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中学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赫图阿拉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973文章

题记:一道岗,一座城,一段历史……

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是一座充满存在感的老城,建成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距清永陵仅5公里,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清永陵一道,构成了新宾独特的一城一陵,共同书写着一段独特的传奇。

赫图阿拉是后金开国的第一座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在这里,八旗建立,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略备雏形,被视为满清发祥地,我们姑且称之为"茧中帝国"。

满族之部族,实为女真后裔,黄道周《博物典汇》第九卷云:"今女真即金余孽也(有待考证)。国朝分为三种:曰建州,曰海西,曰野人"。

其中建州女真为满清正系。

翻开清代历史,无论正史、野史,对于满清皇帝的先祖,均记录模糊。拨开重重迷雾,有一段不算记载的记载渐渐浮出水面:

传说有一女名唤库伦,系出女真,与两姐妹在池中同浴,忽见喜鹊衔一枚朱果放在她的衣服上。库伦取而食之,遂有身孕。

库伦称他姓"爱新觉罗","爱新"是金的意思,为清代皇族大姓。

附:满族姓氏

此男长大后,神勇过人,定三姓之乱,众人奉为贝勒,号令其部族从此改称满洲。

历经数代之后,到了孟特穆(也称猛哥帖木儿)一代,袭封建州右卫都督,被清代历代皇帝奉为始祖,传三代至福满,福满生六子,六子各自筑城环卫而居,号宁古塔贝勒。(宁古塔为满语,意为数字六;贝勒意为王。)

福满第四子觉昌安与自己的四子塔克世居赫图阿拉(后称兴京)。

明嘉靖三十八年,努尔哈赤由母亲喜塔喇氏(后世追封为宣皇后)怀孕十三个月后降生。

这里便是"塔克世故居",也是努尔哈赤降生地。

门外有一盘巨大的碾子,相传努尔哈赤诞生时就已经存在了。

(严肃的历史介绍告一段落,以下,我们将开启轻松惬意的满族田园风俗篇。)

进了院子,眼前豁然开朗。硬山顶草檐,覆着黄泥墙,透着乡村的纯朴和当时家里的殷实(非白丁之家)。

房檐草整整齐齐铺着,还用茅草编成了辫子似的屋脊,脊角由巧手长辈编了一只神气活现的喜鹊守望屋宅。

这是满族家庭特有的索伦杆,满语称somo i moo,音译为"索摩杆子"。上面的木斗装着谷物,供乌鸦啄食。关于索伦杆,还有一个传说:

爱新觉罗始祖的后代布库里雍顺被叛乱头人所杀,儿子凡察逃出,身后有人紧紧追赶,这个男孩儿实在跑不动了,不远处有一根枯树根,他累得扑倒在上面,恰好远处飞来一群乌鸦,追赶的人只看见乌鸦,看不见凡察,因此他逃得了性命。

爱新觉罗后代为纪念乌鸦救命之恩,在房前树杆,每逢重大祭祀,都要立杆祭天。还要将杀猪后剩下的猪下水切碎,拌上碎米,以饲"神鸦"。

满族人不食狗肉、不服狗皮,又为什么呢?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努尔哈赤兵败的时候,掉进一个沼泽地里,这时有一只神犬走过,已经陷了半个身子的努尔哈赤拉着神犬的尾巴才出了沼泽,此后他就规定自己的子孙以不准吃和狗类有关的一切东西。

满族民居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三条: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出在地面上。

这就是出在屋外地面上的烟筒,据说这样能让室内的整铺炕都均匀受热。

院子里还有各种设施,有猪圈、牲口栏等等。

后园子很大,苗圃已见新绿,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真想老了也能住在这样的地方啊。

这是鸡窝,上面的两个椭圆的编篓是鸡用来下蛋的。

再绕回正房,轻启柴扉。

迎面一排便是努尔哈赤降生的院内正房。

满族的孩子生在正房南炕的少之又少,因其家房间够多,所以努尔哈赤有此殊荣,这也预示了这个男孩儿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满族习俗,孩子临出生的时候,要掀去炕席,铺上稻草,所以满族称孩子出世为落草。

我们经常听说满族有三大怪:
一、窗户纸糊在外
满族的窗户分为上下两扇。

窗纸制作方法很有讲究,将盐水和酥油搅拌成稀糊状喷在高丽纸上,为了防止房子里厨房的油烟和冬天的水汽侵袭,就将纸糊在外面了。

细心的导游为了让我看着清楚,特地揭开表层让我拍照。

二、大姑娘抽烟袋

满族的姑娘基本都会抽烟袋,因为当时烟袋管太长,给长辈装好点燃之后,要用力吸出火星才好递给长辈,久而久之,大姑娘小媳妇就都能抽两口了。

三、养个孩子吊起来

在吊篮里,满族妈妈边做针线边悠孩子睡觉,随口还能哼几句摇篮曲。

进正门就是灶间,里面往往有一盘小一点的石磨。

有专门方位的灶台祭祀灶王爷。

其实,满族的风俗还有很多,留待我们日后慢慢发现总结吧。

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尔哈赤渐渐长大成人,《清史稿》对他的相貌有一番评论:"太祖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可以说初具王者气象。

万历十年十二月,努尔哈赤时年二十四岁,母亲早早病逝,祖父觉昌安与第四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为救女孙,中了尼堪外兰假作招抚之计,由明将李成梁拘而杀之。

