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谈张鹏:积极教育,做事而已
userphoto

2023.06.29 四川

关注

采访完张鹏老师,我们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前,看到了当初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的塑像。

王国维,首位将“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心理学在百年间,经历了什么?围绕着它的议论,和对它的日益重视,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而这一次的焦点,来到了积极心理学。

当张鹏老师将我们引入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却没有想象中那般“学术”。一间紧凑的旧房,桌上材料堆积,其间夹杂一本科幻小说。正如张鹏老师说,积极心理学是“治未病”,没什么丰功伟绩,默默做事而已。

积极心理学传入中国后,经过十多年本土化,2014年8月,彭凯平教授在清华创立了研究中心,致力于用科学方法,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理论和建议。

之后,为了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师生幸福感,开始了积极教育的研究与推广。

受业于彭凯平教授的张鹏,就是积极教育项目的积极推广者,负责项目设计,及实施时的一些相关工作。

从2016年的清华附小开始,项目影响的学校已达四五百所,影响学生达百万人。

2019年,彭凯平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以积极情绪为主题的积极教育学生课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在引入积极教育项目的学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在将课程做得更符合一线需求的同时,张鹏也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我们自己的积极心理学脉络。在他看来,中国儒释道文化里,有许多与积极心理学内涵一致的表述,如“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他最近在准备写一本书,叫《君子积极心理学》,把传统文化跟积极心理学做一次深度对话。

张鹏: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


最大的特点,是预防

记者:张鹏老师,现在积极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鹏: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外就开始做了。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后来像新西兰,甚至印度、秘鲁都在做,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欧美文化比较看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积极心理学最核心的内核,就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这跟他们的主流文化价值比较符合,所以一当提出,很快就得到了认可。

而且,虽然他们也有应试成分,但更看重综合能力,那么积极教育带给孩子的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实是他们的教育评价体制里所需要的。总的来说,积极教育在国外受到政府、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但在国内,可能慢一点。2008年,我的老师彭凯平教授在清华大学复立心理学系,2014年,成立了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从那一年到现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在稳步推进。因为我们本身还有研究教学工作要做,不是所有精力都用来做推广。

但也有一些成效。我们在全国已有四五百所实践过积极教育的学校,有些还是深度合作。我们给学校提供积极教育服务,他们提供给我们科学研究数据,形成了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记者:确实,从身边来看,不少老师和家长对积极教育知之不多,您觉得从接受上,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什么?

张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长期以来是偏干预、偏治疗、偏解决问题的,但其实积极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预防。

好比说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传统做法是在悬崖下放一辆救护车,如果掉下来,就用救护车拉走,人工呼吸、扎针上药……但是我们的任务,是在悬崖边建一道栅栏,让这个人不要掉下去。

很多一线教育者的思维惯性,就是不出问题时,意识不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甚至一些家长觉得,心理学是让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其实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经过系统实证的科学体系,它有研究经验和理论依据作基础。也是近几年,许多学校和家长才开始关注到,原来孩子除了学习,还会在心理上受到这么大的冲击。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说过,“上医治未病”,真正的名医往往是默默无闻的,他少有治病救人的丰功伟绩,因为他的目标就是让你没有机会生病。这也是为什么积极教育长期以来没有那么大丰功伟绩的感觉,我们一直在默默地做预防工作。

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导师在给实践学校老师做培训

记者:在实践学校,积极教育是如何推进的?

张鹏: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体系。简单说有以下几方面:

  1. 针对中小学生的系统课程。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我们研究中心提出了积极教育6+2体系,即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以及身心健康调节系统、品格优势与美德培育系统。基于此,我们研发课程,录制示范课,配套音视频资料包。

  2. 针对校长、老师、家长的提升。我们通过工作坊、沙龙、训练营等形式,开展大量面对面活动,致力于把积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他们。

  3. 和一些地方学校做项目式学习,把积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跟科研、学术结合起来。对一些老师而言,他们在了解积极教育的过程中,还能转化出一些学术成果。

  4. 结合人工智能做探索,比如说如何把积极心理学转化成AI聊天。我们想做的是专注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语言模型,来加强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筛查,并对有问题迹象的孩子进行早期识别,这是“预防”的两个核心任务。

记者:具体到课堂,积极教育如何融入教学?

