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柴胡汤药七味药,应对亚健康到疑难杂症

柴胡证发生的身体原因有二:

起因部分:脾胃运化能力弱(直接表现为不欲饮食、喜呕)。

结果部分:因脾胃运化弱,导致——能量不够,人体对抗病邪很吃力,犹如拉锯战(往来寒热);运转不利,中焦痞塞(胸满肋痛);痞塞而不通,上热下寒(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之所以强调了“起因部分”和“结果部分”,是因为小柴胡汤的药物也正好是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组成:

针对起因的用药:(建中四味)生姜、炙甘草、大枣、人参

针对结果的用药:柴胡、半夏、黄芩

先说建中四味:

建中四味之所以由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其实就正如汽车要行驶需要发动机和汽油一样——生姜是热性药,就如发动机;而炙甘草、大枣的甜味能量极易被人体吸收,可以看做是汽油;而人参又更特殊一些。

 人参——没有所谓的“补气药”,它只负责“阴成形” 

人参有明显的参香,却无热能。

所谓“阳化气,阴成形”——有热能才能“阳化气”,就像生姜、桂枝、附子都有“阳化气”的作用,因为它们都性热。

人参的最大作用在于,其味浓却无热能的性味能促成身体实现“阴成形”——也就是刺激人体生成津液和聚敛津液。

这就是“建中四味”之一人参的独特之处,亦是其可贵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体内水湿过重,则不宜用人参——因水是阴性物质,阴上加阴从常理来思考就不合理。

(人体内废水过多其典型证大致包括:小便少、起身则头眩、胃区有震水声、面肿身肿等。可参看《大医至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五苓散、真武汤条文解读。)

野生人参价格昂贵也难寻,平常可用党参代替人参。

若要和西洋参红参对比,人参寒热居中,西洋参则偏寒一些,红参则偏热。

(人参的详述,参见《大医至简》桂枝汤条文。)

建中四味,处理了人体患柴胡证的“起因”,这是治本,所以这四味药尤其关键。

有些中医对姜、大枣、炙甘草、党参这类廉价食品级的药物不屑一顾,认为它们不治病。殊不知,治病的主角是人体自己——人体有能量有动能才有排病的基础——正如一辆车,有油有发动机时,只需要轻踩油门就能启动。而如果没有汽油,发动机受损,车要动起来就难了。

建中四味将柴胡证的“起因”处理完毕,第二步则需要处理“起因”导致的“结果”:

人体与病邪的拉锯战、中焦痞塞、上热下寒格局。

 柴胡——和解表里上下 

柴胡,也是一味独特的药。

因其性味独特,所以基本不可替代。

它香气中正,清淡平和,不厚不薄,不寒不热,兼具辛凉气和稍许苦味。辛凉能稍透表,稍许的苦能稍入里通下。

所以,柴胡集中停留发挥作用的位置也就正好是人体的中部——胸肋部。于是,用上柴胡,则有助于中焦痞塞的疏通,以及上热下寒格局的扭转。

建中四味让身体有了能量,加上柴胡的疏通和解,如寒热往来这种拉锯战则会因兵力的增强和渠道的通畅而告捷。

柴胡的药力轻,使用剂量不可过小。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柴胡干品,而汉代是使用生鲜药材,所以折算一下,现在应当取《伤寒论》所记载生鲜剂量的1/3-1/2,大约是30克起。

 半夏——破结、下行 

今人对于半夏,有相当深的误会。

半夏在显微镜下是一团团的小针簇,此特性让半夏有散结的功能。

半夏熬煮出的水味淡、不浓稠,能带水湿痰饮下行。

所以,半夏散结的功能、以及下行的势能,决定了半夏具备破水气结、化痰、止呕、降水的功用。

若要针对柴胡证,半夏的功能则是:破水气结(痞塞时气态液态的淤堵都可能发生)、其下行力能止呕。当然柴胡方里的生姜也能治呕——因生姜建设了脾胃,脾胃有动力了,也会自然而然恢复运化,不再呕。

