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重庆如何让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可能?

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位于渝中区时代天街12栋的写字楼一层,这里连接主城区最忙碌的交通线路、毗邻市内日门诊量最大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重庆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创新中心一楼展厅用视频和实物展示着100多个国内外医疗创新项目获得的最新成果,还有少数项目在这里开展简单的产品验证;二楼办公区里,创新项目孵化、加速的对接和资源导入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2019年初,作为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渝中区人民政府联合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医科大学打造了医疗创新平台——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生态圈以创投资本为纽带,围绕重庆医科大学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的医学创新产业高地,将在渝中区建成“一中心,一集群,一链条,一基金”。

“一中心”,即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主要功能是吸引国际先进医疗技术落地渝中的同时,激励和推动重庆医科大学等本地研究机构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一集群”,即重庆先进医疗服务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远程诊疗等为代表的先进医疗服务产业试点,引领全新的医疗产业发展模式;“一链条”,即打造完整的医疗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科研、CRO、金融、服务、生产、物流、销售完整产业链,提供体系完备的配套服务和空间载体;“一基金”,即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将为创新中心项目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发展资金支持,并逐渐形成涵盖银行、担保、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的完备金融支持体系。

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合作签约仪式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政策加持,医疗器械创新需求持续放量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获得了从深化审评审批改革、高值耗材创新、DRG、SPD,到医联体、分级诊疗、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加持,发展势头可谓迅猛。据统计,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6285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9000多亿。

另一方面,过去10年中,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结构也持续优化。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2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112家,预计到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达到2万家。

长期积累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为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在重庆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级政府层面对创新型医疗器械,乃至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高度重视。

2019年5月1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创新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成果产业化、新产品临床供应提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其中,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在申报和完成临床试验、申请绿色审批通道的过程中,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政策奖励资金。

随后的2020年4月2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再次提出大力发展区域内医疗器械产业的要求,并明确不同区位的医疗器械发展重点。

《行动计划》提出,要结合重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主城九区为核心,发展高端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智能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开发一批人工心脏、胶囊内窥镜、特色病床、IVD检测等优势产品。在周围区县,则着重发展家用医疗仪器及设备,以及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注射及输液器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医用耗材,建成以创新产品孵化为特色的医疗器械及耗材产业基地。

如何打造生态圈:围绕环重医打造医疗器械创新生态

创新中心负责人告诉动脉网,渝中区具备相对成熟的医疗创新基础,在重庆市主城九区中,这个区域的医疗卫生体系也最为完善。据了解,目前渝中区已形成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医疗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全区,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建立,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领先全市。

同时,渝中区已经成为重庆市民就医,乃至周边城市居民外出就医的首选区域。动脉网了解到,2019年,渝中区医疗门诊服务总诊疗1615万人次,占全市总量的9.20%;住院服务出院人数53.07万人,占全市总量的7.07%。此外,渝中区拥有国家重点医学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强大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足以覆盖全市、辐射西部。

随着市级各项医疗政策的出台和医疗行业的较好前景,渝中区结合区位优势,在战略布局上得到了市级的重点支持,“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率先在渝中区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重要原因。”

重庆市实拍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具体而言,环重医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生态圈”)定位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医疗服务等产业生态,其布局发展了体外诊断(IVD)产品、植入类高值耗材及器械产品、康复器械产品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等,“配合生态圈的重点发展领域,创新中心相关投资基金已经在IVD、影像、骨科、心血管介入等领域进行了较完整布局。”

此外,生态圈从政策、配套服务、人才供给、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便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好的孵化和加速条件,

重庆市实拍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负责人介绍,首先在政策端,生态圈主要强调鼓励和扶持企业发展、吸引和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并建立了促进医疗器械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体系,“其中,税收、土地、人才政策方面会根据项目的技术市场水平、投资额以及单位产出给予相应的扶持,对重大项目会根据‘一事一议’研究,给予特惠政策。”

其次,产业配套服务平台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卫健委及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统一协调,帮助企业在辖区内进行资源对接。最近,杭州华得森在渝中区设了分支机构,目前正在对接卫健委争取建立独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为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综合性医疗机构提供一些特殊医学检验和液体活检科研技术服务。重庆华得森负责人告诉动脉网,“在全重庆市范围内,同等检测实验室不到5家。”

产业创新载体支撑方面,生态圈与重庆医科大学建立良好合作,成立环重医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医院专利转化和临床合作,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目前,环重医技术转移中心已同重医及其附属医院20余位主任专家建立临床合作、课题申报等进一步开发。

优质政务服务方面,渝中区政府拟出台《关于促进医疗产业发展的环重医专项扶持措施》全力助推平台发展,对高层次创业人才入选市、区级项目的给予资金扶持,以最优营商环境释放最持久的吸引力。

第二届“直通克利夫兰”国际医疗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启航!

作为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创业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2019年,第一届“直通克利夫兰“国际医疗创新创业大赛顺利举行,并获得了较高关注。大赛进行的三个月间,约有300余个医疗相关项目参与报名,其中60个优质项目入围优质项目库。

经过5大赛区评比与筛选,确立包括唯柯生物和重医项目在内的19个项目进入总决赛,两队随后被派出参与2019年美国克利夫兰医疗创新峰会,向全球进行项目路演。

第一届“直通克利夫兰“国际医疗创新创业大赛合影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0年5月起,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重庆医科大学指导,重庆市渝中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渝中区大石化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动脉网、火石创造承办,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百创汇国际生物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创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总部城协办的第二届百瑞科杯“直通克利夫兰”国际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幕,参赛项目正在火热招募中!

第二届大赛旨在聚集全国最创新的器械相关领域企业,利用先发优势,聚焦产业集群,吸引中国健康医疗产业中最优秀的创新企业,推进加速医疗器械重庆生态圈全面均衡建设。大赛面向全国招募,在全国设置线下及线上分赛场,组建包含克利夫兰医院专家、全国创投专家、医院专家等多元嘉宾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企业进行评审、尽职调查、现场答辩和创业辅导,遴选未来医疗器械产业核心力量。

即日起至2020 年 7 月 12 日晚 20:00,自评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自愿登录大赛官网 www.cncimic.com 进行统一注册报名,并将完整报名资料提交至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 2020brk@cncimic.com,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报名

 


文 | 王世薇

微信 | no_th_ing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载授权请联系:kokopellii

投稿请联系微信:q19930797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传递就在此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吃粽子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之夜,美不胜收
“含金量”“含新量”高 最高上亿元支持 重庆两江新区发布生命健康产业政策
二维码中的小生意
重庆 鹅岭公园
渝中区中学
链创渝中——“Call For Code”全球挑战赛(重庆站)正式启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