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践行者 | 周开金:教育梦,结出文学果实

周开金,1965年生,四川双流人,笔名叶舟、李叶、楷晶等。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双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任《双流教育》编辑、记者。出版有教研著作《快速学说普通话》,教育长篇小说《乡村班主任》《城市班主任》

01
幸福的使命

周开金的文学梦,一开始就带有“理想”的光泽。

周开金1965年出生于成都双流一个乡村。小时家里贫穷,吃米都要找人借。那时候,大家渴望通过读更多的书“改变命运”,但一般家庭并没有什么书,更别说学校图书馆藏书。

这时有一束光打上舞台,将一个奇妙的世界徐徐展现在周开金眼前——他有一个同学,父亲是工程师,家里订阅了许多画报,还买了《格林童话》,周开金借来看,感到“非常神奇、非常美丽”。直到现在,他还能复述其中一些故事,比如《勇敢的小裁缝》《大拇指》等。

因此,当周开金说自己“梦想当个文学家”时,他所向往的,是纯真世界在真实土地上的依归。

后来,周开金的叔叔送了他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没有文学书看,他做完作业就看词典。半年之后,大部分成语他都会用了。他甚至自编了一本成语分类手册:写风景的有哪些,写人物、写心理的有哪些……同时,他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为写作训练。

从初中到工作,日记在周开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在变化——起初,是一位可以随时倾诉的“知心朋友”;后来成为自我疗愈的“心理老师”;工作之后,则成了他的“助手”。三十年后,当周开金创作小说《乡村班主任》时,它又成了素材来源——

要使生命活得有意义,让自己生长得枝繁叶茂,一定要用梦想来喂养自己的才能……一个人,绝不能因为自己生长的土地贫瘠,就懒散,就不想开花,就放弃结果。

人是构成整个社会的主体……能否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能否完成历史的使命,这对每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乡村班主任》引子

小说里,主人公乡村教师高源在日记里这样写。但对于周开金来说,这种来自“时代和历史”的考验,更像一种“幸福的使命”。



2019年夏,周开金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乡村班主任》,有媒体评价:反映了乡村教师在追寻教育之梦的路上经历的百味人生

02
“大山生云烟”

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需要大量师资充实中小学,于是通过中考和高考从初高中毕业生里招生,进入中师就读,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他们年龄普遍较小,毕业分配时也不过十七八岁。

因为中师入学非常严格,能进的几乎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之后又进一步接受了良好的全科教育。毕业后许多人边学边教,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自己也成为学校骨干。

周开金就出身中师。1983年,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双流回水初中任教,同时教授几门课。

回想当年的教育风气,周开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纯真”:“大家对知识都很尊重,自觉自发地学习。”有时老师外出进修半个月,只需把学习目标安排下去,学生自会遵守,学习效果也不错。

教学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老师看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而对学生来说,感受到一次尊重,一生都会感到温暖。”

尤其令周开金印象深刻的,是八五到八六那一届初三。据他介绍,那一届学生现在大多在社会各个岗位发挥着影响力,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公务员。即使当时大家眼中的“差生”,也读了职高,开了汽修厂。

“那是个身材不高、黑瘦的男生,”周开金回忆,“虽然其貌不扬,但对机械的东西很感兴趣。”一次大家骑自行车外出野炊,碰巧自己的车子右边脚踏板断了,只得推着走。这位男生提出,蹬自行车通常是右脚用力,左脚只是辅助。他用随身工具把左踏板卸下来,装到右边试了试,果然可以骑。在周开金看来,正是在尊重个性的氛围下,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才不会被埋没。

对老师周开金来说,那也是他“正当年轻的温暖岁月”,“教师怀着善意热爱他的工作,并把善意和爱心传递下去。”他借高源之口唱出歌曲《怀念》——

无论在什么季节,无论在天涯海角,我们都不停地怀念,怀念中学的黄金岁月。一张张奋发的脸庞,我们是蓬勃的朝阳……

之后三十年,当周开金在教育局从事行政工作,对教育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后,他越发感到,当时那股清新的风气,是对教育理想的可贵实践,是值得珍视的精神源泉。

