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务赏析14|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



一、经典实务作品赏析

|赏析作品:见载于《四川日报》(2020年7月1日)

|实务类型:消息(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

滴滴!阿布洛哈村来车了

【消息的标题采用复合式结构,叙事清晰简洁。主标题言简意赅,把消息的事实交代得一清二楚,没有闲笔;而副标题补充背景,这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为阿布洛哈村。“滴滴”采用拟声词和口语化表达,生动形象地传递了新闻的核心事件——阿布洛哈村通了公路和车辆。标题中敢于突出“我国”,而不是像其他地方媒体,通常以“我省”“我市”为题,可见选题视角宏大,敢于突破地域局限,放眼全国来看新闻价值,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终于通车了,这是在记录时代,纪录历史。】

本报讯(记者梁现瑞 王眉灵 王代强)“车来了!”6月30日上午10时许,冒着雨,驾驶员杨保安开着乡村客运小巴,沿着崭新的通村公路,驶入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喇叭声引来招呼站内的村民阵阵欢呼。【导语部分则通过描述驾驶员杨保安驾驶小巴进入村庄的情景,以及村民的反应,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点明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历史性。】

人群中,66岁的省教育厅退休干部林强格外激动。过去17年,他曾先后20多次来过阿布洛哈,都是爬悬崖、过溜索,只有这次是乘车进入的,“梦想成真了!”【介绍了66岁教育厅退休干部林强的感受,通过个人经历的对比,强调了此次通车对于村民生活的重大改变。接着,文章解释了阿布洛哈村的地理环境和其在交通上的困境,这为后文描述修建道路的艰难提供了背景。】

通路通车,对于群山深处的阿布洛哈来说,是历史性的时刻。这意味着中国大地上,公路将贯穿所有具备条件建制村,让它们更快融入国家经济大循环。【阿布洛哈村的通路通车,不仅是一次地方性的交通革新,更是一次国家层面的历史性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消除地域发展不平衡、推动共同富裕的坚定承诺,其宏大的历史意义与深远的社会影响,赋予了这一事件无可估量的新闻价值。】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子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一直没有通公路。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2019年6月,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被列入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范畴,正式开工建设。【详细说明了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被列入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范畴的背景和时间点,即2019年6月。这段描述突出了“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政策理念,表明了政府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项目起于拉果乡布歪村,止于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小学,全长3.8公里,其中包括3座隧道、1座战备钢桥,桥隧比近30%。【详细描述了通村公路的建设过程,包括长度、桥梁隧道等具体数据,体现了工程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项目承建方四川路桥项目经理赵静介绍,公路全线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绝大部分路段都位于接近垂直的峭壁上,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施工难度极大,平均每天仅推进10余米,相当于在峭壁上“啃”出一条路来。【通过项目承建方四川路桥项目经理赵静的介绍,进一步说明了施工难度之大,使用了“啃”字形象描绘了施工场景。】

为此,省交通运输厅抽调技术骨干现场指导;四川路桥投入10余名博士、教授级高工,力量堪比修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或特大桥;还首次从省外调运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吊运机械设备。【此段进一步强调了省交通运输厅、四川路桥在技术上的支持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调用高级别专家团队参与,显示出政府和企业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首次调用米-26直升机进行重型机械吊运,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也是在极端自然条件下实现工程目标的必要手段。这种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与资源调动,展示了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多方面协同作战的能力。】

2019年底,按“硬化路+缆车摆渡”永临结合方案,阿布洛哈对外通道打通,基本满足村民日常客货运输需求。如今,最后1公里左右永久性路段也全面建成。

当天开通的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客运班线全长35公里,是凉山州首条按“金通工程”标准实施并开行的乡村客运班线。“40分钟就能到拖觉。”杨保安说,他每天往返一趟,遇到赶场日就往返两趟。【与前面未通车时的景象形成对比。这里采用驾驶员杨保安的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40分钟”、“往返一趟”亦或者“遇到赶场日就往返两趟”,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客观的表述,可见通路通车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这也标志着四川100%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比计划提前3个月。”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局长许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73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7万公里,并于201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引用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局长许磊的话,总结了四川省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客车通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及提前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彰显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客车开进村,让阿布洛哈村支书吉列子日开始谋划未来,其中一项就是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且沙色聪更实在:考个驾照,买个车跑运输,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结尾简洁,不拖泥带水。从村支书吉列子以及村民且沙色聪两个个体切入,展望未来,升华主题,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句话的真谛。除此之外,整篇消息以通车开头、通车收尾,首尾呼应,使整篇消息读起来行云流水,宛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二、作品评价

四川日报对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建设的率先报道,打响全国关注“最后一路”的第一枪。四川日报发挥地方媒体的下沉优势,派出骨干采编团队长期驻守大凉山,将十几年来对阿布洛哈蹲点调研所积累的丰富素材,与新技术手段充分结合,多平台、多形态的全媒体报道,既生动及时,又富有历史厚重感。下面是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教授对这篇消息的点评:

(1)长期追踪,果断出击

用脚步丈量时代,把新闻写在大地。这篇消息聚焦农村交通这一老百姓关切的话题,是新闻记者脑力、笔力、眼力、脚力综合应用的新闻作品。在通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四川日报记者再次徒步入村,在阿布洛哈村蹲点数周,不仅关注公路建设难点、重点等全程,还关注村民们对通路通车的期盼、渴望等心路历程。

给人感触颇深的是《四川日报》采写记者专注和长期追踪重大题材的执着和坚韧,新闻背后的感人细节是—《四川日报》对阿布洛哈村的关注和报道,实际上已持续了十余年。

(2)行文结构紧凑,精于心,简于形

这篇消息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心的材料放在最前面,然后按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剥洋葱一样,层层抽丝剥茧,有条不紊地完成。开头部分就交代了阿布洛哈村通车了,人们无比激动,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通车了要如此激动,是否有些夸张了呢?”然后话锋一转,将阿布洛哈村的具体情况一一展开,干净利索,布局紧凑。

全文912个字,段落多而简,几乎每句话都是单独成段的,这叫做分行断裂式,短段落,短句子的使用,符合人们当下碎片化、浅阅读的习惯,使得整篇文字消息,可读性强。

(3)文风清新质朴,呈现个体人物鲜活温度

这篇消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多用引语和白描进行叙事,比如“梦想成真了”、“ 三面环山,一面临崖”、“40分钟就能到拖觉”。

再比如,村民且沙色聪说“考个驾照,买个车跑运输,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脱贫攻坚属于宏大主题,如果通篇进行大场景的描绘,则会使文章乏味、空洞,这篇文字消息在描摹的过程中有广角视野的群像,也有个体层面的细节特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引用材料精当,不枯燥,稿件鲜活有画面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 滴滴!阿布洛哈村来车了
2019年最后一天,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通路了
这3.8公里,不用问“值不值”,你就说“服不服”
胡厚池:筑路绝壁交通人 一步千年蜀道通
太行山穿越第三站-----  井底村挂壁公路
2022农村修路最新政策:还要村民出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