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PREFACE

前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诗句生动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同时传达出对这片土地浓厚的乡愁与眷恋。

提起“江南”我们会想到什么?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的建筑,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枝头呢喃的燕子……

江南,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赏、抒怀。这里的水乡风情、烟雨蒙蒙,给人宁静、恬淡之感,让人不禁沉浸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江南便是我国的经济、文化重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本次展览遴选艺术作品34件(套),分为江南文士、江南胜景、江南风物三大模块,邀您共赏江南独有的风情。

01

江南文士

Jiangnan literati

江南四大才子,

指的是我国明代江南地区

四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他们分别是

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和徐祯卿。

这四位才子各具特色,

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

有着卓越的成就,

成为江南地区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吴中四才子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自署晋昌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明代 唐寅 山路松声图轴

绢本设色 194.5x10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

此图描写高山峻岭,古松攀虬,陡壑飞泉,行人立桥远望。画仿李唐,细笔长皴,又略带写意,全幅布局宏伟,气势雄健。唐寅此图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

《山路松声图》在表现技法上,画家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与笔法匀细、设色秀艳的风格判然有别。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丰富无穷。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

明代 唐寅 王蜀宫妓图轴

绢本设色 124.7x6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与唐伯虎并称“吴中二杰”。文徵明的书法独树一帜,尤擅行书、楷书,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文学上,他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三子”。

明代 文徵明 绿阴草堂图轴

纸本设色

本幅:58.2×29.3cm;

诗塘:23.1×29.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帧学王蒙,用笔极为细劲,而屋宇垂杨微觉细弱。画未署款,而幅上有乙未(1535)重题。首句云:“尺楮相看二十年”,二十年前,当在此际。款书文壁,字体与辛未(1511)书太上常清静经甚为接近。此年作品,尚有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藏沈石田文徵仲山水合璧卷雨景册一开,虽与此幅工写互异,而用笔纤细,与此正同。是年乙亥,徵明四十七岁。

明代 文徵明 真赏斋图卷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纸本设色 36x107.8cm

上海博物馆

该画为文徵明于80岁、88岁为好友华夏(字中甫)而作,共二,纸本,一幅藏于上海博物馆,另一幅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真赏斋图》画的是一幅园林小景。图中平列堂、庑各一栋,堂屋即为“真赏斋”,斋室画桌上置有瓶、盂、书函,卷轴,主客对坐,正展卷评赏,一童侧立捧卷侍候。周围环境幽美,苍松当阳,翠竹依流,透孔湖石点缀于树丛掩映处,远山数抹逶迤凌空,近山点簇柔密,斋前溪流清澈。这件作品无论竹子、树木、草堂、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精细,在工细中寓质朴,于沉着中见灵动,尤其是作者已达如此高龄,还能画出这样工细之作,实为罕见。

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527年),字希哲,号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因此自号为“枝指生”。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他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请横屏观看

明代 祝允明 草书前后赤壁赋卷 1494年

纸本墨笔 31.3x1001.7cm

上海博物馆

《草书前后赤壁赋卷》以草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为明代中期狂草书法的经典之作。整幅作品用笔奇趣叠出,气势豪强,它以名贵的金粟山纸书写,名纸墨宝相映生辉。书法结体奇幻多变,纵横驰骋,可以想见作者在挥毫时那奔放激昂的情感,已达到了神融笔畅的境地。该卷笔势雄强,纵而不散,逸而能收;笔法刚健,蕴涵丰润,取法诸家。既有“二王”的遒爽,怀素、张旭的豪纵,又有“宋四家”的潇洒和劲峭,更多自己的面貌跃然纸上。

《前后赤壁赋卷》通篇用“点”表字达意,在全卷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画相通,这篇书法也遵循了绘画的构图,“点”的笔划运用,灵动跳跃,使长卷上的文字虚实相生。长卷之首,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之”字开始,点划的起笔落势,抑扬顿挫、自在洒脱,犹如这幅长卷的节拍,点化出诗赋的音律之美,挥洒出祝允明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

明代 祝允明 楷书饭苓赋轴

纸本墨笔 143x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为祝允明中年时期楷书的代表作,用笔工中带拙,沉稳雄健,兼有米芾、张即之笔意,而颇为含蓄,章法严谨,已展现出其本人的风格面貌。

吴中四才子

徐祯卿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直隶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著有《谈艺录》《迪功集》等。

