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新中:另一个姚筱舟


另一个姚筱舟

刘新中


认识姚筱舟那年,他47岁,这个年龄,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岁月,但那时候,他在我的眼中,黑瘦,干枯,整个一个小老头模样。那是1980年,铜川开一个文艺创作方面的会议,我和他都是参会者。报道时,他在我前面,负责会议的剧作家陆炳寰先生认识他,也认识我,分别给我们打了招呼,然后向我介绍,这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作者。那一刻,我才知道,这首大名鼎鼎的歌曲竟产生于铜川。和姚筱舟握手的时候,他谦恭的笑着,腰甚至有几分弯曲,刚从焦坪煤矿来,身上还有烟尘。《唱支山歌给党听》名扬四海,高大且又几分宏远,望着眼前这个卑微的小老头,我竟然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那次会议在铜川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招待所,一个房子十几张床,铺挨铺。铜川市区的参会者不安排住宿,住下的全部是来自铜川郊区乡镇以及煤矿的业余作者。大家人不亲行亲,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一见如故,晚饭后,三三两两,相互蹿腾,聊天的,交流创作状况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那几年的铜川文艺创作会,动不动还请刚刚崭露头角的省上名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和谷、子页、商子雍等人来指导。那一次,是请的散文家李佩芝,诗人葛佳映,闻频,许多人还相约去拜访他们。只有姚筱舟坐在自己的铺上,拿了本书,说专心致志,又心不在焉,有一眼没一眼的,似乎存了心事,我依照工矿企业的习惯,叫他“姚师”,约他出去转一转,他浅浅一笑,摆了摆手,头又扎到了书上。
至此,我算是和姚筱舟认识了。

此后不久,又开会,我和姚筱舟一见面就握手,仿佛多年的朋友,话突然开始多了起来。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他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不像有些人,说起自己的作品就眉飞色舞,他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淡定,说来说去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秃子沾了月亮的光,他沾了雷锋的便宜。

那次会上,发生了两件事,让我觉得本以为熟悉的姚筱舟突然有些琢磨不透了。

undefined

一件事是成立文学组织的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年代,伴随着文学大潮遽起,各大学甚至中学文学社团纷纷成立,如星星之火燎原;许多企业的文学爱好者也有了自己的文学活动小组一类的组织。后来,单位的界墙已经无法容纳大家对文学的无限响往,许多人就跨出了这道界墙。铜川当然也不例外,文学爱好者纷纷相互寻找、切磋,交流。这次会上,不约而同,大家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成立一个全市性的文学组织,一块来干文学这件事儿。说老实话,那时,作家协会一类是不敢想的,全省除了省会西安,各地市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作家、作家协会在我们的心目中很高大、很神圣,觉得它像天上的太阳,遥远而不可及。黄卫平、钟平我们几个人年轻人商量后,觉得这次是个机会,一是会上人多,集中,不用另外召集;二是大家热情高,肯定会一呼百应。那时也没有向谁申请或者求得批准这个概念,想得很简单,只觉的就像沙龙一样,有人牵头就行,名字就叫“铜川市文学爱好者协会”。我们把牵头人瞄向了姚筱舟。觉得姚筱舟有威望,有影响,他在会上发言,说要再次焕发创作热情云云,于是,几个人一块找了姚筱舟。本来觉得这是个水到渠成的事,谁知,姚筱舟不容分说地拒绝了。

姚晓舟很严肃,手坚决的摆动,头也使劲的摇,说这是个大好事,他肯定是支持的。但他不宜牵头,一是年龄大了,由年轻人来干合适;二是他家居焦坪,离市区远,干什么不方便。(1984年姚晓舟才调入位于红旗街的铜川矿工报社)。
此事是理由也不是理由,大家都有些犯嘀咕,但无论如何,由于姚筱舟的不介入,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件事是一个业余作者说青年路有个基督教堂,定期做礼拜,发生过许多故事,他听过,也去过,觉得很有意思,刚好今天是做礼拜的日子,谁想看一块去看看。作家要深入生活,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大家吆三喝四前往。本来,觉得这事姚筱舟不会参与,没人叫他,谁知,他不声不响的跟在了大家的后面。

undefined

去教堂的全过程,姚筱舟抿着嘴几乎无话,但却角角落落不漏,像是参观学习,一副认真的样子。
那位业余作者也是热烈倡议成立“铜川文学爱好者协会”的积极者,第二天,大家热烈的讨论教堂的事情,姚筱舟一言不发,这位业余作者悄悄附在我耳边说,姚老师有点怪。
后来,和姚筱舟一同开过若干回会,甚至1983年,我借调《铜川文艺》帮忙,和作家朱文杰、封筱梅到焦坪煤矿,还去过姚筱舟家里,但始终觉得交往泛泛。姚筱舟一直是那副模样,谦恭、客气,让人远不得,近不得。

