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目光——看名画的眼睛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你的眼睛》 树子

搭配BGM,体验更佳~

前言

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

我瞥见幽深的黎明,

我看到古老的昨天,

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

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阿多尼斯 《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眼睛是心灵之窗,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是被尊为画圣的顾恺之立下范式的。《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此处的“阿堵”就是“眼睛”,画像想要传神离不开眼睛。西方艺术作品中也是同样,即使是同样的动作,画家一旦赋予眼睛不同的表现,便会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本次展览通过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平静五大模块,选取31幅经典作品来展示人在不同情绪下眼睛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画家创作的意图。

JOY

 01 喜悦

温柔的是隔着那些雾霭望见

星星生自碧空,灯火生自窗间,
烟煤的江河高高地升到苍穹,
月亮倾泻出它的苍白的迷梦。
我将看见春天,夏天和秋天……

——波德莱尔 《恶之花·风景》

画中人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眼睛如同弯弯的月牙一般,望向他们的眼睛,我们能感受到那股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

01

蒙娜丽莎 

西文名称:mona lisa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创作时间:1503-1505

材质:杨木板

大小:77cmx53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卢浮宫

背景中,弯曲的河流、布满岩石的山峰和蜿蜒的道路在"空间透视”效果的笼罩下,显得若开若合、若即若离,与蒙娜丽莎似动非动的面部表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艺术变革,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形体上,也体现在其精神生活亦即内心世界,而蒙娜丽莎以其谜样的目光和介于欣喜与忧郁之间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微笑,成为了“绘画也可以表现心理活动”最强有力的证明。

02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西文名称: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

创作时间:1665-1666

材质:画布

大小:44.5cmx39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这是维米尔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甚至被称为是”维米尔的蒙娜丽莎”。此画甚至成为一本小说和电影的灵感来源。

画中的女孩儿显露了四分之三的脸庞,在充足的光线下,有着非比寻常的美丽:微开的双唇、水汪汪的眼睛、修长直挺的鼻子,是那样的惹人注目。她眼带笑意注视着观画者。

03 

一个戴着俄罗斯帽子的

年轻女人,拿着一本书 

西文名称:A young woman in a Russian hat, holding a book

作者:彼得罗·罗塔里

材质:画布

大小:44.2cmx35.2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画中一位年轻女子拿着书,微微一笑,好像是刚从书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露出喜悦的笑容。

04 

奥松维尔伯爵夫人

西文名称:Comtesse d'haussonville

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创作时间:1845

材质:画布

大小:33.4cmx23.3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弗里克收藏馆

这幅肖像《奥松维尔伯爵夫人》是画家安格尔65岁时所作,可以认为是他晚期趣味的优秀范例之一。

画面中奥松维尔伯爵夫人优雅地将头侧转过来,食指点着下巴,美丽的双眸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观众。蓝色的礼服裙和红丝绒发饰将高贵优雅表现得恰到好处。她的笑意盈盈的高贵神情带有沉思缅想的意味,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不乏思想的气质。

05 

加布里埃尔肖像 

西文名称:Portrait of Gabrielle Drienza

作者:威廉·布格罗

创作时间:1890

材质:画布

大小:45.7cmx38.1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私人收藏

画家对女子的神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光看眼睛也能感受到一丝笑意。

06

冬日婴戏图

作者:苏汉臣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196.2cmx107.1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这幅《冬日婴戏图》以超过四分之三的画幅描绘寒梅、翠竹、山茶、湖石,石下点缀兰叶、细草,清新明快的色调中,呈现出冬日里一丝难得的暖意。两孩童在花下戏耍,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一个手持彩旗,一个拽着一根用极细红线系着的孔雀羽毛逗引小猫。

ANGER

     02 愤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白眼、皱眉、眼睛轮廓线的曲折,都被画家用来表达愤怒。

清代 黄安平 个山小像轴(局部)1674年

纸本墨笔

八大山人纪念馆

朱耷是明室后裔,出身贵族,明亡清兴,他内心是不平衡的,所以他对社会不满,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所以他画的鹿、鱼、鸟,大都是翻白眼的。

