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谷雨:幸有草木山未孤

【小山按】谷雨,山东济宁人士,聪慧灵秀,才华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本号曾有幸刊发其    与  西府海棠  两文,皆文如珠玉,意气高妙,引无数粉丝追捧。昨晚收其《草木清欢》书评文章,当即一口气读了三遍,读后恍如夏日饮冰、欢朋高谈,非常痛快!无论文字,还是思想,都非常精彩,她不但如老吏断狱一般精确解读了我们文章背后及内心深处所思所想,而且对草木之于文学、历史与人心之间关系地进一步阐发,其深度广度更在于我们之上。惊讶于谷雨姑娘的渊博学识、充沛文气和文字驾驭能力,年纪轻轻的她,不知道读了多少书才能修到如此功力?关于文中并未提及的另一位作者窗前同学,她解释说“一来分不太清书里具体哪篇是窗前所写,二来小山窗前如琴瑟在御伉俪情深”,认为“小山”一词应该是可以代表夫妇二人的。特别感谢谷雨姑娘在年终岁末工作繁忙之际还耗费许多精力撰写精彩文章给予我们鼓励和唱和!本文为《草木清欢》书评第6篇。

 图文/谷雨

 编辑/小山

当我拿到《草木清欢》这部作品,我知道,这是我想要的书,这更是,小山先生——自己想要的书。

一个倒映时空万象的万花筒

当你在书店的新书展台旁流连、寻觅,浩如烟海、琳琅满目的书林之中,你也许不会给予这本书过多的关注——毕竟,它的名字是那样的朴素,它的装帧是那样的清淡。但是,如果你能恰好有耐心翻一下这本书,目录或者随意一页,你就会发现,在它简静如水的外表之下,别有洞天。

我想,你肯定是位植物爱好者吧。那你可知道,有一种植物,它生于阴暗之中,不会光合作用,身体却长成了与黑暗相抗的白月光色?你可知道,有种蜡梅,不是开在寒冬,也没有长着蜜蜡色泽薄如蝉翼的翅膀,更不会吐一口幽香逗得你东张西望?你可知道,并不是所有雄蕊的花粉都是为了结出种子?你可知道,白发三千丈般的千丝万缕,并非藕断丝连的专利?没错,都在这本书里。知道你一看见植物科普中那些棱角分明的专业术语就会大脑一片空白,《草木清欢》中每一种植物的讲述,都来自一个凡间生活者的视角,仿佛周末的闲谈,通俗,舒适,带着朋友的温度。

天童寺的枫香/小山

或许你同时还是一个爱旅行的人。山长水阔,欲往观之。我们为什么爱旅行呢?因为我们对眼下的生活,或自己,还没有完全认同,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每一次登山临水,都感到内心正被自然的灵力治愈;每一次跋涉千里,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跟着作者小山,在他居住的宁波附近逛一逛,去五龙潭听听山风簌簌,去棠溪村看看古木参天,去天童寺明心见性,运气好的话,在四明山上还可以艳遇一树花容潋滟的玉兰。你也可以和他聊一聊你在香港、深圳、西湖以及国外的所见所感,他可能会兴奋地告诉你,他是如何与春色25公里/天的北上速度赛跑,坐拥2020年大江南北的两个春天。

或者,你是一个爱记录的人,以照片,以文字。可能有人不太理解你为什么吃美食要拍照、看风景要拍照、宅在家还要拍照,其实你只是想,当年华走进岁月深处,可以站在时光的两端,与过往的自己两两相望,见证自己的流浪与成长。当然,想通过摄影、写作,为心情作出贴切的形容,需要非同寻常的坚持和对技艺的不懈求索。

单叶铁线莲/小山

在这本书中,对角线的构图,尽显飞蛾藤向死而生的优雅与从容;精致的曝光下,单叶铁线莲的花朵冰雕雪琢,只差一缕清风,便能听到玲玲如振玉的声响;借来秋日一泻千里明媚的日光,宁静恬淡的榔榆,自始至终,原来都骨血暗藏。

你还可以读到很多让你禁不住拍案叫对哦,就是这样的文字:有的精准,如俯视如云、侧观如扇、手感如天鹅绒,短短13道尽鸡冠花风采;有的活泼,如只用闹哄哄一词,英国人命名王莲的曲折故事便从书页上活了起来;有的隽永,当你读到家人围坐吃糖炒栗子的段落,仿佛能感到画面之中灯光的温暖。

