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症”长者日托服务操作指南 | 社工课
userphoto

2022.05.27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詹翠仕 罗苑琳 谭佩珊

    单位 | 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认知障碍症(以下简称“认知症”)患病率为5.56%,随着年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还会提高。有专家推算,80岁以上长者每3人就有1人患上认知症。

在我国,认知障碍患病率高,就诊率低。认知症患者中,有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仅21%的患者得到规范诊断。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制定了认知障碍防治相关的规范和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认知障碍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省江门市60岁及以上人口87.6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01%。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认知障碍服务的社会需求愈发强烈。

根据目前对认知症的治疗资料显示,医学界目前尚未研究出彻底治愈认知症的药物或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延缓认知症进程具有正向成效。目前认知症非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记忆力、专注力、计算能力、视觉空间感、辨认物件能力及语言功能等六大认知功能,方法包括认知刺激疗法、缅怀疗法、音乐疗法、运动干预、艺术活动、烹饪活动等。而此前,江门市关于认知症的服务几乎为零。

在江门市民政局与江门市蓬江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适老化改造和专业服务设计,于2020年12月打造了江门市首个“认知症预防及干预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认知症中心”),营造温馨舒适的专业服务环境,为认知症长者提供认知症早知晓、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等服务。

2021年9月起,认知症中心开始为认知症长者提供日托服务。长者日托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针对自理或轻度失能的长者,日间托管在养老机构,夜间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模式,一般包括康乐、教育、健康、就餐等服务内容。

认知症长者日托服务则是针对疑似或确诊的中轻度认知症长者提供的日托服务。服务开展近8个月来,中心累计接收7位日托认知症长者,为其开展日间生活照护、健康管理、认知训练、家属支援等服务,帮助认知症长者改善认知功能。中心对服务工作做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者加以交流,共同推动认知症社区服务更好地发展。

一、场地方面

根据老年精神病学、老年护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对认知症的研究,认为空间环境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一)疗愈性的空间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劳顿、柯恩、蔡塞尔等学者从认知症老人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疗愈性空间环境的设计目标与导则。“疗愈性空间环境”是指针对老人身心特点进行特殊设计的空间环境,它能有效缓和老人的精神行为症状,帮助其保持生活能力,延缓病程发展。

“疗愈性的空间环境”能够帮助认知症长者减少焦虑不安等精神行为症状、支持其最大程度的自主生活、促进社交参与,从而使认知症长者能够保持平和、愉悦的身心状态。

美国学者劳顿博士研发制定一个基于认知症长者身心需求的专业性护理机构空间环境评估方法,按照认知症长者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共分为八个维度,包括安全性、认知导向、适宜的刺激、机能发挥、促进社交、确保私密、自我控制和自我延续。

认知症中心根据上述八个维度设计服务环境,旨在为认知症长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独立的照护环境以便能够帮助改善认知症长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中心在整体颜色搭配上,依照环境心理学知识,合理把握色彩对比的作用,突出家具、洁具、扶手等设施设备,能够促进认知症长者自主识别和使用设施设备;通过墙面、地面的柔和色彩搭配烘托整体温暖、放松、舒适的氛围,塑造好的视觉环境。

(二)怀旧的服务环境。

在创建疗愈性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在场地设计方面还需要兼顾怀旧的服务环境。根据相关研究,人们可以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物中获得安全感,从规律的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尤其是对于认知症长者,他们的近期记忆受损,在接受服务时到陌生的环境更可能引起他们的不安。

服务环境中加入怀旧设计,能更快地为长者建立安全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服务当中。

中心以70年代家庭客厅为模板搭建了一个怀旧室(心理关怀室)。认知症长者在专属的怀旧场景里,看见并触摸真实、熟悉、亲切的环境和物件,这可以将长者带会到“过去的时光”,让认知症长者谈谈过去的事情,刺激他们以唤起旧有的记忆,帮助认知症长者平静心情,改善情绪和降低焦虑感。

除此之外,中心还选取具有蓬江区特色历史文化的元素——长堤风貌街街景,展现长者熟悉的老店铺,让认知症长者触发生活真实感,回忆往事、话当年,以此增强认知症长者表达的能力。

按照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心绘制八个重要人生时期的墙绘,让认知症长者做健步运动的同时,边回顾自己的人生路,以此鼓励认知症长者接受自我、肯定自我成就。

二、服务方面

为了帮助认知症长者维持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中心为认知症长者提供生活照护、健康服务、认知训练、家属支援服务。

生活照护服务主要包含起居照顾和饮食照料。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首先满足认知症长者的生理需要,中心将认知症长者吃饭、解便、漱口、洗脸当成一个个重要的活动进行安排。同时,中心定时安排长者饮水、就餐、午休等,养成合理、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为认知症长者的身体机能提供保障。

健康状况是影响认知症长者生活的重要因素。为了促使认知症长者更好地参与活动,中心的健康服务涵盖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

由专业健康管理师或护士每日为认知症长者监测血压、血糖(按需)、脉搏、体温等,进行长期性的健康监测,根据每位长者具体健康情况制定对应的介入策略:针对认知症长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教育;结合认知症长者的病情情况、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安排与之相适的康复训练活动;为认知症长者提供康复理疗服务,例如运用远红外线蒸脚桶、红外线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理疗器材促进认知症长者的血液循环,减缓疼痛。

相关研究显示,认知训练对于延缓认知症进程具有正向成效。在长者接受日托服务之前,工作人员均会为其进行MMSE(《简易认知测试》)测试,从现实导向、即刻记忆、注意力、计算能力、延迟回忆、语言功能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估。