时势造英雄,努尔哈赤终于高调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是东北这片广袤土地上无可争议的主宰。他身为塔克世长子,为了替祖父父亲报仇,以十三副遗甲,决绝纵马出了赫图阿拉,攻图伦城,大胜,复收三十余甲,百余降兵。

赫图阿拉的旗帜一路飘扬。努尔哈赤继续乘胜追击,杀了尼堪外兰,又一鼓作气,攻打临近的哲陈部:"时浑河水涨,不得进,乃联绳以渡,跨堞而战,身中五十创,不退,卒取之"。努尔哈赤的骁勇由此可见一斑。

胜利者的铁蹄先后荡平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创立了融政治、军事、经济等为一体的八旗,八旗也成为满洲最基本的制度,一直延续了三百多年。

八旗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努尔哈赤自领正黄旗、镶黄旗,第四子皇太极领正白旗,后来,这三旗成为上三旗,地位高于其他五旗。

八旗的图案、所属部众铠甲及令牌:

从起兵到统一女真大部,努尔哈赤用了整整33年,归从日众,疆域益广。

努尔哈赤的八旗军也空前壮大,气势滔天。
只有叶赫一部凭借明朝的支持,久攻不下。
诸贝勒大臣不时劝进,如是者再三。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1616年大年初一),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57岁的努尔哈赤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在赫图阿拉汗宫大衙门正式登基称汗。

进了这道门就是宽阔的广场。
广场左面便是汗宫大衙门

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与北京故宫的中和殿四角攒尖类似。在古代,日本、朝鲜也有类似的屋顶样式。

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
请大家注意八旗的位置。

八旗的方位很有讲究,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

这是清代北京城八旗驻军示意图:

即大汗位两年后,努尔哈赤在这里以"七大恨"告天,正式向明发出字字血泪的檄文:

萨尔浒之战五日间大破明军三路兵,乘机灭了叶赫部,越三年,进攻沈阳,河东大小七十余城皆下,于是就把沈阳作为国都。(有关沈阳故宫,第三篇再详细叙述。)

汗宫大衙门东侧是罕王寝宫,四间建筑,典型的满族口袋房。

东面的一间是努尔哈赤和大妃的寝室,西面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这铺三面环绕的炕就是满足特有的万字炕,满语称它为"突瓦"。一般来说,西边的小炕是祭祀用的,不可以坐,南炕北炕也要分长辈晚辈。

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母子间生离死别的惨剧。努尔哈赤下令,死后大妃和两个庶妃陪葬。可以想象,多尔衮是如何痛彻心肺,看母亲随着父亲走向人生末路。

后来,顺治帝福临年幼登基,多尔顿摄政,为安抚多尔衮,曾追封多尔衮生母,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为皇太后,一年后,多尔衮获罪被顺治帝处死,此皇太后尊号也相应取消。

努尔哈赤大妃纳喇氏,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十二岁,是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出身高贵,没想到命运却这般凄凉,母子都成了满清政权争斗的牺牲品,不禁令人扼腕叹息:高处不胜寒啊。

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以下景点将缩略篇幅。

罕王井,在老城地势最低处,此井号称"千军万马饮不干",是赫图阿拉城内唯一的一口水井,井深八米,柞木成井字叠压在井口。

正白旗衙门,因为以前做了村小学,反倒成了老城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历史遗迹。

房梁几百年依然在支撑着房顶重量,上面没有一颗钉子,此所谓"勾心斗角"。

房檐上,又有新的生命在勃勃生长,历史与现实新旧更替。

普觉寺,又称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是清代的第一座关帝庙,难以想象,满族竟将关羽奉为神祗,与萨满庙成犄角之势。

树龄几百年的神树,据说比努尔哈赤的年龄还大,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据说只有百年古树才长冬青。天越冷的时候,冬青越绿。

满族饮食堪称一绝,至今还满口留香,感谢你们让我品尝了正宗的满族特色。

感谢一路陪伴我们的可爱纯朴的小导游。

离开满族发祥地赫图阿拉城,出尘之思又萦绕在我的脑海,如果一辈子就这样,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度过,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啊。回头看绿树间隐约可见的老城,虽说景点大部分是后恢复的,但年轻的建筑抹不去历史的沧桑,尤其是其中曾发生过的那一段段或雄浑震撼或荡气回肠的故事。

回程有幸看到了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古松树和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榆树,他们各有各的生长空间,机缘巧合,让它们看到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变迁。

一个人的生命真的不会太长,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让自己无悔的事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余下的探寻满清历史的路会越来越遥远,需要我一个人去面对,心中有恐惧,更多的是期待。

感谢逍遥,大个子,梅香陪我走完这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

一个朝代模糊的背影就在不远处,那里几乎触手可及。


推 荐 阅 读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自费购买数百本清史书籍,五年间独自一人带着相机走遍全国清宫清陵,深度探究清宫清陵背后的历史

【五十中学校本课程】为什么要急于垃圾分类?我们真的已经没有太多时间

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故宫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上)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下)

 再看《老炮儿》,江湖不在人生在......

投稿方式

1、美篇:微信15041366367

2、135编辑:32396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第二家乡〈4〉:赫图阿拉城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在今天的啥地方
满族的八旗详解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六)(二)
赫图阿拉城
从满族入关之前的社会风貌出发,探析其能入主中原的民族基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