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新敏】我心中的家乡横沟村

1、2014年4月22日,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五组俯瞰凤凰毛竹合作社会场一角,有30户村民代表参加合作社第一次会议

‌我的家乡,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长期以来一直是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全村226户,共857人,7个自然小组,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共557人。村子四面环山,沟壑不平,每人不到1亩田,大部分在山冈和沟壑分布。村民祖辈吃的是屋檐水、水窖水,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乡亲们想出个门、进个城,都要想好几天才能找到方法,搭进村的便车、步行、骑车等。家乡的春夏秋冬、村民的四季生活、乡亲们淳朴的音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家里贫穷,高中毕业的我,没有继续读书。为了谋生,我走出了大山,四处奔波碰壁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学习了摄影,并成了我一生的职业。1992年,我在淅川县城开了家照相馆,每逢假日或是年关,都会背起相机回家看看。那时候用的是胶片,舍不得拍,可也控制不住拍摄乡亲们的渴望,能给乡亲们留下影像,我感到很高兴。

2、2014年4月22日,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成立首个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新敏(左),村支书雷刚(右),贫困户郑学文,张焕娥手捧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一同为合作社揭牌。

 时光如梭,一晃20年过去了。到了2012年和2013年,全国各地农村都在飞速地发展,可我们的村子,依然宁静,除了有不到2公里3.5米宽的一条水泥路与外界连接,有五六户新盖了红砖平房,有一所两层楼10间房的白色空巢小学,有八九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村子里留守,几乎没有什么能叫人记住的了。尽管如此,在这里,春天高山上的野生连翘花与沟壑里的油菜花相得益彰;夏天绿树成荫,蓝天白云;秋天满山红叶;冬天白雪皑皑,在一个摄影人的眼里,怎么看都像是一幅画。我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来,发向外界,都说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天然氧吧。随着返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和乡亲们的交流越来越深,感情也越加浓厚,乡亲们想改变家乡现状的心情也在不断升温,他们给我发出渴求信息,我感到了一个摄影人的责任和力量在我身上聚焦。凝视着给乡亲们拍摄的一张张照片,一个回馈家乡、拍摄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的梦想开始萌发!

3、2014年4月22日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横沟村挂牌成立。

 2014年3月12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经过一番准备,我们和村民一起成立了淅川县横沟村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参加会议的男女老少有30余人,我们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这从未有过的瞬间。看到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满脸笑容,我暗自为自己加油!村子的改变也从此拉开帷幕!保护环境,封闭非法开采矿山,掘石修路,打井,种植毛竹,一张张原始图片、一张张建设图片,从这深山沟里传播出去,一个昔日无人知晓的村庄,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2016年,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横沟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拍摄机会,我们的拍摄记录任务越来越重,任务也更加艰巨。为了记录下每一个正在发生变化的瞬间,我几乎天天住在村里,和村民更亲近了,村民看到我拿相机就和他们拿锄头一样亲切,所以镜头下的表情很自然,都充满着热情、干劲。起早贪黑不在话下,风雨交加在所难免。2017年的一个春天,我和村民郑章才、赵国期一起上山挖树苗,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说赶紧回家吧,树苗先放下,可他们二人说不用,下这点雨不算啥,他们冒雨把树苗挑下山。我当时记录到这里,心里很难受,和他们肩挑百斤的重担比,我们手中的相机太轻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盖房,我全程拍摄。有一次,为了拍摄夜里的施工场景,我等了一下午,拍完后连夜赶回县城。2018年元月,村里下了一场大雪,开车不了了,我和我的员工推车近2公里,然后步行5公里回家记录难得的一场雪景。春去秋来,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扶下,村民住上了新房,吃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村村组组都是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到了夜晚照亮整个村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起来。我们用镜头传递着这里的一切,各种活动连续不断,真的没有想到,摄影会给村子带来这么大的变化。2018年五一节、清明节,村里车流不断,人来人往,谁也没有想到,昔日宁静的村庄,一下子会引来这么多人关注。

4、2019年1月1日下午三点,淅川县大石桥乡凤凰古寨乡村旅游2018年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在横沟村新村部会议室召开。

 2019年8月6日中午1点钟左右,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我们村庄,瞬间山洪暴发,沟满河平,村子四周都被洪水围困,停水停电,与外界失去联系。我只好在1公里之外的山坡上,操控无人机飞回村庄,记录下洪水过后的景象。看着被洪水冲坏的公路、石墙,和快要成熟的皇菊,以及我们的一些旅游设施,我忍不住悄悄滴下泪水。我想我一定会把这些影像保留并传递下去,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当天我以最快的速度发了朋友圈,收到了许多关心的问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村里的公路、河道、旅游设施都已得到恢复。2019年9月30日,我带领村民,手举小小五星红旗,在我们村的接待中心、田间、旅游场地、山冈等处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响彻山谷……

5、2019年1月1日,淅川县大石桥乡横沟村贫困户周章夫【左一】,郑吉根【中】,郑吉文【右一】,刘富英【中】,领到一年的务工工资后,高兴的合不拢嘴。

十年如一日,我记录了数十万张照片。虽然没有更多的光影效果,也没有惊人的大片,但村里的大事小事、人们的喜怒哀乐,我都做了记录。摄影改变了我的家乡,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同时传递了乡音。我感觉作为一个摄影人,能为家乡出这一点力,很值得了!

2019年10月1日,祖国七十华诞,四面八方的来客蜂拥而至。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7、2019年1月1日,淅川县大石桥乡,凤凰古寨村民全家福,今年在新村部开会,参加合作社的人也越来越多,有72人,合作社今年也为在家上班的每人发一身新工作服。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需要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启臻:柿子红了,大峪沟又热闹了
《淅川农民:金银花基地里忙增收》
3个月他要捞2000万,究竟是梦还是真?
浙江安吉:让沉睡的毛竹林重新“活”起来
点竹成金|解码两山银行多村联动创收模式
紫云人的多彩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