长柄双花木/小山

当然,作者也有手忙脚乱的时候:为了说清长柄双花木的形态,一句话之中连用了红八爪鱼”“拨浪鼓”“双胞姐妹”“照镜子四个比喻,生怕你不明白;被铺天盖地、紫浪翻澜的加拿大柳蓝花震撼时,铺垫了好半天,最后还是词穷,只好给了句太美了,省略的一万字内心独白交给读者自己补充。

既简洁又丰富、既平易又深刻,是作者小山对于摄影和文字的极致追求,而这,其实只是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还原他眼中看到的植物本来的模样。

或者,你是一个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历史,是人类文明行进的脚印;而植物,千万年的润物无声,塑造了华夏文化的性格与气质。

棠溪村500多岁的金钱松和枫香树/小山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有2000-3000年记载在木简、竹简上;后来人类创造了纸,直到今天,文明依然必须附着在植物的躯体上才得以呼吸、繁衍。《诗经》里花朵璀璨,《楚辞》里草木葱茏,植物诗在魏晋南北朝《玉台新咏》占比47.10%,在《唐诗三百首》占比43.90%,在五代《花间集》占比65.40%,在《宋诗抄》占比52.70%,在《元诗选》占比54.70%,在《明诗综》占比50.20%,在《清诗汇》占比55.20%。清代小说《红楼梦》共120回,只有3回(一〇〇、一〇六、一〇八)没有提到植物,第十七回描写植物多达62种。汉字中,以草、木、竹为偏旁的汉字,分别就有600500200多个,这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提醒,提醒着植物一直以各种形式,衣、食、住、行、兵、用、文、医,对人类文明的滋养。

草木情结,是华夏族数千年农耕文明进化出的天然基因,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风云激荡,它始终真切地觉醒。本书中,射干会告诉你先秦诸子是如何在一株草、一朵花上发现君子的浩然之气;吴茱萸会告诉你那令人向往了1300余年的大唐盛世是怎样的文采风流、人情物华;杏花会告诉你登峰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文人式美学究竟是怎样的”“”“”“;梅花会告诉你靖康之变后的南宋,是怎样在凄风苦雨中以一树花寄托呐喊和反思。

在书中,你还会遇到杜牧、张潮、宋徽宗、李后主,遇到在湖心亭看雪的张岱,遇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遇到小山的偶像(恐怕也正是你的偶像)苏轼,他们会告诉你植物是怎样与命运交织,幻化出隔江犹唱后庭花”“疏影横斜水清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些美到让时间为之俯首称臣的诗行。

或者,你恰好是一位景观设计师(听说你们通常把自己叫做种树的)。如果城市有笑容,那一定是。各种公园、园林,虽姿态从无相似、意蕴各有不同,但都涵着一方的灵气,映着城市的心事,滋润着一地的人生。科技时代钢筋水泥中蜗居的我们,依然会渴望能够像农耕时代的古人那样,触摸并身处大自然的时空维度。园,正是我们学着天地的样子,为自己筑造的第二自然。如果说砖瓦金石给园以轮廓,那花、草、树、木则给园以情绪,风起时,眼波流转,美目流苏。

夏腊梅/3G摄

在这本书中,作者小山对大江南北各派园林多有涉及:他喜欢自家小区的梅花,或错落、或独立,或月下、或雨中,尽显宋式风流;他喜欢家门口鄞州公园的榔榆,秋来春去,各成佳色;他喜欢帝都的丁香磅礴、连翘内敛;他喜欢江南木渎的木香如瀑、紫藤无言;他喜欢东方园林典范——西湖的雪,湖光山色之间,草木描绘出古典与现代、文人与市井的空间变换;他还喜欢一株长在大陆南端独木成林的高山榕,不知巴金《鸟的天堂》是否也是这般壮美和神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草木,造园,从认知开始。

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生活者。也许这本书能让你发现生活中被生活本身掩盖的甜。还记得小时候,玩过那种用小灯笼一样的野果戳脑门的游戏吗?作者小山也玩过。小山说,美丽异木棉在华南师大,就像樱花之于武大,那你可还记得你大学校园的地标性植物吗,那时是谁陪你经常去看的呢,她现在可好呢?你可爱吃乌米饭、薜荔凉粉、苦槠豆腐呢,可想知道这些乡土美食是如何做的呢?哦,对了,如果你也关注养生,这本书里还列举了很多本草知识,以及桃胶养颜内幕。如果你也爱在阳台或者院子种花种菜,可以去书中点评一下小山对一楼悠园的造成果。文行至此,不妨荡开一笔:小山先生,有没有考虑过在悠园种一些金针菜、紫花梅豆,夏秋季节,盘中秀色可餐,园中美成童话。

