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悼念 | 骆驼:弘扬传统文化重在传承心法

惊闻曾接受本刊专访的传统文化宣讲者骆驼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万分惋惜,在此深切悼念。

骆驼,原名王朝正,四川遂宁人,生于1981年9月28日,逝于2021年4月9日,享年40岁。

先生在大学习工科,因爱好哲学,遂转文科,发奋研习传统经典。后于中学教书,逐渐萌生经典推广之志,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接地气的语言,将传统文化精华娓娓道来”。

近十年来,他与社区及学校合作,举办公益讲座,致力于向普通市民分享经典。并在喜马拉雅电台开设了《论语选读》《大学心悟》《中庸心悟》《正气孟子》《黄帝内经》《道德经》《神交庄子》等专栏。读书推广之余,又研习中医及音乐,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职本科。

先生生性素朴,自取笔名骆驼,寓意对智慧的渴望如在荒漠中寻水的骆驼,同时也自警,不要忘记自己平凡如骆驼。治学经历虽短,却正如近几十年社会精神变迁之写照。

他强调学习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学古人智慧要直探本源。他常以庄子“逍遥游”自况: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惟愿他此刻也逍遥自在!

特发此文以为悼念。本文原载于《新教育家》杂志2019年9月号。

骆驼,本名王朝正,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播者

第一次知道骆驼,是在喜马拉雅上。

几十张专辑,四千多个录音,最多的点击量超过一百万,内容都是骆驼多年在外讲课的录音,上传到喜马拉雅免费分享给不能去现场听的人。

《论语》《道德经》《庄子》……骆驼的声音“干净”,不急不躁,用日常话语深入浅出地讲解,引经据典却并不晦涩难懂。

骆驼未及不惑之年,也许其他八零后正热火朝天地追求世俗的成功,他却做起国学公益讲座,这一讲,就是十多年。

带着种种疑惑与好奇,我们与骆驼约在他家附近喝“坝坝茶”。

骆驼约记者在隐于闹市的肖家河河边喝“坝坝茶”

01
老成都的新青年

骆驼约我们一大早在成都肖家河河边茶馆见面,这是老成都人才知晓的市井休闲去处。

穿过一条隐蔽的小巷,来到紧邻二环路的肖家河。河两边树木茂盛,遮天蔽日,树荫下是大大小小的亭子、走廊,摆满了竹椅子。茶客三五成群,各点上一杯盖碗茶,打牌、看书、听曲儿、摆龙门阵,悠闲气息很“老成都”。

我们到达时,亭子一角的骆驼正在练习吹箫,一沓乐谱、一杯茶、一盒淡烟,一个上午。

寒暄之后,他点了茶,又顺手拦下挑着扁担叫卖的大爷,要了几碗凉粉(成都小吃),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有人叫这里成都小丽江,喝茶的多是资深老成都人,茶是三环之内最便宜的,只要五块钱一碗。知道的人不多,清静。”

当我们问起如何能坚持公益宣讲经典十多年时,他淡淡地说:“我并没有刻意坚持,我就在那里。”如同此刻坐在这里,顺其自然地发生,不会太过用力反而细水长流。

随着对骆驼的了解增多,我们也逐渐明白他为什么喜欢这里。他性格的内向与外向、他生命的入世和出世,都在这间茶馆里得到了照应。

成都肖家河旁隐于闹市的“坝坝茶”

02
“我是倒回来走的”

令人吃惊的是,坚持讲国学十多年的骆驼,最初喜欢的,却是西方的哲学。

“我小时候比较内向,大概是受父母影响吧,与他们的交流也不是很多。”

骆驼的童年在四川遂宁的一座小县城度过,因为不爱说话,上学时喜欢独来独往,热衷思考,思考的多是有关生命本源的终极问题。叔本华的意志论、尼采的虚无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首先得到了这个小少年的青睐。

骆驼和父母

填报大学志愿时,骆驼顺从讲求实际的父母,填报并考取了成都一所大学的工科专业。表面的顺服终究敌不过内心的叛逆,就学期间他继续潜心西方哲学。书越读越多,思考也越来越深入,骆驼发现西方哲人们非常推崇中国的老子。

