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句容籍著名诗人乔延凤去世,曾在郭庄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

2022年8月12日诗人、原《诗歌报月刊》常务副主编乔延凤于安徽合肥家中去世,享年78岁。

乔延凤,笔名黎阳。1944年10月25日生于江苏句容,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江苏句容郭庄中学、安徽宣城中学、安徽蚌埠三中高中语文教师,蚌埠市文联《淮河》文艺双月刊诗歌编辑、蚌埠市文协副秘书长,安徽省文联《诗歌报》编辑、《诗歌报月刊》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蝴蝶伞》《白蝴蝶》《再生之蝶》《乔延凤诗选》,散文集《西山飞黄叶》《乔延凤散文选》,理论集《诗歌苦旅》等。《秧果》获全国散文大赛奖,《碎裂及其他》获《江南》杂志奔马奖诗歌赛佳作奖。

许多诗人第一首重要的诗都经乔老在《诗歌报月刊》发表

“惊闻乔老逝世,不止是我,全国多地的诗人,都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形式表达了悲痛之情。”8月13日上午,合肥本土著名诗人吴少东说,在安徽诗坛,乔老行为十分低调,不常参加诗歌活动,但是他非常关心、提携年轻诗人,常给他们诗歌创作提出自己的意见。“事实上,全国多地的很多诗人年轻时都得过乔老的帮助,他们的多首诗,特别是年轻时人生第一首重要的诗都是经乔老手里在《诗歌报月刊》发表的。”

乔延凤先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主持《诗歌报月刊》期间,延续《诗歌报》优良传统,编发了大量有影响的好诗,经他发现培养的一大批青年诗人也早已在诗坛崭露头角。

“80、90年代,无论是作品被选发留用,或者不能使用,都会收到编辑的手写信。包括乔老在内的那一代编辑,都会在回信里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并给予指导和鼓励。”吴少东感慨,这很重要,很难得,也令人难忘。这种做法对年轻写作者树立信心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2019年11月17日,首届包公诗会在合肥举行,著名诗人乔延凤、青年诗人包磊获得首届包公诗歌奖。吴少东作为颁奖嘉宾,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

“我与乔老的遇见,很多次都是在青年诗人作品点评场合遇见的。乔老常参加逍遥文艺沙龙的活动,他主张对年轻诗人的创作要'肯定优点,多讲问题’,'要避免过度使用修辞,玩弄语言,逻辑混乱,华而不实’,我十分同意这个观点,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创作水平的快速提升。”吴少东介绍,创办于新世纪初的逍遥文艺沙龙,聚集了安徽诗坛中一批活跃的年轻诗人。

“当下非常需要一种'古风’,需要像乔老那样发自内心地帮携年轻写作者的人。不是无原则地夸好、讨好,而是不带任何私心私利,对他们提出苦口良言,给后进助力,帮后辈成长。无论什么时代,这些好传承都不能忘、不能弃,而是要大力赓续、发扬才是。”吴少东说。

“他对文字的执着与认真,令人敬重。”


“乔延凤先生是个真正的诗人,优秀的编辑家。他的主持《诗歌报月刊》时,刊发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推举了诸多的年轻诗人。”合肥市作协主席洪放回忆,“我当时在桐城。《诗歌报月刊》重点推出了我的照片、作品,对我的影响很大。一直到1997年该刊停刊,多次发出过我的作品。”

洪放表示,事实上,那时他与乔老师仅仅见过几次,还都是在编辑部谈稿。对于诗歌,他要求纯粹;对于刊物,他讲究质量;而对于年轻诗人,他尽力扶持。包括他倡导创办的诗歌报函授。他虽然话语不多,但真诚,正直。为着刊物和诗歌,他可以争。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争。

“我2016年从桐城调到合肥,主编《未来》内刊,乔老师帮忙校对。他对文字的执着与认真,令我敬重。每次拿到他送回来的校样,总能看见他红笔校改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用法,他都一一标明。有时,他也到编辑部与我们谈谈诗歌。”在洪放看来,对时事,乔老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难以接受新近的变化;但对于诗歌,他是爱之深,念之切。

“总体上看,我觉得乔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天真,浪漫,理想主义。但却活在物质极度节省的平凡生活中。” 如今,交往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洪放心中珍贵的回忆,“前几天,他到编辑部来,在食堂碰见,相互说了几句。他总想往诗歌的话题上说。对于诗歌,他有说不完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国诗坛逞风流——悼彭洪基老师
一个诗人的人设坍塌:《诗歌月刊》的编辑里有个抄袭帝(二)
《诗歌月刊》
诗坛有几个不成文的说法......
评选 ‖ 中国最受欢迎的诗歌刊物
纪念|祝凤鸣:南风,吹亮青春的星座 ——我与《诗歌报》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