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工站如何介入“困境儿童”群体服务?(案例版) | 社工课
userphoto

2022.11.20 广东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曲润雨

    单位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社工站

一、案例背景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共有低保人员140名,其中低保家庭中的困境儿童共26名,根据街道提供的有关低保和困境儿童的材料可知,他们大都经济情况较差,家庭成员或儿童自身患有疾病、残疾等,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负向影响,包括意外事故、突发疾病等变故,深陷困境,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家庭成员的支持有限,除父母外,能提供帮助的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不管是经济条件、物质资源,还是学习资源、社会互动与参与机会等都较为缺乏。

中韩街道社工站建成运营以来,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两大服务领域,结合中韩街道对社工站的服务要求以及承接机构自身优势和发展运营目标,将困境儿童纳入社工站本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优先服务对象。

为了更好地服务困境儿童,社工站以“儿童梦工厂”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为载体,以入户调研与建档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困境儿童的家庭构成、生活现状、社会支持系统、现实问题与需求等多方面信息,形成基础档案,为后期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以调研和走访为基础,深入了解中韩街道辖区内的困境儿童,评估和分析他们的需求及问题,并针对困境儿童社会参与程度低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同时链接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等资源,联动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服务力量,重建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调研,调研人数不少于150人(含低保人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等),完成26份困境儿童调查评估表,以“一人一档”的形式,为每名儿童建立详细的服务档案。

2.至少开展3次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每次服务困境儿童人数不少于15人。

3.至少开展1个困境儿童小组工作,组员不少于16人,出席率不低于90%,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

4.为5名困境儿童提供个案工作服务。

5.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建立困境儿童群体联系,至少建立3个沟通渠道,并保持联络。

三、理论依据

(一)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必要的帮助,促进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困境儿童由于自身或家庭原因,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经济情况较差,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少,社工站通过发挥“五社联动”工作机制,链接政府服务资源、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社区资源、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可以协助困境儿童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

(二)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在困境儿童服务过程中,社工以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开展了面向困境儿童的社区活动、个案和小组工作。

在小组工作方面,社工主要作为教育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促进案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往。

在个案工作方面,社工则主要作为“知心人”和朋友与案主深入交流。在社区活动中,社会互动理论的应用由浅入深,表现为参与互动的主体不断增多,互动的内容不断丰富。

社工从案主生活圈的“局外人”,到与案主建立起信任与联络关系,走近案主生活。再到社工成为案主与其他社会群体沟通的桥梁,引导案主与社会成员的正向互动,转变为互动交流的参与者和发起者,逐渐扩展案主的社交面。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以入户调研为基础,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社工站在推动困境儿童服务工作时,坚持以入户调研与访谈为基础,依托调研评估表,通过家庭探访、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等形式,从多个角度掌握困境儿童相关信息,从微观到中观不同层面分析儿童目前存在的现实需求,面临的生活困难及原因等。

调研过程中,社工运用社会互动理论与困境儿童及家庭建立关系,引导他们表达抒发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真实地描述和展露自己的生活状态、成员互动情况等。

在沟通与交往过程中,社工进行主客观分析,整合来自困境儿童个人、家庭成员、亲友邻里、社区工作者等多元调研对象的反应和诉求,进行综合性评估,为后期精准化、精细化的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多次深入的探访与交往,及时与困境儿童家庭保持联系,建立专业服务关系,为每名儿童建立了详细的服务档案和服务台账。

(二)以案主需求为导向,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通过入户调研与结果分析,街道辖区内大部分困境儿童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他们受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身体健康情况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的机会较少,在“一年内你的外出地点?”“你平时的课外活动?”等问题的回答上,87%以上的困境儿童都表示没有去过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大型公共文化场所,70%以上的儿童表示自己的课余生活主要在家学习或娱乐,参与社区活动、上辅导班的比率只有10%。

但通过访谈,社工发现困境儿童有参与社会实践甚至是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但受到监护人的干预,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监护人考虑的通常是安全隐患、学习成绩等因素,有时会忽视孩子自身的想法。

社工站遵循服务对象优先和案主自决原则,以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参与需求为导向,结合案主家庭成员的建议和期望,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社区文化和成长陪伴等活动,设计外出游览研学、团队拓展游戏、志愿者陪伴等活动内容,吸引和鼓励服务对象参与。

运用社会互动理论,促进困境儿童之间,儿童家庭之间,儿童与家庭成员、志愿者及社工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让活动参与者在社工站提供的沟通与社交平台之上,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与更多的社会成员发生互动,认识和结交新朋友,学习和掌握社会交往技巧,促进彼此间的倾诉与聆听,实现联络与沟通。

针对困境儿童父母的监护能力、亲职教育效能感较低、个人困境儿童休学在家缺乏社交机会、儿童心理存在轻微问题和认知偏差等特殊问题,评估分析出困境儿童家庭支持、个人成长陪伴等个性化需求,运用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的方法,推进服务“精准化、精细化”。

(三)以资源整合为保障,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在困境儿童的服务过程中,社工站以综合性平台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链接整合,服务力量联动的作用。先后链接到12家政府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4个困境儿童服务项目,物资和资金折合一万余元。

