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社联动”助力社区环境治理——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玫瑰里社区实践案例 | 社工课
userphoto

2023.08.07 广东

关注

来源 | “绿益计划”绿色社会工作论坛


摘要

2021年以来,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青岛市城阳区万科玫瑰里小区发挥社工在资源联动、社区治理方面的软优势,融合社区就地堆肥利用的硬技术,通过激活居民主体意识,化解环境治理冲突;构建多元协作机制,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及助力共创分类循环新局面三个步骤,开展垃圾分类堆肥花园循环利用实践。

3年来,累积处理厨余垃圾超过20吨,搭建睦邻生态花园超过300平方米,动员超过85%的社区居民参与,形成了社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机构助力,物业、居民、志愿者、企业等相关方协同,共创社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新局面。

【关键词】五社联动;社区环境治理;绿色循环社区

一、案例背景

青岛于2020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全面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提供了制度保障。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也是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中最基层的工作单元。从垃圾产生的源头破解垃圾分类挑战成为治本之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推动落实的过程中,居民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动力不足,成为困扰社区垃圾分类的难点和堵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新建商品房小区出现邻里关系淡薄、社区认同缺失、环境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社区治理难点。2021年城阳区推动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新建商品房玫瑰里小区居民出现“邻避冲突”,影响了社区稳定。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协同玫瑰里社区党总支和小区物业公司,逐渐形成社区环境治理“五社”联动协作机制。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选址投票为突破口,建立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体意识;将分类循环与社区教育有机融合,走入居民生活日常,激发居民绿色可持续生活追求;将自上而下的推动转化为居民自下而上的自觉参与行动;立足社区搭建社区垃圾分类-低碳堆肥-生态花园居民参与式社区绿色循环体系;以“五社联动”的工作手法推动各方多元协作,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

2021年初玫瑰里社区垃圾分类箱体安置出现“邻避冲突”,影响了社区稳定。作为推动社区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方:社区两委(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社区物业(万科物业)、福泰环保(社区垃圾分类第三方运营公司)、协同发力的作用尚待形成。你我创益社工从解决垃圾分类的“邻避冲突”入手,进行深入调研、系统设计和绿色赋能,构建社区、物业、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等“五社”联动机制,通过“协商投票-赋能堆肥-共建花园”一系列行动,顺势而为搭建起社区为本的厨余垃圾绿色循环体系,促使玫瑰里社区、物业、居民之间紧张对立关系转化为多元合作对话关系,建立社区党建引领社工、物业、居民协作机制,把邻避冲突转换为垃圾分类再生循环利用的协调合作力量。

(一)强化居民主体意识,化解环境治理冲突

在推动社区源头垃圾分类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变量,只有将邻里互动和环境治理等公共议题有机连接,通过智慧而扎实的动员,唤醒居民的主体意识,激活居民参与内生动力;通过“社区参与行动”创造人的责任感、价值感和获得感,在共同行动中构建互信关系,才能构建起可持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1.动员居民参与,强化主体意识

我们深入调研发现“邻避效应”背后的真实原因:不是居民反对垃圾分类,而是反对物业自上而下的强压垃圾分类箱的选址方式。在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垃圾分类箱体位置选址”征求意见表,提供三个位置选择并留下一个空白选址,给居民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社工机构联动社区和物业首次用全体居民投票的方式,倾听居民声音和意见表达。通过连续一周的线上线下多场景居民发动,超过200多户小区居民进行了认真投票选址。不但选出了理想的“垃圾分类箱体”位置,而且通过选址投票建立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治理打下群众基础。让物业在实践中理清自己的职责边界和服务居民的角色。接着,社工动员小区物业、居民志愿者、联合开展集中宣传、入户动员、值守劝导等宣传教育活动,用正向激励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最终,小区不但平稳实现了撤桶并点和定点定时分类投放,而且从未出现垃圾分类箱选址的居民投诉。