<<  滑动查看

07 

莲塘戏禽图

作者:朱耷

材质:绫本墨笔

大小:27.3cmx205.1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艺术时期:清代

08 

作者:朱耷

材质:纸本墨笔

大小:96.7cmx50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艺术时期:清代

09 

作者:朱耷

材质:纸本墨笔

大小:90cm x 50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艺术时期:清代

朱耷笔下的鱼与众不同,它们总是以白眼示人,这与他特殊人生经历有关,是他将其情感寄托于画面的表现。

<<  滑动查看

10 

摹阎立本锁谏图(画心)

西文名称:Admonishing in Chains

作者:佚名(明)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36.9cmx207.9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弗利尔美术馆

艺术时期:明代

此图为历史画,图绘陈元达冒死谏刘聪之事。刘聪为匈奴人,十六国时继其父刘渊为汉帝。他在位时淫暴无度,不惜民力,公元311年他遣兵攻陷洛阳,俘虏并鸩死西晋怀帝,诛杀大臣士民三万余人。后又立左贵嫔刘氏为皇后,为之起凰仪楼于后庭。廷尉陈元达到宫中逍遥园李中堂向刘聪犯颜进谏,聪怒,下诏将陈元达及其妻处死。陈元达毫无畏惧,以铁链锁腰并缠绕于树上拽之不能动,刘聪益怒。刘皇后闻讯密敕左右停刑然后手疏切谏,方释元达。为了旌表其敢于直谏,将逍遥园李中堂更名为纳贤园愧贤堂。事见《晋书·刘聪传》。

面带怒色的刘聪

本图以横列构图表现陈元达进谏的激烈情景,图正中为刘聪,他面带怒色正要置陈元达于死地。右侧绕树而锁并双手抱树捧笏者为陈元达,他向刘聪直言进谏毫不妥协。执骨朵的卫士及猎犬加强了画面紧张气氛。全画着力刻画不同人物的形态神情,仅用简单的树石表明庭园环境,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具有早期人物故事画的特色。

11 

指画怒容钟馗图

作者:高其佩

创作时间:1728

材质:纸本设色

大小:148cmx67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 清代

此画作怒发冲冠之状。整幅画面怒不可遏,气势逼人,是画家晚年代表作。此图是画家被革职第二年所作,许多不平之气,借助怒发冲冠的钟馗,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国历代以钟馗为主题的作品颇多,这幅佳作尤其感人至深,已达到画尽意在的艺术效果。浅设色指绘钟馗立像,双目有神,虬髯竖起,右手指向画外,与双目所视一致。左脚前踏,身躯配合协调。衣纹飞扬,线条勾勒柔中带刚。右上端款题“雍正戊申端五铁岭高其佩指头绘相”款,可知作于公元1728年。

12 

阿基里斯的愤怒

西文名称:The Wrath of Achilles

作者:皮埃尔·保罗·鲁本斯

创作时间:1630-1635

材质:木板

大小:44.8cmx46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波伊曼·凡·布尼根博物馆

为了阻止当下的瘟疫,阿伽门农王必须将他所爱的女人克律塞伊斯送还给他的父亲——阿波罗祭司。为了交换他的爱人,他将阿基里斯所爱的女人布里塞伊斯送回她原来的所在的地方。这一场景是八幅油画草稿中的第四个。

愤怒的阿基里斯

在这一片段的描绘中,愤怒的阿基里斯正在拔出他的剑,与此同时,米涅瓦(Minerva)又抓住了他的头发,以此来制约他的行动。阿伽门农从他的王座上站了起来,他的手臂受制于贤明的内斯特(Nestor)。

SORRINESS

     03 哀伤

每当春天草地上百花盛开,

只见一株水仙花而不是希腊少年,

伫立在迷蒙细雨之间,

它眼睛低垂,神情伤感。

——奥斯曼《请别看我的眼睛》

眼睛是传达感情最敏感也是最丰富的地方。我们从画中人低垂的双眼,哭红的眼眶,眼角滑落的泪珠都能感受到哀伤。

▼请横屏观看

13

韩熙载夜宴图(画心)

作者:顾闳中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28.7cm x 335.5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石渠宝笈名画珍赏

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这五个场景中的韩熙载并不像我们参加宴会时那般开心。他的眼神中一直透露着一种忧郁。这是为什么呢?

