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 | 罗斯科:在最简单的形式中找寻艺术家的真实
如果我们试图去了解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那么首先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平际遇,然后关注他的风格演变、他艺术风格的传承与创新,如果要再进一步,那就要读懂他的内心。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美国的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是一位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艺术家,首先,先看画:
 

你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画,更进一步,你更难理解他的画卖得那么好为什么他还会抑郁到自杀。
 
罗斯科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轻薄稀释的半透明颜料,相互笼罩晕染,明暗相间,冷暖交织,漂浮于背景色之上,边缘柔和如地平线。
 
如果就这样隔着屏幕去看图片,很难感受到罗斯科作品给人的震撼,观赏艺术品,其实对于场景是有要求的。如果你有哪怕一次亲身到美术馆、博物馆中近距离观赏艺术家原作的体验,大概就会明白为什么有许多人愿意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如同朝圣一般去亲眼看原作。
 
看画,不能就看一张图。真实地站在一幅画面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配合展览空间,配合光线,真实比例地感受画家的笔触。
 

罗斯科一直对他的作品的展示方式有着严苛的要求,希望他的画能够被高高挂起,配合昏暗的灯光近距离观赏,以达到沉浸甚至冥想的氛围。
 
罗斯科的作品,画幅都很大,巨幅的作品有着强大的感召力,观者不自觉的置身画中,超脱现实环境,沉浸融合于他营造的神秘、迷幻的氛围里,催生出宗教式的敬畏感。
 

他在,1951年这样说,“我认识到历史上创作大型绘画的功能可能是为了描绘一些宏伟豪华的事物。然而,我之所以画它们的原因——我想它也适用于其他我所认识的画家——画小幅绘画是把你自己置于体验之外,把体验作为一种投影放大器的景象或戴上缩小镜而加以考察。然而画较大的绘画时,你则是置身其中。它就不再是某种你所能指挥的事物了。
 
他使用纯粹的色彩,认为要比具象绘画迸发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比例和色彩,会消耗很长时间,所有的因素都必须协调一致。于内心深处,我颇像一个水管维修员”。
 
凝视他的绘画,单纯的色彩和极简的形状,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隐喻丰富的精神内涵。他在散文中思索,让事物回归到太空中运动的感觉,这种没有重量的混沌、飘渺、神秘感蕴含于他的作品中,与宋代诗人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有着相似的宇宙观。


1903 年,马克·罗斯科出生于立陶宛德文斯科镇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童年时代,罗斯科经受了俄国发生的针对犹太人,最为惨烈的聚众暴力,这让他一生都不可避免地回忆这种险恶环境。
 
1913 年,10 岁的罗斯科跟随母亲、姐姐前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与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团聚。7 个月后,先到美国创业的父亲去世,罗斯科也因而走上了为生计奔波的道路。
1921 年,年轻的罗斯科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学习音乐、戏剧、文学、哲学,但因学校内排犹情绪的影响,他的奖学金6个月后被取消。
 
通过在餐馆打工,罗斯科勉强度过了一年,此后,他不得已去纽约的一家服装厂当裁剪工。
 
1923 年,罗斯科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院上课,在马克斯·韦伯的指导下学习立体派、野兽派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并在画廊老板诺伊曼的介绍下,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创作生涯。
 
可以看到,罗斯科早年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一种内心苦闷、困顿的心理状况。
 
画室中的马克·罗斯科

与同时代的其他美国画家一样,罗斯科要凭着那点基本功,既要生存下来,还要摆脱欧洲现代派风格的影响。

他先是为了生活,到百老汇的剧院做配角表演,画舞台背景和当灯光师;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科被迫以每周23.5 美元工资受雇于政府。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阿西尔·高尔基、德·库宁和杰克逊·波洛克,并成为了表现主义画家团体“十人”(Ten American Painters,也叫The Ten)的代表人物。
 
直到1945 年,罗斯科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的个展才获得美国评论界好评。尽管罗斯科的名声增长很快,但仍然十分贫穷,这与他生性固执并且处世态度偏执僵硬有关。
 
他作品中深沉的色彩和绵密的笔触让人感到压抑

1952 年,惠特尼博物馆要购买他两幅画,他不仅拒绝出售,还把这个重要的艺术博物馆称为“废品店”。
 
同年,应现代艺术博物馆之邀,参加“美国画家15人”展,临展前,他送去的画与事先约定作品完全不同,让该馆的艺术总监大为恼火。
 
同时,他与艺术家波洛克、纽曼的关系也十分紧张,曾声称是他教会了纽曼“怎样去画画”。
 
这就是罗斯科作为一名固守己见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时所表现出来一种仅仅忠于自我的艺术态度。
 
