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报道 | 龙泉:从五育融合到文化自信(小学篇)

2019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这既是四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就在同时,全区教育大会提出了“全力实施学位、质量、品牌三大攻坚”“努力缩小三大差距”的目标。一年之后,“五育并举”再次成为整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走访龙泉驿区几所小学,本刊发现,不仅每所学校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和课程,更重要的是,还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譬如山泉小学,将中药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敬意;在实验小学,射箭、川剧、扎染等传统技艺得到普及和传承;龙泉五小的生活阅读课程——阅书·阅事·阅人,则让学生“走出”书本,形成了“阅行合一”的社区生态;龙华小学以德智为重的“慧心”课程,践行生本教育,结合以剪纸为代表的“慧行”课程,培养慧雅少年。

可以看出,基础教育界正在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不卑不亢的一代新人。

2018年,山泉小学被授牌为成都市棋类特色学校

山泉小学

                       桃乡少年养成记

80后家长付尧,至今还感念自己在山泉小学的成长经历。女儿出生后,她思考再三,一路选择了山泉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山泉小学。

80后和老一辈教育观念有了显著差异,不再认为书本学习是第一要务,而是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山泉幼儿园,女儿度过了没有压力的童年——游戏,唱歌,运动,种植……

而在山泉小学,这样的教育理念依然延续着,不仅体育、劳育、安全教育未放松,美育和德育也更加丰富。一年级就有书法课,先练硬笔,三年级开始侧重毛笔。这奠定了孩子浓厚的书法兴趣。

因地处山区,学校每月都有安全演练:防火、防溺水、防震、交通安全等。山区孩子脚力好,学校提出“桃乡书院足跑少年”标准,“30人31足跑”连续十余年获得成都市一等奖。

2020年秋季,学校还扩大了五年前开辟的学劳基地——菁菁菜园。每班一块菜地,种植应季蔬菜,变成了收获节、蔬菜分享会、亲子烹饪等系列课程。

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山泉小学还形成了一整套家校融合课程,并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现在,女儿体型虽不壮实,但极少生病,身心健康。更令付尧感受深刻的,还是女儿的习惯和品格养成。日常生活中,主动给长辈夹菜、帮妈妈做家务,已成为常态。

有时,付尧会开车接送女儿。盘山路上,时常遇到一位捡垃圾的孤寡老人踽踽独行,就搭载他一程。有次把老人送到家后,女儿把身上仅有的10块钱掏了出来……

“学习当然重要,但做了父母,就越来越觉得,希望她首先能做一个人,一个品行好的人,然后才是成绩好,有出息……”付尧说道。

最近两年,还有一件让付尧特别欣赏的德育活动,就是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的纪念。付尧认为,这在洋节风行的今日,尤其有意义。

修身为本的艺体教育

作为龙泉驿区唯一的山区公立学校,山泉小学的留守学生比例高。“敞养敞放,如何收住孩子的心性非常关键。”冯发松校长说。

基于“爱的教育”理念,山泉小学提出了“爱锻炼,身体好;爱书写,习惯好;爱思考,学习好”的三爱三好阳光少年标准,并借助“桃乡书院——龙泉驿区青少年桃乡艺体教育培训基地”平台,还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足跑少年、翰墨书写少年、弈棋少年和中药文化传承少年。

这两年上书法课,钟顺强老师最大的感慨,就是孩子们从最初将桌子搞得一团糟,墨汁常弄到身上,慢慢养成了分类、收纳习惯,更加细心,更善于观察。语文老师就发现,学生常见的马虎致错率变少了。而令孩子们感兴趣的,还是最近家乡发现了一处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成为书法教育的活教材。

同样指向养性,山泉小学提出“小棋盘,大格局”,普及六类棋——国际数棋、国际象棋、跳棋、围棋、中国象棋、五子棋,2018年获得授牌,是成都市罕见的棋类特色学校。

冯发松校长认为,让学生沉浸于丰富的艺体兴趣之中,能跟电子产品抗衡,并在无形之中修身养性。“全员普及,再依照孩子的兴趣进行提升训练。棋品即人品,对弈是练心,是修为,有的孩子起初输不起,会哭,慢慢地,品性练出来了,学会了尊重对手,正确看待输赢,守规则,诚实。”

