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纸上生涯
userphoto

2023.08.11 四川

关注

黄永玉,虚岁一百岁的老先生,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木刻,水墨。创作丰富,作品无数。一生经历跌宕,性格不羁,为人自在,应该算是圆满一生吧。

上月,老先生的子女们写,「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若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黄永玉先生或许不一定是好的榜样,但,谁又能成为一个标准呢?世间万物千差万别,瞬息多变,由此才构成了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孤独星球。

画家黄永玉   摄影/尹夕远  图/网络


除非我脑子里没有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没有吴道子、顾恺之、顾闳中、张择端、董源,没有毕加索,没有张大千……

除非我已经狂妄地以为自己的艺术手段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了。

除非我不明白千百年艺术历史的好歹!天哪:「大师?」谈何容易。

若果有人称赞我:「这老家伙挺勤奋。」倒还是当得起的。

2023年春节前,99岁的画家黄永玉,创作了生肖邮票蓝兔子,在网上遇到恶评,有人说「妖气冲天」,有人骂他是「毒画家」。

老先生回应,画个兔子邮票,是开心的事。这个兔子呢,大家都会画,也不是专门只有我一个人会画。画出来大家高兴,祝贺新年而已。

去年人教版的小学教材,出了插画事件后,社会有些风声鹤唳。

这只红眼睛大门牙的蓝兔子,成了老先生生肖邮票设计的最后一幅。

1980年,庚申新年,邮电部发行第一套生肖邮票,那一年是猴年,猴票便是他创作的。这套猴票,已是邮市上价格最高的神话,有价无市

老先生家早年养过一只小猴,名伊喔,伊喔死后,老先生把它画成了那套猴票。

2023年1月,老先生身体又不好,住进医院,女儿黄黑妮用橙子做了个兔头,搁在玻璃杯上。黄黑妮告诉来访的记者,小时候住罐儿胡同,邻居家养的獭兔,真有一身蓝色的皮毛,生肖邮票上那蓝兔,就从那儿来。

一儿一女,黄黑蛮和黄黑妮。蓝色兔子,斑驳胡同,万千世界,在画里皆成了颜色。

两年前,2020年5月,妻子张梅溪在香港去世。身在北京的老先生,用毛笔亲手写了讣告,「梅溪于今晨六时三十三分逝世于香港港怡医院,享年九十八岁。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请原谅我们用这种方式告诉您。」

上一次,和最亲密家人的两地永诀,是上个世纪。1937年,那一年父亲将12岁的黄永玉托付给去厦门集美学校工作的堂弟黄毓熙,很快父子因战争失去联系。

不久,父亲在家乡病故了。

人生不过赤条条来去,一如九十岁时的自画像,赤膊赤脚,坐地大笑。

家乡是湘西凤凰,1924年8月9日,黄永玉在湖南常德出生,年底,父母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

父亲黄玉书,是常德师范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母亲杨光惠湖南女子第二师范毕业后,在女子小学做校长。两个人擅画、喜音乐、能弹风琴,是一对自由恋爱的新式夫妻。祖父黄镜铭是凤凰资格最老的贡生。

黄家祖屋「古椿书屋」,是当地的私塾馆。

黄家在凤凰兼着守文庙,从四百年前的老祖宗开始。家里太婆常说:「我们家不买田,一块砚田足够了。」凤凰的老城墙上,总是晾着巨大的染布,黄,紫,青,绿,红,一大片一大片颜色,进了人眼里也进了人心里

湘西长大的孩子,有天生野性。小时候住外婆家,常闯祸,在荷塘里一躲一下午,看一下午荷花,看到荷花不像画里那样干干净净,荷花里有淤泥,青蛙、水蛇、蜗牛、螺蛳、蜻蜓,热热闹闹。这热闹,让小孩子觉得妙。

没有田的书香门第,也熬不过家道中落,父亲养不起几个孩子了,老大黄永玉跟着堂叔去了厦门。

《白荷》,设色纸本,1983

「我是1937年春天离开凤凰的,那时我十二岁。一直到1950年才第一次回到渴望多年的故乡。」在《永不回来的风景》中,他写道。

「堤溪是凤凰山水的灵魂,是远地来客和赶场归来的人憩息之所,是在外浪游几十年的子弟梦中的第一站,是怀乡病的根源。」

在集美中学两年,留级5次。从小性子野,不是好学生,和表叔沈从文一样,也不爱上课。

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一样,都是华侨陈嘉庚创办。校舍规模大,有6层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吸引了他,爱读书的习惯从那里开始。

15岁,打架挨了处分,决定离开学校去流浪。背帆布大包,里面装着书、木刻工具和十几斤重的磨刀石,从福建山区小城德化的瓷器小作坊,到泉州战地服务团,做小工,当教员,做美工,编剧本,在动荡不安中过了抗战八年,听见枪炮响,背起包便跟着人跑。「流浪生活好痛苦的,不能多想它。