真正和姚筱舟熟悉,渐次了解、理解,则是铜川市文联成立以后。
铜川市文联1990年成立,姚筱舟担任了副主席,兼职,工作不变动,也没有什么待遇,就是一个名分。但在姚筱舟个人命运的际遇上,则是一件大事。
这件事是时任市委书记的潘连生提议的。
铜川文联成立,先筹备,推选代表,铜川矿务局三个代表名额,没有姚筱舟。市委常委会讨论文联领导班子组成时,刚到铜川工作不久的潘连生提出,文联领导班子里应该有个在文艺界里影响比较大的,铜川有个《唱支山歌给党听》,全国知名,歌词作者可以也应该在文联班子里挂一个名,那是一面旗帜。于是,姚筱舟就成了文代会的正式代表,继而,成为副主席候选人。
我参与了铜川文联成立的筹备工作,并且,在文联成立后,和《铜川文艺》一道,划归文联,成了文联的工作人员。
刚成立的文联人很少,我身兼几职,既做刊物的编辑工作,还做组联工作。这样,和姚筱舟的联系就多了起来。

我和姚筱舟同时被任命为《铜川文艺》的副主编,时常和他交流刊物稿子的事;他是副主席,文联有些文件、材料,也常常通过我的手转给他,有一阵子,我成了他办公室的常客。
姚筱舟这时慢慢显露出他性格的另一面,和几年前的姚筱舟判若两人。

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有时会说起他的出身,家庭有国民党的背景,很多年抬不起头,“文革”中甚至有人不怀好意问他唱支山歌给哪个党听;他会自觉不自觉地讲,时不时还来几句国骂。说有些人就像“文革”中的造反派。这时的姚筱舟,不再唯唯诺诺,说话有了嗓门,有时还会拍一下桌子。不久,姚筱舟因病住了一次院,我和几个人去看他,谁多了一句嘴,姚筱舟一下发了火,脸涨的通红,骂了一句,有些人就是王八蛋。

1992年,铜川市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赴延安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活动,姚筱舟也去了,我和姚小舟住一个房子。一天晚上,姚晓舟主动说起了当年不愿意牵头组织文学协会之事。姚小舟说,“文革”前他和附近的文学爱好者也经常联系,相互交流,焦坪煤矿就在宜君县地界上,他和著名的民间文艺家王世雄就是那时认识的。“文革”中他被批的七荤八素,其中一条罪状就是他们的文学交流活动是搞“反革命小集团”。为此,他存有阴影,一直到八十年代还心有余悸。那一刻,姚筱舟跳下床,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老弟,你是不知道,矿上整人有多狠,煤矿黑,有些人更黑,那些年,对我来讲,就是一场噩梦呀。

1996年,铜川市文联换届,姚筱舟不再担任副主席,其时,他已从单位退休三年,我有时在街上碰见他,仿佛岁月在他身上不曾流失,依旧是多年前的那副模样,黑瘦、干枯,只不过,脸上的气色倒是愈发好了。他会拉着我的手,在街头啰嗦半天,从文艺圈说到其它行业,从熟人朋友说到市场物价。最后,免不了说到他曾经的单位,然后,像说不相干的人一样,远距离的评价两句。

后来,我到了西安工作,和他联系渐稀。最后一次见他,是2019年铜川矿务局铜煤历史文化征文创作表彰会上,晚饭,东道主酒宴招待大家,我和他碰了杯,本来想饭后聊一聊,想他年龄大了,需要好好休息,遂作罢。第二天,会议结束,和他再见,却是一群人围着他照相,只能远远摆了摆手。
若干年来,写姚筱舟的文章很多,有些,还给了他些光环。但在我的心目中,姚筱舟终于不变的就是那个模样,不高也不大,普普通通,说话慢条斯理,偶尔也显露喜怒哀乐。
也许,他就是平凡的邻家老哥或者大叔。

刘新中
刘新中,祖籍河南郑州,1954年1月3日生于陕西铜川;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曾任铜川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铜川文艺常务副主编、陕西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办公室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在《诗刊》《星星》《光明日报》《散文》《文学家》《中国诗学通讯》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1000余首,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五百余篇。出版各类著作十四部。作品被收入《陕西诗人四十家》《世界华人诗萃——悉尼世界诗人大会作品专号》《陕西二十二诗人作品展》等二十余种选本(刊)。先后获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颁发的二十余项创作奖励。
2000年获陕西省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01年铜川作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特授“铜川文学特别贡献奖”。

来源: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和谷:电影《柳青》的美学品格/文化艺术报/华商文化/澎湃/腾讯/网易

渭南市作协副主席野水、西安烛光影视导演张铖頔到访黄堡

河北卫视编导刘青晓一行到访铜川焦坪煤矿和黄堡南凹

一位老人对铜川市歌的建议,高见!

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阎良区作协主席冉学东一行到访黄堡书院

《延河》5期/和谷长篇新作:寻找雷锋的蕉萍(节选)

母亲节 | 和谷/老母亲的板数

母亲节 | 孙阳/我的母亲

舞剧《孟姜女》主角演绎藏舞,优美!

杨改朝:南凹故土

陈忠实自叙:我的文学生涯

铜川杏树坪随想/牧石

和谷:静虚村人

区区津贴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一行到铜川调研

1980年的信札/和谷

今日西安晚报:你们两个半土不洋的小伙子,要看什么诗?

和谷《石槽记》西安晚报2021年4月10日悦读周刊

和谷:雷锋与蕉萍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蕉萍纪念会在铜川黄堡书院举办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铜川文艺》/ 刘新中
一路走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作者、铜川矿工诗人姚筱舟老师离世,感谢您留下的永恒经典
唱支山歌给党听,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陕西省铜川市
深入探触广阔岭南大地和历史深处
铜川博物馆陈炉石主题展 | 以文化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