学生在称量中药草

续中药文化之香火

“我家世代行医,从小就看到,老辈人上山挖药,泡药酒,食补养生。”山泉小学德育办副主任、中草药文化课程负责人胡敏老师说道。

2015年,龙泉驿区启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山泉小学茶店校点率先落地了中药特色课程。学校编著《药香绵绵》读本,建成“本草坊”中医药体验馆,及“本草园”中药种植实践基地,成立六个中草药社团,聘请10名龙泉驿区中医院的专业医师到校指导,并加强本校老师的外出学习、参访。

“茶店校点164名孩子,96名住校生。学校肩负的教育责任重于家庭,因此,我们的各项活动,尽可能贯穿中医药文化,家校共育。”胡敏说道。

社团以年级为单位,一年级在老农带领下,进山采中草药和移栽,“本草园”基地现已有100余种草药;二年级创作中草药粘贴画;三年级制药皂;四年级手工制作不同功效的葫芦药囊;五年级学泡药酒,中医按摩手法;六年级认识穴位,制作艾条,学习艾灸。

就在2020年疫情居家学习期间,由专家配方,老师们制作防疫葫芦药囊送给返校学生。后来,社团学生又制作来送给稍晚返校的学弟学妹。

天气好时,美术老师会把课堂搬进百草园;语文课有国学诵读《中药味,中华情》;孩子们还排演了一些中药创意舞蹈,比如《龙泉山上采药忙》《龙泉山的小药童》《古驿药香绵》。端午节时,“青山药农”社员把百草园里的艾草、艾蒿、菖蒲、薄荷等用红绳扎捆,赠给市民。目前,社团已完成中国农业银行的葫芦药囊首批订单,收益用来给本土残疾人购买生活必需品。

下一步,冯发松校长打算将中草药、棋类、书法等,在一校两区均衡铺开,并适当向附属幼儿园下沿,让五育融合更加丰富和连贯。

“谢谢您,老师”药皂馈赠活动,学生把亲手制作的药皂送给老师

龙泉实验小学

 传统艺术沁人心

“江山如画就,稻禾遍田畴。站在了船头观景秀,千红万紫满神州。侍儿且把船桨扣,好让流水送行舟……”

这是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川剧社团学生卜婧菡最爱的川剧《别洞观景》的一段唱词。

“唱词美,白鳝漂亮。我喜欢那种登台表演、万众瞩目的感觉。”卜婧菡对记者说。

在社团老师万晓霞看来,孩子们在日常训练中,最累的是戴“盔头”和舞“翎子”(两根雉鸡尾翎)。但卜婧菡则不觉得,“穿上这一身戏服,是我的快乐。”

川剧社团现有三位指导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都是勤奋的学习者,此外,学校还邀请到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川剧艺术家马丽担任顾问。

万晓霞发现,经过这几年川剧学习,孩子们越来越自信、阳光。比如每逢演出时节,孩子们会抢着当主角。为此,不能不跟她们约法:轮流挑大梁,每个人都要有当“绿叶”的精神。实验小学的川剧社团分为两组:演唱队和表演队。卜婧菡是难得的既能唱又能演的苗子,但私下,她也羡慕其他同学:有人嗓音好,有人表情很到位…… 

“川剧像很多传统剧种一样,也经历过青黄不接的低谷期。在小学教育,我们就希望从新一代的兴趣培养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磨练心性,获得美育和做人方面的营养。”万晓霞说道。

经几年川剧学习,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阳光

目前,实验学校的艺体课程多达65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龙行凤仪课程”,完成了“四维五域”(“四维”指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五域”指仪行之善、仪行之雅、仪行之创、仪行之美、仪行之健。)的有机整合。