流浪,是什么滋味,读过艾芜先生的《南行记》,就懂得了。

在泉州,住地对门是一庙,庙里有玉兰树,花开得灿烂,黄永玉爬树摘花,被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对话间,一句一个「老子」,老和尚温和地问:「你知道老子是谁吗?」野孩子蛮横,「老子就是我啊。」

事后,才知道,听他一口一个「老子」的老和尚,是弘一法师,画家李叔同。弘一法师圆寂前,留了他一张条幅,上面写,「不为众生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无师自通的木刻画,成了谋生手艺。流浪到上海,每月房租要50元,他带着十几幅木刻画,去拜见同一条街上的诗人臧克家。臧克家认真看完,付了当时报刊的最高稿费。那些画大都没能发表,但臧克家从没在他面前提过。

那时候,这些人,美好得让他一生感叹,小时候人家对我这么好,长大了怎么能对别人不好!

《红荷》,设色纸本,1980

1942年,流浪到江西信丰,在民众教育馆找了工作。认识了张梅溪,十八岁的将军之女。追求者不少,他用吹小号赢得了她的芳心。

第一次约会有些搞笑,黄永玉紧张得很,半天蹦出一句,「我有一百斤粮票,你要吗?

张梅溪自行离家跟他走了。从此风雨一生。

1948年夫妇去了香港,用木刻、速写、写报馆稿谋生,黄永玉在香港大学办了首个画展,声名渐起。张梅溪一直是黄永玉太太身份,实际上她写童话小说,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

在《大公报》做美编,时和金庸、梁羽生到饭店吃童子鸡,一日结账发现都没带钱。见饭店鱼缸,他现场画了热带鱼,用辣椒油涂颜色,然后他们打电话找来《星岛日报》编辑,编辑预付画酬,以此结账

1998年,香港大学邀他办画展,金庸助阵,他喊金庸「小查」,金庸笑: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叫我小查

金庸已去,黄霑早逝,倪匡新故,香港四大才子,仅余蔡澜了。

小品,设色纸本

1953年,收到表叔沈从文来信,劝他举家北上。

表叔沈从文,小时在老家见过一面。40年代,在上海,表叔在一本诗集里看到他的木刻插画,找到了他。

那时,他还叫着原名:黄永裕,表叔建议改为「永玉」。表叔笑,这下从「布店老板」变成艺术家了。表叔寄望他永远光泽透明。

表叔,总温和地笑着,不慌不忙。「他这种性格在凤凰来讲比较少,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我是比较典型的湘西人,从小靠拳头打天下。

很久以后,从别处知道,表叔给他写举家北上的那封信之前,因为被批判,刚刚经历一次自杀,被救了回来。但表叔,什么也没流露。

在上海时,表叔对侄儿的命运,有悲剧的预言,「他的个性在一个时代将被视为个性鲜明,在另一个时代就会格格不入。

表叔因此写下应对方法:不妨勇敢地活下去,不必求熟习世故哲学,不必八面玲珑来取得成功,毫无顾忌地接受挫折,不用作得失考虑,也不必做无效果的自救

侄儿日后的创作和为人,践行了表叔这个方法,也用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

画家广军是美院学生,毕业创作到林区体验生活,行前黄永玉告诉他:你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到时候你就想,嘿,这么难的事让我碰到了,这多有意思!你看我怎么把它解决了!记住,一定要这样想。

全社会最糟糕的那个时期,被学生打。胡同里,表叔沈从文趁擦肩而过的瞬间,低声说:要从容。从容,才过得了那许多难关

小品设色纸本

表叔的学生汪曾祺,曾是他最好的朋友。在上海时,他们还都籍籍无名,两个穷教师时常找在轮船公司工作的黄裳聊天。

汪曾祺那时评价黄永玉的木刻作品,「他的画永远不是纯'职业的’画。永玉是有丰富的生活的,他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我们无法梦见的故事,他的特殊的好'记忆’,他对事物的多情的过目不忘的感受,是他不竭的创作的源泉。」

到了糟糕年代,因着不同的选择,让这两个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终于再无交集。

表叔沈从文来信后不久,接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的邀请,举家北上,成为美院老师,参与筹建版画系。29岁,没有文凭。

住在美院教员宿舍,东城区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和齐白石的两名弟子李可染和李苦禅,还有油画家董希文成了邻居。

在大雅宝胡同甲二号,爸爸们教孩子写生、素描、调颜色,只黄叔叔陪玩,斗蛐蛐,舞狮子。张梅溪也养了动物,家里有狗,有猫头鹰、火鸡,还有猴子和梅花鹿。

「1959年,男孩已经六岁,女儿三岁,回老家过的春节,带了两个青年下乡至总兵营体验生活,一个是将要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黄步曾。帮他进行毕业创作。一个是十七岁的本地美术青年田儒龙。」