雪西湖/小山

当你恰好有耐心多翻几页这本书,你会发现,因为一棵树、一朵花,你与小山终将遇见。

一辑表白天地草木的思慕歌

生活在迅速得到又迅速丢弃的高速时代,一个人应该要有一处可以卸掉所有戒备、自由自在只做自己的地方。作者小山爱植物,正像冲锋陷阵的士兵回到后方,课业繁重的学生依恋温暖安适的床。对于你所爱的人或物,你会想起什么呢?——容貌,性格,以及和她有关的故事。恰好,小山的思路和你一样。

你会发现,在每一种植物的讲述中,小山总是极尽笔墨之能事,不厌其烦、不辞辛苦,措词与修辞齐飞、抒情共描写并用,使尽浑身解数,工笔细描植物的样貌与姿态。

美丽异木棉/小山

有些植物是千里之外的一面之缘,尽管风尘仆仆、步履匆匆,他依然会努力记住她们的眉眼。大到美丽异木棉 “大腹便便的身材,小到炮弹花异形雄蕊的有序分工、精诚合作,外到火炭母黑晶般的种子,内到杜仲叶片的奇妙拔丝,每一眼都在铭记,每一句都栩栩如生。有些植物则是近在咫尺、日日可晤,他便常去造访。每天上班先和十大功劳相视一笑,冬花、春果尽收眼底;中午又到鄞州公园散散步,不知他多少次驻足凝望,才会发现海滨木槿6月始黄花、秋冬叶色多变化,才会弄清榔榆年龄不同树皮色相差。

植物的变化,除非惊心动魄的大灾大难,每天都细微到不易察觉;当小山用文字把这些细微的变化串联起来,我们便从中看到了日月经天、四季变换,我们看到了——沧海桑田。

红花温州长蒴苣苔/小山

杜仲树皮/小山

你会发现,在每一种植物的讲述中,小山还会热衷植物生长环境的全景扫描、同类不同品种的辨识对照。在悬崖峭壁的枯索静寂之中遇见红花温州长蒴苣苔,你会讶异,在尘世中俗俗的粉紫色,原来如此禅意;马岭河大峡谷给了山谷居民以断崖如削、深沟如切的危惧,也给了他们既为良药、亦为佳器的岩木瓜,造物主看似很残酷,但转念想想,又未尝不是一种慈悲。

你是否留意过,烂红如火雪中开的可能不是山茶,因为山茶更喜欢春天的甜风蜜雨;虽然都叫茱萸,吴茱萸爱憎分明炙热浓烈,山茱萸中庸平和喜怒不形于色;同样是开黄花的木槿,有的在江南海滨巧笑倩兮,有的在南部边陲心静自生凉意。

海滨木槿的花与叶/小山

山河给了植物生命,气候给了植物智慧,四季给了植物表情,岁月给了植物气度。天地之间,植物长出了各自的性格。

你会发现,在每一种植物的讲述中,小山还会从风土民情、历史源流中,引你发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冰山一角。这是一个与花息息相关的民族,中华之,原本就是花朵之的通假。山莓的红给了童年独一无二的甜,薜荔陪伴山里人度过一个又一个清凉的夏天,罗汉松在佛门净地自由自在的卖萌,告诉每一个前来礼佛的人,禅是孩子的天真无暇,禅是青葱之意勃如荡如

罗汉松/小山

小山会在《寓居六咏》《群芳谱》《本草纲目拾遗》等一众历代皇皇巨著中,慢慢探寻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的端倪;只因元代诗人笔下杏花曾在江南惊鸿一瞥,在唐诗宋词,在山野田园,在记忆深处,他寻寻觅觅追逐杏花仙气飘飘的踪迹。当植物人间的故事一一呈现,你会深切地了然,天人合一从来不只是老祖宗们在经史子集的一厢情愿,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医药、生存的必须,也提供了美;她们又在人类的生活里丰富,在文化里升华,最终抽象为一个又一个符号,参与着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天人合一的关系里,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无可避免。

