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大学,到站!

“走,周末逛走”

“人太多,咱起外院坐车”

“撒时地铁才能修到西大门口嘛”

“等你离开的时候”

......

这是西大新校区的学生才有的抱怨

可等到最后一次离开时

却希望车永远都不要来

让我再看一看,我的母校,西北大学

「115年的岁月」

西北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而且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从1902年开始的陕西大学堂,到1938年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再到如今的西北大学,风风雨雨百余载。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大门图片)

(▲西大校史演变图)

西北大学在陕西人的心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本地的学生们也很愿意进入西大学习,而且全国其他地方的学生也因为西大的特色专业——历史考古学、中文系、经管系等慕名而来,使得这所学校齐聚了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生源分析图)

目前西大共有三个校区,太白校区、长安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则在南郊,这里是新开发的大学城,所以交通不是太方便。这种痛只有南校区的同学才懂。

(▲西大长安区图片)

「西大的房子,回忆的匣子」

西大的老校区看起来很大气,进门的右手边就是西北大学博物馆,里面藏品很丰富,设有地球、生物、历史、校史4个分馆,常常也有外校学生慕名来参观。

(▲西大博物馆图)

在老校区里,最重要的建筑应该是逸夫楼和大礼堂。逸夫楼是老校区的图书馆,竣工于1989年,当年是邵逸夫先生捐款修建的。在逸夫楼的上方,西安著名的书法家吴三大题写着“逸夫楼”三个字。

(▲逸夫图书馆)

(▲逸夫教学楼)

大礼堂是举办西北大学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的地方。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西安的东北大学临时安置在此,兼任该校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出资建造了大礼堂。它也是西北大学现存的校园建筑中最年长的。

(▲当年东北大学教师家属在大礼堂前合影)

(▲这是今天的大礼堂)

而新校区只能胜在“新”了。就是因为新建不久,校园看起来很宽阔。尤其是新区的图书馆,它正对着新区的北门,大得让人一眼就能看见。

(▲图书馆正面图)

图书馆里见证了很多学生的的辛酸经历,因此每当毕业时图书馆就成了毕业生们的“合影圣地”,每个角落都是穿着毕业服的身影和咔擦声,让还没毕业的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离别意。

(▲当初的辛苦)

(▲今天的笑容)

乱弹妞去的时候还是上课的时间,走在教学楼之间感觉很悠闲,耳边隐约传来老师带着话筒讲课的声音。想想以前还没有这些设备的时候,老师可是用“绳命”在讲课的啊。

(▲教学楼图)

说起教学楼,1j301、4j301等这样的阶梯教室是很多西大学生的“痛”。有校友说“1j310是在1号楼东边的3层和4层中间,大一第一节英语课集体迟到15分钟,大家都没找到教室在哪”。

乱弹妞听着都觉得好复杂呀。

中午放学的时候,学生们从教学楼各个角落涌了出来,乱弹妞这才看清这些楼里有好多通道、出口,它们缩短了距离,也节约了时间,为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放学图)

西大有很多这样的回形长廊,四通八达,方便学生进出。

往路的尽头看去,有一幢最远的楼,那就是化材学院,全校只有那里的学生需要骑自行车来往于宿舍、食堂和教室,因为专业特殊的缘故,它们需要离主教学楼远一点。真是辛苦了。

(▲化材楼)

「不孤独的食堂与宿舍」

中午的时候,学生们大多选择在食堂吃饭。近一点的是旧食堂,说它旧,不是指它看起来破烂,而是因为有新食堂相比就旧了。旧食堂共有三层,一层的“油饼+鸡蛋+胡辣汤/豆腐脑”是学生们最爱点的早餐。(胡辣汤很抢手,乱弹妞去的时候只有蛋汤了,也很不错)

旧食堂

(▲早餐套餐图)

午餐就得数二三楼的人多了。二楼的辉记香锅隔老远都闻得到香味;5块钱一份的蒸饺,蘸水又辣又酸;一排排名字不一样但味道没啥差别的快餐;还有卖的葡萄菠萝水果粥。三楼设有清真餐厅,里面种类不多,但是味道很好。

(▲二楼辉记香锅)

(▲三楼清真餐厅及快餐)

 新食堂

如果顶得住饿,那就走远一点,可以去新食堂。新食堂是今年8月份才投入使用的,共有四层,看起来就很高大上,这也是西北大学的学生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情~~~

(▲新食堂整体)

而这四层楼的名字也很有特色,看下图

它们名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正好是西大校训

“公 诚 勤 朴”

新食堂的饭菜种类很多,一楼二楼都是普通的南北风味菜,三楼则专门提供西餐、西点,四楼是特色点菜。

三楼西餐厅

餐厅里整体环境很舒适,空间宽阔,装修得也很有情调。学生们偶尔会来这里吃饭,相比其他楼层,这里的饭菜还是有点小贵的,所以人不是很多。

这里有正餐、咖啡饮品、西点等

(▲三楼整体环境)

四楼特色点菜

重磅在这里,

四楼据说是西安饭庄的师傅掌勺!

