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聊又不无聊的无表情摄影美学

BERND AND 

HILLA BECHER

20世纪60年代,整个重工业建筑群都面临关闭或拆毁的命运,“这些都是经济考量的建筑,人们将他们从地上拔起,人们使用它们,然后将他们遗弃。”他们只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过去的影子,并无长久保留的可能,当它们不再有用时便不复存在。

贝歇夫妇受战前德国新客观主义摄影理念的影响,开创了“摄影类型学”风格,剔除了主观性,以纯粹客观的姿态,拍摄了工业时代的“遗像”。

贝歇夫妇 高炉 1969-1995

希拉(Hilla Becher)生于德国波茨坦,她的妈妈是一位摄影师,希拉从13岁开始拍照,跟随老摄影师瓦尔特·艾希格林拍摄19世纪古老风格的照片,这些画幅极大、技法简洁的照片成了希拉一生的摄影信仰,摄影师派希拉为铁路公司拍铁轨、蒸汽车头。在希拉看来,“铁是拍静物的最佳材质”,如果拍摄一些本来就非常美的事物比如花朵在她看来非常无聊。
贝恩德(Bernd Becher)生于德国锡根,生长在一个矿工家庭,采矿活动随处可见,贝恩德对海洋、阿尔卑斯山、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风景不感兴趣,而是对“海港边的无人区和铁轨”着迷,他说:“这种经济学的审美,源于人们对物体的普遍使用,其实这无非是由巨大的工业容器和管道组成的支架,但它们在我眼里却是一件件雕塑。”起初贝恩德是用素描形式记录被拆除的工业设施,但素描太慢了显然赶不上拆除的速度。

贝歇夫妇 坑头 1931–2007, 1934–2015

9 张照片 黑白摄影

113.3 × 131.8 cm

泰特美术馆藏

根据这一相似背景经历,两人走到一起自然不难理解。他们的儿子马克斯在纪录片《摄影大师贝歇夫妇》中说“他们是合适的一对”,贝恩德喜欢收藏各种小东西,甚至商品的价签也会收藏,但这些收藏的东西堆在一起“毫无系统性可言”,而希拉更热衷于研究,喜欢用图像去解释复杂的现实。“他们有共同的审美,而且都能在物体上发现乐趣,但妈妈更有清晰表达事物的欲望,她想让人们一眼就能看明白。”

他们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广告公司拍摄产品照片,并在那里认识,两人于1961年结婚,并一道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跟随一位和善的图形学教授学习摄影。这极大影响了他们之后的创作,经常一起拍摄工业建筑的照片并对其进行分类。

贝歇夫妇 气罐 1983 - 1992

他们第一次合作拍摄是在1959年,拍了一系列正在消失的德国工业建筑,从冷却塔到气炉,从住宅到矿井井架,他们使用8x10的大画幅相机,以不带偏见、冷静的目光进行拍摄,为避免建筑出现阴影,他们选择在阴天工作。每到一个新地方拍摄,都会先拍下全貌,以便发现这一地区建筑之间的关联。

贝歇夫妇 框架房屋 1959–1973

40.4 x 30.8 cm 数码印刷

他们拍摄的建筑冰冷没有感情,呈现一种图片式文献资料的风格。他们采取19世纪应用于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百科全书的方式,对正在拍摄的建筑物进行明确分类。

贝歇夫妇 煤仓1931–2007, 1934–2015

9 张照片 黑白摄影

149.5 × 100.3 cm

泰特美术馆藏

贝歇夫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它们(工业建筑物)在被建造的时候很少考虑到美学构造,主要是考虑它们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当它们的功能丧失或者人类不再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注定要被拆除。”

贝歇夫妇 砾石和碎石工程 2006

70 x 93.2 cm 数码印刷

“人们通常会认为如果没有早期(比如哥特时代))一些古老建筑,欧洲就是一个贫穷的欧洲。所以,由于人们对古代建筑的重视,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哥特式建筑、罗马时代的建筑。然而,对于工业时代的建筑,却不尽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照片会给人们留下工业时代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将随着建筑物的拆除而消失。”

贝歇夫妇 1931–2007, 1934–2015 水塔

9 张照片,明胶银印

172.0 × 142.0cm

泰特美术馆藏

《水塔》组照是由贝歇夫妇在30多年时间里拍摄的明胶银印照片组成。印刷品排列成三排,每排三张。这部特定作品中图像的分组和排序是独一无二的。

贝歇夫妇 水塔 1988

他们于1970年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无名雕塑:工业建筑的类型》 (Anonymous Sculptures: A Typology of Technical Construction),由七个章节组成:“石灰窑”、“冷却塔”、“鼓风炉”、“提升塔”、“水塔”、“储气罐”和“地窖”。

贝歇夫妇 煤仓 1973,2012

明胶银印

他们重视不同画面之间的节奏感和重复性,即[在不同的形状与造型之间,产生完美的连结]。这些影像系统建立在非常严格的规则上,包括标准化的图与比例的格式、黑白的色调、统一的水平高度、相同的亮度,固定的尺寸以及减少阴影。

这些建筑在时间中迷失、在空间里漂流,贝恩德称其为“流浪的建筑”

贝歇夫妇 气罐 2008

70 x 93 cm 数码印刷

贝歇夫妇的无表情景观摄影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奥古斯特·桑德的无表情肖像,并影响了后来的托马斯·鲁夫、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等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這對夫婦改變了攝影史 |Bernd and Hilla Becher
摄影作品,该“修图”还是“不修图”?
百年摄影史 百位摄影人(90)贝歇夫妇
观念摄影——贝歇夫妇的类型学摄影
贝歇夫妇:一对“无聊又固执”的德国夫妇
【大 师 眼】德国工业的时代之脸 || 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