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大事》:人生除死无大事

本周末有一部质量相当不错的国产新片上映,经过几轮点映后,其口碑与声势已经累积到有了“小爆款”之相,它就是《人生大事》

影片以比较罕见的殡葬行业/殡葬师为切入口,用“糟糕大男生”和“可爱小女孩”的父女情做门面,演绎了一出好笑又好哭的好戏。

虽然《人生大事》在结构设计方面不太理想,主题线的搭配和呈现也有些问题,但作为一部面向广大观众的剧情电影,影片整体上已经非常扎实了,题材前卫、人设踏实、感情真挚,同时也充满了生活气息,是一部值得赞赏也值得观看的国产电影佳作。

看完片子后,我真的有了一些“人生除死无大事”的感慨和恬淡。

【温馨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开宗明义地讲,《人生大事》拍得好,题材和人设功不可没,换句话说,只要别故意乱拍,这部片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殡葬业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但却很少出现在日常话语环境里,因为我们习惯性对“具体的死亡”讳莫如深、遮遮掩掩,而主角莫三妹(为了照顾大家的习惯和三妹的感受,下文我还是称他为“三哥”吧)又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是个三十多岁活得稀里糊涂的大龄青年——一个发生在“做死人生意的劳改犯”身上的故事,注定不会出现在社会主流的镜头下。

与一些影迷所怀疑的“中国版《白兔糖》《入殓师》”不同,《人生大事》身上没有什么日式基因,它是一个本土化的故事,有我们这片土地上特有的喜怒哀乐和人间烟火。

三哥一登场没多久,我就信服了这个角色:用正在火盆里燃烧的黄纸钱点烟,嚼着口香糖熟练地为死者擦拭身体,面对东家“偷窃”的指责直接脱衣服自证……这就是个有点能耐却没啥追求的油混子。

让这样一个存在诸多缺陷的男人与一个问题女童产生交集、进而被“救赎”,其实挺老套的,影片的创意唯独在此处是最大的短板。

所幸,《人生大事》在执行层面还算不错,尽管前期的野丫头武小文屡次闯祸,还“外婆外婆”嚷个不停,过于刻意的表现使叙事略有失控的味道,但是小演员杨恩又的“小哪吒”形象灵气太足了,加上有突发事件作为补充,总算是平稳过渡了过去。

影片有两大主线,一个是三哥对父亲以及家传殡葬行当的复杂感情和态度,另一个是三哥、建仁、白雪等人与小文建立的情感联系,两条主线之间存在不少交集,而这些地方也是片中最好看的部分。

三哥等人的职业丰富了小文精神生活,对死亡缺乏理解的小文也给“上天堂”寿衣店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变化。

比如小文得知粉色骨灰盒是为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准备的后,就自顾自在上面涂画了起来,她对骨灰盒所富有的“属性”一无所知,等到三哥他们发现为时已晚。

洗也洗不掉,换又换不了,三哥只能硬着头皮把“糟蹋掉的废盒”交给了死者父母,不料对方格外满意,因为他们夭折的女儿生前最喜欢涂涂画画,所以把这意外的“糟践”当成了用心良苦的专属定制。

又像是小文为缺钱的三哥拉了笔大生意,一位生无可恋的老人,想在死前为自己办一场隆重的葬礼……本来为活人办丧事是大忌,无论如何都不可行,偏巧老人敢想肯花钱,小文敢做介绍,混不吝的三哥也真敢做。

这场“花小钱,办大事”的葬礼一点儿悲情气氛都没有,还惹来老人家属打闹,最后大家一起进了派出所,看上去更像是一场闹剧……可得知老人的孩子们为了家里拆迁款而一直争吵不休,观众们才发现,世上有着比死亡更令人灰心丧气的事情,替活人办葬礼似乎也不那么大逆不道了。