张鹏:一开始,我们是想把积极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但后来发现,很多学校没有条件来专门开一门心理课,于是就把它放在班会课里。后来发现,还可以跟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结合起来,甚至融合进课后托管服务。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把它融合进语、数、外课堂

最终的目标,是将积极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进学校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生态,大家在相同的理念和框架下,相互配合去做工作。

记者:您可以举一个例子吗,从最开始的清华附小,到现在这些实践校,积极教育究竟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帮助?

张鹏:就以最近我们在中职学校的工作来说吧。我们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将积极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修改,一些学校用了后觉得特别好,把它列为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定期来上。

一段时期以来,职校学生面对着一些看法,比如家庭出身如何、自控力弱、自信心不足等,那么积极心理学怎样帮到他们?

首先我觉得,就是保障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关键岗位上,如果带着情绪工作,是容易出问题的。有一个健康向上、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是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重要前提。

所以说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怎样让他们在一个幸福的状态下,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技能优势,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深入的问题。

记者:如何衡量积极教育的效果,我们有一些标准吗?

张鹏:我们是做研究出身的,擅长结合科学证据,所以积极教育项目校都会配合测量。一开始我们会做一个基线测量,包括老师的幸福感、情绪状态,孩子的幸福感、情绪状态、学业成就、积极品质等。一年项目做完,从数据上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幸福感有显著上升,老师的焦虑感也有所下降,幸福感和职业使命感相对增加。

同时我们也会跟学生、家长、老师做一些访谈,得到一些反馈,比如对项目的认可程度,以及更多的期待。正因这些期待,我们不断优化升级,渐渐做得更符合一线需求。

过去几年,很多工作只有线上来做,今年开始,就有更大空间了,我们最近已经密集出差调研许多次了。



在张鹏老师的引导下,记者参观了清华校园、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幸福科技实验室
人是特别神奇的生物

记者:对,您可以说一下最近调研的心得,什么让您印象深刻?

张鹏:最近的一个心得,就是我觉得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是不够的。我们深入一线,跟很多孩子聊,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能动性其实是很强的。至少从初中开始,他们大多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人生路要怎么走。即使没有长远规划,短期愿望也是有的。

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把孩子的这种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如果在应试框架下,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孩子一定是不高兴、不乐意的。但他又知道这事必须得做,就会带来挣扎和矛盾。

面对孩子的喜好,有些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反对,要孩子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讲,是完全可以跟学业结合起来的。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是不会感到辛苦的,即使感到辛苦,也会被成就所带来的幸福感冲淡。

有些家长觉得,只有刷题才对学习有帮助,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误区。学习一定是在生活中发生的。课堂上是学习,课后是学习,去爬山也是一种学习。为什么?因为爬山带来的对注意力的恢复,对情绪的调节,对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有的孩子说得很清楚,他不是不爱学习,只是不愿按照家长所规定的方式去学习。他有自己的打算,比如学半小时,听会歌,看会视频,或出去跑一跑。但家长不同意——你必须坐在书桌前。为什么一节课45分钟?因为学一会儿,就要通过其他活动来恢复注意力,缓解压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做了很多调研,那种每天学七八个小时、刻苦努力的孩子,上清华的几乎没有。很多清华本科一年级同学,回忆高中三年,一点也不觉得苦。他们花时间学习,也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说,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而是要讲究努力的方法和方向。常听人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起跑线根本就没找对,或找对了,但方向反了,一发力就往后跑,怎么出成绩?

记者:而且不只没有找到对学习的兴趣,他的心理问题可能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厌学、沉迷游戏,也许就是孩子为内心的压抑找到的发泄方式。

张鹏:是的。我们有些家长一看孩子表现出不爱学习的行为,就觉得孩子没追求,没希望。当你这么觉得的时候,就算孩子本来爱学习,也没有动力了。

说到底,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一是还没有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二是没有享受学习本身;三就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尊重——换作是我,也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孩子小学初中都没怎么认真学习,但一旦他发现了学习的价值,高中三年时间努力都是够的。我们很多家长担心来不及了,其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教授的知识,都还比较简单,以现在孩子的平均智力,都能学好,远没有到需要那么投入的程度。