比如尼采,他把《道德经》比作永不枯竭的井泉,里面尽是宝藏;狄德罗则说,老子是一位有着伊壁鸠鲁精神的圣者;康德和莱布尼兹都对老子投以“赞叹的眼光”;而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他甚至断言,老子的“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

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为何独推《道德经》?带着疑惑,骆驼决定要读一读中国古代经典。

于是,与一般人学习传统文化先接触儒家的常规不同,骆驼一开始就读老庄。毕业后,骆驼瞒着父母报考了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了自己真正喜欢的文学研究之路。他的阅读顺序也是与他人相反,是由近及远地:先读当代文学,再读民国小说……研学唐诗宋词,最终触摸先秦文化。

“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意思,我所关注的'生命’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让我知道什么是最舒服的状态。”骆驼回忆起这一路从西方哲学到传统经典的历程,连呼神奇,“当我找到后,就觉得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本’,就不想出来了。然后我就在那里了。”

骆驼的心态愈发开放,他不陷于东西之争、门派之别,认为学问终究会殊途同归,都指向心中的“月亮”。“就比如我读庄子时常联想到萨特,我觉得他们想做的事是一样的,都是用自己的方法从人生这个茧里脱出来,只不过萨特是从大脑、观念上去改变,庄子是从内心、从生命的角度去改变。”

从老庄读到孔孟,从四书读到《易经》《黄帝内经》……这十多年,骆驼始终遵循的原则是“读一不二”,即一本一本地读,一遍再一遍地读,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就只读一本书,《道德经》读了两年,《易经》读了三年,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喜乐不断增加,内心有什么似乎要溢出来。

“内向”的骆驼开始“外向”了,他太想将这些读书的喜乐分享出去。

开始只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约在家中一起分享,没想到最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想听的人越来越多,家里已经坐不下了。于是,原本在成都一所中学安安稳稳教书的骆驼,萌发了专职传播国学的念头。

“教师这个职业很伟大却也很琐碎,我还是更想做自己的事。”骆驼很坦率,从体制内出来并没有考虑太多,“大概从老庄、孔子的身上获得了'不惧’,走到哪里都是自在的。”

骆驼先是租社区的场地办讲座,听众只需平摊场地费用;随着口碑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请骆驼开讲座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找到了“第三方支付”的办法,既不收取学员的费用,也可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计。同时,他也乐于做一些公益讲座。

骆驼说他是效仿孔子,做自由职业老师,洒脱自在。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骆驼亦践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

十五六岁的少年与七八十岁的老人同在一个教室,大家围坐在一起,或在教室随意而坐,听骆驼用讲故事的方式、接地气的语言,将传统文化精华娓娓道来。

老年大学的课堂上,认真听骆驼讲课并做笔记的“同学”

03
“我不想把自己摆得很高”

骆驼本名叫王朝正,二十几年前自取笔名骆驼,寓意对智慧的渴望如同在荒漠中寻水的骆驼,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平凡如骆驼,不装神圣不装清高。

“我不是什么国学大师。”骆驼说。他在喜马拉雅上的简介很简单:国学爱好者,传统文化分享者。他也从未想过创业、办教育机构,对他而言,讲课是一件纯粹的事情,他不愿意花费精力在经营管理上。

他现在与几所老年大学长期合作,听众也都是普通市民。“我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尝到了普通人学习国学的喜乐。国学应该是老百姓的,而不是文人专利。只有走平民路线,才能服务更多人。”

每周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成都芳草老年大学有骆驼的一堂《逍遥庄子》课,这个班级已经开了三年多。

一个教室二十来人,年龄三四十到七八十岁。通用教材是一本四百页的大字拼音全本,很适合老年人阅读。课前,大部分人在提前预习课文。一位老奶奶认认真真地抄写了《庄子》全本。

每堂课先一起诵读经典十五分钟,之后骆驼开始讲解,逐字逐句,一些生僻字、多音字都会讲解得很细致。“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记得更认真,不仅记注释,还把骆驼举的很多例子也记下来。