明代 徐祯卿《谈艺录》

明代 徐祯卿《迪功集》

江南胜景

Famous scenic spots in Jiangnan

02

胜景图(又称名胜图),

是以地方风景名胜入画的图像,

通常描绘具有标志性的景物,

具有一定的写实性。

北宋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开创了

一组胜景入画的先例,

为后世胜景山水绘画所继承。

之后,才有宋元以来的“关中八景”、

“燕京八景”、“西湖十景”之潮。

本模块将带大家领略

湖南、浙江、江苏等地的胜景。

潇湘八景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平沙落雁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为八景中的《平沙落雁》之景。

画面自右起,一行雁群呈弧形排列,缓缓降落沙洲;左侧的河岸,耸立着两株寒木,寒木之后有阔叶灌木,再顺着树叶下垂的角度往右下方看,摇曳的芦苇丛里,舟子正撑篙欲去。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远浦归帆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为八景中的《远浦归帆》之景。

远处山峦连绵,中部湖面开阔,数座岛屿凸显,近处以巨大的岩石展开,透过浓密的树丛,一处亭子隐现。在亭子上层的栏杆处,一人倚栏眺望远方的浩瀚水面。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山市晴岚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绘陡峭的山岩中,一个行人正沿着有栏杆的小路登山。此路蜿蜒地穿过浓密的树林,抵达一个村子。村子的左侧傍水,右侧是树木葱郁、雾气弥漫的山峦。高树、村子,以及向左方倾斜退却的长长掠过的河岸线,产生出一幅深广的全景图,而作为核心主题的山市则相对较小,一条小河占据了画面的左半部分。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江天暮雪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淡墨轻岚,诗意优扬。其“江天暮雪”辽阔的水域占了书面的二分之一左右,近景的坡石和远方的山影仿佛都被皑皑白雪所覆盖,画面正偏左有几株树叶凋零的乔木,树丛间隐约可见屋宇,顺着树枝垂下的方向看,一个渔翁正瑟缩着坐在船首。画面不以留白取胜,而将渔翁置于千山万径之间,以天地之浩渺,冰雪之苍茫,衬托渔翁之微小。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洞庭秋月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之景。

宽阔的湖面水天一色,远处浮现出朦腱的君山,近处岸边林木苍翠,湖畔边几艘船舟的桅杆清晰可辨,一人坐于舟中,支肘斜倚,放眼凝视着景色,仿佛被明月所陶醉。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潇湘夜雨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绘八景之《潇湘夜雨》。

绘湍流漱石,依稀可见人家茅舍的屋顶,江岸坡石上挺立着树林和竹丛,岸边停泊的船桅兀自空荡,显得十分寂寥。中部江心的树木枝干弯曲,树叶翻飞,暗示了风雨的疾劲,远处水天一色,横无尽涯。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烟寺晚钟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为八景中的《烟寺晚钟》之景。

画面上一条宽阔的通道蜿蜒于山崖之间,挺拔树木分布在三角形的山坡上,雾气中有远峰,勾勒出远处的江岸。一个行人在树下放眼水面,凝视江岸陡峭的半岛,一叶小舟停泊在半岛,却没有渔夫。画面更左端,有桥梁跨越于山涧激流之上,一座云遮雾绕的山谷高处的寺庙。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卷 渔村落照

绢本浅设色 90.7×23.4cm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此图为八景中的《渔村落照》之景。

画面左侧高大山峰耸立,山脚下一条山路通向一座茅亭和浓荫覆盖之下的几个村舍。船只靠岸停泊着,渔夫们收获着鱼儿,兴高采烈。中部开阔的江面上有一叶扁舟中一人坐于船头,一位船夫撑篙,两人各自忙碌。

西湖十景

▼请横屏观看

清代 董邦达 西湖十景卷

纸本设色 41.7x36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以长卷形式描绘鸟瞰所见西湖诸景。西湖十景之名源自南宋,清康熙南巡时敕令重修,并题名立碑建亭,再现盛观。画中笔致松秀细润,随处标示各景点的名称,相较于院藏同画家所绘以西湖个别景观为题的立轴,更接近全景地图的性质。

西湖三面环山,风光旖旎,名甲天下。四时景致变幻多端,千姿百态,不但引发无数文人雅士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触动古今多少艺术家的情思,本卷即为一幅绘制西湖风光的作品,董氏并以隶书标注了西湖五十四处的景点,为一幅忠实的纪游之作。

▼请横屏观看

宋代 李嵩 西湖图卷

绢本设色 26.7x85cm

上海博物馆

这幅西湖图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但却是最能说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全图采用鸟瞰构图形式,画的中央一片空白,为西湖湖面,绘西湖山峦起伏,南北高峰对峙,苏堤横卧,六桥、雷峰塔、孤山、双峰插云、断桥等名胜皆隐现于烟锁雾迷之中。画幅左边,连绵山脉,林木丛生,雷峰塔高耸屹立其间,群楼屋宇栉比,连成一片;湖的右边,白堤可见,依湖而建一幢幢楼阁水榭。近处为湖东,只露出几座高耸的城楼,自左向右一字排开,形断势连。