他想将这方“教育的清水”保存下来,“心中有了大山生云烟的冲动”。

1987年,周开金在学校办公室备课

03
灵魂的真善美

周开金很早就动笔了。

1985年,为了圆“大学梦”,他考上教育学院,参加函授进修。幸运的是,1987年,他开始了带薪脱产半年的学习。上午上课,下午利用休息时间,将亲身经历的教育风景诉诸纸笔。“芦溪河畔的歌声”,从故事中流淌出来。一天写500字,一学期下来写了十来万字,成为《乡村班主任》的雏形。但因种种原因,原稿后来被他自己销毁了。

2013年,周开金重又唤起那段悠长往事。六年后,《乡村班主任》出版,媒体评价:“反映了乡村教师在追寻教育之梦的路上经历的百味人生”。

小说围绕一位追求教育品质、善良可敬、心胸开阔、关心学生、团结同事、爱好学习、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教师高源展开。这位乡村班主任不计私利,千方百计确保教学质量;关注学生,鼓舞全班士气;维护班集体团结,协调科任教师关系;坚持学习进修,主动提升学历;勇于承认过失,为自己不成熟、不理智的言行公开向学生检讨……甚至也有写日记、在日记中总结教学经验的习惯。

回忆录小说,主人公和作者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周开金来说却并不复杂:“高源是一个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师,是我对教师和班主任形象的憧憬。”

周开金说,作为教师,灵魂的真善美是最重要的,“现在都说'提高幸福指数’,但如果没有根植于灵魂的真善美,可能就会走偏,不仅谈不上幸福,可能还会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

他眼见这些年教育风气发生变化——“泥沙俱下”。怎样保持“教育圣洁的天地”,在周开金看来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因此,《乡村班主任》也可看作是对当下教育的一次反省:“有些人看到少数不良师德师风,就以点带面,对教师队伍产生误解,其实在基层,像高源这样兢兢业业的老师还是很多的。”

04
一颗教育心

1989年后,周开金回到老家学校教书。在之后七年教学生涯中,他将自己的教育理想逐步落地。

他在班上办班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又在学校办校报。几年下来,他将积累的优秀文章寄往媒体,在许多刊物上登载,意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有些学生毕业后,仍然给校报投稿。

他还以芦苇坚韧的生命力为寓意,创办芦花文学社。第一批社员有76名,后扩展到200多名。

教学创新的同时,周开金也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每天读书一小时、写作一小时,每星期投稿一篇。即使1996年调到双流教育局工作,这种“自我教育”仍在持续——他跟上时代潮流学习计算机,“五笔字根就背了一星期”。

生活中的周开金,是一个晒衣服时看见风吹动衣服,就会写出“衣袖在风中拥抱”的人。在他看来,广泛的兴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没有热爱,就发现不了新东西。” 

工作之余,周开金还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在一篇《船夫》里,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某地,以往过河要坐船,后来经济发展修了桥,船失去交通功用。有个船夫埋怨修桥让他没了经济来源。而另一个船夫发现,生活改善的老百姓,纷纷修起楼房,他想或许可以用船来打砂石——旧船载上新生意,日子因此越过越好。

“教育要与时俱进,人生也一样,重要的是初心不能忘。”周开金以此为喻。

虽然离开了一线教师岗位,周开金仍然关注教育。他在教育局宣传外事科待了十八年,参与《双流教育报》的采编,报道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宣扬优秀教育者事迹。比如他写过一篇《自行车上承载的爱》,报道了一位23年骑自行车上班,对学生关爱始终如一,得到学校和家长认可的老师。

周开金和一线教师始终保持着联系。“我有一位教师朋友,三十多年前是一名乡村教师,后来调到县城。一年又一年,他将教育理想播撒在孩子心中,将善良的温度扩散到城市角落。”

从这位朋友身上,“李叶”这个形象渐渐浮现出来。

2013年8月,周开金(前排右六)率成都双流区中韩夏令营队员在韩国参加活动.