2.激活内生动力,培育行动主体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品,从内部打破是生命”。2021年初,垃圾分类箱体进入社区选址,遭遇包括楼组长党员等社区积极分子的集体沉默。我们与社区两委和物业共同讨论,认识到必须从社区内部打破沉默,培育负责任的行动主体。采取了一系列激活社区内生动力的措施:一是招募“红色小楼长”,破冰社区参与。社工联合社区两委和物业共同招募小区20名儿童担当“红色小楼长”,在小区中央广场吹响集结号,进行零废弃宣誓,承诺自己带头践行垃圾分类,并向邻里宣传带动。这一做法激活了社区内部最具成长和带动性的资源儿童。由儿童带家庭,由家庭带邻里,由邻里影响社区,邻里信任的温度让垃圾分类宣传变得柔软,为破解社区内生力量参与难找到突破口。二是培育居民源头分类习惯,营造垃圾分类新时尚氛围。联合物业制定分类积分正向激励机制;联合居委会物业举办零废弃日等社区活动,表彰垃圾分类行动者;多元合作举办二手市集,营造时尚环保生活的社区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居民的主动性。三是激活居民获得绿色生活的动能。组织邻里参与堆肥育苗、环保酵素、废油制皂、旧物改造等系列“绿色生活赋能课堂”,让居民体验垃圾分类环保生活的乐趣,把自上而下的垃圾分类任务,与自下而上的居民绿色健康生活追求有机结合,引导居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绿色生活践行者。

(二)赋能多元主体,共建绿色循环社区

1.赋能相关主体,形成堆肥循环

物业是社区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硬性的分类考核压力与其服务业主的角色产生巨大的反差。如何建立居民看的见、摸得着、可参与的社区堆肥循环场景既能吸引居民持续参与,又能改善居民与物业的硬关系,建立垃圾分类的软协作呢?社区分类厨余和绿化垃圾的就地堆肥利用就像一条绿色联结纽带,不仅可以让居民看见分类处置的价值,还可以减少物业垃圾运送成本,堆肥产物又用于小区生态花园的多方共建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形成基于垃圾分类绿色循环的居民物业软协作。

青岛你我创益社工从2018年开始探索社区厨余堆肥资源化利用与社区参与式营造的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2021年成为万科公益基金会和城阳区联合支持的北方/城阳区社区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堆肥培训推广中心的专业指导优势,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动物业在社区落地堆肥:

一是发现社区闲置空间,搭建堆肥设施。发现小区北侧围栏的闲置的空间,捐赠三个社区堆肥木箱,指导物业制作堆肥科普宣传牌和2个金属堆肥箱,形成5个容量达8吨容量的堆肥箱,建立初具规模的“玫瑰里社区厨余堆肥示范站”。营造小区绿色循环宣传氛围和专业堆肥设施。

二是赋能物业在实践中探索堆肥科学管理路径。培训物业绿化团队识别可以用于堆肥的有机废弃物:分类厨余和落叶木屑,用三明治的方式分层堆肥;建立堆肥管理操作流程:每天早上9点对接分类箱站厨余垃圾,实现即分即堆;配置测温计,让师傅们看见堆体的温度,增强堆肥信心。

三是链接堆肥管理平台,奠定科学基础。用“社区堆肥小程序”同步监测堆体温度等关键信息,实现科学社区堆肥管理,保障社区堆肥质量。据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堆肥有机质检测报告,20项单项评价全部合格。其中有机质含量达91.84%(标准:≥30%),为社区堆肥奠定了科学基础。堆肥成功实现70%的减量化,获得了30%有机质。

四是深耕落叶堆肥,实现秋冬落叶零外运。厨余堆肥的成功激发了物业的探究信心,当2022秋冬落叶高产季节来临,我们指导物业进行高比例落叶与腐熟堆肥的结合堆肥探索,首次实现小区落叶零外运。

总之,从经济效益层面,减少13立方外运成本,节省了买肥的资金,实现循环经济;从环境效益层面,实现源头零废弃,减少外运和末端处理垃圾总量,又让有机质回归土地,实现绿色循环;更重要的是社区治理层面,与参加社区垃圾分类深度关注社区环境的居民建立了彼此看见的联结与协作。