而相比其他学校,实验小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传统艺术的发掘。因为学校前身是1797年创立的“凤仪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实书院教育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就是全科育人,五育的融合。”射箭队指导老师米鹏说道。

不同于西方射击,中国古代射箭对于姿势、发力的方法均有其“天然的”要求,身形扭曲或急功近利,都不可能顺畅击射,命中鹄的。

“射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尤其考验静的功夫,命中靶心不是终极目的,那只是身形端正、心无杂念、中正平和的结果。生性好动的孩子练习射箭,能收拢性格,不那么躁动;比较拘束的孩子则能培养勇气和信心。”米鹏说道。

实验小学在十几年前,就荣膺中国射箭重点校,校射箭队目前有30人。五年级女生邹紫涵是射箭队成员,二年级就加入了社团。为了射箭,日常她特别爱护眼睛,很少用电子产品,并养成了锻炼习惯,比如训练腿部力量,蛙跳、弓箭步、前脚掌一半站台阶等。

十几年前,龙泉驿实验小学就成为中国射箭重点学校

“射箭同时考察技能和心态,教会我凡事不能太急于求成,有时越想射中,往往射不中。学射箭让我变得细心,现在做完卷子后,我会仔仔细细在草稿纸上核算一遍。”邹紫涵说道。

相比于卜婧菡和邹紫涵,另一项传统技艺——扎染,则得到了更多孩子的热爱。

去年秋季,实验小学扎染工作坊的师生,选送了一批作品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参展,惊艳了不少观者。

美术老师汪燕是工作坊的导师,高中时她就学会了扎染,从教后,她加深了对这门古老工艺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材里,有扎染章节,譬如自贡扎染。但实验小学的扎染课程更加丰富,从自由捆扎到缝扎法,再到夹扎。染色环节,学习煮染、冷染、蜡染、蓝染等。

汪燕说,扎染的技艺虽然更亲民,但教学并不简单。扎染的难点主要在于,若捆扎不紧,会染色失败,太紧,效果也不好。浸染时间既不能太久,又不能太短。“这样一种分寸的把握,正是培养孩子审美和品格的关键,就是我们传统所言的中庸之道。孩子们学了扎染,就会对我们现代生活中衣食住行很多细节有思考。”

在扎染社团待久了,孩子们美感逐渐培养起来了。罗钧元同学看到爸爸一件衣服穿好几天,且一年到头衣服总是黑色或蓝色,她就主动要给爸爸搭配衣品……

扎染课堂,是集手工劳作、欣赏美、“生产”美的综合实践。社员谭陈雅馨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好看,另一个同学则认为自己的更美,谁也不服谁。她心想:判断美的标准是什么呢?

“这门手工课,不鼓励重复和模仿,宜参差多态,可自由调色,考验个人美感。染色后的效果图,不是人为可控的,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太教条主义。”汪燕道。

在汪燕看来,这正是美育和德育相通的一个关键:耳濡目染。她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中处处有美,有空了可以去美术馆、博物馆等看展。

扎染融合了手工劳作、美学欣赏、文化学习等,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实践课程

龙泉五小

生活阅读 变化师生气质

龙泉五小,随机问一个学生,“书”是高频词。

对五年级的女生王倾灵来说,收藏图书是她的一大爱好。她最爱的书是《哈利·波特》和《苏菲的世界》。

《哈利·波特》中,她最喜欢小天狼星,其次是斯内普。“小天狼星刚出场时,超恐怖,他坐了十二年牢,后面才发现原来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甘愿牺牲自己……斯内普是个怪人,但他的爱很纯粹,甚至哈利出生了,他对哈利的妈妈的爱都没减弱过……”

读完《苏菲的世界》,她脑子又多了不少“哲学”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论语》暂时还读不懂,但她爱上了陈岳叔叔的《中国最美家教书:弟子规》。

困扰基础教育界的手机和电子游戏,在他们看来,则极其无聊。“读书和听歌,是我放松的方式。”王倾灵说。

在五年级男生熊天麒看来,手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查查字词,搜搜古诗。他也很少看电视,喜欢大自然,爬山、逛公园是减压的好办法。周末完成作业后,他还爱画画,拉小提琴,玩乐高积木…… 

