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考点|必知!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论战

【公 告】
火爆全网的木铎《每日考点》专栏又双叒叕上线啦!
围绕10年真题高频词汇,从核心概念梳理、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文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考察偏向解析】,针对真题,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食用指南👉: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核心概念辨析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与《新民丛报》围绕着革命与改良展开的论战,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场引导民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此外还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展开过程(简答题考点)

早在《民报》创刊前,革命派与改良派就展开了小规模笔战。

1901年《国民报》载章大炎的《正仇满论》,是革命派射向改良派的第一箭;1902年改良派《岭海报》攻击广州起义,《中国日报》立即批驳,是革命派与改良的第一次对阵交锋;1903年后趋繁,如《中国日报》、《苏报》对康有为的“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等观点的批驳。与此同时,革命派《苏报》与改良派《中外日报》、《檀山新报》与《新中国报》、《中国日报》与《商报》等就中国前途问题的论战也不断展开。但从本质上说,此时这些论战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还未对改良派从政治上、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清算。

《民报》是同盟会成立后所办的第一份具有深刻意义的机关报。孙中山说:“《民报》成立,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在当时,民众已被封建帝制愚民政策奴役两千多年,绝大多数人仍在奉清政府为“天朝正统”、“民族象征”,孙中山等人苦心提倡的革命民主理念还没有被人们所知晓。经过几年的时间,革命浪潮就如汹涌波涛铺天而来,以《民报》为首的革命报刊为此做出了推波助澜的巨大贡献。

1905年《民报》创刊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即清算改良派思想影响,扫除革命发展障碍,扩大革命阵营。一创刊,即以主帅身份投入到与改良派最有影响的报刊《新民丛报》的论战中。首先,创刊号上载汪精卫《民族的国民》、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朱执信《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3篇文章,指名道姓的批驳君主立宪主张。《新民丛报》在梁启超的主持下起而论战,先后发表20多篇文章,向革命派提出了各种驳难。特别是将其《开明专制论》等文章,汇成一册,广为散发,反驳革命。接着,《民报》把论战矛头直指《新民丛报》。汪精卫的《希望满洲立宪者曷听诸》,成为第一篇系统批评《新民丛报》的文章,另胡汉民将《民报》与《新民丛报》重大分歧列为12条,分类驳斥,论战由此全面展开。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简答题考点)

归结起来,两报论战主要围绕四个内容展开:

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新民丛报》认为满人入关已经200多年,早与汉族同化相安,不再存在什么民族问题。排满必然引起民族仇杀,造成天下大乱。它还抓住“革命排满”的口号大做文章,主张拥戴光绪皇帝,推动清廷自上而下的改革。《民报》则认为,清廷早已沦落为帝国主义的“守土长官”,要想救国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关于“革命排满”,孙中山就指出:“所谓民族革命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这就是说,他们攻击的目标不是一般的满族群众,而是由少数满洲贵族把持的清政权,这个在大方向上是符合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要求的。

第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新民丛报》认为中国民众素质低下,不具备共和国公民的资格,因此在中国只能实现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这也是保皇派极力反对“种族革命”而热衷于“政治革命”的根本原因。《民报》则认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秩序和人民权益均无保证,中国人民完全有民权立宪的能力,主张顺应历史趋势,废除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国。关于《新民丛报》的“政治革命”,《民报》尖锐地指出,改良派作为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与封建土地占有制有直接的关系,当他们高嚷“政治革命”的时候,总想与封建势力相妥协,因此,他们极力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就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三,要不要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不存在贫富不均现象,没有必要实行平均地权,实行土地国有对农业生产不利。《民报》则认为,中国确实存在着“豪右”与“细民”的差别,只有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才能发展生产,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新民丛报》所持的观点,自然与其一贯代表的上层资产阶级和传统士绅利益、反对“下等社会”翻身的立场分不开,但梁启超把推行民生主义所可能出现的某些后果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和帝国主义资本的汹涌侵入联系起来进行了考虑。

第四,革命会不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瓜分中国。《新民丛报》认为,革命是暴烈的行动,必然会引起社会动乱,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中国就会被瓜分。《民报》则认为,革命只是推翻清朝政府,并不排外。如果不革命,中国越来越弱,就会招致瓜分。应当说,《新民丛报》的看法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但耽于干涉,就不敢革命或反对革命,这是错误的。而《民报》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仍然高倡革命,这种勇气是极为可贵的。但它又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这是不切实际的,其实是放过了压迫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

三、结果与意义(简答题考点):

论战之初,梁启超以百炼成钢的气势,单骑奋战,四面出击,随着论战的深入,逐渐力不从心。反观《民报》的一批小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越战越勇。至1907年冬,论战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场大论战结束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政治上、思想上彻底划清了界限。由此,君主立宪主义的大本营全面萎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思想的传播更加一日千里。

(一)“开民智”——撬开盘根虬枝的当头炮

民众在儒家“忠君”思想千百年的笼罩下,在维新派鼓吹的“变法维新”及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局设下的“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等骗局的影响下,革命者大多被普通老百姓厌恶。革命报刊临危受命,随即诞生了一篇篇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反满革命文章通过报刊传播,如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的《猛回头》等,为辛亥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二)“通壅蔽”——驱散乌烟瘴气的良药

从王韬的《循环日报》开始,政治家们似乎就已经抓到了新兴的大众传媒——报纸的重要功效之一:“通壅蔽”。闭关锁国多年,民众愚昧不堪,报刊通过在版面上发表政论文章或是收集一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整合成文,给封闭已久的民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另一方面,因为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等级森严,统治阶级与百姓之间存在着巨大隔阂,官报的存在也仅仅是为联系地方与官府而服务。真正意义上的报刊出现,第一次让统治者的面纱被揭开,国家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早期报人所追求的:外情内达、上情下达。

(三)“辩是非”——政治家革命的有力武器

报刊在当时不外乎四种阵营:清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官报,用来“宣达政令、统一皇权、传达政令、统一思想”。第二种阵营,是非官方的盈利性报纸。后两种阵营则是革命党和维新派所创办的政治报纸,它的目的在于针对封建统治者及不同政见的派别,由一群政治家执笔,进行有力的批判。本质上来说,后者追求的并不是一己之私,它的出发点是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没有物质利益的诉求,即“启蒙”与“自由”的诉求。这样模式化的行为,扭转了社会舆论风向,让中国走向了革命。

历年真题梳理

1. 论述题:论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报刊上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2019年南昌大学考研真题)

2. 简答题:简述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结果及意义(2019年重庆大学考研真题)

3. 名词解释:新民丛报(2017年西北大学考研真题)

4. 简答题:简述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新闻论战(2021年扬州大学440真题)

5. 论述题:论述中国新闻史上“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论战过程(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440真题)

6. 名词解释:新民丛报(2021年郑州大学334真题)

相关论文拓展

I. 大变革时期的报刊大论战简析——袁新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度阅读)

II. 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派期刊与立宪派期刊——陈江《编辑之友》(理解即可)

III. 简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作用——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例——周里昂《新闻世界》(深度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叨叨新闻史15
秃头所唯一一次中国新闻史捞人,大家且看且珍惜。
辛亥革命党人高水平的舆论宣传加快清王朝灭亡
辛亥革命前后进步刊物展
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近代哲学之九:革命派与改良派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