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不来的德国教育(二)

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德国教育,再将其与今天的中国教育体制相对比,会觉得非常奇怪。中国大学连年扩招,如今高中生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人们也不会将大学与职业技校对等起来……

宗争: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后,成都弘道书院副院长

今年2月,抽了几天时间去海德堡旅行。海德堡几乎可以称为“大学城”,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黑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等一众哲学大师曾在此任教,令其成为了人文社会学科的朝圣之地。这个城市的大学生、留学生、访问学者和教师占了总人口的1/5。

我们到访的日子,恰逢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全城出动,狂欢游行,在城中大道迎接花车游行。一位脸上涂满油彩的德国大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各个花车的来历,奇装异服的打扮,多数出自学生社团。我们很诧异地发现,几乎每辆花车上都有她的旧识,原来这位大妈是海德堡大学分管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这些旧识则是同侪和学生。

海德堡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就包括“学生监狱”和“哲学家小径”,都和大学有关,人文气息浓厚。

“学生监狱”真的是用来关押学生的,自1712年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停用,经历了200多年。当时,因为治外法权的关系,学生犯了轻罪,警察也无权拘捕,市民们怨声载道,大学就专门设立了“学生监狱”。白天,犯错的学生如常上课,晚上则须到该监狱服刑。由于并没有禁止携带食物和他人探视,在此关禁闭的学生反倒是不亦乐乎,把监狱当成了枯燥的学生生活的调剂,更有甚者,竟然主动请求入狱。在规训与反叛之间,学生监狱这种存在几乎成了两种力量之间张力的象征。

学生监狱是现在海德堡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这里曾是管教学生的地方,犯错的学生如常上课,晚上则到该监狱服刑

“哲学家小径”的确名副其实,是许多哲学家午后散步的路径,诸如黑格尔、歌德、荷尔德林等人,都在这条路上走过。哲学家似乎都喜欢散步,印象最深刻的非德国哲学家康德莫属,虽然他与海德堡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康德一生从未离开过家乡柯尼斯堡,他每天下午4点准时出门散步,时长一小时,雷打不动,如钟表般精确。唯一一次例外是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儿》入了迷,放弃了当日的散步,以至于邻居们都误以为自己的表坏掉了。

“哲学家小径”是一条登山小路,虽然只有两公里,但走起来并不轻松,哲学家们的散步其实算得上是登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拾级而上,抵达峰顶,便可以俯瞰整个海德堡老城,遥望隔河相对的古老城堡。

城中漫步不好吗,为何非要选择登山这样费力的方式?在欧洲多转几个城市,便会明了,欧洲人构建城市的方法简单粗暴,全部推平,然后再规划建筑,如果有必要,再进行绿化,而且绿化的方式非常机械化,修建公园,或是以固定方式来铺草坪植树。因为起先缺乏绿化与环保的意识,所以今天的欧洲人特别重视和强调植被的覆盖等等,这与善于利用环境来进行建筑规划的中国传统建筑观念大相径庭。相比森严壁垒的老城,这条“哲学家小径”的确称得上是世外桃源的所在了。

哲学家小径是许多哲学家午后散步的路径,诸如黑格尔、歌德、荷尔德林等人,都在这条路上走过

旅途中还遇到一行外出游学的小学生,学生有十几位,都是休闲打扮,没有整齐划一的校服,两位女老师带队。因为老师们一直说的是英文,起先我还纳闷:会不会是英语国家的学生来游学?(这种游学在欧洲国家倒是非常常见,上个月我就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机场遇到来自英国的游学团,操着浓重的英国口音)。跟着他们走了一阵子,才发现,其实就是德国的小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英语课。德国人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普通人都可以完成基本的英语对话,这和他们灵活的语言教育模式不无关系。老师们尽量使用英文来解释他们在旅途中的所见所得,确实听不懂的,再用德语解释一下。孩子们倒不都是专心的,淘气的孩子哪里都有,另一位老师只是负责看护学生的安全,并没有特别去管理他们是否听话。这种场景,看起来倒是不觉得突兀。在规训与反叛、在教育与自由之间,总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平衡,这大概是自由的教育观念所赋予孩子的一种信心。