小山对于每种植物的认知,都是从一块一块的知识碎片走向全面的系统。知识碎片化带来的经验是单一维度的,仿佛管中窥豹、盲人摸象,无法综合成对植物更真切的感受。将画面、科学、文化整合,联通草木的过去、当与未来,知识与感性各为经纬,这一棵树、一朵花,便在你心里活了下来。这本书是小山自己绘制的“草木清明上河图”,每一篇,都源于无数次或仰或俯、或跪或趴的拍摄,无数次卷帙浩繁里的抽丝剥茧,无数次挑灯写作时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杏花春雨江南/小山

镜头花影,笔底木华。一切坚持,都源于热爱。因为爱,所以关注,所以记住,所以探寻,所以发现。人哪,正如汪曾祺老先生说的那样: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山上花正发,正从此处经过的你,可缓缓归矣。

另外,如果一本《草木清欢》无法让你过瘾,小山还另有一部作品——《甬城草木记》:植物不同,纯美依旧。)

一幅描摹内心世界的自画像

也许你会把《草木清欢》定义为一本植物科普读物,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带有植物科普性质的倾诉文字稿。科普文章就像拍广告,有设计、有舞台、有特效,精彩纷呈、引人瞩目,单纯是写给别人看的。而倾诉,则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家里,温暖的阳光刚好落在他的肩上,随意思索,随意闲谈;说着说着,他也就分不太清楚,究竟是在对别人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他和你一样,住在繁琐纷扰的凡间,是一个方在人生之中途的凡人。在家里,他要关心父母的健康、爱人的心绪、孩子的学习;在单位,他要努力做一块称职的三明治夹层,对上顶住压力,对下遮风挡雨;在社会中,他要应对专属于人类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真的好难啊,对不对?所以他也在寻找治愈自己的灵芝仙草。当运动、旅行、大扫除这些浮于表面的方式不再能满足他的自愈需要,书架上汪曾祺《人间草木》一书将一把钥匙交到他的手中,这就是——草木。 

蜡梅书签/谷雨画

从此,他和草木一起光合作用,在阳光下,在春风里,正如二氧化碳被转化为能量,他所有的负累都化作生活的回甘。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他到悠园种种菜、种种花。有时候我们会惊诧于时间的单薄与枯燥,觉得生活乏善可陈,网络、手机、社交占据着大多数时间,多巴胺也不怎么分泌。或许,种菜养花会给你带来一些小惊喜。

自然总是静默,荣枯自在其中。大自然的季节周期,从来都是丰盛端庄、郑重自持,如同一种秩序,一种道理。蔬菜花草的方寸之间实则巨大的道场。何为奉献,何为尊严,何为力量,何为赤子之心……你看那茄子的紫色低调而奢华,茉莉的清香如宋词熨帖清婉——你总能从草木中,习得所有人类应该具有的高贵的品质。

当你弯腰亲手刨土、浇水,专注于眼前的唯一,一定会找到这样的感觉:宇宙和你在一起,天地和你在一起,时间像水一样慢慢流过你的身体,你只能听到土壤喝水的声音、风在枝条间散步,其他任何动静、甚至连心跳都听不见;你会觉得时间、空间好像都不存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灵魂的,你没有一个多余的念头,万籁俱寂,一刹那间,你与天地联通了呼吸,如你种的花一样,满心欢喜。松土架藤、采摘的过程之中,你会发现,轻的东西要重一点放下,重的事物运轻盈之气;当你重新回到凡尘之中,身心都轻的像鸟,原本废墟一样的日子,忽然长出盎然的生机。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他来到那棵银杏树下。天地赋予了人类无上的感情与社交能力,同时也赋予了人类比沧海一粟更为极致的孤独,我们总是容易在热闹非凡处感受到比一人独处更加切肤的孤单——有千万人奔赴你而来,却没人知道你的心事。人的孤独还来源于年龄的焦虑:回望过去,年复一年千篇一律;展望未来,不知能否再攀高峰。