韩熙载忧郁的眼神

也许,我们可以从下方清代宫廷中位居高官的明代贰臣孙承泽(1592-1676)对此画的评论中了解一二。

然画者但知绘其事,而不知其用意之深也。熙载当五代之末。能只赵点检不可测,识已过人,又知时事日非,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常语僧德明曰:“吾为此行,正欲避国家入相之命。”僧问何故避之?曰:“中原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此其高识,岂画家所能知耶。

在侍奉过南唐两朝皇帝,证明了自己不凡的才识和成就后,韩熙载发现新统治者李煜并不信任来自北方的官员,而他自己正是北方人。这位聪明绝顶的政坛老手故意损毁自己的声誉,在纵情声色中,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隐藏在韩熙载形象之下的,是中国文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传统观念:面对胸无远志的统治者,有志的士大夫如不能实现其政治抱负,就应该做一个隐士,隐逸于河山之间、闹市之中,或者就在朝堂之上。

14 

基督下十字架

西文名称:Deposition

作者:罗吉尔·凡·德尔·韦登

创作时间:1435

材质:橡木板

大小:220cmx262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宗教艺术

收藏机构: 普拉多美术馆



这幅木板画成为鲁汶城墙之外一所圣母教堂的祭坛装饰屏,隶属于佛兰德斯城市最重要的弓弩手兄弟会。作品完美均衡的构图、宏伟的构思以及面部悲痛表情的强烈展现,标志着这位佛兰德斯绘画大师成熟期的来临。绘画的场面与同时期的彩色木雕装饰屏一样,带给人们一种戏剧般的感觉:背景实际上是金色的壁龛,塑造的人物被紧凑地压缩在框架之中,对称地纳入不同层次。在并不伸展的画面内,正常尺寸的人物占据了全部空间,具有明显的雕刻的痕迹。人物的一系列姿态形成了连续性的动作,并且放大了单个人物的痛苦,从左右两侧圣约翰与抹大拉的俯身姿势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姿态如同两个合拢的圆弧将所有人物囊括其中,拥有同样组合关系的还有基督与圣母构成的两条平行曲线。

富有的亚利马太约瑟身穿豪华服饰,显示出他的社会地位很高。他抬起基督苍白的双腿,并用准备好的裹尸布覆盖上。人物面部表情展现了微妙的心理活动,因此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就是弓弩手兄弟会的一名成员,即装饰屏订购者的肖像画。

福音书片段的感染力由一股悲情和痛苦的强大力量呈现出来,虔诚妇女的哭泣更为这个神圣场景增添了悲剧色彩,悲伤蔓延到每一个人身上,就如同哀痛的齐鸣。精致的衣帽褶皱处理是佛兰德斯画派的典型特征,使线条显得流畅柔和。

悲痛欲绝的抹大拉流着泪,不寻常又欠优雅的姿势无声地表达了她的痛苦,凡·德尔·韦登全面展现了人物痛苦的细微之处,男人表现出无奈和深深的绝望,女人则以姿态表达内心的煎熬和痛苦。

15 

夏洛特夫人

西文名称:The Lady of Shalott

作者: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创作时间:1888

材质:画布

大小:153cmx200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泰特美术馆

这幅画是瓦特豪斯的代表作。描绘的是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诗篇《夏洛特女士》。

夏洛特女士的传奇发生在国王亚瑟和圆桌会议的骑士时期。这位女士被囚禁在一座小城堡里,一位神仙告诉她,如果看见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一条诅咒将会降临到她头上。但是她不知道是什么诅咒。在城堡里,夏洛特有一面镜子,她可以通过它看到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发生的事情。她很高兴把看到的奇幻的东西用织布机织下来。一天,她从镜中看到兰斯洛特-加龙省-加龙省爵士,立刻爱上了他。她决定离开城堡,寻机进入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当她走出城堡时,镜子突然碎了,她知道诅咒降临了。她立即向水边跑去,坐在一条小船上,背对着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但在她抵达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之前就已死去。小船漂流到卡梅洛特-加龙省_加龙省城的岸边,人们在小船上发现了她的尸体,在船首附近找到了她的名字。夏洛特女士的死亡预示着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即将垮掉。正如兰斯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爵士是夏洛特女士的克星,他与女王尼基维尔的风流韵事导致了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的垮台。