我们上一篇【学不来的德国教育(一)】已经提到过,“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而“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一样来自德国,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民教育系统的国家,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皆起源于德国。19世纪,德国由一个原本松散的邦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教育在其间功不可没,其他欧洲国家竞相仿效,德国教育的示范性作用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之后,因为国家形象的矮化,其影响力才逐渐被后来居上的英美教育体制所赶超。

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德国教育,再将其与今天的中国教育体制相对比,会觉得非常奇怪。中国大学连年扩招,如今高中生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人们也不会将大学与职业技校对等起来。在德国,公立大学学费全免,且学生拥有交通、餐饮上的各种补助,但根据德国教育部的统计,在中学毕业生中,只有26%的人会选择进入大学,而58%的学生则会选择职业院校或专科学校。而且,德国的大学普遍采用学生申请制,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学生无法通过高考这道门槛才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院校、专科学校与综合大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等级优劣差异。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一个教育界的笑话,我们都知道,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巴黎高师”)乃是一所世界级的名校,曾走出过萨特这样的大哲学家,自然科学方面更是培养了11位诺奖得主。该校的教师欲来中国访问,对象是山东某市的师范学院,闻其名,与“巴黎高师”类似,错以为地位相当,颇为欣喜,没想到一行人被拉到穷乡僻壤之处的“大学城”,直呼上当。所以,对专科学校或职业院校区别对待,的确是中国特有的教育体制导致的观念。

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义务教育不收取学费,不过因为德国的公立大学也不收取学费,所以实际情形远远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底线。

儿童到了6岁,就可以进入小学接受基础教育,一般为4年,仅柏林州为6年。一年级到二年级基本没有考试,从三年级开始引入外语,小学毕业后,班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并向家长推荐其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学。自此,德国教育的特殊性就体现出来了。德国的中学分为三类:职业预科学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完全中学(Gymnasium,也称为“文理中学”),后来还出现了将三种学校统合在一起的“综合中学”。职业预科学校毕业后即可称为技术工人,这与国内的职业技校相类似。完全中学相当于国内的普通高中,通过毕业考试后,即可通过毕业证书申请进入大学学习。实科中学则介于两者之间,也同时兼有两种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在三种学校类型之间,学生也拥有灵活转换的自由,不存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况。

根据德国教育部的统计,在中学毕业生中,只有26%的人会选择进入大学,而58%的学生则会选择职业院校或专科学校

德国鼓励并尊重教育,只要你愿意学,无论年龄大小,都给予你尽可能的协助。高等教育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甚至还有针对失业人群的再就业教育,完全免费。受教育的层次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发展前景,但勤勤恳恳的工作,也能得到安居乐业的幸福,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所以,根据个人的资质和未来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职业院校而非综合大学,这恰恰是基于德国灵活的教育体制和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而最终体现出的结果。

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德国教育逐渐累积成一种文化上的从容与自信。无论是学生监狱,还是哲学家小径,都没有旅游景点那种喧闹和市侩,甚至景点售票员的漫不经心,都成为了这文化气息的一种点缀。

上期回顾:学不来的德国教育(一)

新教育家

报道关注这个时代的教育家

原创保持教育新闻的原创性,和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关键人物在一起
专业坚守教育媒体的专业性,善于发现和甄别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教育人
前瞻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走向,深度讨论教育未来多种可能性
启迪站在人类智者的肩上,力求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教育人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德堡
海德堡没有大学,海德堡就是大学
海德堡2
【德国】海德堡:最古美的大学却有座关押熊孩子的学生监狱
让心开出记忆之花:德国海德堡
王幅明:海德堡,浪漫德国的缩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