中山公园百年银杏/小山

所以他很喜欢去看那株银杏——银杏,孤单了3.45亿年。相比于兰科多达万多成员的家族规模,银杏不屑选择,她只有一个科、一个属,在亘古的寂寥中,沉默地成长。在人类拥有记忆之前,她已经开始写自己的历史,一年、十年、百年、千年、万年……1亿年后,地球迎来第一任霸主;2亿年后,白垩纪让恐龙消失在时空的深渊;3亿年后,人类先祖第一次从树下经过。旷古的悠远是人类竭尽全力的想象也无法到达的地方,3.45亿年的孤单,她依靠强大的内心,进化出令万物无法企及的美的高度——银杏绝不枯萎,多只有叶片边缘生出一条褐色的小边,叶片平整,叶脉光滑,哪怕落下,依然发出倾国倾城的璀璨光华。

他仰视着那株银杏,想到同窗只身扎根艰苦基层时的平静与坚决,以及后来取得的成就,那是一个活在人类之中的银杏。他会想到自己的年龄,他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在旷日持久的平淡中,他拥有了越来越厚的承托生命的力量,如银杏一般,时间只是为我而来,在时光流逝中,拥有了更多把握人生的可能。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他在春雨欲沾衣的夜里去观茶花。在东方传统的语境中,观的含义不仅是肉眼的观看,更是心眼的观想。草木有悠长的气息、沉静如海的气息,有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息。观花,观察、体味、品析一朵花的容貌、姿态、气象,照见我们心中的自己。

来吧,和他一起茶花。他会告诉你,梅花、茶花、各种花,每一种花都顺应地域与气候,却又坚守自己的次序,开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为适应环境而放弃自我的人,也容易被环境牵着走,太过于热衷建立社交关系的人,也往往被关系所连累。他会让你看茶花的花瓣与花蕊,越是向内,越是丰富而圆满;人生亦当如此,要懂得简向外而繁向内,不断地向自己内心深处求索,自己给自己创造朴素的快乐。

他会说,茶花很美,花朵的美丽或许只是源自植物为了繁衍所进化出的本能;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那恰恰是的源泉,尽管人类所能感知的美是有限的,然而这种感知会激发保护美的行为,那就是

这世上,最令人敬畏的行走,是通往真实自我的道路;最需要勇气的审视,是检阅自己内心的目光。当你认真的一朵花,你会发现,累积的回忆、无法言说的经历、实现不了的心愿、无人会意的想法,拨开这层层迷雾,原本的你,始终都在原地,从未稍离

合欢/谷雨画

在他的书里,万物盛装出席。在他的书里,你会遇到从字里行间向你走来的小山。他很有趣,渊博但不会教条,善于发现,还会像孩子一样翻石墙、摘野果,跟他聊天就像品尝一颗石榴,通俗亲和的表象下,总是惊喜不断。他也很有才,沉淀,蕴藉,惯于深入而浪漫的思索,所以他精警的见解、别致的感想,常常让人心折不已。但他最典型的特征应该是有情,明朗冲和,坦诚温厚,跟他相处,熟识的老友觉得温暖,不熟悉的小伙伴也不会局促。

情深,万象皆深。在他眼里,草木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朋友。五年以来,小山在与草木的相处中,用情日深日笃,沉迷而无法自拔。唯有情深,才能如实映照生命的幻影,才得以从中感知光亮并不负此生。他也充沛体验其中的欢愉与舒适,所有美的沉思都化作他心灵自由飞翔的翅膀。通过他的公众号推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正在逐渐修习成简净的人,心似繁花照水,身如古树不惊。也许,在这本书里,你遇到的是一个叫做“小山”的你自己。

当你读完这本书,轻轻合上,封面那朴素的名字、清淡的装帧,你已心领神会。哑光质地的月白封面,是他与草木心照神交时,于凡尘喧嚣之中重新寻回的悠然宁静,是可以将纷扰抛脑后、快意当下的如释重负;亮光质地的字体、图案印刷,以及纸质中忽明忽暗闪闪的银线,如同空静的湖面在月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那是草木馈于他绝无功利、绝无负担、真实而永不会空洞的欢喜。

静水深流,浮世清欢。在草木面前,他不会孤单。在草木面前,他始终都是少年。在草木面前,他做着喜欢的自己,自然而然。

他是小山Plantic spirit:自然目,草木科,心属。

谷  雨   

2020.11.26夜,小雨

----the end---------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如何购买 小山&窗前 新书《草木清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树杏花
家里有这几种花,浇水、修剪要跟上,养成高价盆景你就赚了
杏花和桃花的区别有哪些
读书胡记085丨这本书再次激起我写自然笔记的动力
愿做植物一样的人
优美清香的香妃茶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