全图工笔写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练,用笔老到。卷首有明沈周书“湖山佳趣”四字。款识题跋:赏鉴跋: 沈周书“湖山佳趣”,卷后有秀水吴瑶七绝。收藏印:“仇远”“两山”“淞洲”“希之”。

两江名胜

明代 沈周 两江名胜图册(十开)

绢本设色 42.2x23.8cmx10

上海博物馆

此图册在画面中选取了京杭大运河(杭州至江苏北部河段)的十处胜景进行描绘。引首为何绍基题“沈石田两江名胜图”,每幅对页有沈周自题七绝一首,并有友人文嘉、 王穉登、沈明臣、殷都、俞允文、王世贞等人的题诗,画面皆剪裁简明,情景融合。王世贞评该画“清远奇丽” ,这更为此图增添了文人气息。画上十处名胜,无论是山景或是水景,均是当时热门的观光胜地,或是家喻户晓的河港都市。这十个景点初看之下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将其在地图上予以定位,就能发现实际上描绘的是京杭大运河(杭州至江苏北部河段)两岸的十处胜景,由南至北依次是:杭州下天竺寺——西湖栖霞岭(岳飞庙)——苏州太湖(垂虹桥)——天平山范公祠——昆山(马鞍山)——句曲山(三茅峰)——瓜州扬子桥——扬州——高邮——淮安。

江苏至安徽途中胜景

明代 钱榖 白岳游图册(十八开)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

纸本设色 29.1x3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嘉靖二十六年(1547)钱榖从苏州南下,入浙江,沿富春江,经桐庐、淳安,再沿新安江至安徽休宁白岳,二十年后(1566),画成这套纪游图册,虽然是追想而成,其中名胜仍可按图索骥。全作笔法灵巧,设色秀润,为一件纪实中又不失雅逸的画册。

齐云山古称“白岳”,明嘉靖皇帝在此祈嗣灵验,敕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下,始称齐云山。齐云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名山”。

嘉禾八景

▼请横屏观看

元代 吴镇 嘉禾八景卷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

纸本墨笔 37.5x5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为一长卷,画嘉兴附近的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州幽澜八个风景胜地,合称为“嘉禾八景”。全作布局简略,用笔不多,气韵古朴,表现了大自然宁静典雅的情调。

03

江南风物

The things of Jiangnan

舟船出行是江南自古以来

主要的交通方式,

在江南多地均可见到乌篷船。

江南多雨的天气,

使得人们发明出油纸伞,

便于雨天出行。

乌篷船、油纸伞都是江南水乡的特色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们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却成为了江南地区文化的代表符号。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处处可见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菱角、莼菜、

鲈鱼、茭白等丰富的物产,

稻香菜鲜,蒓鲈肥美,瓜果菱藕

均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萦思难忘的日常滋味。

本模块聚焦江南独具特色的风物,

展示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

1

乌篷船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人家,共同构成了苏州人生活的画卷。

苏州水系发达,河湖密布。清代乾隆年间徐扬所作的《姑苏繁华图》展示了当时阊门至枫桥依水而建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的盛况。

清代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

纸本设色 35.8x1225cm

辽宁省博物馆

画中随处可见的乌篷船

乌篷船是古代苏州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每户人家都临河而居,拥有一个码头和一条船,而富贵人家更有私家码头。这些水系、乌篷船以及古建筑,共同构成了苏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油纸伞 

油纸伞,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其使用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手工精制的竹质伞架,搭配天然防水桐油涂刷的皮棉纸伞面,共同构成了这一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作、全天然取材的油纸伞,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清代 佚名 十二月月令图轴 四月踏青

绢本设色 175x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油纸伞

明代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绢本浅设色 143x8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撑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进的人

船上撑着油纸伞的人

3

菱角 

菱角原产于中国南方,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下游沿岸栽培较多。因为果实形状与牛角相似,古代的两角称为菱,所以被叫做“菱角”。

清代 马元驭 画花卉图册(十六开)之八

菱角青蛙

绢本设色 47.5x3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款识:本幅,行书。影摇江浦月。香引擢歌风。南沙。(印记:元、驭)

