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绩提升后,孩子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但有这2种倾向会很危险

前段时间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谈到孩子近期的状况,这位家长表示自己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孩子自从上次期中考试分数上涨很多之后,身上出现了一些之前不曾有的“东西”,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担忧。
确实,有些孩子在成绩提升后,心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出现下面的两种倾向就会很危险,家长要警惕。

第一个倾向:过度自信
考试分数大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肯定会更加自信,对未来的学习状况也会有更好的预判。但有些学生因此变得过度自信,就会有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过度自信的人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高,前途比别人好,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导致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大多很快就遭遇失败。如果是正在求学的学子,过度自信会让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没有改进学习方法的欲望和动力,也不清楚自己还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他们会渐渐迷失在求学的道路上,失去目标,没有方向,之后成绩会一落千丈。
第二个倾向:不通情理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考试分数上涨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很多,就理应得到奖赏,也理应被别人夸赞。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他们会变得比较任性,不通情理。
比如某个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比期中考试进步十几名,他(她)就会要求家长购买一些自己想要的物品,可是有的物品价格很昂贵,父母表示过一段时间再购买,孩子就耍脾气,轻则对父母大发雷霆,重则扬言“不好好学习了,学好了也没有用”。
长期的不通情理,会让个体性格变得骄纵,他们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还经常以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面孔与家人或朋友交流。
以上两种倾向都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的急速下滑,因为过分自信,孩子会错误判断周边的学习形势,对学习方法也不做改进;因为不通情理,孩子会耍脾气,闹情绪,影响复习备考,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两种倾向,家长若不介入,孩子“成绩优秀”一定只是“昙花一现”的暂时现象。
除了学习成绩下降,这两种心态倾向还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过度自信、不通情理的人,既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又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更不会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们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在观念和行动上都要求别人服从自己;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会把所有的成功归功于自己,所有的失败归责于他人。
鉴于此,只要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成绩提升后出现了这两种心态倾向,请及时介入,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首先,家长要克制自己的“炫娃”行为。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是“炫娃狂”,孩子考试成绩大涨,他们就会向同事、邻居或周边的朋友炫耀。有些家长借此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家长的这种行为若被孩子看到,会加深孩子的骄傲心理,让孩子从自信变成自负。
孩子学习成绩进步,家长需要给予一些夸赞,但这一定是有一个度的,不能过头。当然,家长也不能无视孩子的进步,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只是在赞美的同时可以指出孩子的一些不足,鼓励孩子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适当施加一些“挫折教育”。孩子过度自信或不通情理,表面上看是“不懂事”,实质上就是没有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如果孩子乐于助人、正直善良、心宽量大,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不会那么任性,更不会自以为是。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前提是家长本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正,他们平时的言语和行为,会一点点地影响孩子。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家长要施加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进步不是永恒的,一旦松懈下来就会退步”。
综合来讲,对待孩子心态上的“过度自信、不通情理”这两种倾向,家长可以采取“打一打,揉一揉”(软硬兼施)的方法,一方面打压孩子“嚣张”的气焰,一方面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家长需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功,不把一时的成功当成永远的胜利。只有孩子个人具备了很强的抵御能力,才不至于在取得学业成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2016中考家长的三点温馨提示
家长要做孩子最好的“小伙伴儿”
家长必读:《如何用平和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后……
孩子的一生注定失败五次,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人品太差成绩好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