《伤寒论》经方里的半夏,都是生用。只需用水洗一下就可入药——而服用的前提是:必须将半夏熬煮到熟的程度,只喝其药汤,不能嚼服。

今人常说半夏有毒,其实是因熬煮不当胡乱使用造成。

正如芋头四季豆没煮熟吃了也有危险一样,半夏未煮熟服其药汤也有危险。

将生半夏熬煮45分钟,其药汤则非常安全。

熬煮半夏时,务必保证其颗粒完整,不能敲碎或打粉,否则其微小碎末合着药汤喝下去会有呛喉之感。

可能因为有那么些蛮干的人经受过半夏的毒害,如今药房也不卖生半夏了,因确实无法控制购买者熬煮的方式时间,以及是不是会因为无聊好奇而把半夏给吃了。

通常我们能买到的是法半夏和姜半夏。但客观而言,炮制过的半夏其药力已大减,已不堪大用了。

 黄芩——苦破、降热 

黄芩苦、寒,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苦的东西有破泻力——在这方面,大黄是一个彪悍的典型。而黄芩不及大黄那么苦涩那么有瓦解感(生大黄熬的水在口腔里那种深入清洁瓦解的感觉就像污渍碰到了洗衣粉),所以也无大黄那么明显的破泻走下去瘀去实的势能。

黄芩苦得不算厉害,下得也就不深,正好适合胸肋部区域。

破泻力也相应地不算厉害,针对柴胡证的痞塞程度正好相当。

黄芩苦寒的性味也能降热火灭火。

黄芩的苦,好像要为柴胡证的“口苦”助力,当苦到一个程度,热去了,自然就不口苦了。

小柴胡汤之所以会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应对的是人体最常见的困局——其实就是亚健康:脾胃弱,运动少,动脑多,各种似是而非的身体不适,甚至是疑难杂症。

现在的人,没有机会劳动,既不用砍柴,也不用挑水,还不用洗衣,并且以脑力劳动为荣体力劳动为耻,诱惑太多,商家新款不断,新剧新电影不断,手机里新讯息不断,天南海北的美食尝不尽……

好像一个气球,要么因为气太多快要爆炸了;要么因为曾经气太多而松垮失去弹力,一个受伤的气球——柴胡证应对的应该就是这种吧,虽然不一定是最恰当的比喻。

最后,我们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合并回顾《伤寒论》三阳病的组方——

小柴胡汤的用药是标本兼治,建中四味治脾胃弱这个“起因”,也就是“本”;柴胡、半夏、黄芩治疗起因导致的结果,可以看作是治“标”。

类似的有:麻黄汤,桂枝麻黄治了表闭阻这个“本”,杏仁则治了“喘”这个“标”。

麻杏石甘汤,又稍不同。因其针对的是整个身体能量热量过剩(此为“本”)这个前提,同时,身体在自主“治标”(往上往外散热)时遇到了困难。所以,生石膏、麻黄、杏仁,都是在助人体“治标”。

白虎汤,再稍有不同。其针对的是原本可能能量过剩、热量也过剩的身体(此为本),但因其身体过于亢盛烧灼、能量当下流失过多,然后出现能量欠缺、热量依然还过剩的状态——好像一辆即将没油的车仍在疾驰。所以,炙甘草、粳米、知母,即使在补津液,也是在治疗一个结果,算是治“标”,生石膏帮解决身体的“疾驰”状态,可以看做是协助人体“治标”。

大小承气汤,犹如麻黄汤,都是排病通道不开为“本”。大黄芒硝治“本”开里,同时也泻热;厚朴枳实针对因里淤堵而气滞的“标”。

桂枝汤,其“本”在于能量欠缺,所以用生姜、大枣、炙甘草、白芍治“本”,桂枝刻意带能量到表,算是治“标”。

大青龙汤,打开表闭阻的桂枝+麻黄,以及建设能量的生姜、大枣、炙甘草在共同治“本”,生石膏治“标热”。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塳敬节先生的心灵地图】眼睛障害
张祖师爷是变方高手,也是调脾胃高手。
中医常用方剂及组方技巧
吴煜:柴胡类方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经方40:柴胡桂枝汤|感冒、胃痛溃疡、小儿癫痫、肠炎、神经痛
《辅行诀》即阴、阳旦汤五个方剂与伤寒论的对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