清代 汪承霈 写生图册(八开)之二

画菱角等三蔬果

纸本设色 12.5x4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菱角

<<  滑动查看

明代 沈周 采菱图卷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

此图绘江南夏日采菱景象,远山青暝,湖光粼粼,水村曲桥,渔舟浮萍,一派江南胜景。卷首题:“采菱图 沈周写赠惟德先生”,卷后有祝允明、文徵明诗题。

江南三大名菜

Three

Famous Dishes

in Jiangnan

江南三大名菜是莼菜、鲈鱼和茭白。

这三种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广泛认为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性菜肴。其中,莼菜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鲈鱼则以其肉质鲜嫩、味道美妙而备受推崇,茭白则以其清香细嫩和丰富的纤维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三种食材在江南地区的烹饪中经常被搭配使用,制作出多种美味佳肴。

4

莼菜 

关于莼菜有一成语“千里莼羹”,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意即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

朝代不详 佚名 毛诗品物图考(二) 图册(三十四开)之二十 薄采其茆

纸本设色 53.5x3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释文(楷书):薄采其茆。传。茆。鳬葵也。集传。叶大如手。赤圆而滑。江南人谓之莼菜者也。本草。茆是莼菜。然鳬葵为荇菜一名。毛诗品物图考卷二。终。

清代 吴滔 雪鸿爪景册(八开)之一 湖畔莼香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

纸本设色

本幅一:34.2x41cm;本幅二:32.6x4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款识:本幅一,行书。湖畔莼香,芦汀六兄先生属,丁亥(公元一八八七年)二月吴滔画。(印记:伯滔。)

历代题跋:1.沈景修,本幅二,行楷书。光绪丁亥(元一八八七年)三月沉景修。西湖风味思莼菜,小艇穿波一道斜,绝似志和垂钓日,载将奴婢共浮家,湖畔莼香图,为芦汀宗六兄大人属题即正,光绪丁亥(元一八八七年)三月沉景修。(印记:沈,汲民。)2.张国华,本幅二,行书。丁亥(元一八八七年)秋九月之望,泖东寄渔,张国华并识。览胜来游西子湖,湖堤十里最清娱,水光山色相围绕,采得莼羹香味腴。芦汀六兄大人于丙戌(元一八八六年)之春遨游湖上,因思此中风味,惟莼为最,爰倩伯滔吴君绘成湖畔莼香图以志清兴,兹承雅属,勉成一截以应之,即希指正,丁亥(元一八八七年)秋九月之望,泖东寄渔,张国华并识。(印记:张国华,缘初。)

5

鲈鱼 

清代 李鱓 花鸟草虫图册之鲈鱼

纸本设色 28.6x38.8cm

李鱓为人狂放不羁,遂辞官终身不仕。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李鱓秉承徐渭、陈淳之大写意画法,后又从石涛的笔墨中受到启发,继而创作了奔放洒脱、酣畅淋漓、铁画银钩与大写意结合之独特画风。清人张庚在《画征录》中评其绘画“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他还擅长把日常生活中所熟悉之事物入画,诸如大蒜、茭白、炭盆等,使得作品雅俗共赏,将文人画所能表现之内容和内涵提高至新的境界。

清代 马元驭 鲈鱼图轴

纸本墨笔 59.6x21.2cm

上海博物馆

此轴写水墨鲈鱼两尾挂于绳上,画首自题“几代生涯傍水边,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谩说归来晚,明月随船直到家。天虞山中人马元驭”。

6

茭白 

近现代 陆抑非 腐干炒茭白番茄冬瓜汤 1958年

纸本设色

7

紫砂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随着文人加入对紫砂茶壶的设计和制造,紫砂壶从单纯的品饮茶器跃升为可赏可用的手边珍器。

清代 陈鸿寿;杨彭年 曼生铭提梁紫砂壶

通高18.4cm,口径6.0cm,腹径11.9cm

上海博物馆

曼生壶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流行的紫砂壶品种。这种壶的式样一般由著名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由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等制作,陈本人镌刻书画、诗词而成。陈鸿寿号曼生,故此类壶均称“曼生壶”。

这件提梁壶造型古拙奇特,壶身状若瓜瓠类植物,提梁如枝蔓,壶盖钮若蒂,线条自然生动。壶上刻绘奇石一块,另一面有曼生款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8

臂搁 

文人的书房里除了文房四宝外,还有笔筒、屏风、镇纸、臂搁、折扇,等各种用具。江南文人十分讲究,能放入书房里的用品均是精挑细选。

臂搁,本是一个有弯度的竹片。因为古人写字是从右往左竖着写,袖子容易沾到未干的墨水,文人们发明了一种枕臂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我们常说的搁臂。作画和写字是文人所擅长和乐于标榜的。搁臂一般多是竹木、玉、象牙质地,其中以竹制为多。竹子本是“四君子”之一,加上字画便多了分雅趣。江南的魅力在于,文人群体的偏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于是,臂搁渐渐成为古代文人互赠的雅物之一。

