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的你》:你我仍是少年么?

早在几个月前,我对《少年的你》这部片子是没什么兴趣的——因为主演,因为题材,我潜意识里已经给该片打上了某种标签,它不会在我的观影序列里,“偏见”这种东西,人人都有。

然而,随着(六月底)上映前流出来的许多好评,以及最终临时撤档的命运,我反倒是想看了……

本周末,临时定档的《少年的你》“空降”院线,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良好口碑,看完后我也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说一句“不负期待”了。

同为“泛青春”类型电影,我心目中与此片对标的电影其实是去年的《狗十三》,但放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我也认同拿《少年的你》来对应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在影片本身拍得可圈可点的同时,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胜利,最终都是因为“现实题材”的胜利

目前我们这个市场,实在是太缺乏能让人看到“疼痛”的大众电影了,以致于每一次出现,都被观众们宠溺地不行。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如果掌勺的厨艺不行,食材再好也不过是暴殄天物——很庆幸,《少年的你》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团队,从台前到幕后,共同支撑起了这个“残酷青春”的故事。

最直观的、上热搜最多的,当属“男女主角演技”。

我不太爱关注演员,对于某某人的成长轨迹也缺乏系统认识,但就本片中的表现来说,周冬雨实在是太能“哭”了

如果说是千篇一律的哭,我们或许还可以嘘“用眼泪来骗同情”,可陈念在影片里真是贡献了各种各样的花式哭法。

有欲言又止的同情,有慌张不安的惊恐,有抑郁不忿的屈辱,有柔弱无力的羞愧,有同病相怜的戚戚,有气血上涌的愤恨,有行将就木的茫然……能演哭戏并不就意味着一切,但早已过了学龄期的周冬雨,能结合自身特型和优势把陈念演绎到这个份上,确实值得称道。

至于易烊千玺,放在和周冬雨同一水准线上还略有不及,不过考虑到他“流量小生”的出身和努力转型的态度,还不到20岁的他也够得上一句“未来可期”。

演员不掉链子,幕后团队还会拍,片子的基础再怎么样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对《少年的你》印象最深的两点就是“克制的节奏”和“特写的镜头”:前者表现在全片并无太多暴力的直观描绘,不盲目追求符合主题的感官刺激;后者表现在影片特别喜欢给人凹造型拍特写,或虚焦或侧拍等来凸显角色。

最典型的一场戏要数最后陈念和刘小北在看守所隔窗而望,两人压根没什么台词,就是互相看着对方渐变表情释放情绪,窗面(画面)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全片中许多有爆发力、感染力的戏,都是在类似语境下完成的。

《少年的你》最大优势在于它拍出了“校园霸凌”的痛感,以及“少年与成年”的体悟,属于又一次“现实题材”的胜利,所以我还是想聊聊这方面的感受。

许多人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打巴掌、剪头发、拳打脚踢、问候人全家等“肢体/语言打骂侮辱”层面上,虽然影片采取、展示了这种最容易辨认和传播的霸凌方式,但其实更多更“隐性”的霸凌无处不在,包括社交上的、网络上的等等。

看到有人往陈念椅子上倒墨水却默不作声的,在网聊群里发陈念母亲窘境的,调笑陈念说自己也要买面膜的等等,无论是直接加害者、间接协助者、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他们或多或少都是霸凌的一份子。

比如,有同学给你取了个你不喜欢的绰号,他喊出来,你不高兴,旁边有人哄笑,你的朋友没笑但也没吱声,这就构成了一次很轻微很典型的语言霸凌——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会成为习惯,而普遍缺乏同理心的青少年往往无法区分“开玩笑”和“欺负人”。

就像片中的老警官老杨对后辈郑易说的“一群男生把人打死了都不知道原来这样会打死人”,大众对霸凌界限认知的模糊不清,是一出出悲剧的开始。

所以,有人觉得《少年的你》中“霸凌的前因后果没有充分解释”,我认为大可不必。

“霸凌”这件事原本就谈不出个“理所当然”来,有时候真相比“小魂魂欺负老实人”还要简单,也许仅仅是因为你不够合群就会被欺负……而影片中已经充分给出了这样的语境,即便没有太正式的说明,观众也能够猜到大概的来龙去脉。