05
小岗位,大胸襟

近几年,随着大众对教育越发关注,《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等一系列深耕教育与亲子关系主题的电视剧获得广泛共鸣。

剧中,有的父母坚信孩子“爱拼才会赢”,有的倾向让孩子“自然成长”,更多的则在两者之间摇摆,“既担心耽误孩子,又担心孩子错过快乐的童年”。不同的家庭教育,映射出各自的喜怒哀乐。

“教育如果出了问题,根本还在于基础教育,”周开金这样说,“孩子不堪重负,疲于应付题海战术,对学习失去兴趣。”接着,他指出问题根本:“一些学校利用资源优势,以升学率的名义,谋求自身利益,违背义务教育初衷。”这种思维弥散到老师、家长身上,就造成整体性焦虑。因此在创作第一本小说《乡村班主任》时,周开金为人物起名用了“江(江玉春)河(何明遐)湖(胡云秋)泊(繁学东)”,意在劝谕,“教育要有大胸襟,大理想”。

第二本小说《城市班主任》中的主人公“李叶”此名,亦有寓意。“李树到冬天叶子掉落,是为了不给树木增加负担,春天的时候,也是花先开,叶后出。”周开金曾将“李叶”作为笔名,对他来说,这个名字包含了他对教师的全部理想——“尽心尽力教书育人,守着本职岗位,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对生活东张西望,用纯洁的信念降低对物欲的贪恋。”

《城市班主任》在今年六月出版,书中,周开金聚焦李叶等一批一线教师,不掩饰、不夸张地将择校择班、补课培训、托管收费等热点问题融入其中,细加探讨,展现出现代城市教师工作和家庭教育现状。“让人困倦的眼睛一亮,那些消除教育焦虑的故事,使人感到释然。”一位读者这样说。

作为讲究实践的教育者,周开金不忘在小说中寄托自己新的教育思想。课堂上,李叶提出“一分钟回答原则”——老师提问,学生不必立即回答,而是思考一分钟后再抢答。“以前课堂问答,尤其公开课,总是优生出尽风头,后进生鸦雀无声。”“一分钟回答”,正是周开金心中“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体现。

他还将管理思想落实到细节。小说里,邻岷实验第五小学没有垃圾桶,师生自己将垃圾装起带走;学校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上学不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每个进入五小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周开金认为,教育就是“回到人”,对于教师也一样。工作和家庭,都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06
“梦想”结出果实

与初入教职的高源不同,李叶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阅历丰富的教师。虽然曾“家里灯泡坏了不修,米吃完了不买,连亲人动手术都忘记”,但现在,他懂得了如何关爱家庭。“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不能只是工作狂。”周开金说,“工作和家庭,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己的人生收获,许多都是家人关爱支持的结果。”

教育就是“回到人”,对于教师也一样。“初涉教坛,我们将教书当成谋生的职业,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对得起自己那份薪水,这种想法很正常。但经历成长,如能将教育看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那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周开金在双流教育局人才交流中心工作,参与招聘教师、管理教师档案、教师学历提升、对外交流合作、组建教育联盟等工作。世事迁移,人生变换,“梦想”还是“年轻的模样”。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每个人都是考验。”周开金谈到书里一个细节:一位老师骑共享单车上班,别人第一次见感觉新鲜,第二次以为他赶时间,第三次,便直言他“穷酸”。

也许有些人就此随波逐流,但对周开金来说,人不应嘲笑自己的梦想。“当梦想尚未实现时,确实没那么漂亮,就像没有成熟的水果是苦的。但人类文明走到今天,就是'梦想’这棵树上开出的花朵,如果没有梦想,我们可能还是原始人。”

周开金常说,“教育就是播种的过程”,当初萌生自童话世界的梦想,在教育的土地上,结出了两颗光华的果实。

END

2021年/第87期2021/11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精彩内容回顾


封面故事 | 访谈黄晓红: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

封面故事 | 黄晓红:我想让自己成为一道桥

封面故事 | 我们还在羞于求助吗?

2021年11月刊【卷首】:复杂系统,简单教育

教育家 | 严复:几于道,不强求

践行者 | 攀岩、户外,唤醒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封面故事 | 江面很宽大,是因为有很多支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参与中国教育变革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图 | 受访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实习半年后,我放弃了奋斗12年的教师梦想!| 评首席教师政策
【故事】爸爸给我的教师梦|李莹莹
丁超明丨爱心为美
非常道85:教育小语
推荐 | 2017,这位教师的新年梦想说出了所有教师的心声,太应该点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