瓦特豪斯充分抓住了夏洛特女士处于疯狂的、不理智的状态中,绝望地试图抵达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画面中的夏洛特女士右手放在泊船的链锚上,嘴巴微张,她在唱着“她最后的歌曲”。她盯着前面的十字架,旁边有三根蜡烛。在19世纪末期,蜡烛往往象征着生命,其中两根已经熄灭,表明随着船只的下沉,她的生命即将结束。她坐着的织毯是她自己在织布机上编织的,上面描绘着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的场景。织毯上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夏洛特女士自己驾船驶向卡梅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城,另一个是兰斯洛特-加龙省-加龙省爵士骑在马上,骑士们围绕着他。

尽管此画的构图、色调都是拉斐尔前派的典型风格,但是其核心框架、植物的叶子、悬垂的树木以及人物的头发、服饰和织毯的线条等要素都是新古典主义早期的风格。对这位孱弱的、沐浴在晨曦中的垂死女子的描绘是典型的拉斐尔前派风格。

16 

悲伤的圣母

西文名称:Mater Dolorosa

作者:卡洛·多尔奇

创作时间:约1655

材质:画布

大小:82.5cmx67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宗教艺术

收藏机构: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

这幅作品创作于1655年左右,当时卡洛·多尔奇39岁。黑暗的背景产生了微弱的光线,围绕着一幅美丽而又悲伤的圣母像,圣母像裹着一件由深青金石颜料绘制成的蓝色长袍,眼睛微张,看向下方,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

17 

不相称的婚姻

西文名称:The Unequal Marriage

作者:瓦西里·普基列夫

创作时间:1862

材质:画布

大小:136.5cmx173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国家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神父将一个结婚戒指戴到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新娘的手上,而她身旁的“新郎”则是一个可以做她祖父的白发老头。他手持蜡烛,目光斜视在神父要给新娘戴的戒指上。

新娘低头无奈,右手无力地拿着蜡烛。她的眼皮浮肿,无穷的眼泪也无法逃脱这种厄运。新郎的头上只有几根稀疏的白发,他脸皮松弛,眼睑塌陷。

画面的背景处,右半边显然尽是与新郎有同样地位的“亲属”,而左边却画了与右边截然不同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双手交叠于胸前,目光严峻,审视着这幕丑剧,它就是画家自己。

18 

迭戈和我

西文名称:Diego and I

作者:弗里达·卡罗

创作时间:1949

材质:画布

大小:28cmx22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私人收藏

在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画家中,弗里达的个性与才华独树一帜,她与墨西哥20世纪最负盛名的壁画家里维拉的婚恋纠葛也让她声名远播。里维拉盛赞弗里达的绘画:“尖刻而温柔,硬如钢铁,却精致美好如蝶翼;可爱如甜美的微笑,却深刻和残酷得如同苦难的人生。”这对恋人对艺术、对政治的共同追求并没有限制住他们混乱的感情生活,两人分别拥有情人,却又深爱对方难以分离。1949年,里维拉与弗里达最要好的朋友玛丽亚·菲利克斯传出绯闻,并成为公众话题,就在这一年弗里达画了一张自画像——她最出色的作品都是自画像,一共有大约120幅,而这一张的特别之处在于,在肖像额头上额外画上了里维拉的肖像。弗里达的两行泪珠似乎在哭诉着里维拉对感情的背叛,她的长发绕颈仿佛要将自己勒得窒息过去,与她其他的自画像一样,她那乌黑的长发再一次被用来传递情感,而里维拉的肖像则长了第三只眼,仿佛全知全能的神,依旧统治着弗里达的心。

FEAR

     04 恐惧

恐惧的眼睛到处看到陷阱。

——流沙河《眼睛》

无助、绝望、焦虑、紧张透过一双双眼睛传达出来,那是对于未知或者死亡的恐惧。

19 

五月三日的马德里:

枪毙马德里的保卫者

西文名称:The Thrid of May:The execution of the Defenders of Madrid

作者: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创作时间:1814

材质:画布

大小:268cmx347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普拉多美术馆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马德里附近的皮奥太子山脚下的枪杀事件。拿破仑称帝后,于1808年5月入侵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人民为反抗拿破仑军队的侵略举行起义,却被残酷地镇压了。5月2日的深夜,在马德里皇宫附近的太子山旁,法国士兵正一批一批地处决西班牙起义者。

