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首 | 从“致良知”到土地下的学问
userphoto

2022.11.10 四川

关注

据说,王阳明先生于龙场悟道时已37岁,在当时大概是知天命、大势已去的年纪。

“尔身个个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阳明心学中的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等,都指向其核心学说“致良知”。

良知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这种简单直接、当下即是的工夫,在500多年后今天的世界哲学论坛仍占一席之地,不仅影响着学者士大夫商贾名流,贩夫走卒亦在其列。

什么是良知?新儒家代表熊十力这样诠释:仁、诚、和、礼或者本心、本体。一句话,包含我们普遍认知的美好道德、高尚情操。它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如孟子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如此这般,人性本来光辉。教育还有可为之处?毕竟,所有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德育尚能派上用场?毕竟,所有学习归根结底都是自我学习。但教育又实在重要。

当一个天生具足的自然人在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这良知与外物接触,总有受昏蔽之时。学以去其昏蔽,正是激发本心所具有的良知。与此同时,教育主要的功能——德育也悄然开启。

说它是德育,不如说是一种勇气,是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完善、知行要合一的道德认同。

 

一时之得和长久之计,就像一棵树,我们特别容易看到地面显而易见的树枝、树叶、花果。但一棵树的长成,埋在泥土之下的根基非常重要。这泥土之下埋藏的,正是我们常常谈到的立德树人、品德启蒙、品格教育。但埋得越深,越容易被忽视。

让我们回到更实际的当下。什么样的传播内容最能彰显教育独有的价值与力量?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最能激发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生命活力?

本期,我们要呈现的是关于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品格教育之探索。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他们摸索出一条适宜“3-6岁学前儿童品德启蒙”的道路。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前教育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场所,学前阶段是良好品格培养的关键期。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我们如何开展重要的、必要的品格教育;教育工作者如何重新认识新时代背景下的品格教育内涵;如何创新品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价值观的教育如何规避灌输的倾向,而是成为点亮孩子心灵的一盏盏明灯。诸如此类,皆是活跃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必须直面的灵魂拷问。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今天我们作用于根基的品格教育,便是致良知之教。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2022年/第96期2022/11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继新 王崧舟|第五章,德育:生命的根本(2)——《语文的文化品格》系列之三十二
社会深挖:现代人身上太多铜臭气,少了些贵气与和气!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德育意蕴
王永炳:“价值在于行动”的思考与落实
家长必看!家庭教育的五大任务和家庭教育四大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