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培训材料(转)4

班主任培训材料(转)4

2009-05-23 14:45:41|  分类: 班主任 |  标签: |字号 订阅

模块五:[班主任与每个学生]之一
 
班主任与行为偏差生
 
把我当道错题“叉叉”了吧
庄振中
  事情虽然过去四年了,我却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对学生“叉叉”了事了。
  四年前,陈小伟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连模样儿瞧着也不顺眼,是那号“鬼见愁”的人物。我坚信,在学校师生中,他远要比我们有的老师闻名。接手他以后,我奚落他的次数比正眼瞧他的次数多。我恨医学还不够发达,要不给他修修脑就好了。

  一天,他又迟到了,我毫不客气地把他拎到办公室里,几个月来的辛苦和怨气一股脑儿地发泄了出来。等我骂得差不多了,小伟竟然对我说:“老师,在你眼里我终究是个坏孩子,您就当我是道错题,给叉叉得了!”说完,他拿起我办公桌上的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狠狠地划出一个“Ⅹ”来,把我惊得不小。我放小伟走了,陷入了沉思。
  过后,我诚恳地找小伟谈了一次话,小伟对我说:“老师,我从小都是被人骂大的呀!”说着,小伟大哭起来。这话再次让我震惊不小,是呀,一个常年受到歧视和冷遇的小孩,别人都不给他申诉和快乐的空间,他能不作践自己吗?我又了解到他这回是送母亲去医院才迟到的。从此以后,我没有再训斥小伟,而是好好待他。我找机会就表扬小伟,有出头露脸的事也尽可能让小伟去做。小伟开始变了,我瞧着他也顺眼了。原来,小伟也是有闪光点的。
  事情并未往好的方向发展,小伟又在校外跟同学打架了,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的,闹得挺凶。我再也受不了了,再一次地教训他:“你真是道没救的错题,你本来就该被叉叉掉,没人会给你勾勾(√)的!”“是的,我本来就是道错题,没有人会瞧得起我,你把我叉叉得了!”说着,小伟头也不回地跑出了学校。学校也没有叫我去找回小伟,说是小伟是个坏学生。

  半年过去了,就在我要淡忘小伟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外校的信。小伟谈到了离校出走之后的经历,父母恨他不争气,只得央求外地的姑姑帮忙转学借读。小伟在信中写道:“老师,真对不起,一个不争气的学生给您写信。我离校那次打架,是因为同学说我给您送了礼,您才对我那么好的,我就打了他。现在想想真不应该,您对我那么好。本来想向您解释一下,见您发那么大的火,就算了。我不怪您,我知道,您也挺苦的,由于我的存在,班级荣誉损失不小,您的荣誉也损失不小……”

  看了信,我思潮翻滚。我知道,自己错在心太急,太功名利益了。假如自己当年再耐心一点,再细心一点,不太看重自己的工作成绩,小伟也许就不至于转学借读。都说儿童是茁壮成长的树苗,如今树苗尚未长成,为何就断定它不能成材?即使是歪脖子树,为人师者岂能抡起板斧一砍,叉叉了事?我们应当对它加以修正,加以扶植,多年以后,歪脖子树也是会成材的。
  现在,我把每个学生都当作是一道未写完的作业题,正是因为他尚未写完,所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也正是因为他尚未写完,所以即使错了,也有修正的可能。我再也不会把学生叉叉了事了,无论是对待学生的学业,还是对待学生的为人,我都尽可能地给学生划勾勾,至多给他们划上一个问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只要给学生一片阳光,学生是会向着阳光成长的。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
班主任:岳建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邢  艳(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迟希新:这个案例的标题给了我特别深的触动。对于这个偏差生,简单化地把他“叉叉”了,就等于堵上了他所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道路。那该怎样做好偏差生的工作,两位老师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邢 
艳:偏差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时付出更多的爱。首先,偏差生具有多样性:第一种是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第二种是由于是非观念特别的模糊,从而容易采取错误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第三种是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这其中又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个性上的原因容易冲动,另一类可能是存在多动障碍。其次,行为偏差生的反复性非常强。他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习惯,有一套固有的行为模式。要彻底改正,不再反复,并不容易。因此,当班里有一个行为偏差生,老师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仅要耐心,还要讲究方法,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迟希新:谢谢邢老师。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处理小伟这个事件的时候,他有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在观念上,他认为小伟经过他的教育已经改好了。在方法上,当小伟第二次出现问题的时候,马上就将“有色眼镜”戴起来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简单化呢?
岳建伟:首先必须对这个偏差生有一个详实的了解,找到偏差的原因。案例中,小伟偏差的形成多少有一些心理上的因素。他打小就被别人瞧不起,被别人冷嘲热讽。这样的成长环境会造就两条发展道路:沉沦下去,任人宰割;或者是跟环境对着干。你越是跟我交谈,我越是跟你针锋相对。所以,如果我们班主任工作做的稍微细致一些的话,是可以在这个层面上更好的去对症下药的。因为毕竟上兵伐谋,抓住了他的思想脉络,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当然,其实这个孩子确实也是转变的。但这个孩子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能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把握住这个心态的话,也许最后的流血事件就避免了。
迟希新:对。这个孩子在信中透露出他打架时是有一种正义感在支配着他。如果抓住这点,老师做些深入的工作,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另外,在偏差生的教育过程中,支持系统是特别的重要的,课任老师的配合,家长的配合等等。在这方面班主任老师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呢?
邢 
艳:我觉得不管是做偏差生的工作,还是双优生的工作,一定要记住双管齐下,家长和老师两条系统应该一块齐头并进的。偏差生出现问题,有些原因是可以追溯到家长身上。我们可以给家长一些提示,一些建议。比如在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会启发家长,你们总是抱怨孩子在家不学习,可是你有没有想一想自己一年又读了几本书?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和老师的教育导向应该相辅相成的。
迟希新:这个案例最终的结尾是小伟走了。他去了哪里?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办?这个老师可能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不知道两位老师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明我们这位班主任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呢?