2.共建堆肥花园,共享美丽环境

当社区厨余落叶通过堆肥积累出成堆的“黑金土”的时候,社区两委、物业、居民志愿者等各方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共建堆肥花园。我们看到这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各方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好机会。发挥使能者的作用,顺势而为积极策划,逐步建成象征着睦邻友好、环境友好、儿童友好的“三好花园””,使得原本被踩踏斑秃的12号楼和15号楼空地,一天天变得热闹美丽起来。2022年端午,物业维修巧匠们搭建起6+1堆肥循环花园,绿化堆肥师傅用堆肥让建筑土变得丰厚,6栋楼里的种植爱好者们纷纷出来献花种草,渐渐组成了左邻右舍“睦邻农耕队”,“分类投放—低碳堆肥—生态花园”低碳循环闭环形成了。假期来临,社区环境设计志愿者带着“红色小楼长”,把废弃的轮胎、马桶和种植容器,重新幻彩和设计,赋予废弃物新的生命;冬去春来,郁金香盛开,我们组织儿童进行“美美与共社区花园”写生绘画比赛,各个家庭投票选美,吸引居民共同关心社区公共空间的变化;看上去不大的“三好堆肥花园”就这样联结了社区、物业和居民,让分类的厨余和园林废弃物通过自然友好的方式转换成有机土回到土地,滋养众生万物;让城市社区的儿童透过参与看到分类堆肥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让居民见证厨余变堆肥的奇妙变化,改变了对垃圾的负面形象,吸引了居民主动参与花园的建设。堆肥花园的建成,减少了厨余运输至末端处理厂的经济投入、碳排放和污染,改善社区生态环境,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共享到社区美丽环境。

(三)构建多元协作机制,打造治理共同体

可持续的社区环境治理是一个需要多元合作的系统性公共事务。社区处于垃圾分类环境治理链条中的最底端和最核心的位置,需要依靠党建引领、多元协同、能力加持、居民参与、内外部力量协同发挥作用,形成治理共同体,才能实现社区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1.社区关系破冰,睦邻联结行动

玫瑰里小区“红色小楼长”不仅是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更是邻里情感的联结者,还是新型邻里关系的创造者。引导和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可以极大推动商品房小区的邻里关系,推动睦邻关系形成社区共同行动。2021年端午,我们与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共同发起了“一勺米,邻里情”活动。首先,发动红色小楼长4人一组组成“一勺米,邻里情”的劝捐团,给每个劝捐团配置宣传牌、绶带、米袋、记录本。任务:敲门+介绍+劝捐。领到任务的劝捐团,认真分工合作,忐忑地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邻居们惊喜地收获“小楼长”们的善意,勾起对传统“百家米”的共同回忆,唤醒了久违的邻里情;家长们看到小楼长们的担当和团队配合,欣然参与其中,当起了随团志愿摄影师和传播官。刚刚进楼的“几个人”,出来的时候倍增“一群人”;巧手妈妈们把捐来的百家米包成粽子,又回馈给居民.....就这样“一勺米,邻里情”打破了只有少数人参加的局面,深度卷入儿童、家庭和邻居,覆盖了80%以上的邻里家庭。“爱出者爱返”,每个参与家庭都成为捐赠者同时也是获益者,邻里参与公共事务的坚冰被融化。2022端午节玫瑰里“一勺米,邻里情”继续,在红色小楼长一捐一馈的行动中,重塑了睦邻支持关系,成为玫瑰里小区的睦邻名片。社区、物业、居民看见彼此的支持和关怀,更加愿意支持社区睦邻活动,邻里关系悄然变得更有温度和韧性。

2.多元主体参与,推进协商共治

当垃圾分类箱体进入社区,定时定点投放运行机制开始的时候,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方出现了三个,我们从优势视角观察其各有优势:社区两委拥有社区党建引领资源动员和协调能力,有党员、网格员、楼组长、志愿者等嵌入社区内部的工作网络。物业服务企业是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承担很具体的垃圾分类率、环境保洁责任,有公共区域环境绿化楼道保洁等服务队伍,与居民关系较为熟悉。垃圾分类第三方运营公司管理着小区垃圾分类厢房和垃圾分类指导员,承担提升垃圾分类率任务,是一份积极的专业力量,但短时间难以建立起与参与垃圾分类社区居民的关联感。面对社区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的转折点,首先明确多元主体之间的角色责任。社区党委牵头用协商的方式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案;物业通过业主民主投票的方式尊重业主意见;社工机构积极培育和动员可持续的社区内生力量;帮助垃圾分类箱房的分类指导员,积极建立与居民的互动关系和粘度。让社区、物业、垃圾分类服务企业、居民以及社工机构、社工等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多方利益主体互相协商共治,合理化解冲突走向协作共治。随着各方的协作推进,参加垃圾分类的居民多了起来,干净整洁的垃圾厢房也变成社区居民爱去聚会议事的公共空间;通过内外部资源的调整协作,各利益相关方合力形成可持续环境治理的生态圈。

