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售1.5亿,看完要退票。「坑片」谁的锅?

从万众期待的跨年夜“浪漫爱情片”,到被众人怒打一星,《地球最后的夜晚》只用了一个夜晚。

往前倒三——哦不,四年。

2015年,一部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影片《路边野餐》横空出世,不仅令毕赣这位初出茅庐的新晋导演赢得满堂彩,更是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影评家谢枫这样评价:“《路边野餐》整部电影犹如一首抒情诗般,柔软似水而光芒四射,是最好的华语艺术电影处女作之一”。

时隔3年后,毕赣的第二部院线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于2018年12月31日全国正式上映。

作为2018年最后一部上映的电影,宣传方可谓费尽心思,毕赣+汤唯再搭配“一吻跨年”的营销,让电影预售高达1.5亿

尽管有《路边野餐》以及一众专业影评人对毕赣的加持,但“艺术片”(注意,不是文艺片)和“高票房”俩词撞到一起,就注定了《地球最后的夜晚》是年度最有争议、最具话题性的一部电影。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影片上映首日总票房突破两个亿的同时,口碑上却出现了(预料之中)两极分化,从豆瓣开画的7.6跌至6.8,甚至在部分地区观影后还出现了退票风波

一时间,影片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紧接着电影海报被曝抄袭,和小说《枕女优》的封面如出一辙,目前,《地球最后的夜晚》海报设计公司竹野文化设计和电影宣传方都尚未就这一争议给出解释。

而上映期间围绕在“地球”周围的质疑声,还包括让影院方深恶痛绝的“买票房锁场”的相关指控。

12月31日上映首日下午,一位微博认证为编剧李正虎的博主发微博“举报”恶意刷票房,并一起晒出淘票票显示满座的购买记录和影院实际是幽灵场的截图。

不过片方很快给出了回应,否认了所谓刷票房行为。

这边误会总算是澄清了,围绕着地球的纷纷扰扰远没有结束。

元旦当天,针对《地球最后的夜晚》出现的大量差评,一个叫“青年毕赣”的微博账号对那些打1分或者要退票的大加指责▼

几个小时后,电影出品方荡麦影业做出声明

“毕赣导演本人从未注册过任何代表毕赣本人的新浪微博账号。新浪微博用户青年毕赣、毕赣导演、毕赣等账号均非由毕赣导演本人持有并运营的账号。毕赣导演本人并不使用微博。”

目前,“青年毕赣”的微博账号已被注销。

……纷纷扰扰的地球,几乎在一夜之间落得个一地鸡毛。

而围观这几个夜晚后,电影最需要的关注度,《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确是有了,但这样错位式营销带来的热度真的是认真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其实在电影正式上映前,豆瓣的评分是7.6分。

这是前期在各个影展上看过电影的观众给出的评分,这部分观众多为专业电影人、艺术片爱好者,对电影在艺术上的表达和技术上的大胆尝试给了很高的评价,包括李安也连用五个“非常”盛赞。

但上映之后,大量的普通观众开始进场,评分很快遭遇断崖式下滑。可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豆瓣评分,就是一道艺术片影迷和普通观众的分水岭。

无意挑起“影迷”和“非影迷”之间的口水战,我也不认为看艺术电影就比看商业片来得高级。

那么,造成“人神共愤”的这口锅到底该谁来背呢?

我想,营销方得负主要责任。

相信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一吻跨年”的噱头走进了影院,结果 一脸懵的进去一脸懵的出来,不是看睡着了就是中途离场,看完后的反应基本上都是“被骗了”

很多人骂毕赣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其实,罪不在毕赣

首先,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就必须要有包容多种电影语言的存在。况且,艺术电影每年都有,为什么就只有这部遭受如此大的非议呢?

因为《地球最后的夜晚》被宣传成了一部大众向爱情片,又恰好压着2018年“最后的夜晚”。这样的营销方式可想而知,片方赚足了钱却苦了花钱的非影迷,也难怪大家看后感觉受骗引起群愤。

反观去年的小众文艺片《你好之华》,虽然票房成绩不佳,口碑也是平平,但我觉得这才是艺术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不否认,毕赣是一位有想法有勇气创新的导演。但他的东西,放现在是小众,放30年前,依然是小众。

所以,站在片方的角度,也不能说这种错位式营销完全是恶意欺诈

据我了解,《地球最后的夜晚》投资超过5000万,牵扯着多家投资公司,以及张歆艺、黄晓明等人真金白银的得失,拍摄时让导演任性,超支完成,上映后电影更是一件商品,片方也需要对资方负责。

当然,片方可以如实宣传,这不是一部大众电影,它不属于那些普通观众。

然而宣传方最终在口碑和票房间选择了后者。

尽管第二天就一落千丈,只有过千万,但是不管怎么说,电影预售加首日票房超过2.3亿,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倒成为了值得学习的营销案例?!

毕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你现在特别疲惫,我真的不建议去看,但也可以去,你可以在电影院睡觉啊,60块钱,钟点房都比这个贵。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我可以理解片方希望更多观众能走进影院观看的心理,但前提是找准影片的定位和受众,否则“错位式营销”的反噬,便是暑期档《爱情公寓》,或者是如今《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发生了什么?
这个“夜晚”,卖票的喜笑颜开,观众在互相伤害
投资方市值缩水16亿,《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陷落”背后的资本代价
营销为《地球》转运,却难为艺术片改命
毕赣学乖了,观众坑苦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上当受骗的夜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