入托后,护士会根据其测评结果进行不同维度的认知训练。例如通过让认知症长者自行签到和更换中心日历、阅读中心早报、带领认知症长者认识中心的布局和场室、描绘从中心到家的路线图,而且将这些融入日常训练和活动中,不间断地提醒认知症长者回忆,帮助认知症长者更好地知悉当前的时间导向和空间导向、减轻混乱感;

通过开展“艺术创作班”,以园艺、手工、书法、绘画为媒介,刺激认知症长者的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提升专注力及缓解情绪,同时帮助认知症长者在艺术创作中抒发想象,表达情感,提升自信心和满足感;通过缅怀治疗、智慧健脑小组,邀请认知症长者分享过往的生活智慧,提升认知症长者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跨专业服务团队

中心在内部人员配置上配备“社工+护士+健康管理师+护理员”,跨专业团队的合作模式能够为认知症长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效地处理认知症长者的行为、情绪等方面问题,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碰撞下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护理员为认知症长者提供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师为认知症长者提供健康服务,护士为长者评估“医疗+护理+生活”的需要,统筹长者的照顾计划,监测或开展健康服务。社工主要为认知症长者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认知训练。

中心还积极与当地知名度较高的医院、广州市的优秀社工机构形成合作关系,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10多年养老服务经验的社工督导为认知症服务提供指导及建议,支持中心服务的开展及发展。

益智乐园人力资源图

四、常见问题处理方面

认知症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认知症长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分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日托首月适应期的情绪问题。认知症长者在参与日托服务的首月是关键的适应期。受生活环境转变的影响,在适应期内,认知增长者容易出现焦虑、气愤、害怕、急躁等情绪。经过社工的探索发现,对于处理认知症长者的即时情绪问题,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最为有效,例如邀请认知症长者参与中心其他活动、打理花园、观赏风景,与认知症长者谈论他的家乡/童年/爱好/以往的职业/家庭等。

(二)行为问题。如认知症日托认知症长者不愿意就餐、午休、参与训练等行为。

俗话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改变行为习惯不能急于一时,经过社工探索及实践发现,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同理认知症长者的感受,了解背后的真实需求。其次工作人员需要耐心地“哄”认知症长者,及时鼓励他们微小的变化,给予正向的动力。

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培育发展热情、积极、有耐心、包容性强、身体素质良好的长者义工,为长者义工开展专题的培训,帮助他们认知什么是认知症、如何与认知症长者沟通以及了解每一名认知症长者的详细情况,借助长者义工的力量服务认知症长者。

在开展义工服务初期,社工需留意观察长者义工与认知症长者的互动情况,对于特殊的情况,与长者义工共同探讨下一次的解决方式。对于长期缺失社交的认知症长者来说,有同龄人的陪伴和引导会让他们更加安心和舒适,从而更好地适应在中心接受服务。 

五、照顾着压力方面

(一)认知症长者家属

认知症长者家属承受着经济负担和照顾压力,还可能因为照顾认知症长者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中心为认知症长者家属提供支援服务,帮助家属解读相关的福利政策,正确了解认知症,学习照护技巧,理解认知症长者;疏导家属的情绪压力,给予正向的支持,协助家属重新建构照护的意义。

(二)认知症服务工作人员

当长者被送往益智乐园接受日间照料后,照顾长者的重任从家属身上转移至工作人员身上。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作人员诱发生理紧张,容易将事情灾难化或者情绪焦虑、紧张、愤怒等,在服务认知症长者时,可能会不自觉影响认知症长者情绪和体验感,影响服务效果。

因此,工作人员要学会识别、控制和处理自己的压力。中心应当及时察觉员工情绪压力,多肯定员工的价值和贡献,挖掘其潜能,协助其解决问题,面对和舒缓压力;定期开展团队减压活动,建设一个友爱、和谐、温暖、包容的团队,促进成员彼此支持和成长。

总结

当前绝大多数认知症长者选择居家养老,而家庭却普遍存在对认知症认知不足、照护能力欠缺等问题。如果将认知症长者送往养老院不但要面临高额的收费问题,还无法时常与长者见面,无法实时获悉长者的情况。

认知症长者的照护期限长、任务重、会占用较多的医疗资源,目前医院方面对这一群体开展长期的照护也存在较大的难处。此时,在家庭、养老院、医院之外发展一个专业的照护机构成为必然的趋势。江门市民政局与江门市蓬江区民政局开拓这项创新性、惠民性的民生服务,受惠的认知症长者及家属大力赞扬。

认知症中心日托服务开展以来,不但能帮助缓解家庭的照护压力,更能为认知症长者提供适切的照顾和训练,延缓其认知衰退,提高幸福感、参与感、获得感。

中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远远还不够,例如以下的方面可以继续做得更好:壮大照护队伍,不断邀请期望加入的社会志士,与各方加强紧密的合作,在认知症长者正式入托前与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护理员、社工共同开展照护探讨计划,使得照护计划更加合理、科学、实用,并将该份计划反馈至家属,增强家属的信任感;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与当地政府部门、其他照护机构、学术专家加强沟通,推动照护模式创新发展,形成当地的照护示范点,及时将服务进行沉淀和提炼,并将相关的服务经验进行输送,达到辐射的效果。

新入职社工如何做?

新手主管如何做好社工管理工作?

新任督导如何解惑?

来看看这3本书

社工届畅销书

每个机构团队必备

点击下方小程序

快快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日间照料中心是如何让高龄失智老人露出久违笑容的?
杭州:探索社会工作融入为老服务
今天我们如何养老? 浦东养老服务越来越精细
做康复、陪聊天、有午餐……莘庄人家门口的“日托”很暖心
社区居家养老要干好,资源整合不能少!(2个案例看别人是咋整合的)
2018广东养老院服务质量万里行之优秀养老院巡礼第十九篇|云浮打造“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