3.打造睦邻空间,促进协作共赢

社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公共交往,建立社区归属感及认同感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推动社区党组织、物业、居民协同共建公共环境的过程中,发现了玫瑰里小区门口闲置了6年之久的空间。提出了由玫瑰里社区提供房屋使用权和空调、物业提供两层间隔和简装、社工机构提供组织运营的社区“睦邻之家”方案。社区、物业和社工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进行协作共建,多年的闲置空间被激活了。2022年端午节前夕,以促进居民参与共治为目标的微型“睦邻之家”诞生了。小小的睦邻之家半数物件来自居民捐赠,形成了良性的睦邻互动生态。睦邻节庆活动筹备会、志愿者茶话会、环保手作工坊、“红色小楼长”、“睦邻妈妈团”、“睦邻农耕小组”等绿色赋能活动,均以共商共议的方式在此发起或展开,大大提升了社区组织、居民志愿者和业主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协作共赢的意识在这里不断升华。小空间运营揭示大道理。社工机构发挥粘合剂的作用,积极寻找社区物理空间和政策空间,先找缝,再搭桥,进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协作网络,为撬动联结社区资源,共同解决社区环境问题提供彼此支持,逐渐扩大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格局。

三、取得的成效

成效一: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被动的垃圾分类转化为主动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提升到85%。2023年4月,玫瑰里小区获评首批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称号。

成效二:建立社区堆肥循环链条。从2021年6月至今,小区已累计完成20吨厨余垃圾15立方的落叶转化为资源,实现就地变废为宝汇碳于土,生生不息的睦邻堆肥花园建立起来了。呈现了良好的环境生态效应。

成效三:搭建社区环境共建载体。共建堆肥花园连接了积极的分类居民、垃圾分类指导员、物业堆肥管理员、培育了红色小楼长、睦邻妈妈团、睦邻农耕团等关心社区公共环境的居民小组;自下而上地夯实居民参与和相互联结的社区基础。

成效四:形成五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玫瑰里社区以构建绿色循环和邻里情感为基础的正向引导模式,带来了各方联动关系的积极变化。社区两委向你我社工开放资源,透过垃圾分类绿色循环载体,建构多方协作共治格局。

成效五:基于社区实践,提出政策建议。通过相关渠道,提出青岛市政协0130号《关于开展社区厨余堆肥建设“无废城市”提案》。将社区堆肥模式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体系,遵循绿色低碳优先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扶持发展社区厨余堆肥利用模式。以此促进基层社区以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种植利用-环境改造为抓手,联合社会组织、社区物业、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形成五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社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环境共建共治。

四、模式总结

1.激发社区发展新动力

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过程中,坚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以更少的行政力量,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为青岛你我创益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治理提供了空间和保障。社工机构通过培育社区内生力量,提升居民参与协商共治能力。专业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形成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相融合的“自治共治”机制,聚焦社区公共环境议题,通过开展各类社区公共活动,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2.搭建社区营造新平台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一张温暖和睦的邻里关系网,既是保证社区稳定的“安全网”,也是深化社区治理的“助推器”。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和人居环境分别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及改善居民邻里关系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表现。针对社区人际关系疏离和社区环境治理的“堵点”和挑战,你我创益社工协调各方资源,将构建睦邻关系与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相融合,在融合中共同营造有温度的社区环境,满足社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外在需求,共同搭建睦邻友好、人人参与的社区营造新平台。

3.形成社区共治新模式

基层社区以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种植利用-环境改造为抓手,社区党组织牵头、社会工作者支撑、社区自组织助力、居民志愿者参与、物业及社会公益资源支持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社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环境共建共治,形成“五社联动”的社区共治新模式。专业社会组织及时总结相关模式和经验,形成不同形式的报道、报告及案例,通过相关媒体、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渠道进行传播,对行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形成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垃圾分类”牵手“邻里情” 玫瑰里社区“一家亲”元宵节活动很温暖
大学生社工成社区矛盾调解高手
睦邻节玩嗨 邻里情更深
今天你“拎得清”吗?
速递 | 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萧山区社区治理工作十法来啦
“小区有家的样子”,益博社工感染肺炎社区小区服务素描|益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