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位艺术史学者解读于非闇花鸟画作品

桃花翠鸟 于非闇 1956年 镜片

纸本设色 66.5cm×52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岁暮试作。非闇时年六十七。

钤印:老非(朱文)

解读:于非闇除精于工笔外,亦能作半工半简(俗称小写意或半工半写)笔法的作品,或多种技法并用。此幅竹、桃、鱼以半工半简法,直接以色、墨画就,不施线条勾勒,而翠鸟勾填晕染却十分工细。此画妙处,首在构思,几瓣桃花落水,二鱼戏逐,翠鸟又伺机于鱼,此画眼颇多情趣;此画之妙,又在色彩,红色桃花与焦墨竹枝为对比,红花与翠鸟为对比,又加几笔淡墨竹叶和淡青浮萍,使此画明丽中见雅爽,堪称妙品。

——刘曦林 张之杰

白牡丹 于非闇 镜片

纸本设色 90.5cm×55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自多买胭脂画牡丹以来,

越感到精神面貌难以捉摸。

今作此图更不是说“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而只是再作尝试耳。非闇六十九岁并记。

钤印:非闇(朱文) 我师造化(朱文)

解读:于非闇平生画红牡丹为多,以现花王之富贵。但艳丽的牡丹画多了不见得能表现此花多种面貌,也不见得尽与画家的心境相合,更何况任何一个出色的画家也都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艺术趣味和艺术技巧。此画之产生亦缘于这诸多方面,所以他在题跋中说:“自多买胭脂画牡丹以来,越感到精神面貌难以捉摸。今作此图更不是说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而只是再作尝试耳。”此画仍然保持了他画牡丹的笔法,保持了将春花、夏叶、秋干集于一身的理想造型,但整幅画基本用墨色,特别是大片叶子不施绿色而纯以浓淡墨渲染,白花微施黄绿色渲染,仅在花蕊处施以深红、石青,使整幅色调高雅洁爽,取得了富贵之姿与雅淡之色的统一,如端庄高雅淑女,别有一番情趣,当为于氏牡丹精品之一。

——刘曦林 张之杰

直上青霄 于非闇 1958年 镜片

纸本设色 102cm×64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直上青霄 戊戌春。非闇写北京鸽。

钤印:红杏轩(朱文)

解读:画家喜欢养鸽子,也喜欢画鸽子。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画家毕加索,中国画家齐白石、蒋兆和等也喜画鸽,他们共同的旨趣是把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彼时也称之为“和平鸽”。此图在色彩上与《玉兰黄鹂》同趣,即以蓝色为背景衬托出主体形象。此画中两鸽被蓝天衬托得益发洁白可爱,下衬云朵,以喻祥瑞。白鸽黑头红爪,云朵主要以红色勾勒晕染,与蓝天相映,色彩十分鲜明,于非闇绘画的装饰性在此图中得到集中体现。此图中两只鸽子的动态也十分生动,一侧面前飞,一回转下翔,这动态的获取也有一段故事:画家的朋友、作家老舍偶然看到,平时观察鸽子总是由下向上看,何不居高临下地看着鸽翔的姿态呢。于非闇受此启发,遂登午门城墙,观察鸽子上下翔飞姿容三日,还发现了鸽子飞翔的动力所在。由此事可以想见老舍与画家的友谊,也可想见于非闇的写生和创作态度。诚如胡絜青所言,他的每一张画都有一小部创造史。

——刘曦林 张之杰

迎春 于非闇 1959年 镜片

纸本设色 68cm×44.5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迎春 一九五九年春节用白描法作此,

觉春意更浓。非闇七十一岁。

钤印:老非(白文)

解读: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一强调写生、写实;二提倡“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令双勾与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靠拢;三抛弃传统文人画清雅淡逸的所谓“旧趣味”。在这幅作品中,于非闇摒弃了惯用的工笔形式,出乎意料地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描绘了迎春花的独特审美特征。画中的树枝和花朵完全通过素墨的色调表现出来。除去艳丽的色彩,严谨的刻画,在线和墨的交织中,散发出清淡素雅的气息。盘桓交错的枝干,在墨的浓淡交织下,独显苍劲雄健的特征。而那些柔韧的枝条,则在线条的掌控下充满起伏的韵律感。花朵的刻画也较为简单,运用白描形式将花的形状轮廓体现出来,却达到以形写神的妙境。画家通过简约的构图,洗练的笔墨,再结合黑白的变化,表现出质朴清新的水墨韵味,当算是对“旧趣味”的一种回味吧。