五年级之前,家人每周五陪他看一部电影。他会做一些简单的菜,不用招呼就会帮着洗碗、做家务。爷爷奶奶开了个茶铺,空闲时他也变身“茶博士”。

最近,《中国民间故事》是全班共读的一本书,熊天麒分享《巧遇月老》,他笑着说,感觉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找伴侣找朋友最重要的是对方心地美。

龙泉五小开学典礼,阅读寻宝活动

阅书·阅事·阅人·阅生活

龙泉五小创建于2002年,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成,生源由几百人扩增为目前的两千多人,考虑到生源、师资和家长结构的复杂,建校之初,学校将阅读作为突破口。

近二十年,五小秉承阅读立校的精神,由最初的“阅读考级”,到“阅美课程”,迭代为眼下的“生活阅读”课程。课程分三个大系统:阅书,阅事,阅人。以“阅书”为基础,“阅人”强调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阅事”则重在书本知识的创生和能力转化,即将知识转化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2020年疫情期间,龙泉五小就适时创设了“生活课程”《疫情这本书应该怎么读》。

文本阅读层面,多学科参与,让学生正确认知“新冠”。在“阅事”“阅人”层面,则融入情景假设,如“小区管理”课程任务:

假设你们小区发现确诊病例,将在八小时后封闭管理,如果你是小区管理人员,你会怎样设计进出、消毒等必要流程和手续?

又比如,解释抗疫期间何谓“逆行者”后,问道:

你身边有这样的“逆行者”吗?

假设妈妈马上就要去抗疫前线了,你会怎么做?

“课程”还有诸多分支:判断谣言、援助管理、保卫校园……

“疫情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现实挑战,但也是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新发展的良好契机,化疫情之危为情景学习之利,在读、思、悟、言、行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长吴璀说道。

基于双性化人格理论、小学阶段的“男孩危机”和社会上常见的“女性歧视”等问题,龙泉五小开辟“灵淑生活馆”“创客体验馆”,特设了灵创课程。五小的女生在烘焙、刺绣、照顾弟弟妹妹的同时,也参与编程,玩转机器人,男孩体验了灵淑生活馆后,在创客体验中学会更细腻细致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灵淑生活课程

“在传统认知中,女性化性别角色是'有爱心、温和、善解人意……’,男性化性别角色是'坚强、独立、善于分析……’,灵创课程意在让女孩在具备温柔、细致等气质的同时,发展逻辑思维,鼓励她们勇于决策,帮助男孩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达到相互了解,尊重异性……”魏阳莉老师介绍道。

而伴随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增加、学情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等因素,龙泉五小采用“站点助推”的形式,分专业性和兴趣类课程,来促进教师成长。

这种形式,激活了教师队伍,优秀教师担任站长,开发课程菜单。譬如体育张老师走进“教师讲坛”主讲“教师的身心健康”,语文李老师做客“健康快车”主讲“养心瑜伽”,数学杨老师在机房开展“技能车间”之“网络存贮技术”的技能培训……

刘平老师最近学会了插花,办公室同事分别学了摄影、礼仪、网球等。在她看来,这些爱好既能丰富生活,也会在无形中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影响孩子。他最欣赏的一句教育格言就是: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每个大人都会成为父母。

“站点助推”兴趣班之花花世界

龙华小学

五育融合育慧雅学子

龙华小学诸多艺体课程中,剪纸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国家课程中,美术教材有剪纸章节,但龙华小学的校本剪纸课则变成了一项综合课程。

“剪纸是个动手动脑的功夫活儿,除了审美能力养成,还要用到不少数学思维,比如对称、折叠、测算,以及空间想象等,有的作品比较复杂,需要孩子们团体协作完成。”肖姗老师说道。