和李可染交情最好,李可染带他去见老师齐白石。老人开了柜门锁,取出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花生。路上李可染已交代了,「都是坏了的,吃不得。」

那天,李可染为兴奋的黄永玉拍下了他和齐白石的合影。不久,黄永玉刻了一幅后来有名的《齐白石木刻》。当时,起稿非常困难,他太年轻,不知道怎么去理解齐白石。 

大他四岁的汪曾祺写了一篇文章《一窝蜂》,用文字教朋友怎么理解画家,这篇文章从未发表,是专为他一个人写的。

《荷花图》立轴,设色纸本

1956年,出版了《黄永玉木刻集》,木刻版画《春潮》《阿诗玛》成为代表作,在画坛成名。作品是他的情感表达,所有情绪和情感都在上面

中国画,传统精髓在淡然悠远的水墨山水,还有清雅的文人气,他却有许多的爱恨情仇要泼洒。好在从清末开始留学欧洲的艺术家们,潘玉良、常玉、徐悲鸿、方君璧、林风眠这些先驱,在一国画、一油画这两种绘画上,已经试出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所以,国画讲用墨,他拿丝瓜瓤刷色。国画重留白,他把颜色泼满。画浪花,用抹布蘸色去抹。传统技法是「计白当黑」,他「以黑显白」, 也用漫画笔法,让画的主体更招摇,色彩更斑斓。这样的浓墨重彩,大俗大雅,一路放肆。

他的画,里面有了饱满的天真,生的欲望,生的招摇,和生的喜悦。喜欢画花,花想开就开,想败就败,是自由表达。尤爱画荷花,不要清高、出世,而是绚丽、灿烂。

一遍遍在画里题跋,反驳周敦颐,「没有淤泥,荷花如何活下来?他画日出时候,一池的墨色,荷花炽烈地红。

回到多年前生活的香港,近70岁了,又成了勤奋的新画家。

从早到晚在工作室忙,香港人中意色彩鲜艳的画,就来绚丽斑斓。香港人喜欢收藏大画,越大越值钱,就画大尺幅。代表作是《山鬼》,这画像是把《楚辞》艳丽了。香港导演杨凡第一次看到黄永玉的画:

「我的眼睛突然间好像打开了另外一道门,你看见他的那个彩色,荷花、樱花、所有的花,所有的颜色都出来了!我就很惊讶,一个中国画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西洋色彩在里面。」

能画画多好啊。老了也能画,朋友看了你的画很高兴,还能卖钱。临死前一天画的画也有人要。这种职业上哪去找?

99岁,该有老人模样了,可他没有他的画室门口挂了一个拳击沙袋,写作的桌上依次摆着一支钢笔,一叠草稿纸,还有一把匕首。早起画画,中午写作,下午见朋友,晚饭后窝进沙发,抱着猫,看电视上的拳击比赛。」

《人物》记者李斐然,写下了他人生最后一段的生活。

进入老年后,他把自己彻底活自由了,印名片,「黄永玉——享受国家收费厕所免费待遇(港、澳、台暂不通用)」,买好车,享美食,登时尚杂志封面,上榜富豪艺术家榜。时光已无多,世界还灿烂。

在家,依然是那个创作者。没有客人来访,一天的时间基本规律:上午写小说,下午画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作品,没数过,不记得。每天干活,创作各种东西。前半生木刻,七十年代水墨,80年代线描,90年代在意大利画油画做雕塑,回国后弄陶瓷,画紫砂壶。 

 「黄永玉是一个无法归类的人,哪个画派他都不是,他就是他自己。一直在江湖上闯荡,最后归到美术学院,他也根本没按美术学院那个套路进行创造。他的艺术成就像一棵大树似的,树形非常大,有些枝子不见得好看,但是它长成了这样大的树,别人几乎没有过。」 

后辈画家王明明评价。小时候管他叫老爷子,有时候叫黄叔叔。北京画院前任院长,也70多岁了。

黄永玉告诉别人,自己做梦遇到鬼,从来都是他追着鬼跑,吓得鬼到处躲。他的梦想是有一天把鬼捉住,挠他痒痒,看看鬼会不会笑

《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是画家黄永玉最喜欢的一句话

(参考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比我老的老头》《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以及《人物》《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过去的采访,特此感谢。

END

2023年/第195期2023/7月刊

排 | 阎家珲

审 | 周春伦

图 | 黄永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永玉:人生「笑到最后」,画作是最凄美“讣告情书”
黄永玉:了不起的文学行当
黄永玉:“林青霞,你要做个野孩子”
黄永玉:小屋三间,坐由我,睡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
那个95岁开法拉利的老顽童,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