类似的认知差异,贡献了《人生大事》中绝大多数的笑点,最经典的一幕,也是我笑得最欢的一场戏,便是幼儿园亲子课时,小文和邻家男孩一起表演了“摔盆吊孝”。

在大人看来,小孩子在自己面前表演“孝子哭妈”简直是咒自己早点去死,哪怕有“童言无忌”的光环也不会舒服……可在孩子眼里,丧葬仪式里的撒花、哭丧等内容本身都是很有美感很好玩的,不过是跟着有样学样,又哪儿来忌讳一说?(当然,后面小文跟着三哥一起道歉,又反哺了父女的感情线)

听闻影片导演刘江江家里长辈是做木匠的,他小时候的审美启蒙就是始于漂亮的棺材,而监制韩延从《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到现在的《人生大事》,显然是和导演一起把“临终关怀”的人本情怀贯彻了下来

本片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死亡教育”机会,不仅对死亡和殡葬进行了祛魅,还做出了相应的正视和尊重,尤其把殡葬师称为“种星星的人”,无疑是最浪漫的比喻。

可惜的是,从影片中段开始,两条主线的割裂感越来越强,难以形成合力不说,连起码的剧情推进都变得生硬(往往是靠一个电话换场),导致本该笑中带泪的故事,在情绪层面缺少了应有的延续性和整体感。

一边是三哥不断重新认识“殡葬师这份工作,有能耐的看不上,没能耐的干不了。”这句话。

三哥长久以来都以这份职业为耻,甚至把没钱、进监狱、戴绿帽子等不幸都归咎到家传祖业上去,直到心境变化后的诸多经历,他才在父亲的教导下,逐渐体会理解殡葬师的门道、重担和圣人心。

另一边是三哥和小文的关系,从相互讨厌,到开始依赖,最后到难舍难分。

有孩子尤其是有女儿的人可能对此会更有感触: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此理,但确实有不少原本浑浑噩噩的人,在被某个人、某件事“拴起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就因为心中有了牵挂。

所以,电影后段还是把两条线分开来看比较好。

《人生大事》存在一个隐性主题,即对于传统殡葬服务行业的继承和扬弃——前文里已经提过小文所带来的“新气象”了,可最棒的改变,却是由老莫和三哥这对父子共同完成的。

老莫在多数时候都是一个死守规矩的卫道士形象,似乎象征了传统终将失传的不甘和无奈,可在对待自己即将离世这件事上,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先锋性:不要披麻戴孝,不要约定俗成,这是自己的死亡,他想要一个不一样的葬法,而三哥也会因为这个特殊的考题,在继承家训之余,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

有人会觉得,三哥把父亲骨灰放进礼炮里射到天上“灰飞烟灭”是件匪夷所思的不孝之事……可换个角度看,在飞天的瞬间绚烂后重归于天地间,对一个一辈子看尽了死亡的殡葬师,不是很浪漫的归宿吗?

至于主角三哥的成长也是有迹可循的,线索就是他的三次哭泣——第一次是被父亲痛骂后的自暴自弃,他为自己而哭;第二次是自作主张送走小文,接连遭受朋友反目、父亲去世,为生活的痛苦和亲人的离去而哭;第三次则是见到自己找回家的小文,悲喜交加,怆然泪下。

从小到大看惯死亡的三哥,早已不会为生离死别流泪,所以每一次哭泣都令人印象深刻,串起来后,情绪就到位了。

我很喜欢《人生大事》的最后两场戏:建仁和白雪的婚礼,是从隔壁的婚庆店走到了自家的寿衣店,三哥在一片喜气中化解了离别的苦涩,留下了小文的生母,最后一家五口看着夜空中的星群,仿佛找到了思念之人,久久无言,却相安自得。

人生在世,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票房10亿 的口碑黑马,会是它吗?
这个禁忌话题,终于被拍出来了!
《人生大事》:属于小人物的大温暖,市井烟火的至纯真情
《人生大事》:成年人的童话,「好好活着」是结局
《人生大事》朱一龙演技炸裂,直面讳莫如深的生活辛酸
《人生大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