在授课时,肖姗会下意识警惕把课堂上成老师示范、学生亦步亦趋的单向“灌输”。入门技法教完后,她喜欢播放视频教学,聪慧的学生看一两遍后,就学会了,主动到台上演示,往往孩子们的语言和做法,更容易被同学们理解。如此,就把老师解放出来了。

剪纸充满自由精神,学生会在课堂上剪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作品,让肖姗吃惊不已。

艺术门类天然相近,技法上也有交叉,从剪纸课程出发,学生们还学了篆刻、印章,Logo造型设计等艺术。

而最近一年,因为疫情问题,还有龙泉驿区即将举办的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龙华小学的剪纸课程也派上了更大“用场”,抗疫主题和大运会吉祥物设计成为了孩子们的热门。

“就像感觉一门古老的技艺活起来了。”肖姗老师说道。

龙华小学剪纸社团的师生

将课堂还给孩子

龙华小学是2010年成立的一所新学校。创校之初,学校就以艺体为突破口,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特色活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全方位艺体教育模式。

近年来,更形成了以“剪纸刻画生命”为理念、以“传承非遗,慧心雅德”为方向的“慧雅课程”,成为“品牌影响力艺术教育先锋”“2019年度影响力美育名校”。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导。

“以前我读书时,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要记笔记和刷题。”龙华小学四年级班主任陈洁回忆道。

2012年,陈洁毕业后来到龙华小学执教。彼时,龙泉驿区正进行“三性教育”“生本教育”的课堂改革。学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结合校情开展了《基于前置学习的深度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参与其中我深切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老师一个劲地讲,太没意思了。”陈老师班上的学生李沛峰说道。他喜欢有一半的课堂时间由学生们支配,每个同学都要登台当“小老师”,小组合作还要搞表演、做游戏,探究分享一些生活常见话题。

小学三年半,他称自己最大的成长是“胆子大了”。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公开发言是一年级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明明心里有很多话要讲,但一开口就结结巴巴,想象中的流畅介绍严重“缩水”。

还有一次端午节日课上,他演屈原投江,台下背得滚瓜烂熟,登台时说了几句就忘词了。“55个人,55双眼睛盯着我,我脸发烫了,想了好久也没想起词来,全班同学都笑了,后面的环节就被耽误了。”

小组表演,极大地弱化了他的压力。“闪光时一起闪光,出丑时一起出丑。”李沛峰笑道。

有一次道德与法制课,小组成员登台表演生活情景剧,他饰演“爸爸”,组长饰演“妈妈”,其余同学演“孩子”。“妈妈”打扫卫生,打碎了一件昂贵的瓷器,“爸爸”生气、抱怨、责骂,“妈妈”自述委屈,吵了起来,“孩子”们劝架……演完后,在全班引起了激烈讨论,让李沛峰信心倍增。

“我演的这个'爸爸’不好,我以后可不要做这样的丈夫……”李沛峰笑道。

同班女生何怡希性格内向,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日渐开朗。过端午节时,她跟组员做汇报,讲述节日的源起以及风俗,中秋节时,她用PPT给大家讲月饼的制作过程。

“在低段时,我不喜欢课堂留下的那些自由时间,因为我不敢登台表演。但进入三四年级后,我慢慢不怕了,开始享受跟同学一起做展示。以前我朋友很少,现在交到了更多朋友,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何怡希说。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是综合素质的锻炼

END

2021年/第18期2021/03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本期精彩回顾





封面故事 | 丘成桐:从数学中发现诗意人生

封面故事 | 数学的本质是“跨学科思维” ——从数学学习看教育观念之争

名师 | 杨俭虹:我也要从牵牛花丛中走过去

新青年 | 游淼:方言中的异乡人

特别报道 | 教育改革,始终是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专访龙泉驿区教育局局长雍峰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供图 | 受访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被动”变成“主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差吗?
不愁了!成都龙泉驿终于出现一批优质的民办学校
一禅、贤二学医记29:龙泉水
英语老师:“吃透”这17张资料,英语基础杠杠的!
第三阶段学生居家
龙泉山:分栋山前曙色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