知之至境。知天道所为之无限,就能彻悟天道生成万物;知人道所为之有限,就能以心知所知的有限所知,颐养心知所不知的无限天道。终其天年而不中途夭折于人道斧斤,堪称知之极盛。——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 )

远山先生在《庄子奥义》的余论《造化和文化》一文中,从整部庄学出发,对“造化和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挖掘,并不受限于庄学而具有了鲜活的时代性、原创性。他在文中指出:“……造化/文化之辩,是贯彻全部庄学的基本义理”,中国文化母题天人合一,其实就是造化与文化的合一,但是不是强“天”合“人”,是以人合天。这无论是对庄学研究,还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研究都应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  

加州大学阿吉特·瓦基认为,造就人类的大部分原因是代代传承的文化因素,基因与文化的共同进化才是人类进化的主要力量。例如,牧民后代更容易消化牛奶蛋白。

要解开人类在生物界的独特地位之谜,我们必须了解基因组是如何构建身体和大脑,大脑是如何创造出独特的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最终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和改变基因组。但这个目标离我们依然还很遥远。

科学家们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文化演变和基因演变会相互反馈和促进,这对于人类形成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原始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种基因突变强烈地促进了这种语言能力。例如著名的“FOXP2”基因,它使人类的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可以处理复杂的动作记忆,这是形成复杂语言的基础。

下面运用庄学造化和文化相互关系来勾勒人类演化基本图。

1、大脑演化——科学家推测,人类的脑容量是在近250万年间急剧增加的。其它脊椎动物的咬肌力量非常强大,它贯穿整个颅骨,肌张力抑制了颅骨的增长。而人类的祖先因为基因突变(造化),咬肌力量不足,或许是这个原因使得颅骨有机会继续长大,给出了大脑进化的足够的空间。大脑进化后,人类在距今大约180万年前学会了控制、利用自然火(文化)。火是石器时代自然界赐给人类的最强武器。从此,人类利用自然火狩猎、御寒、改造环境、烧烤肉类。肉食的增加给大脑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熟食习惯也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文化)。控制自然火后,远古人类的大脑向现代方向加速演进(造化)。

2、爱的基因—— 人类始祖在长期的生存压力下养成了合作、信任的习惯(文化)。群体的合作离不开利他行为,这虽违背动物自利本能,却符合自身长期的根本利益。于是自然的选择让人族大脑大约在170万年前进化了功能强于近亲黑猩猩的“脑垂体催乳素”,脑垂体催乳素为人类的“团结友爱”提供了“快乐奖赏”,据说也为两性打造了稳固的爱情基础(造化)

一种叫做后叶催产素的荷尔蒙,最为人熟悉的功能是在妇女体内起到催产和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在大脑(包括男性和女性)中发挥作用。在大脑里,它令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信任,从而促进协作行为,使他们为了共同利益而生活在一起。科学家在比较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组之后得出结论,认为后叶催产素存在于两个物种的祖先体内。但是,后叶催产素自那时起已经历了变化,也许在于大脑对它的反应强度及它产生的数量。研究仍然继续,但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发现是,变化发生在 170万年前左右,此时我们的祖先已习惯了基于男女之间的持久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体系。

3、智人文化——解剖学意义的智人诞生后,在长达20万年间没有文化的突破,但当心智意义的智人出现后,大约在4-6万年前,现代性文化爆发。结合庄子的造化与文化观推论如下:

现代人拥有相当灵巧的双手(造化),会不断地利用美术形象表达梦想、知识、和经验(文化),人类就这样在无声的时间之河里不停地交流、表达着。在某个时刻,人类主导形象思维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直觉、灵感、想象、梦幻思维随之而来(造化),由此爆发了全新的艺术、宗教、技能(文化合于造化)。

适合现代语言的发声器官形成(造化)、人类制作石器、群体合作和交流(文化),在漫长到无法想象的人类演化长河里,人类不断地利用声音、手势并结合图形交流思想和经验(文化与造化合一)。忽然在某一天,掌控大脑语言的基因,在某个智人的后代身上,首次发生了突变,他的后代由此发生取得了生存优势,现代语言和思维就此在人类演化的行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造化)。

《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矣。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

由以上结合庄学主旨的科学性推论可知,天道无限、造化无限。人类自身及其一切文化、文明根本上来自天道。人类演化的成功根本是文化顺应了自然造化的结果。不过这个顺应是随着大脑智慧的演进,由完全被动逐渐变为主动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伟大的时代,同时预示着危机,因为人类自然演化的历史或将由我们自己直接改写,即人类将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创造自身。这就说人类不满足自然造化的偶然和漫长,要利用科技手段目标精确地直接参与自身演化。科学本质上属于顺道思维、顺道之技,是人类大脑智慧的结晶,所以科技也是造化的奇迹,科技的胜利也是天道的胜利。所以,我们不能杞人忧天,过分顾忌。但是,单纯的技术是器不是道,如果把人类有限之技看作永恒之道,作为人类追求的根本目的,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在人类科技文明超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感到了科学技术具有“改天换地”  的力量,但是还没有什么科学定理表明人类是凭空创造了这种力量,恰恰相反,所有科学真理都在证明人类只不过是凭借其由造化赋予的神奇大脑发现了自然、效仿了自然,人类根本上还是凭借了自然的力量。

