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的画是当代水墨新纪元还是白癜风

最近想写一部分对当代书画家的艺术评论,先征集大家部分意见,供参考,希望大家留言评论。

田黎明,1955年生于北京,1971年参加工作,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画学院院长。2010年至2015年先后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006年入选四个一批人才,第13届全国政协委员。

田黎明对人物画的思考

我觉得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其特点,都应该有时代的经典作品出现,并载入画史,综观起来又非常清晰。

卢沉先生、周思聪先生,在他们的写生里面,都集成了蒋兆和先生这样的文脉,画得既大气,又精微,它们也有时代特点,非常耐看、又很扎实,表现的时代形象感,我们都做不到这种感觉。

我想人物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传承中国文化的时候,是借题发挥的,它借用某个人物,但它反映的并不是这个人物的本身,而是反映人物背后的一个空间的问题。比如说画女孩,乡村女孩,反映中国文化里面强调的“自然”,或者说人在自然当中的一种恬淡的心情。我觉得中国画具有意象的特征。在人物画里面,传统文化非常宽大,而当代文化中,都市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都市文化跟传统文化如何衔接、怎么转型,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里面涉及到文化空间、人文空间,例如人在生活中的态度,人在自然中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等等,这些前人已经都界定得非常完美、完善了。

我也想找到跟传统文化空间有接近和衔接的地方。当代画家困惑就在于,笔墨的问题放到了都市文化解构里面的时候,笔墨本身需要有一个转型的方式,如何能够让人物画里具有当代性意味,有当代人所感觉到的生存的状态,同时也能够包容传统,这两者在协调的时候会出现矛盾。

支持方观点:

1、田黎明 | 平淡中追寻的朦胧美感

田黎明以“以人为本”的自然“取道”方式,对传统文化理念在当下文化语境进行了转换,并始终在传统文化体验中“澄怀道心”...

2、田黎明:没骨人物,恬澹明净

田黎明绘画《乡土记忆》 “一块静寂的凹地,靠着群山绿树,不停地吮吸着泉水.雨点,日积漫漫齐岸,形成小河.水清澈、明净,...

3、田黎明的“平淡之境”

田黎明以「和」的审美理想融中国传统儒、道、释构成了其作品追寻平淡天真的审美理念.他擅长水墨人物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

4、人物志 田黎明与当代水墨新纪元

田黎明(下简称“田”):继承艺术前辈学术思想是后辈的责任,我们这一代有幸亲身感受到了许多老一辈大家的艺术风范,先生们对...

5、田黎明——阳光下的思索

自1987年以没骨法创作出带有逆光感的系列人物肖像《小溪》、《草原》等之后,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由...

6、田黎明:清新的语境

艺术家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

反对声音:

1、韩国金兑庭教授:这完全是效果而不是意境,线条,空间都不行,除过线条,他的画还有什么好的,这个东西是骗人的,里面没有精神的,田黎明完全是欺骗的。

2、田黎明:浮光掠影。用水墨叙述着后期印象派的动人故事。田黎明的简单已显露无遗。画中人物闪光下的微笑或虚伪的木纳如同人物脸部“白癫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黎明水墨人物画欣赏(2)
田黎明:如何理解中国水墨画里的“澄怀观道”?
朦胧而灿烂——著名画家田黎明淡雅简朴的风格特点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写生”不一定是条正路,很可能是陷阱!
田黎明老师中国画作品,像空气一样透明!
【艺术眼】一幅色彩的绘画,梦里几缕水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