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面故事 | “深职模式”可以复制吗——许建领校长谈“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学思路
userphoto

2023.05.22 四川

关注

2023年,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建校30周年。三十年来,深职院始终秉承特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从默默无闻,到在全国职教界获得普遍赞誉。

2021年7月,深职院探索构建的“六融合”“六个共同”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向全国推广借鉴的“深圳经验”。

下一步,深职院将继续朝世界一流职业院校迈进,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

学校创建于1993年,

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

1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地方产业

谈及高等教育,近几年,坊间有“南深圳,北青岛”一说。

以青岛为例,已引进或正在筹建、洽谈的知名大学分校及科研院所超过二十所,清一色普通高校。

不久前,青岛市一位区人大领导造访深职院,在与许建领校长交流时,对方提出一个观点,研究型大学看着香,但培养的学生 “留青率”低,还是得花大力气办好职业教育。

对此,许建领深以为然。“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很清晰,就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地方产业给职业教育提供机遇,职业教育的壮大,又能为地方产业输送人才。”

2010年至2022年,深圳人口增量超过700万。在这种情况下,深职院毕业生留深就业率,仍达92%之多。1993年建校之初,首届仅招了59名学生,校舍是借用的。目前在校生超3万,校区总面积四千余亩。

“与深圳共生共长,是我们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渗透在专业设置、校企融合、师资建设等方方面面。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好,必须得到地方政府和产业的支持。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办得好,就在于产业环境好。因此从城市长远发展看,在教育战略布局上,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失衡。”

顺着此话题,许建领分析了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

他认为,同一个层面的教育,并无太严格的区分,甚至有些模糊。从教育本身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最典型的是从课程体系上区分,因为培养的面向和目标不同。简单讲,普通高等教育更重学理、理论和学术,从学科知识结构来设计课程,因此升学是潮流,2023年全国高校(含职业院校)毕业生约1158万人,考研人数就多达474万。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围绕就业和工作场景搭建课程知识模块,实践课的课时占比超过50%,更重实操能力,在技术技能上精益求精。

不过,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有所长。普通高等教育更侧重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最先的提法是以就业为导向,后面发现只提就业,学生的素质不够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所以近年职教领域又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比如深职院,过去几年就开设了350余门通识课,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全方位的素质。

若说深职院最核心、最成功的办学经验,还是“产教融合”四个字。

目前全校16个二级学院,与深圳市一大批龙头企业共建了17个特色产业学院,企业的技术标准被转化为学校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匹配度极高,自然大受欢迎。

这一切,是学校、企业、行业及政府,多年努力积累的结果。

比如2006年,华为与深职院初次合作,成效显著,随后不断强化连接,共建了华为ICT学院。2010年在比亚迪上市之前,深职院就输送毕业生过去实习、就业,经过9年的合作,2019年1月,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正式落地深职院,目前已定向输送毕业生超过400名。

“每一个城市,一般都有一些龙头企业,当地的职业院校就要尽一切可能,积极主动,投入精力,从政府或社会上寻求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一旦合作,就要把顶尖师资用在这上头,保证第一批学生的高质量,这样就容易打开局面。”许建领说。

“当然,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结合当地经济现状,找准产业优势,善加转化,融入办学之中。”

以深职院为例,在教育部要求访企拓岗之前,学校就有“千企大调研”,学校的书记、校长,二级学院等各级负责人,立即主动下企业调研,学习新东西,及时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跟上企业发展步伐,同时寻找岗位,推荐毕业生就业。

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办学目标的引领。过去三四十年,深圳市一直在求新求变,产业发展规划不断调整、优化、升级,深职院始终紧扣深圳经济发展战略,目前的88个专业,紧紧围绕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20大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规划建设。

在这些产业集群后面,意味着大量的企业和无数的岗位,主要看学校有没有本领,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谈到职业院校的未来,许建领强调必须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他以BB机、胶卷相机等为例,“好比你沿着某条道一直狂奔,但未来发展趋势都往另一条路上走了,你如果不及时转变思路,那面临的命运必然是被淘汰,沦为末端。产业如此,职业院校也如此,所以说,对未来的预判不能失误。”

许建领

河南开封人,本硕博分别毕业于河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1997年至2002年在深圳大学工作,2002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深圳市教育局工作,2021年3月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因此,除了与华为、比亚迪、大族激光、大疆等头部企业合作,深职院还会将目光向下、向远看,比如提前介入一些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自然有人才需求,我们可以与他们联合培养,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对学生就业和成长开辟新空间,另一方面对国家未来的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也能做出更大贡献。”