画家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以深切的同情和愤怒,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搬上画布。据说,戈雅当时正在马德里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他透过房间的窗户亲眼目睹了枪杀的全过程。事后,他甚至到现场勘察,借着灯笼的光亮绘制了尸体的草图。

法军枪杀平民显然深深地震撼了戈雅,他创作了几幅蚀刻画和小型油画。此幅作品的背景是夜空下的一个光秃的山包,受害者和行刑者被画面一分为二。左侧的受害者又被分为三部分:已被枪杀者、正被枪杀者和等待枪杀者。右侧是荷枪实弹、瞄准射击的法军士兵。他们之间的地上有一只点亮的灯笼,照亮了跪在地上、伸展着双臂的穿白衬衣的男子。戈雅将他描绘为一位爱国主义的殉道者,他的双手都有耶稣受难的圣痕。等待枪杀的人们恐惧地用双手捂住眼睛。他们的姿势、手势和表情,以及面对他们举着滑膛枪的士兵的背影,凸显了场面的恐怖与残暴。使人们对无辜的受害者产生怜悯之情,并为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喝彩。马奈在看了此画之后,创作了《枪决马克西米连》。

戈雅通过对灯笼光的运用,突出了场景的紧张和戏剧效果,使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一目了然。同时,揭示了一些残暴的细节:被枪杀者尸体上的鲜血及张大的嘴巴,这鬼魂般的光线,使人看到恐怖事态的全部真相。

此画是执政官刘易斯·德·布邦于1814年提议绘制的。大概是为了装饰欢迎费迪南多七世返回马德里而建造的凯旋门,或是为了庆祝5月2日纪念日而作。

蒙克的代表作《呐喊》是将童年时期家人的相继死亡随之带来的痛苦、悲伤。焦虑、紧张、孤独,犹如火山喷发一样宣泄出来:一座绵延至远方的瞧将画面分成两个部分,,湍急的漩涡与血红色的天空各占一半。天空被描绘成翻滚的血色巨浪,画面主人公脸部扭曲如一具骷髅,并捂住耳朵发出了令人惊悚的呐喊,背景中有两个被可以拉长的人物,其身份的不确定性,增添了画面的诡异性。这幅画是蒙克在情感状态不稳定的状态下创作的,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潜意识里的精神问题。

20 

呐喊-2

西文名称:The Scream-2

作者:爱德华·蒙克

创作时间:1895

大小:35cmx25.2cm

作品类型:版画艺术

收藏机构: 挪威新国家博物馆

21 

呐喊-1

西文名称:The Scream-1

作者:爱德华·蒙克

创作时间:1895

大小:79cmx59cm

22 

呐喊

西文名称:The Scream

作者:爱德华·蒙克

创作时间:1893

材质:硬纸板蛋彩

大小:91x73.5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挪威新国家博物馆

23 

美杜莎

西文名称:Medusa

作者:卡拉瓦乔

创作时间:1595-1598

材质:画布

大小:60cmx55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乌菲齐博物馆

这幅画描绘了有着令人毛骨悚然恐怖表情的美杜莎的头,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画中的形象源起于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帕修斯,讲述的是这位英雄人物是如何砍下这拥有蛇发并能将任何看到她的凡人都变成石头的女妖的头,并将砍下来的头固定在他的盾牌上。在卡拉瓦乔全部作品中,以斩首为主题的画作屡见不鲜。 张着大嘴的杜莎,头上盘绕着愤怒的蛇群,给予这个题材特别到位的痛苦与惊恐感——19世纪瑞士艺术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注意到,在另一幅卡拉瓦乔的作品《拔牙者》中,也出现过近乎同样的脸部表情。 如同所有的自然主义艺术家,布克哈特评论卡拉瓦乔的作品缺乏内心感觉,因为他太着墨于那一瞬间的描绘,所以令观赏者“反感多于深刻的恐惧”。卡拉瓦乔在后来的作品中也重复使用了这种张着大嘴的无声尖叫模样,例如《献祭艾萨克》中的艾萨克和《圣马太殉难》中的祭坛男孩。

24

眼睛

西文名称:Eye

作者: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

创作时间:1946

材质:画纸

大小:14.6cmx19.7cm

作品类型:版画艺术

画家描绘了一个巨大的右眼,正看向画外,观者可以从画中的眼睛看到一个骷髅头——死亡的象征。给人一眼就看到死亡的恐惧感。有趣的是,观者既可以将眼睛中的骷髅头看成他人,也可以看成自己,就如同看X光片一般。