况且《少年的你》在相应的细节上并不马虎,头号霸凌者魏莱戏份其实并不算太多,但通过这些内容,就足够勾勒出一个内心扭曲、色厉内荏的女生形象了,她是欺凌事件的加害者,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在勉强达成“和解”后,如果不是魏莱拿着自己那套“价值体系”去与陈念和好,进一步刺激对方,也就不会有随后的意外。

看着魏莱被摔死,我没有丝毫报仇雪恨的快感,只有“悲剧复悲剧”哀叹

与此同时,陈念与小北的关系设计是非常别致、聪明、合理的。

首先,他们都是弱小的“被欺凌者”。尽管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的处境大同小异,一样的缺少关爱,一样的卑微无力,在更强大的“大多数”面前一样任人宰割,他们的偶然相遇、相识,就是基于互舔伤口式的同命相怜

其次,他们又都可以扮演对方的“保护者”。小北可以利用他无拘无束的小混混身份去震慑欺辱陈念的不良学生,陈念则可以通过她优异的成绩去为他们博一个“走出去”的希望,所以才有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这样的金句。

最后,他们还是抱团取暖的“生存者”,这点倒是不用再多解释了。

说到这里,一个更隐蔽更尖锐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少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欺骗、妥协、不信任和过渡转变

关于这点,我觉得《少年的你》给出的是一个相对悲观的答案。

影片中没有出现一对理想(更别提模范)的父母:陈念和小北的父亲都是完全缺失的,而母亲也各有各的缺陷,拮据的小北母亲肯为儿子买肉包子,陈念母亲周蕾也总以她的方式表露着对女儿的关怀——她们当然爱着孩子,只是个人生活早已支离破碎的她们,给予孩子的更多是负担和痛苦。

至于其他短暂出场的父母亲,对孩子也存在溺爱、打骂、冷落等各种问题,应了那句“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电影里还有一个我们这代人几乎都听过的谎言,即“高考完你就自由了”。

在高考前,它曾是麻痹你我短暂忘却疲惫的金玉良言;在高考后,尤其是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时,我们才明白这不过是一针有保质期的麻醉剂。

《少年的你》有一点做得很好,仅仅是把“高考”当做叙事的一个关键要素,没有随便加戏、喧宾夺主。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高考完故事也就快结束了,但影片中高考不过是高潮戏的开始:伴随着试卷开封的,是挖掘机挖出了魏莱的尸体,当大多数考生在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时,陈念却面对着“杀人嫌疑”的调查……

我把这种展开,看作是成年人世界对少年人世界的一种碾压与嘲讽,毕竟后者对于前者来说“太干净、太纯粹”了。

当然,两者在影片中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有郑易这个角色的存在。

作为一名年轻警察,郑易夹在未成年的陈念、小北与早成年的老杨(们)之间,前者在他面前张扬展示了少年人的奋不顾身、歇斯底里和孤注一掷,后者则在他面前不露声色地教导要沉着冷静、慎之又慎、全盘考虑。

郑易可以看做是影片中第三位少年主角,他追求真相且冲动莽撞,为了不让陈念和小北之间做非黑即白的“加减法”,他不惜多次违规,挑战两位少年人早已说好的同盟。

同样知晓真相的老杨,在尘埃落定后表扬了郑易,并意味深长地对说了半句话:“一个是小混混,一个是好学生……”他没把话说完,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他的选择,将错就错,让陈念有一个更光明宽阔的未来。

成年人的世界里,更多是句号,而不像少年人那样充满了惊叹号和问号——郑易的“未定型”,多少也为观众们留下了些许和解的余地

当影片最后,陈念和小北再次出场时,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无法知晓他们最终会长成怎样的“大人”,但在看到陈念会陪着有心事的女生一起回家时,在看到小北依然默默跟在陈念身后时,我们终归会对这个世界多点希望

正如那句在课本上一闪而过的句子: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片也有直面“恶”的勇气
《少年的你》,一场豪赌
《少年的你》,用不狗血的方式解“反欺凌”的课题
纵使被阉割,也要吹爆它
那女孩对我说,我保护她的梦|《少年的你》
TFBOYS长大成人,易烊千玺与周冬雨的残酷青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