明末清初 陆子刚(款) 雕玉竹节臂搁

长11.5cm 宽5.5cm 厚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白玉料,制如重剖的一段竹干。隆起面以阴线琢竹节与节瘢,浮雕阳文的竹枝由左下向右上斜伸。左下方具阳文篆款方印︰“子刚”。图案结构近似册页式的绘画小品。

陆子刚,明嘉靖间太仓人。以善雕玉著称,为当时能与缙绅并坐抗礼的名匠之一。传世玉器托其名款者甚多。其款字有作子刚、子冈、子岗者,阴刻、阳文俱备,字体各异。本件器当属十七世纪的苏州玉作。

近现代 金绍坊 留青饯春图臂搁 1924年

长30.2cm,宽8.3cm

上海博物馆

臂搁画面为竹篮、竹笋、樱桃,上方款题“饯春图。甲子上巳,北楼画,西厓刻”。画面下角另镌阳文小印“西厓手刻”。所写为江南四月风物,稿本为金城所绘。刻法用平地留青阳文,物象轮廓内则作单纯阴文,不施渲淡,效果清简淡逸。王世襄《刻竹小言·叙例续篇》中转引西厓自述,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构思言之甚详,总的来说,画时当以便于落笔为原则,刻法则以画之立意为准,不必拘于绳墨。

金绍坊(1890-1979年),字季言,别署西厓,浙江吴兴人,现代著名竹刻家。其刻竹所用画稿,多为京沪两地书画名贤墨迹,也有少量自运之作。金氏刻竹,讲求意境格调,刀法精绝蕴籍,有一种幽雅的书卷气弥漫其上,品格独高。作品以扇骨为主,亦有部分臂搁与笔筒。

CONCLUSION

结语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江南”一词代表着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这是地域性概念。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人们认知的拓展,“江南”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它同样具有经济含义,象征着富饶且发达的经济实体;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展现了“东南财富之地,江浙人文渊薮”的独特文化风貌。江南文士、江南胜景、江南风物共同造就了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江南,让我们怎能不忆江南?

参考文献:

[1]高启,徐祯卿.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大全集、迪功集、谈艺录[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05.

[2]唐力行编. 江南文化百科全书[M].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21.12.

[3]刘士林主编. 江南文化精神 图文本[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01.

[4]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编;王国平,李峰主编. 苏州历史与江南文化[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21.07.

[5]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编. 江南之美 江南生活中的艺术与文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11.

[6]匡咏秋, 王晨. 吴门画派的书画酬酢与明代江南文人社会文化网络构成[J]. 江苏社会科学, 1-10.

[7]詹丹. 论大观园与江南文化[J]. 红楼梦学刊, 2024, (01): 1-15.

[8]许珂. 西涯图:清代文人视域下的帝京胜景图[J]. 艺术工作, 2019, (01): 64-74.

[9]郑楚珺. 十七世纪下半叶金陵胜景图的形式与意涵[D]. 中国美术学院, 2018.

[10]黄禹康. 苏州山塘觅古韵——千古诗篇赞咏山塘江南胜景[J]. 建筑, 2016, (05): 62-65.



弘雅书房

微店上新!

系列文创上新,正是购物时

癸卯

On Sale

阅读时有光

当我们将艺术与阅读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以美为媒,推进阅读和美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于2023年5月4日举办2023年度“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作为支持单位共推出三场线上与线下形式的艺术展览,吸引了上万人观展:

1、千年宋韵——宋词与宋画的绝美邂逅

2、书藏百“相”——明清古籍小说插图艺术展

3、惟砚作田——中国古代耕读文化艺术展

近日,弘雅书房与浙江摄影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与这三场展览相配套的文创本,有了它即刻便能化身国风美少年/美少女。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创本中的精美艺术作品与文字,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中华绚烂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果你是爱书之人,

或是艺术爱好者,

那么这套文创本,

可以让你感受艺术与阅读的双重魅力,

,不容错过!

OVERFLOW PRODUCT

超/值/新/品

千年宋韵、书藏百相、惟砚作田

文创本组合套装(一套3本)

100 原价¥114

 立即抢购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的秋
吴钊江南写生
榉木:无榉不成具,被忽视的经典 | 家具篇
姚永强:汲古开新会有时
组图|藏在苏州园林里的“书房”,错过了绝对遗憾!
终有一天,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