QUIET

     05 平静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

——木心

在这一模块中,我们能从画中人的眼睛里看到闲适、倦意、淡然,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平和安静。

25 

春闺倦读图

作者:冷枚

创作时间:1724年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175cmx104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天津博物馆

艺术时期:清代

图绘一身着长裙的仕女发髻高挽,一手支颐,一手持书,侧身倚桌案而立。其文静闲适中略带倦意的神态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26 

王蜀宫妓图

作者:唐寅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124.7cmx63.6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明代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面向观者的两位仕女眼神对视,好似在交谈。画中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

27 

闲敲棋子仕女图

作者:费丹旭

材质:纸本设色

大小:102.8cm×41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艺术时期:清代

图绘白幛青灯下,一古妆仕女用围棋打谱,人物娴雅,用两头尖中间圆润的”柳叶描“。傅色清逸,很好地表达了”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

28 

少女的肖像

西文名称: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作者:佩特鲁·克里斯图斯

创作时间:1470

材质:木板

大小:29cmx22.5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柏林绘画陈列馆

这是早期尼德兰画家彼得鲁斯·克里斯蒂(Petrus Christus)最后的作品——《少女的肖像》。这幅画标志着早期尼德兰肖像画风格的重大进步,画中少女所处环境立体而逼真,有着特别的空气透视效果,单眼皮少女的眼睛稍有错位,眉毛略略倾斜,她用耐人寻味的眼神投向观众,复杂的表情融矜持、聪慧和机敏于一体。

美术史学家乔尔·阿普顿认为,画中少女仿佛“放在黑色天鹅绒靠垫上的打磨珍珠,几乎散发出乳白色的光泽”。

29 

荣耀圣母

西文名称:Madonna in Glory

作者:卡洛·多尔奇

创作时间:1670

材质:画布

大小:140.97x121.92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宗教艺术

收藏机构: 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

画中圣母的目光澄澈而又平静,十分抓人眼球。

30 

一个女人的头部习作

西文名称:Study of a Woman's Head

作者:威廉·布格罗

创作时间:1898

材质:画布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收藏机构: 卢浮宫

画中女子的眼神慵懒而又闲适。

31 

假镜子

西文名称:The False Mirror

作者:勒内·马格利特

创作时间:1928

材质:画布

大小:54cmx81cm

作品类型:油画艺术

创作地点:法国巴黎

收藏机构: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假镜子》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虚假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这真是一个让人颇觉怪诞的理论。在马格里特作品中,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的场景的表皮之下。

-结 语-

人们的形象被留在画里,而现在,画里的人们又将目光投向我们。彼时与此刻的交织,人们究竟希望如何“被记住”?

画中人的动作也许不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他们或喜悦、或愤怒、或哀伤、或恐惧、或平静的目光,也许会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观看这些定格的画作,就像打开了一扇窗,透过一双双眼睛,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的内心活动,穿越到那个时空,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参考文献:

[1]邢胜男. 感官与图式:自画像中“眼睛”的角色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蒋小琴. 浅析“眼睛”形象在当代绘画中的运用[D].四川美术学院,2021.

[3]苏晓辉. 工笔人物画中女性眼睛的描绘技法分析[D].广州大学,2019.

[4]袁圣婴. 看向她们的眼睛——埃贡·席勒女性题材绘画中的观看研究[A].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第4辑)[C].: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5:358-370.

[5]杨仕荣. 对近代西方肖像绘画作品中人物眼睛表达方式转变的研究[J]. 美与时代(下),2023,(01):82-85.

[6](叙利亚)阿多尼斯著;薛庆国选择.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阿多尼斯诗选[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7.04.

[7](法)波德莱尔著;王了一译. 恶之花[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0.12.

[8]艾青,艾丹. 艾青诗选[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10.

[9]流沙河. 流沙河诗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12.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东|卢东画荷 “歪打正着”
「常子业」|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藏渊 : 我只礼赞生命,浓烈的,热烈的礼赞
油画风景,早期的美国印象派,画家索多尔·罗宾逊
盖茂森|绝美的江南,承载了盖茂森自我艺术原点的眷恋
关奇绘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