《庄子·大宗师》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庄子这句话可理解为:人类如若不能“知天之所为”(造化无限)和“人之所为”(文化有限),奉有限认知为绝对真理就会陷入“中道而夭”的危险之中。如果能够因循内德,把有限认知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便会拥有光明的未来。这就是说在“人类文化”和“自然造化”之间,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确保人类文明能够“极速安全”、“浪漫优雅 ”的行驶在天道造化的超高速时空,而不至于车祸不断甚至车毁人亡。

人类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形而下存在,人类精神根本上与创生宇宙万物的大道同在,属于超越器质性的形而上之在。所以,可怕的不是技术本身,是人类自身的社会构建即文化结构、层次不能够承受天道造化的发动机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加速度行驶——技术会被愚蠢的利用,无限的崇拜。可怕的是,人类无法寻找到自根,成了《庄子·应帝王》寓言中的无根人:

无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渺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暇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

又复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今译

无根漫游殷阳,来到蓼河岸边,恰好遇见无名人而问:“请问如何有为于天下?”

无名人说:“去!你这鄙陋之人,为何问出令人不快的问题?我正要顺应造物者而做人,做够以后就驾乘莽渺之鸟,飞出六合之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静处于空旷无垠之野。你怎么有空用治理天下撄扰我的德心?”

无根又问。

无名人说:“你只须遨游德心于恬淡,冥合神气于寂漠,顺从万物之自然而不存偏私之心,而后天下就得到治理了。”

——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

人类文化的终极目的应是与创生宇宙万物的大道同在,实现古老华夏母题:以人合天,天人合一。大哲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一切技术皆是手段,不可以技代道。

余论

在人类“大地文化”向“宇宙文化”超高速发展的不同阶段里,由于对宇宙认知高度不同,认知方式的差异以及历史境遇的不同,出现了多种形态,不同层次的文化,由此基础构成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于是总会产生这样的历史命运,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暂时领先或者层次不高却暂时掌控先进外物的民族和国家,总会喜欢坐井观天、自我膨胀。前者萌生“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好比健康肌体生出了癌细胞;后者好比配置低等的汽车,安装了超等级的发动机且又被持续不断的暴力驾驶,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不断重复上演的悲剧故事。现实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或民族在人类文明不断的升级、加速度行驶的天道快车里,迷失了方向,被快感和贪婪俘获,降低自身应有智慧。还有,一些暂时落后的民族和国家中,许多所谓精英产生了文化自卑情绪,全盘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非理性地接受先进民族的一切文化,而更多上层阶级因现实利益的原因,更喜欢抱残守缺,盲目排外。

以上种种皆是不懂得人类文化的本质是灵魂和艺术,是无限丰富的存在,这和创生万物的大道原本一体,而人类的一切现有的文化和文明终归是有限的存在,根本上无法穷尽无限的宇宙存在(道体),所以远山先生说:"文化属道,文明属器"(见《庄子奥义·文化与造化》)。所以,文化的丰富性必然是全体人类共同的追求(显然各民族独特的经典文化不仅不能随意丢弃,还需深入的挖掘,使其内涵更加丰富),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亦然。所以,任何民族整体的文化结构和层次都需要不断升级、维护: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能够保持足够的开放性、适应性,从而促其不断的发现无限的宇宙天道;又能够对文明的发展保持宏观的调控和引导,从而保证文明的发展得以实现人类自身的无限泰道。

人类文明的终极动力来自天道,人道只能顺应,不能阻止。一切文明又必然是有限之器,是通过与无限大道同在的文化才得以产生发展的,顺应无限大道的文化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文化的灵魂作为无限之在,必然是向无限天道开放的,一切悖道文化的膜拜者其实都是不相信天赋真德、天赋自由的思想自宫者。所以,完全接受外来文化和完全排斥外来文化都是愚蠢的,不明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恢诡憰怪,道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

文化有限,造化无限,人类文化能够乘天地正道而呈现勃勃生机,也可很容易完全降低到器的层次进而彻悖大道,给自身和人类带来灾难。远的不说,20世纪,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整个人类卷入战争的巨大灾难当中。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战争不是在一朝一夕酝酿的,更不是从天而降,这体现了现代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只有永远的保持警觉和反思,才有可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代分子遗传学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类演化的总路线。但是还存在很多值得争议的问题和难解之谜。近年来,有人类学家同样根据分子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证据认为,在人族漫长的演化史上,智人可能是一种多次混种交配而来的动物。比如,根据基因测序,当代欧洲和亚洲人的基因里就存在少量人的尼安特人的基因。但是这没有动摇非洲起源论的主流地位。因为,人类学家不是在虚构一个夺人眼球的故事,人类演化的秘密就埋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细胞中。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类最神奇的力量,不是来自物质而是思维。所以,人类还需要进一步绘制出整个人类文化、文明的基因总图。这样,不同文化、信仰的民族和国家之间,才可真正实现平等的对话、融合,人类世界才可实现长久的和平、发展。

华夏的天道、泰道也是世界的天道、泰道,天下原本一家。人类文化、文明的大年总会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建议:读懂一本国学经典,帮你少走10年弯路!
莲花上的人生[ 人生感悟]
《道德经》杂谈:道 士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义(下)
山翁对答
老庄与“虫洞”(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