讲故事、举例子是骆驼的国学课最吸引大家的地方,并且,骆驼很善于与实际生活联系,“同学们”称之:接地气。比如,他从顾城的诗句“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讲到当今很多需要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一句“目击而道存矣”,让大家拍案叫好。

下课后,一位学员说只要骆驼老师坐在讲台上,就有一种“目击而道存”的感觉,旁边七十多岁的孙奶奶立马纠正她,“错了错了,'目击道存’是两个人相互的,我觉得骆驼老师身上有股'气’,让人觉得很安静。”

孙奶奶跟骆驼学习了两年多,她感叹如今遍地都是国学班,但大部分都是讲《论语》等儒家经典,能遇见一个愿意花几年时间讲《庄子》全本的老师太难得了。每周四,孙奶奶还要去另一所老年大学听骆驼讲儒家经典。老人家称这是兼收并蓄。

聚在一起学习,大家都说是缘分。李佳是“班长”,她原先只是想在喜马拉雅上听《道德经》,免费课寥寥无几,几经对比觉得骆驼的课通俗易懂,坚持听了一阵子后,竟发现与老师在同一个城市,于是立马线下跟着骆驼学习,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另一位比较年轻的学员珍珠其实已经认识骆驼好几年,一直在公众号上看骆驼的视频学习,后来单位调整她周一休息,便果断跟班学习。

谈及学习对自身的改变,这些“大龄学生”更是感慨:“心态越来越好了。”“不跟儿女计较了。”“不乱买保健品了。”“更喜欢锻炼身体了。”……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这句话,是骆驼坚持做这件事的初心,也是最深的感悟。他强调自己很普通,自己做的事情也很普通,只是简单想分享自己的快乐,也想让自己在分享中得到更多,因此,谈不上坚持,也无所谓放弃。

事实是,一群又一群普通人,受他影响而得到改变。有时候骆驼开玩笑说,自己是“心理中医”,治了若干抑郁症患者,圆了几欲破碎的家庭,怂恿别人追寻梦想的事也没少干……大家给骆驼的私信中尽是平淡真诚的道谢。

“最让我感动的是,后来的大家已不在意教的内容,只要聚在一起就开心,讲座不再是课堂,而变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气场。大家一起感受天地之灵气。”

骆驼和老年大学的学生们

04
“传播经典一定要有开放心态”

除了读书和分享,骆驼兴趣广泛。吹箫已经学了一年。

空闲的时候,他还去二手市场淘旧书、买旧家具。一时兴起,也会买材料做木工。

因为读《黄帝内经》,拜了中医师傅学习针灸。前年又考取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在职本科。

平日里,一辆小电瓶车、一辆山地自行车是他多数时候的交通工具。服装简单,饮食有节制。骆驼说,虽说离“人到古稀”还有几十年的日子,但用“无”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似乎是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

如今的骆驼还有一个可爱的一岁半的女儿,他既欣慰又平和,“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缺失的,所以把孩子当成弥补这块空缺的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我原本就是完整的,孩子的出现是锦上添花,不是画龙点睛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岁月增加,阅历增多,学问增多,骆驼反倒觉得自己领悟得越来越少。十年前,他认为自己读懂了《论语》的百分之五十;三年前,感到懂了百分之二十;如今,似乎只懂得百分之五了。

他认为孔子的东西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当明白“技法”与“心法”的区别之后,形而上、形而下的纠结就不存在了。

“经典文化的传播,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要传承心法,同时技法与时俱进。我不认可一些人说复古一定要穿汉服,如果孔子到现代说不定也不穿的,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要学习古人的智慧,要找到本质。”

大部分年轻人都说世界这么大,要去看一看。对于骆驼来说,首要先看好自己心中的一番天地,“无欲速,无见小利”,不急不躁,心中自留天地。

END

2021年/第26期2019/09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供图 | 骆   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精髓十二道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
蔡志忠动画国学系列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十大经典名句重视...
品读传世经典,通晓古今智慧
#老子 #孔子 #国学智慧 #国学经典 #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