2


人的因素很重要

2023年号称最难就业季,但从深职院的数据看,2021年初次就业率99.12%,2022年是98.7%,求人倍率超过11:1,今年形势虽

然严峻,但就业率依然能超过97%的平均比。

不少用人单位反馈,深职院学生普遍踏实、不好高骛远、任务完成度高。毕业生口碑好,会拉升就业率。在他们身上,践行着深职院学生届届传承的一条信念——今日我以深职院为荣,明日深职院以我为荣。

举几个最近的例子。一位研究性大学的领导来校交流,称手下有深职院毕业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非常踏实,领悟力强,动手能力也很强,很好用。详聊,得知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的。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落实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深职院对口帮扶,招收云南昭通的贫困生,免学费,资助生活费和交通费。这批孩子来深圳学习三年,出了一些榜样,典型的比如经济学院的杨勇,毕业后被华为录用;汽车学院的谭天雨,进入比亚迪的一年半里,就提交了九项专利,四项已投入使用。这些佼佼者,做到了 “一人就业,全家致富”。

深职院的办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以夏季高考招生为例,前年近65%超过本科线,去年这一比例达到77%, 90%的学生来自省内,10%来自省外。可以预见,深职院的热度和受追捧度会越来越高。

这些拔尖的学生,自身勤奋、好学,但更离不开深职院在各方面的赋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实训环境,各种优质资源和开阔眼界的机会等。深职院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近700名博士,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1.7%。学校的一些实训教学设备,很多业界同行来访后都觉得新奇。

学校建立学生导师团体系,配备学业导师、

常任导师、生活导师、助理导师体系,

图为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

这种令人艳羡的条件,当然与深圳得天独厚的区位密切相关——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产业基础好,就业机会多,吸引八方人才……

谈及深职院有哪些可以供兄弟院校学习的,许建领校长认为,教学、管理、课程、学风建设等改革成果,是可以复制、推广的。

以教学来讲,项目化课程改革、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对老师要求很高。而学校就要创设条件,在师资培育上发力,同步进行校企融合,课程打造,学生口碑好了,循环下去,慢慢就能朝高水平学校迈进。

在管理风格上,许建领认为深职院有一个突出特点,很多事情,书记、校长推行扁平化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不做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只有领导扎根一线,工作才推动得快。

3

打破职教偏见,需多方合力

过去,社会对职业院校有一种普遍偏见,很多职校生也觉得低人一等。一方面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另一方面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叠加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学历崇拜,共同塑造出一种重学轻术的社会文化心理,这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

不过近几年,风向正在转变。

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导向。2022年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出台,从法律层面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赋予其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媒体也大加宣传,一起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正越来越好。

在这方面,深职院也在努力。比如准备和某知名高校合作,针对退役军人开展联合培训,理论知识由合作高校讲,技术技能在深职院学习,结业后拿到两个证书,用人单位将会非常欢迎这些学生。 

“办职业教育,一定不能封闭,要有开放精神,要汇集更多专家和企业资源,增强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大家形成合力,共同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聚焦科研,攻克关键技术和工艺

前段时间,深职院申请到一个中国工程院的职业教育课题,邀请南开大学知名教授担任团队的核心人员,为职业教育发展探路。此外,深职院还汇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普通高校智力资源,围绕职业教育进行专项研究。

作为中国职业院校的典范,深职院也努力输出师资、人才和办学经验。目前,深职院帮扶的高职院校有14所,遍布东中西部。

去年9月,《深圳市中—高职教育集团建设方案》发布,深职院牵头组建“深圳西部职业教育集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深圳东部职业教育集团”,带领16所中职学校联动发展,开辟职业教育发展的 “改革试验田”,再次体现出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气质。

“很多学校寻求帮扶,我们人手有限,精力不足,目前能做的,是多接纳一些培训项目,把我们的经验、做法认真总结、推广,尽可能给兄弟院校一些启发和帮助。”许建领说。E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广告         联系人:罗南映 电话:13275958636

END

2023年/第167期2023/5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

订阅《新教育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本科来了,中职生升本的路还有多远?
招不满、“吃不饱”、流失率高:中职教育被“紧箍”、盼出路
【创新职教】一流高职文化靠校长探索
职业院校联系企业不能只靠数量
学霸入局双高校,如何领导职校打赢崛起之战?
金心异解开“深圳创新密码”50:“职教的清华”为何在深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