(▲四楼墙上显眼的大字招牌)

(▲酸菜鱼)

(▲鸡排饭)

(▲打卤面)

(▲铁板意大利肉酱面)

(▲四人干锅)

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就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去校门外(也称小南门)吃了。这些年,校门外的景象也随着西大的发展在发展,以前很破旧,而现在西大学生笑称这里为“康杜国际”

进一趟城很麻烦。“311路无人售票车,开往南门”,“欢迎乘坐K616路公交车,下一站西北大学南校区东门”。这两路公交车是南区的学生进城的主要方式,人挤得很!所以这里就是是西大学生们聚餐娱乐的主场。小吃摊、网吧、旅馆是这里的“三大产业”。

(▲“康杜国际”)

小吃摊是最多的。走到校门口,隔老远就听见了“香甜小糍粑,四元20个”的声音,一眼看去满满的都是摆的小吃摊,各种小饭馆,街边串串、烧烤应有尽有。

(▲很好吃的米线与烤鱼排)

(▲炒面与炸油馍)

“写完了辩论稿,在大晚上吃到了南门小吃麻辣拌,感觉从身到心都放松下来了。”没错,西大麻辣拌就是有这样大的魔力。

(▲麻辣拌小摊)

(▲酸奶坊与水果店)

这家酸奶坊有各种口味的自制酸奶,主要是她家的炒酸奶很有名,夏天来一份冰冰的加了水果和豆子的炒酸奶,透心凉啊,心飞扬。

买水果总是去百姓水果店,它的对面也有一家水果店,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这家生意好。

西大的小南门满足了学生们对于校园夜市的所有想象,这样热闹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半夜,十一二点的时候还有同学在撸串呢。

(▲夜市)

西大的学生在回到宿舍后还有一份特别的大礼。在每幢宿舍楼的二层,学校都设有一个“通宵自习室”,不论早晚门都是开着的,供同学们自由使用。

(▲通宵自习室)

让同学们欣慰的是,在这个火热的城市里,在同学的“料得今年夏更长,装空调,郭校长”的戏谑里,西大终于装上了空调。

(▲宿舍空调图)

但是不要以为西大学生只会吃喝睡,这里还有

「牛哄哄的西大校友」

西大的中文系很出名,没听过西大也听过贾平凹,稍微学过一点文学知识的也知道迟子建、雷抒雁、牛汉、黄建新等等。从1972年到1975年贾平凹就在西大读书,今天,西大还专门设立了贾平凹研究中心。

(▲人物图,从左到右分别为:贾平凹、雷抒雁、牛汉、黄建新)

在历史学领域,西大的张岂之先生师从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史家,也是西大的现任名誉校长。

(▲张岂之)

还有物理学领域的侯伯宇先生,他创立了著名的“侯氏理论”。

(▲侯伯宇)

还有19岁的博士

研制出的产品登上时代广场的范代娣教授

(▲上图写着:让世界睁眼看中国)

「多彩出色的校园生活」

要知道,马蓉可不是西大校花,因为西大的校花是她

(▲白玉兰)

春天的西大很迷人,不论新老校区,学校里都栽满了玉兰树,上课的时候一转头看窗外,便看得到亭亭玉立的白玉兰。西大学生把这种喜爱之情制作成了一首歌——《夜·玉兰》。

除了这首歌,西大学生还根据马頔的《南山南》改编成了西大版的《南山南》,这首歌一出来就引爆了西大人的朋友圈,地方报纸《陕西日报》《华商报》等也对此进行了转载。

(▲西大新校区面对着终南山)

(▲同学们的评论)

除了西大学生的音乐才能,西大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那就是“黑美人艺术节”。1987年的时候,中文系的老师提出以舞台剧的形式交流学习,所以就有了黑美人,至今,黑美人已经成功举办三十届了。它凝聚着很多人的记忆。

(▲黑美人艺术节图)

还有,在西操场,西大的学生们在这里经历过军训与运动会,一想起西大都会记得这里,也会记得一开运动会就下雨的“魔咒”~

还有今年刚投入使用的学生活动中心。很久以前它是“东环超市”现在是实用又现代的学生场地,晚上在大厅里还看得到学生练舞的身影。

西大的角角落落都勾得起人的记忆,而手里那枚沉甸甸的蓝田玉印章最为深刻,每一枚印章都刻着学生的名字,像在人的心底镌刻下了专属西大的印记。

(▲蓝田玉印章)

每一年新生来老生走

校长都会重复校训“公诚勤朴”

都会称西大学生为“西大人”

此刻遥呼一声

远方的西大人啊

你是否还记得那段青葱岁月

部分图片来源于西北大学公众号、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河!沙河!
南京地校一一我心中永远的眷恋
东北怀旧之旅(一)
下一站,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校内高清大图(东北第二,车辆医学专业很强)
甲子之约-手绘北京工业大学建校6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