——乐祥海

梅竹双鸠 于非闇 1957年 轴

纸本设色 155cm×95.5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梅竹双鸠 忆超山观梅成此小景。

一九五七年元月。雪窗非闇。

钤印:老非(朱文) 再生(白文) 诗情画意(白文)

解读:于非闇十分注重体察物理、物情、物态,以赵佶为中心研习花鸟画,非常重视两宋花鸟画的写生传统。他在《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一书的第三章第三节专门以“我是怎样进行写生的”为题,他认为:“花鸟画无论是工细或是写意,最后的要求是要做到形神兼到,描写如生。”并指出:只有形似,哪怕是极其工致的如实描写,而对于花和鸟的精神,却未能表达出来,或是表达出来的不够充分,只能算是写生的“初步功夫”。在他看来,写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花鸟传神”。在这幅作品中,于非闇转换了思维方式,运用不同的图式法则,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意。此作的构图并不复杂,绿竹红梅,并通过双鸠静动互映的姿态,生动表达出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在创作中,画家能够迁想妙得,对客体物象进行合理的概括提炼,将审美意象的气质风骨迁移到主观精神的情境中,从而生成艺术化的表现空间。在刻画物象的时候,不只是注重形与色,还突出内在的精神气质,无论画中的梅竹还是双鸠,皆在无限生机中体现着张弛有度、动静相谐的传统意韵之美。

——乐祥海

丹柿 于非闇 1959年 轴

纸本设色 99.5cm×58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老舍家看菊花,见丹柿满树,

亟图之。非闇七十岁。

钤印:再生(白文)

解读:将丹柿入画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见其画材的自由。此类普通果树入画就像将萝卜入画一样也使人感到亲切。此画中的柿叶,正面以墨渲染,复勒以粉线,极富装饰性,在技巧上亦属独创。从题记看是画家到老舍家看菊花见丹柿满树遂生画意,可以想见他与老舍的友谊,也可以想见他随处观察生活的痴心。

——刘曦林 张之杰

牡丹双鸽 于非闇 1959年 轴

绢本设色 162cm×81.5cm 北京画院藏

题款:去年再到各公园观赏牡丹,

凡春天之花,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

仿佛别有所会,因成此图。非闇七十一岁并记。

钤印:老非(朱文) 再生(白文) 诗情画意(白文)

解读:在于非闇的工笔画中,牡丹画得最好,堪称工笔牡丹千古一人。在于非闇的牡丹中,以此幅与1954年作的《牡丹蜂雀》最为壮观、完整,其他的多取折枝,花头以两三朵为限,但此幅与《牡丹蜂雀》几乎完整地表现了一整株老牡丹的风姿。老干苍拙,枝叶繁花,十余朵花盛开,丰满壮丽;一株又有粉色、紫色、粉紫相间数色花,十分奇异;且将春天之花、夏天之叶、秋后老干集于一身,是其理想主义美学观的典型代表。花下的一对鸽子,羽色画成红色,也是画家的自我创造,借以与牡丹花上下辉映,不致显得突兀。论者认为于非闇的画有时代感,主要是他表现了一种丰厚壮丽的健康向上的理想美,与古人那种“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或“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的愁怀不同。此幅用笔一丝不苟,造型精谨,色彩沉着,在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处理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图中画家自题:“去年再到各公园观赏牡丹,凡春天之花,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仿佛别有所会,因成此图。非闇七十一岁并记。”此图作于1958年冬,为于非闇一生得意之作。从画幅的饱满工致,实在看不出画家已年逾古稀。

——刘曦林 张之杰

本文选自《妙于陈馨——于非闇、陈之佛绘画艺术研究》

编辑 | 高 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予检:清代画兰圣手
齐白石最爱的菜| 大白菜
赵绪策《百虎图》画稿
冬至 | 齐白石的冬天
他画兰花,曾国藩也点赞!
明道若昧 | 郭石夫艺术展—作品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