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穴一针之绝技.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

 

17、特效穴:呃逆压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个泻便秘取天枢。-

 

18、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果良好。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

 

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

 

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

 

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

 

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

 

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横行疼痛。 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 走行万向,用向舌根平刺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 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 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lto、痔疮点按长强、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

 

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上水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

 

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06、龙点 (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较好!-

 

37、胃痛主要因为精神状态不良及饮食不节所致一一膏梁之变,足生大疗。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则效差。-

 

38、下论任何疑难病如各种万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手腕部仔纽寻找脉络并有短枝计刺血则往庄有意理下到的苛效!这找的经络病冶经验之一。-

 

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天突上1-2用中指轻轻压揉,使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声即见排痰、经1m3次即可止咳。-

 

40,冠心病93x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因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 真九1-2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一天亡次,巧天 一疗程。 点压申院穴可治前头痛(眉棱骨痛)98,有效。五分钟即可止 痛1-3次全愈。-

 

42;肝病在太冲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应。-

 

43;胃溃疡、胃扩扩张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应。-

 

44'十二指肠溃疡在申皖和深门穴有压痛。-

 

45;结肠炎在章门穴有反应。-

 

46;肾输尿管结石在肾俞穴及足部肾穴(在阔尾穴后2寸》有反应点。-

 

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交、漏谷穴、阴陵泉穴有压痛。-

 

48;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穴有压痛。-

 

49;胆道病在胆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应。-

 

50;阑尾炎则阑尾穴及养老穴有反应。-

 

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穴、足三里.t3寸有反应点。(以上反应点一般在同侧,记住:反应点即治疗点)!!-

 

52,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

 

53;胆道蛔虫症的反应点四白穴。-

 

54;隔下脓肿的反应点在气舍穴。-

 

55;结肠癌的反应点在上廉穴。-

 

56;胃肠痉挛大多在胸7-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57,心脏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变。-

 

58;胆结石应抽打胸惟2-3分钟,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

 

各个经络的要穴

 

肺经:  

 

1.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2. 尺泽: 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3.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4.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5.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6.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7.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8.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1.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2.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3.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4.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5.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6.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1.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2.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3.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4.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5.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6.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7.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1.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2.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3.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4.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心经: 功效: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1.极泉:腋窝中点。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2.少海: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3.灵道: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4. 阴郗:腕横纹上0.5寸。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5. 神门: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6. 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7.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小肠经: 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1.少泽: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

2.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3.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4.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5.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6.听宫: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膀胱经: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1.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2.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3.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4.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5.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6.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7.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8.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9.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10.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11.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肾经 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1.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2.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3.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4.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5.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6.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1.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2.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3.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4.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5.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6.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7.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1.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2.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3.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4.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5.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6.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胆经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7.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8.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9.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10.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11.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12.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13.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14.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15.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16.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肝经: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1.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2.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3.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足阳明胃经

 

从头到脚 四白、厉悦穴 腿的外侧 美容的经:面部气色、皮肤松弛、长豆豆、面白气血不足调胃经。小贴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症。和妇科急性乳腺炎。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足太阳脾经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手少阴心经

 

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小结: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针灸绝密配方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挾胃,属肝而络于胆。故能舒肝,补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和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为元气之关藏,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气。故疝气等症得愈。(此法治疝气,效果显著。)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无可而不胜也。

 

永不牙痛奇方

 

千人验证一次即效,永不牙痛奇方!!

 

  此方我师传来,师父说他治过一千多人,均一次见效!我也给十多个人用过均神效,无毒副作用,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樟脑6克 龙骨3克 透骨草3克 甘草3克

 

  上药研细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浸没药即可),然点燃酒,如酒度数低点不燃可先加热白酒后再点燃,待火自行灭燃后,酒稍冷却即口含药酒汁30分钟左右(浸泡痛牙)吐掉,最好晚饭后应用(药后不可吃东西,否则易损牙床,一次愈)

 

  ------药汁不可吞下,含浸后吐掉!!!

 

  对牙龈炎、牙周炎、风火牙疼、虫牙、烂牙、智齿牙痛均有效,一次肿痛轻。

 

 

[转抄]少林捷針十八法

針歌如下

少林十八針法奇 ,伴軍赴關康千里。

一針項后醫頭痛,二針額上衄血止。項后指風府穴,額上為上星穴。

三針鼻下能回生,四針虎口牙痛息。鼻下指人中穴。

五針毗角明雙目,六針十爪复厥死。毗角指睛明穴,+爪指十宣。

七針腕后安心神,八針首椎醫瘧疾。腕后指神門,首椎指大椎。

九針膝下除腹痛,十針耳前聽千里。膝下指三里,耳前指聽宮聽會耳門

十一臍上針中皖,上腹痛急嘔吐止。

十二膝外小骨前,一針除纏架身飛。指陽陵泉穴。

十三喉下骨緣上,針到啞猝喊聲起。指天突穴。

十四肘內橫紋端,補針醫瘓拉弓飛。即曲池穴。

十五腿肚正中央,暴瀉驟吐一針息。指承山穴。

十六針刺脊兩翼,兩日一施除百疾。脊兩翼即指脊柱兩側二橫指處,左右兩行。

十七臍下刺丹田,陰陽順循雄力第。丹田指關元穴。

十八赤針火映紅,百瘡膿腫一針去。即指火針。

张三丰用针秘诀

财色酒气难回避,名利荣华拼命钻。

不觉耗得精神尽,病邪侵体命难痊,

命若难痊莫等闲,我授秘诀任君玩。

玩此诀、莫认真,头面疾病针至阴。

腿脚有病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

脐腹有病曲泉针。肩背诸疾中渚下。

腰膝强痛交信凭。胁肋腿叉后溪妙。

股膝肿起泻太冲。阴核发来如升大,

百会妙穴效真灵。顶心头痛眼不开,

涌泉下针定安泰。鹤膝肿痛移步难,

尺泽舒筋骨痛痊,更有一穴曲池妙。

根寻源流可调停,其患若要便安愈,

加以风府可用针。更有手臂拘挛急,

尺泽深刺去不仁。腰背若患挛急风,

曲池一寸五分攻,五痔原因热血作,

承山下针病即瘥。哮喘发来不得寝,

丰隆刺入三寸深。中满如何去得根,

阴包如针效如神。不论老幼依法用,

须臾患者便抬身。打扑损伤破伤风,

先于痛处下针攻,腰背承山立作效,

甄权留下意无穷。腰腿疼痛十年春,

应针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气探根本,

服药寻方枉费金,脚膝经年痛不休,

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

应时灭散即时瘳。风痹痿厥如何治?

本杼曲泉效真灵。此诀用心牢牢记,

行医四海能留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玉琴经络养生
★比吃药更管用的34个穴位
治疗肢体瘫痪的“痿三针”,都是什么穴位?带您了解它的奥妙之处
增高药六经病 王德凡《补肾良方》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 特效穴位治疗常见病集锦
穴位养生 这些经典穴位组合你应该牢记
【每日一穴】足三里穴: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