岳建伟:这个老师最后的感觉是好象有点甩包袱。如果这个老师的工作可以做的再细致一点,问一问打架的原因。恐怕小伟流失的问题就可能避免了。
邢 
艳:在我们学校,早上8点关校门,孩子还没有进教室。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这个老师不能说他缺少责任感,可能他想的不够细。孩子不见了,而且学校也说可以不找了。他也就没有再多想这件事。我觉得既然小伟来信了,那么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把他劝回来。
迟希新:他有完全可以回到班级里。
邢  艳:回到班级是他应该走的轨道,他就应该在这个位置上。毕竟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对话专家】
主持人: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
专  家:延建林(清华大学)    李兰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迟希新:三位专家,现在很多老师有这种一种调侃,对偏差生的教育是提高认识简单,实际去做太难。这个老师其实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延老师您能否从教育学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一下这个矛盾。
延建林:关于这个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应当说是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当中,一项非常棘手的难题。很多班主任感慨说是认识太容易,而教育又太难。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工作没有准备好。
   
思想认识是指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行为中,是怎么样对待行为偏差生的,涉及到教师的一种人性假设。也就是他认为行为偏差生究竟是能教育好,还是不能教育好。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性恶论,就是认为根本没办法把这个行为偏差生教育好。另外一种就是性善论,就是他只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他永远是可以教育好的。很多教师虽然觉得认为自己持有的是性善论,但在实际行动中又会因为没有成效而放弃。还是没有完全摆脱这个性恶论的影响。因此在正确认识行为偏差生上,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对性善论更佳笃信一点。
   
在教育准备方面,行为偏差生的产生是很复杂的。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比方说神经发育不够健全。有的是后天性的,比如说家庭生活的一些缺失给孩子造成的一些心灵创伤等等。我们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就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一定要把原因找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迟希新:谢谢延老师。在案例对于老师的工作的反思还有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教育工作层面上来。其实这里还是有许多具体的操作上的问题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一条鱼弄的满锅腥”。当班级正常的工作几乎都不能开展了,是不是能把他进行一下隔离?鲍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鲍传友:差生其实可以分成很多类别的。如果他确实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对其实行一种适当的隔离教育是可以的。因为,教育法承认学校机构有对学生进行奖惩这样的权利。《教师法》里面明确规定,教师有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权利,也有奖惩学生的权利。但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有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未成年人人格的行为。因此,在实施隔离教育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房间把他隔离起来的。如果他跑,你就把他锁在里面或者采取其他一些封闭性的措施,这个不是允许的。
    那应该怎么样实施隔离教育呢?
第一,我们的出发点必须是想改造他,想让他有所发展的这样一种意愿。第二,隔离不能造成对人格或者是其他个人尊严的伤害。是身体上的伤害是更不能有的。第三,隔离前一定要跟学生协商一致,违反了纪律老师可以对你进行这样一种隔离式的惩罚,让你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让你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反思。
迟希新:很多老师认为说西方的教育比较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定没有这种隔离。其实在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学校,这种隔离措施还是很多的。
鲍传友:是的。可能是我们把学校里面的隔离教育想得太简单了。工读学校实际上就是一种隔离。特殊学校也是一种隔离教育。甚至我们可以说现在学校里面的重点班也是一种隔离。更为常见的是把班级特别调皮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特别的座位上,其实这也就是一种隔离的方式了。即使是隔离到一个专用的房间,西方国家的隔离室都是很好的,有音乐,有很好的布景,学生进去不会紧张,还能得到相应的行为指导和帮助,并不是把他关在那儿了事。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仔细考虑的。
   
