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有啥了不起的


       恢复高考四十多年了,高考居然还是这么引人关注。如果说当初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举,主要原因还是铁饭碗的诱惑,社会上把上大学说成是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一旦进入象牙塔里修炼几年,就可以摇身一变为国家干部。要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学生们,还在担心上山下乡呢,即使留在城里的人,多数也是在街道工厂打工,能成为坐办公室有编制的国家干部,是很多人做梦也难以实现的梦想。

       1977年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7万,录取率不到5%,要知道这里还有一大半是专科生,而且参加高考的几乎是此前10年初高中毕业生里的精英,摊到每一届毕业生的录取率十分低,所以考上的人都有范进中举的喜悦,没考上或者没敢参加考试的人,则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自忖彼此的人生从此天壤之别。1978年610万考生,录取40.2万。1979年468万考生,录取28万。1980年333万考生,录取28万。77、78级几乎都是往届学生,79级往届生与应届生交错,80级则几乎都是应届毕业生,所以80级又被称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正规大学生,不像前几届学生中年龄差距几乎是两代人。

       80级看似录取率提高到8.4%,其实我很清楚,我们这一届中学生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超过半数,我所在的承德八中初中8个班,升高中后好像只有2个班,当然了,大约有一个班的人考入省市重点中学。1980年高考前组织了预考,大约有60%的高中生被取消高考资格,正式高考后普通中学全校能有一两个人上榜就是大喜事,我所在的省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当年也只有半数同学考上大学,所以谁能考上大学不但是个人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甚至是街坊邻居的荣誉。现在每年录取的大学生都比早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多,从录取率的角度看,今天的竞争绝对没有我们当初残酷,但是为什么会觉得当代学子更辛苦呢?

       看看那些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一个个辛苦又疲惫,就像裹挟在逃难大军中无法停歇的一直往前奔走,直到来到高考考场,似乎孩子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衣食无忧,如果不能通过考试则是前途渺茫,还要像盲流一样往前奔跑但又不知道何处是终点。高考更像是考生家庭与社会的一场赌博,赢的是荣誉、输的是人生。当然这是错误的。看看现在的高考录取率,看看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薪酬,看看现在越来越少的铁饭碗及其越来越高的职业风险,很显然高考及其相关衍生经济链条都该降温了。家长真正担心的其实只是孩子未来的谋生能力,能否自立于社会并具备赡养亲人的能力,与是否上大学没有多大的关系,何必搞得一家人紧张兮兮近二十年呢。记得在我的中小学时代,家长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我自己也从未觉得考试有压力,平时用在写作业上的时间也不多,该去哪玩儿就去哪玩儿,日常生活受高考的影响并不大,高考那天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考场,为啥现在对待高考就不能平常心了呢?

       在我看来,今天社会对待高考的态度仍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毒副反应,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这个人必然要背负家庭所有的期望,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这个人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即便是假设有不成功的可能也是绝不允许说出口的,为了保证成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输在任何一个转折点,家长们只好竭尽所能改善其生存条件,并减免其本应该承担的一些基本义务,顺便也删除了作为孩子应该享受的青少年乐趣。当家长们精疲力竭并自以为可以告慰祖先之时,很多孩子却迷失了自我。我是谁?为什么要学习?那些陌生人为什么不主动为我服务?这些人怎么这么烦啊,活得真无聊。这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低级又无奈。比高考失败更可怕的是做人失败,如果做人失败高考却成功了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隐患。

       所有家有学生的人都被莫名其妙地裹挟进逃难一样的队伍,不容你思考和分辨,即便家里不是独生子女也无可奈何,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你不从众可谓天理不容。最终的诊断就是社会病了。目前看高考还不能取消,毕竟这是当今社会看上去最公平的一种PK方式,既然淘汰率已经确定,只有祝福各位读者家中的考生更胜一筹了。(除表格外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汉江:家有高考生
高考补习班为什么炙手可热?
家长能陪孩子走多远
高考后学生心理变化大,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高考之后
考生如何用“最佳”的状态面对高考 >>综合学习方法>>学习提升>>中华励志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