同时,在22个社区建立困境儿童支持团队,由社区书记、儿童主任、工作者和社区骨干等组成,积极挖掘社区本土力量和资源,并与中韩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各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邻里中心、未保中心等联建、联办,共同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强化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针对个别儿童的特殊需求,联动了35名志愿者,提供儿童成长陪伴服务,定期进行家庭探访,丰富和强化困境儿童的社会互动网络和支持系统。

链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和崂山民政局相关项目,为1名应激障碍儿童提供个案工作转介服务,该儿童在社工和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适应了学龄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过渡,勇敢走出家门,顺利走进幼儿园,结交了新的伙伴。

同时,社工站积极链接妇联、工会等资源,开展有关婚姻家庭教育活动,提高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和意识,帮助困境儿童建立有力的家庭支持网络。

社工站从困境儿童的内外部支持网络切入,运用个案、小组工作和社区活动,对内协助儿童建立自身的心理支持、家庭成员间的支持网络,对外帮助儿童建立同辈群体支持、社区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作用,助力儿童逆境中的成长。

五、服务成效评估

(一)基础工作

社工站共开展了29次入户调研与走访,41次电话回访与跟踪,调研人数83人,其中困境儿童26名,成年低保人员57名,形成了26份困境儿童调查评估表,以“一人一档”的形式,建立了26份困境儿童服务档案。

(二)个案工作

开展了流动困难儿童个案介入、应激障碍儿童个案介入和休学儿童个案介入3个个案工作,直接服务了3名困境儿童,提供家庭探访、线上服务12次,通过服务1名儿童顺利进入幼儿园,建立起自己的同辈支持。

(三)小组工作

以提高父母效能感和亲职教育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困境儿童“童心同梦”亲子成长小组,开展4次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服务12组家庭,服务96人次。

(四)社区活动

1.社工站开展了3次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分别是“让我走进你心里”困境儿童调研活动,“助困助梦,童赴未来”社会实践活动和“与祖国'益童’成长”社区活动。

2.服务困境儿童26名,服务65人次,每次活动出席率100%。

3.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工以促进困境儿童的社会互动与交往为重点,实现多元主体的沟通与互动。

在与社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同龄人等社会不同成员的交往过程中,社工通过引导儿童分组分团队、彼此分享和讨论,帮助儿童掌握“倾听”“有信心”“勇敢说出来”“自我介绍”4种社交技巧。

4.活动结束后,社工建微信群邀请困境儿童及家长加入,建立了2个微信联络群。

六、经验与反思

(一)实践经验

1.探索社工站本土融合性发展

社工站与街道和社区是密不可分、骨肉相连的,只有街道和社区作为整体骨骼和骨架,社工站才能发挥附着性和粘连性,提供有温度、有热度的服务。

在困境儿童服务过程中,社工站积极与街道和社区做好联络与对接,在街道和社区的带领和帮助下推动工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同时,社工站成立困境儿童支持团队,建立起各个社区的联系人台账和服务资源库,将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等吸纳进服务“储备军”,后期开展其他工作就变得十分舒畅。

2.建立社工站的内外部支持网络

社工站作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困境儿童服务中,积极发挥了资源链接与整合,服务力量联动的作用,建立起服务困境儿童的内外部支持网络。

内部支持由2名专业督导、2名全职社工和3名在机构实习的社工专业研究生组成,主要提供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支撑,发挥专业优势。

外部支持由街道社会事务办、各社区工作者、社区骨干、居民代表、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等组成,他们主要作用是弥补社工站实务力量不足的作用,社区本土支持网络主要用于打通困境儿童服务的“末梢神经”,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等则保障服务提供的持续性和高质量。

3.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社工站介入困境儿童服务,开展社区活动,运用了社会互动理论,在理论应用时,注重多元互动,以社工为互动中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困境儿童及家庭、社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多主体的参与、沟通和交往,推动了困境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同时以社区活动为契机,培养儿童的社交沟通等技巧,建立困境儿童的成长陪伴志愿者支持网络和社区联络,重建社会互动网络。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二)专业反思

1.避免“先入为主”思维

对于困境儿童群体,有许多“标签”和刻板印象,往往认为该群体是脆弱无助的、封闭内向的等等,但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社工发现该群体也是有“潜力”和能量的,在活动中,他们并没有社工所想的那么内向和拘谨,因此社工应根据街道困境儿童现实情况、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设计相应的服务内容,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深入挖掘群体的潜在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而不是局限于表面的生理安全、物质经济等基本生活问题。

2.社工个人专业成长

社工在实务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下一次的实践中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在每一个阶段,要学习和积累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如在调研活动中,掌握沟通、访谈、引导等技巧,在调研开始前,充分做好准备,包括熟知本次访谈的目标、问卷设置、列出访谈提纲和大致类别、练习话术等,访谈过程中,以目标为主线,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引导对话,运用社工专业知识、伦理、技巧等,获取有效信息。

访谈结束后,总结本次访谈的理论、技巧应用情况、基本信息和深度信息的获取情况,思考和挖掘潜在的个案、小组服务对象。

以调研活动为例,总结出每次开展社区活动的步骤,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应用与实践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反思,形成一套完整的用于困境儿童的社区活动服务方法和流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困境儿童关注日|四位一体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精准救助困境儿童
灌云县阳光社会工作事务所“海生草”关爱困境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申报书
疫情之下社工站如何深度嵌入社区工作的思考
【乐益行·钦州】学习之旅,用心分享系列四
流动的乐乐箱 你爱了吗~
“蔚阳”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支持项目志愿者培训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