第一,安全问题。隔离期间不能出现安全事故。第二,隔离不能带有歧视性。把那些行为比较偏差的学生放到一个教室里面,给他配备比较差的师资,提供比较差的教育资源,这种做法是严格禁止的。第三,隔离千万不能演变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隔离。隔离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还是通过希望这样一种措施使学生最终能回到集体中来。最后,我觉得不管怎么样讲隔离是教学的一种下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迟希新:谢谢鲍老师。对于偏差生教育,我们应该承认他们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李老师你能不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兰巧: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歧视和冷遇,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结果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破罐破摔,甚至还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同学的不理解,不接纳,不尊重,会使他们全然没有了归属感。在班集体里,他们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是被抛弃的人。于是就会产生厌学、逃学、网瘾、攻击、堕落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其实是他们不得以而为之的。因此,这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而老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应该是无条件的,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温暖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
迟希新:对于行差生来说,获得尊重和自己树立自信,这两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班主任哪个更重要一点?
李兰巧:尊重和树立自信这两个应该说都非常重要,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尊重是来自于他人的,来自于老师,来自于同学。案例中小伟看上去,一副混世魔王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一次非常诚恳的谈话就能让小伟流下眼泪。这是因为平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实际上他们在内心深处,是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那么老师和同学的这种尊重,可以唤起他们的这种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树立自信跟自我认知有关。因为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他们对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非常看重。当别人管他们叫差生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这个时候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这些学生找到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激发进一步的努力,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
   
最后,我觉得班主任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尊重学生、帮助建立自信,还应该在班集体里面形成相互尊重和接纳的风气。案例中,当老师给予了小伟较多的关照和关注的时候,便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如果老师能把这种尊重和接纳的理念,传递给了班级每一个学生,班级里就会营造出了一种温馨的氛围,也就不至于出现出像案例中这种状况,使得老师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其他学生的猜忌还会对老师施与的积极教育产生负项抵消的作用。因此,班级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
迟希新:谢谢三位专家。案例里面这个老师自己体会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相当于一个棵树。当出现有旁枝的时候,我们尽量要去修剪掉,而不是一下把整棵树砍掉。对差生的教育特别要避免观念上和方法上简单化,要有一个长期的教育的计划。反复的时候不仅要有心理准备,可能还要有一些应对的措施。最后,我还是希望三位专家用最简单的话语,把你们的意见做一个总结。
鲍传友:学校教育光有尊重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惩罚,隔离和的要求。使用隔离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度好尺度,千万不能用强制性措施,而且要把它与爱结合在一起。
李兰巧:希望各位班主任,对于像小伟这样的学生,能够多一些心理关怀。在这里面我想借助热播银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延建林:那么接着李老师的话,我想说的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只要我们努力,我想差生是可以被我们接纳的,他的行为是可以得到校正的。
 
相关文献:
谈行为偏差生的教育策略
宋萍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有一些行为偏差学生。这些行为偏差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他们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对策,使他们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和预防行为偏差。

