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辨析
一、策展新闻的定义
“策展”从字面来看是“策划展览”的意思,它原本是属于展览行业的术语,新闻界将其借用到新闻传播学领域成为“策展新闻”。策展新闻(curation news)就是通过策划选题,从网络平台汇集和筛选信息,并赋予意义,将相关新闻信息整合展示给用户的活动。新闻策展是对用户创造内容的再次开发,是真正重视与用户互动的体现,它将用户纳入内容生产体系,开辟了新的内容生产渠道,释放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内容生产力。
二、策展新闻的特点
1.策展主体:多元化、去中介化、高度竞争性
相较于传统的完全由新闻媒体自己挑选、编辑、审核和发布新闻的把关,策展更强调吸纳其他机构以及普通公民一起参与信息的筛选、组织和管理,从而成为一种多元主体的协作性新闻生产。
2.策展目标:以受众为核心的信息选择和塑造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垄断性生产已被打破,版面限制也已不复存在,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内容生产、选择和传播的各个环节,这些新的参与者挑战了传统的把关过程,改变了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媒体内容转变为可以积极地、有意识地参与营造自身媒介环境的能动性角色。网络时代受众对于接受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具有更强的能动性,生产者已无法控制受众的消费方式。
3.策展方式:强调内容整理,制作“新闻包”
进入网络时代,信息超载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与信息的肤浅化、碎片化、低质量等相伴相生。策展是网络世界里新的全民运动,即通过组织化的信息整理,提升网络新闻的价值含量。专业新闻机构和普通公民合作,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采集、筛选、管理、发布,越来越成为内容生产的常态。《思想界》栏目的文章标题主要采用“事件+疑问句”“事件+评论态度”的形式,直接向受众呈现事实和观点,比如,《是什么样的畸形审美将成年女性塞进了优衣库童装?》《争议纷扰过后,我们对于代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吗?》等。在碎片化阅读的信息爆炸时代,受众对新闻的捕捉和点击进入了“读题时代”,“注意力”已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当受众搜索“事件关键词”,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新闻标题集中出现时,那些能够呈现新闻内容、评论观点的标题,往往会吸引受众点击、阅读。《思想界》栏目标题善用提问策略,并设置悬念以引发受众关注,成为了策展“故事包”内容呈现的关键一步。
三、策展对于新闻生产的创新价值
1.探究去中介化传播语境下的新生产常规
在新闻策展过程中,大量新的行动者经由不同的渠道参与信息的生产,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一种去中介化的传播。传统的基于职业化新闻生产所形成的常规,正在遵循社交媒体的逻辑而不断改写。如报道形式从记者主导、单次刊发转向公众参与、循环报道等。这些新常规驱动形成了透明、更具争议性以及不断重复的新闻生产过程。
2.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建构更具包容性的内容生产框架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已丧失了作为主要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垄断地位。策展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参与式新闻实践,消解了把关概念中隐含的精英、权力、控制意识,普通公众利用智能拍摄设备,随时随地生产大量信息并上传至社交网络。策展新闻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将多元主体囊括进来,为探究液态化新闻场域中各种力量的交融与博弈,提供了一个更富张力和包容性的框架。
3.拓展了内容生产的边界,推动新闻生产向内容策展转型
传统新闻业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建基于职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明确的边界,新闻生产等同于职业生产者所进行的原创性内容生产。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这种组织化新闻生产开始向着社会化新闻生产转变,新闻生产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策展新闻内容生产不仅强调原创,更重视对来自各个渠道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校验和重新包装,使内容更具新闻价值,并且更易被搜索到。
四、智能化策展/算法策展风险及应对
1.智能化策展算法存在公平性隐忧
智能化策展算法的原始数据是网络上的“数字痕迹”(digital trace)。但数字鸿沟会导致不同群体间数字痕迹分布失衡,算法策展对数字痕迹的采集看似是无差别的公平做法,实际上却是对社会结构性不平等的维系和纵容。新闻界应该意识到算法逻辑内部隐藏的话语霸权,通过专业化的操作矫正群体间的话语权差异,扮演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器”角色,避免媒体在算法驱使下成为少部分优势群体的“扩音筒”。
2.智能化算法无法对策展过程中若干新闻伦理问题进行判断
在策展过程中,新闻的不同排列组合、比例分配和版面设置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算法无意识的聚合有可能引发读者在伦理层面的不适,也有可能用隐含的偏见引导公众,引发公众的质疑。因而,新闻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闻伦理的把关上,审视自动化策展新闻中形成的的预设框架,修正算法对于各方当事人、公众的无意识伤害,维护良好的媒介生态。
3.智能化策展算法缺乏对良善价值观的倡导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语言被转换成“去价值化”的向量,善与恶只有语义层面的“距离”,却无价值层面的高低。机器不仅无法像富有经验的人工编辑一样拿捏新闻价值,也无法对善良、美好等公共价值进行识别和倡导。因此,新闻和信息工作者需要在使用算法的过程中,发挥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将人类的价值观注入新闻产品,完成对算法的价值引领。
五、“策展转向”中的反思:把关人彻底消失了吗
传统新把关人概念蕴含了权力控制与公共责任的双重内涵,即把关不单单是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从事的新闻工作,它还具有一种公共的道德责任。然而,策展新闻使得内容生产成为一个高度主观化的过程,大量非专业新闻生产的主体侵入新闻业边界,带来了策展内容高度主观化、内容传播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基于此,有学者重提数字把关的概念,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实践中,同样不能缺失道德伦理的位阶。尽管策展新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传统的把关模式,但并未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替代,相反,在对策展新闻的质疑和反思中,把关一直作为最重要的对照性概念而不断被提及,启发学界进一步深化对于策展新闻的研究。
历年真题梳理
2.名词解释:协助式新闻策展(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648真题)
3.名词解释:新闻策展(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334真题)
4.名词解释:新闻策展(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334真题)
5.论述题:谈谈你对协作式新闻策展的理解(2023年同济大学440真题)
相关论文拓展
I.文本、语境与价值:策展新闻的融合叙事表达——蒋晓丽、夏晓非《新闻界》
II.从把关到策展:一项新闻生产的观念史考察——王敏《编辑之友》
III.智能算法运用于新闻策展的技术逻辑与伦理风险——陈昌凤、师文《新闻界》
IV.新闻策展:从内容整合展示到智能算法应用——刘冰《中国出版》
Ⅴ.策展新闻:以“对话”为中心的新闻实践——吴果中《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