对此,曾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打造为艺术明星的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曾描述罗斯科为“冷静的妄想症患者……自负并愚蠢的”
 
在2004年出版的罗斯科理论著作——《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中,罗斯科如此阐述自己:“与过去艺术家的命运不同之处,恰恰就在于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因为选择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良知是否负责,对于艺术家的良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真实性。
 

1950年代,马克·罗斯科的声望稳定上升,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58年被选为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美国代表,并在马萨诸塞州艺术家聚居地普罗温斯镇拥有一间工作室。
 
这时,他的抑郁症迸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他需要全神贯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品。
 
对他来说,作画过程类似宗教祭典。他对作画过程严守秘密,作品完成前决不示人。他常常彻夜不眠,从下午5时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10时。
 

他在剧院舞台那样强烈的灯光下作画,展览时,却把灯光安排得较暗,从而使他那些强烈的大色块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造成强烈震撼。
 
1961年,马克·罗斯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达到艺术事业顶峰。收藏家、经纪人、批评家蜂拥而至,甚至肯尼迪总统也来捧场,对其敬重三分。
 
此后波普艺术崛起,对抽象表现主义构成挑战,加上逐渐紧张的婚姻关系,马克·罗斯科情绪恶化,开始酗酒,严重损害了神经和健康。


1969年元旦,马克·罗斯科离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
 
为人愤世嫉俗、狂狷不驯的罗斯科本来就没有几个亲友,他身边就是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们和太太梅尔,而朋友们一个个死去了。

1948年,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高尔基自杀;
1953年5月,54岁的汤姆林去长岛波洛克的家里参加聚会,回家后第二天就进了医院,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1956年8月,42岁的波洛克驾驶着一辆奥兹莫比尔敞篷车发生事故去世;1962年,34岁的克莱因心脏病死于巴黎;
1963年,51岁的巴齐奥特斯去世;
1965年,大卫·史密斯死于车祸……
 
1970年2月25日,他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编号9(黑色覆盖了大地,紫色与黄色的玫瑰)

其实罗斯科的大师地位真正被确立起来是在1990年代之后的事情,有两本书的写作出版给大众提供了了解罗斯科的机会。
 
一本是杰姆斯.B·布鲁斯林(Jemese.B.Breslin)《罗斯科传》(1993),这部近600页的传记,以翔实的个人资料、调查访问和评论性的叙述,呈现了罗斯科的艺术和生命;表现出他自由主义个性中复杂的紧张、矛盾和冲突;解释了他的生活和作品形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力量;显示生活如何影响作品,以及作品又如何影响生活。
 
自画像

另一本就是刚刚提到的,罗斯科的理论著作《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于2004年在耶鲁大学出版。1940年和1941年,完全停止了过去那种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创作,他潜心研读神话、哲学和文学,并持续自己的理论写作,尽管本书不是他自身创作理念和作品意义的具体解释,但它深刻预表了他的艺术理想。
 

罗斯科的创作生涯大概有四十多年,他自己的风格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最知名的作品(所谓“色域画”)基本都集中在他最后的20年里,直到自杀身亡。
 
罗斯科的作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早期也画过一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他在后期作品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沿着抽象的路一直走了下去,最终形成了“色域”这种我们看到的样子。
 
罗斯科早期作品

如果按照时间线来看罗斯科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的作品在越来越抽象的同时,也越来越少色彩,越来越黑暗。现在的主流观点都认为,罗斯科的作品受到尼采的思想影响很大,尤其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所阐释的关于悲剧的内容。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并非产生于希腊人精神上的和谐与静穆,而是根植于他们所意识到的人生苦难和冲突,但这种人生苦难绝不是人生来就是悲剧的悲剧人生论,更没有因为生命的悲剧性而消极厌世,而是艺术为媒介来对抗存在的荒诞,为苦难、悲剧性的人生寻找意义和存在的合理理由。
 
他们感到生存的恐怖和可怕,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在它面前安排奥林匹斯众神的光辉梦境之诞生。
 
罗斯科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西都无关。”
 
马克·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


他拒绝谈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
 
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体,但感觉到的却是由微妙罗斯科作品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他是在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
 
在他成熟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它们毫无重量感地排列在一起,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
 
简练、单纯,但却仿佛有磁力般地将人深深吸引。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情绪化”的艺术家——马克·罗斯科
【伍Art · 转载】悲剧的力量:罗斯科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
Felix的艺术笔记-马克·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 |Artists
最令人费解的抽象表现主义顶级拍卖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