  一、重视学校教育
  (一)消除隔阂,密切关系。
  行为偏差学生由于平时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班级舆论的“谴责”。因此,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情绪,这就为他们接受教育设置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如不消除,教育就不可能受到实效,或收效甚微。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不管你把好听的词句说得多么动人,也无济于事。教师只有对行为偏差生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他们的疑惧,为进一步教育提供互相信任的基础。如,某男生沈某,他父母感情一直不和,长期的家庭争吵是他养成了不善与人交往,独来独往,自我封闭,孤僻的性格,他尽量回避集体活动,对老师也敬而远之,造成了严重的行为偏差。我们首先给他家庭般的温暖,让他感到班级就是家,老师和同学是他的好朋友。并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和他促膝谈心,讲伟人的故事,鼓励他发现自身的优点———运动能力强。要他发挥长处,走出因家庭状况带来的阴影。我让他参加校运动会,在他退缩时即时鼓励他,关心他。终于,他露出了笑意。不善辞令的他逐渐愿意在班会活动中表演了,看见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了,并且通过刻苦训练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得了跨栏第二名,四人接力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此,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一分钟,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由衷地说:“谢谢大家!”我国古代教育家就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教育的倾向,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教育实践证明,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教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二)因势利导,以理服人。
  教师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要真诚相待,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些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习惯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适当引导,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教师在说理教育时必须生动,形象,切忌讽刺、挖苦、连训带说,这样会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和消极的反抗。只有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例如,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小马。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
  (三)发现亮点,树立信心。
  行为偏差生由于自卑感强,严重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总是持怀疑态度,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没有主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是二者的多寡不同。行为偏差生也一样,他们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身上也存在一些闪光点,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我们由行为偏差生组成校园巡视小组,充分发挥他们好动的特点,去发现那些专门破坏绿化、欺负弱小的事情,指出那些乱扔垃圾的同学,在这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正面教育,不断规范着自身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身价值。还让他们组成保洁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校园检查,主动清捡垃圾。每当敬老节,他们就自发地组成了送温暖小组,买一点礼物(水果)送给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他们的举动受到了敬老院领导的欢迎和赞许。这时候,教师要做的是即是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因为当一个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及时加以激励,良好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并得到强化。这种精神激励的作用,能督促他们改掉一个坏习惯,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转化。
  二、加强家庭教育
  现代教育学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与社会接触步入人生的起点站。可以说,每个人的意志品质、个性性格、礼仪道德、人生理想、求知兴趣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获得熏陶与启迪。古语言“父母耕读子孙贤”、“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足见家庭教育中,耳濡目染的巨大作用。某生小飞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中,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他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他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该生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他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
  针对该生的情况,我们认为该生家庭的问题关键是为该生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于是多次与其父母联系、谈心,指出该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要求下,该生父母决定配合老师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1)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成员关系
  首先,父母打消原来的消极想法,他父亲曾对班主任说:“我对他不抱任何希望,怎么抓也不行,他没有读书的心思,我也没有办法。”我们就指导其父母真诚地与他多沟通,以消除孩子与父母的隔阂。于是,他们把每天晚饭的时间作为家庭成员交流的时间。孩子向家长倾诉学校生活的一切,家长在倾听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平等的亲和关系加深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2)建立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环境
  小飞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让他们去指导小飞学习是不可能的,但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比如,家庭订阅报纸,让家庭成员共同学习;为孩子购买学习参考书;增设写字台、书橱。每天晚饭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的时间,父母带头学习,读书、看报,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的氛围。
  3)制订家庭学习目标
  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学习中,家庭成员分别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父母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修养。小飞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阅读兴趣,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为小飞的改变、为家庭的改变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一年来,对小飞家庭的指导和对小飞的正确引导使小飞本人和家庭发生了较大变化:
  1)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父母再忙,都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
  2)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家庭充满快乐和幸福。
  3)小飞的性格有了明显改变,同学间能和睦相处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小飞家庭只是众多行为偏差生家庭中的一个,小飞的变化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亲子之情是不可代替的。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善于运用教育方法,善于处理家庭问题,对孩子既温和,又严格要求,孩子就能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是哺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三、多方合作,共同教育
  矫正行为偏差,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因此,我们及时填好帮教卡,建立了以下帮教网络,。首先,在学校里,开展“一帮一,一助一”活动,各方面主动关心帮助行为偏差生,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生活、学习,促进自身的转变,也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让那些行为偏差生自己选择为其帮教的对象。这样,把主动权让给他们,帮教的效果就更好。本学期,我班的龚杰成绩倒数第一,平时不遵守纪律。我让他自选帮教“小老师”。以后,他俩一起回家,一起上学,一起学习。结果,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他的缺点也改正了不少。其次,加强家校联系。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班中学生朱某,该生比较聪明,头脑灵活,但由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盲目跟从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气。针对该生情况,我们制订了一套帮教方案。放学时,安排两名和他同路的好学生一起走,并联系好家长,规定其回家的时间,如超过十五分钟,就同班主任联系,这样使他断绝了和问题学生的关系。在寒暑假中,让假日小队到该生家中活动,给他集体的帮教活动。通过帮教,该生彻底改掉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迅速提高了,最后以较好的成绩升入了中学。所以说,班主任应该多家访、多与家长联系,及时把学生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主动配合,以加强日常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偏差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充满着对他们关爱的良好的社区环境。为此,我经常与他们所在的居委、村委等有关单位保持联系,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反映学生所存在的一些行为问题,求得他们的帮助。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更是逐一落实,请他们与这些学生建立帮教关系,时常督促和帮助行为偏差生完成假期作业,教育他们遵纪守法,不去不健康的场所,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健康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由于社会的各种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学生的认识处于不稳定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差。因此,行为偏差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行为偏差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转变行为偏差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对待他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他们发生根本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有特别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理校园内部暴力行为的对策初探
角色效应
心理问题“德育化”:你是否也犯过这种错?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挽救“困难生”
爱心无限,滋润心灵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