记者: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将内驱力开发出来,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张鹏:对,人是特别神奇的生物,一切外加的力量要么微弱,要么不长久,包括过去对人的作用,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人一定是被自己内心的预期、憧憬、渴望所召唤的。

我们经常讲原生家庭,其实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被过度夸大了。一个孩子有什么问题,动不动就说小时候如何如何。但那已是既成事实了。积极心理学的根本价值观,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强的,人是可以改变的。

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有些孩子小时候过得比较不幸,但是长大后依然阳光、健康、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熬了那么久之后,可能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找到了一个相亲相爱的人。当他们相信人生会越来越好,小时候的阴影自然就消散了。

记者:抗逆力,也是积极品质之一。抗逆力强的孩子,往往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但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正因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觉得那些压力都可以化解掉?

张鹏:对。当人有一个明确目标,并为此努力时,就会发现所有痛苦都是短暂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但如果你没有这么一个目标在那里牵着,如何进也不会欢喜,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

所以我一直强调生涯教育。我有个观点,生涯教育从小学就可以开始做。有些国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了,而我们大多在中学甚至大学才开始生涯教育,学习力最强盛的年华都快过去了,才在思考人生要什么。

我接触过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你问他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答科学家的,有答医生、律师的……家长往往对此一笑而过,没有认真对待。比如,孩子想做一个医生,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些什么?

记者:您好像也快当爸爸了是吗?您可以设想一下,今后为人父亲,怎样去发现孩子的天赋?

张鹏:是的,我这段话也算是对我孩子说的——虽然你是我的孩子,但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能给到的尊重,就是希望你能自主地去探索美妙多彩的世界,能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同时,能为这些爱好或决定承担责任,就可以了。我的作用,是强大的后盾,你失败了,可以回来找我,我可以安慰、陪伴你,给你继续探索的力量。

生涯教育,从孩子小时就可以开始做
在寻找幸福的路上

记者:说到生涯规划,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设想是不一样的,有的倾向感性思维,有的倾向理性思维。那么是否可以说,所有这些品格优势,只要找到其中属于自己的就可以了,并非每一个都要满足?

张鹏:肯定的,因为人无完人。比如24个品格优势,它是一个描述框架,实际上一定是更多的。或者孩子的优势不在这24个里面,也没有问题。不用贪多,孩子有一个,就足以让他安身立命,有三五个,就更好了。有些家长知道了这个理论,又在计划给孩子一个月培养一个,两年全部完成,这就离谱了。

当然,有的孩子探索得快,就有孩子探索得慢,就好比有人孤零半生,本来觉得没希望了,人到中年却突然遇到了对的那个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节奏,这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家长,往往最着急,越急越容易把孩子往反方向推。

记者:就是“卷”。

张鹏:其实谈到内卷,我有个观点,“卷”的本质是什么?是你不知道为什么在努力。当你有一个明确目标,一个清晰赛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对手是确定的,对手的水平也是可预测的,这时候你奋斗起来就不会迷茫,不会觉得卷。

比如很多人觉得考研特别卷,是因为他是为了考研而考研。考研不是他的自主意愿,而是被那些扮演产品经理角色的人所灌输的。你的对手是全国考生,能不卷吗?但当你进入一个细分领域后,首先对手就没那么多了,积极心理学卷吗?一点都不卷。而且别人做得怎么样,一目了然,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发力了。明智的人,坚持自我的人,是不会被外界的说法干扰的。

记者:是否可以说,找到天赋优势也好,活出真正自我也好,是一系列积极品质的基础?

张鹏:天赋是原动力,但不是说找到了人才能幸福。大多数人可能一直在寻找的路上,这个过程就很幸福。人无法只通过思考就获得幸福,一定是伴随行动,在做事中体会幸福。

我们说幸福是一种能力,说到底,就是知行合一的能力。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为什么临终的时候能说出这么一句话?因为他一生所坚持的理念,所弘扬的思想,是通过行动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了的。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非常重要

END


2023年/第175期2023/7月刊
排 | 阎家珲
审 | 周春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心智健康的青少年?
现在孩子物质充裕,但失去了我们那代啃馒头吃咸菜拥有的幸福感
快乐学习的心理学: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
黄怀宁:父母控制欲过强是孩子的灾难
七成孩子渴望父母多陪伴
高一女生跳楼身亡 疑因早恋被老师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