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选择当乡镇公务员,是不是很不值得?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体制内工作很不错,但不同性质的体制内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比如,公务员、公办教师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岗位。

另外,同样是公务员岗位,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社会认可度也是有区别的。通常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公务员比四五线城市公务员“吃香”;国家级公务员比省级公务员“吃香”;省级机关公务员、市级机关公务员比县区公务员、乡镇公务员“吃香”。由此观念的影响,如果某个乡镇公务员是名校大学生,人们会替他不值得。
现在某乡镇任职的公务员小刘,就因为其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经常被人拿他的文凭说事。大家都认为“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当乡镇公务员是人才浪费,也都不太看好乡镇公务员的发展前景,甚至他有好几个朋友劝他辞职到大城市闯一闯,告诫他“别荒废青春”。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去当乡镇公务员,是不是人才的浪费?是不是很不值得?

众所周知,国内仅有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约11%、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约5%。所有一百多所“双一流”高校,每年高考招录学生人数不到40万,占全国招生总量比例不足5%。其中,通过各种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的人数为3.7万人左右,约占所有“双一流”高校招生总数的10%左右。
综上我们发现,能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高中阶段的佼佼者,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自律能力。既然如此优秀,他们应该选择较高层级的公务员职位,去乡镇公务员任职,的确容易被认为“大材小用”或“人才的浪费”。再加上很多人认为乡镇公务员发展前景有很大限制,所以大家觉得“双一流”大学去当乡镇公务员很不值得,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我们不能这样机械地看问题。如果把一百多所“双一流”大学当成一个整体,它确实代表国内高等教育最顶尖水准,它们的生源质量也确实属于国内第一流水平。然而这一百多所高校之间的实力和声望是有差异的,生源质量的差异也很大,并非所有的“双一流”大学都被公认为名校,有些“双一流”高校在声望和实力上,甚至弱于部分“非双”高校(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少数“双一流”高校因为名气不大、实力一般,它们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见得有很强的优势,能成为乡镇公务员或许是他们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再者,有些“双一流”大学毕业生选择当乡镇公务员是无奈之举。受专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虽然有名校文凭,但许多公务员岗位没有资格报考,他们只得选择报考对专业要求较为宽容的乡镇公务员岗位。成功上岸后,只要有机会,他们大多都会竭尽全力通过遴选、公选等考试脱离乡镇,进入县区、市级或省级机关任职。

也就是说,现在是乡镇公务员,不代表一直就在乡镇上班,他们可以参加遴选、公选,也可以把这份工作看成是“临时过渡”,一旦找到了其他合适的工作,就选择辞职。
事实上,很多乡镇公务员即便没有参加遴选、公选这类的考试,也有调离乡镇的机会。区县组织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提拔、重用一些乡镇公务员,或将一些乡镇公务员借调或交流到区县直属局机关任职。而文凭比较亮眼的名校毕业生,一般有更多被提拔重用的机会,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或许并不差。
当然,体制内工作,文凭只是“敲门砖”,在工作岗位上究竟能干出什么成绩,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上的优势,以让自己成为被组织重用的对象。
如今是职业多元化社会,任何行业、任何层级的从业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去当乡镇公务员,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职业选择,是一种正常的就业方式。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对他们评头论足,也不要动不动就说诸如“这是人才的浪费”、“这很不值得”此类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85学生考公务员5年都没考上,三本学生却一次上岸,原因让人深思
UC头条:985、211高校生考到乡镇公务员,通过什么途径更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流高校毕业生为何热衷“上岸”?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拼尽全力考上顶尖大学?答案太扎心了
超200万人落榜!面对史上竞争最激烈国考,这些高校有“特权”!
为什么要拼命考名校?35万一流大学毕业生告诉你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