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胖得跟猪一样”,公开揶揄,最容易让孩子“自尊破碎”

前些天,在去无锡的高铁上,突然听到一位母亲对着十一二岁的女儿大声说“只晓得吃,看你胖成啥样”,正在吃东西的女儿听到这番话楞了一下,然后收起食物,把头偏向窗外。而这位母亲似乎并没有要停止“说教”的意思,她吧啦吧啦说个不停,用了一些非常难听的话,不仅把女儿的身材数落了一通,还顺带责骂了女儿身上的其他缺点。

面对母亲的数落,女儿一直没有说话,但脸色是越来越不对劲。由于这位母亲的声音很有穿透力,隔着三排座位都能清楚地听见。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女儿的难堪和无奈。

客观地说,这个女孩的体型确实偏旁,体重应该也有点超标,但不至于像她母亲所说的“快跟猪一样”。而这样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公开场合被母亲如此揶揄,心情之难过可想而知。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位母亲有公开场合数落女儿的习惯,如果女儿经常性地感到无地自容,孩子的自尊心会很快被摧毁,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父母的公开揶揄,最容易让孩子“自尊破碎”

十一二岁的女孩,正好处在青春发育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生理的加速发育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貌,如胖瘦、高矮、品味、体态等。有时候,她们可能不会直白地去表达自己在不在乎变胖了,但她们内心最深处是完全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胖子”,她们羡慕那些体型优美的人,也希望自己有着极佳的体型。

另外,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期待得到肯定和赞赏,而在被批评和责罚时,会有重大受挫感,会因此而情绪低落。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部分青春期孩子的严重叛逆也与自尊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因为情绪和心境容易发生较大波动,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像个易碎的“玻璃”。大人公开讥讽、嘲弄他们的某些“弱项”,最容易让他们“自尊破碎”。

“自尊破碎”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一、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

如果“自尊破碎”,就会有一种“我不行”、“我没用”的自我贬低心态,于是变得缺乏自信:他们不理会朋友用赞扬和建设性批评对他们进行的帮助行为,甚至攻击朋友的这种行为;他们不能也不愿与别人敞开心扉,就算被动的“自我公开”,他们的表现也是不真诚的、言不由衷的;他们抵制变化,不愿或不敢尝试新的行为、环境和人际关系。

因为没有自信,他们很难把承诺的工作坚持下去,于是出现了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自尊破碎”的人也会变得缺乏责任感。

二、心情抑郁

“自尊破碎”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情感体验,若没有办法以健康的方式予以排遣,将导致自我怜悯,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即便有人对他们表现出关心,也会被他们认为是不真实的、虚假的,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关爱。

长期的负面情绪会让人的心情处于抑郁状态,会使得人们对事物失去兴趣,会闭门不出,并整天闷闷不乐。

三、对人生态度消极

一旦“自尊破碎”,人们会变得非常脆弱,会产生一种“我是无价值的”看法。他们不仅认为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不必要的、微不足道的,还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自我贬损的立场让他们看不清生活目的,怀疑自己的生存理由,把整个世界看得很悲观。

当他们对社会做出了“无情、冷漠和无意义”的判断,他们的思想就变得非常消极。有了消极思想便会引起消极情感,而消极情感很容易触发消极行为,消极行为又支持着消极思想,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他们心中的绝望感越来越大。

家长该如何科学、准确、有效地表达“意见”?

以文中开头提到的母亲为例,如果对孩子不停的进食行为有“意见”,一定不要公开予以责备、抨击。每个人都有羞耻感,当安静的车厢只听到一位母亲在大声数落女儿时,可以想象,女儿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母亲这样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

父母对表达“意见”并非不可以,但一定要科学、准确、有效。

首先,避免把孩子身上的问题公开化。

很多家长在与别人交谈时喜欢揭孩子的短,就算孩子在场,他们的言词也很犀利,丝毫不给孩子留情面。笔者亲眼见到一位母亲在众人面前说儿子的不是,结果儿子当场翻脸,场面一度失控。

家长与朋友闲谈或在其他公开场合提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会激化家庭矛盾,他们只是把孩子的事当成一个聊天话题,或赞扬或贬低。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家长不要公开炫耀孩子的长处,也不应公开贬低孩子的短处。所有关于孩子的问题,都避免公开化,家庭内部的事情要在内部解决。如果在某些特殊场合,必须要交流孩子身上的问题,请一定要避免被孩子知晓。

其次,不能用嘲讽的口气、不得体的词汇和大声吼叫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嘲讽的口气、不得体的词汇和大声吼叫都属于“语言暴力”范畴。有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都跟父母长期的“语言暴力”有关。他们经常性地被父母责备,几乎没有被父母夸过;父母通常对他们做出“蠢得像猪”、“笨死了”这样的评价,不断挫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变得消极和悲观。

事实上,不少家长揶揄孩子、大声责骂孩子,只是日常生活习惯所致,或仅仅是情绪的发泄。但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父母教育孩子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克制自己、尊重孩子,用孩子能接受的语气和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最后,准确适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过分延伸。

过分延伸“意见”是很多家长身上的“通病”。他们在对孩子的某个行为不满意时,会翻出几天前甚至几个月前孩子做出的令他们不满意的行为进行抨击。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肆意扩大责备范围,比如文中开头的那位母亲,就从责备孩子“贪食”导致体型较胖,延伸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差劲和做事的不靠谱。

对孩子表达“意见”,一定要“一码归一码”,不要吐一时痛快,噼里啪啦数落不停。这不只无法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还会增加孩子的反感情绪,让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变得紧张。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不足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才最重要

人无完人,何况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好的问题,或不注意饮食、或情绪容易波动、或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责任心不强、或惧难懦弱。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帮助孩子制定改进目标和做出改进行为。

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上,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居要有规律,饮食方面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进食鱼肉,尽量拒绝甜饮料、高脂肪食品等。只有孩子的生活变得规律、饮食变得科学,然后体型变得正常,心态变得积极和自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公开场合揶揄孩子,只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厌恶”,也只会将孩子推向更深的自卑。

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如此对待自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感受?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就不会如此过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株专栏】致父母:孩子青春期,你在做什么?
问题孩子后面有一个失败的父母
斯托夫人:孩子叛逆不服管教?“自然法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孩子必须掌握的五种社交礼仪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