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区区百字把太极拳讲清楚了

任何领域,都有一个探索方向,这个方向在最初可能只是一种设想,后来慢慢就会完善成理论体系。

太极拳的方向(设想)是什么?理论体系又是什么呢?

先说方向。

如果让路人用几个关键词去描述太极拳在武术方面的特点,张口就来的无非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等。

而这种印象,多数又来自影视剧、小说的刻画。现实中,实属罕见。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是大吃小、强胜弱、刚制柔、千斤压四两。甚至大多数“太极推手”比赛,也都是力大打力小。冠军个个高大威猛,他们能赢,不是因为太极功夫多好,而是没有碰上力气更大的对手。这离“印象”相去甚远。照理,反过来搞,才能冠之以“太极”二字。

所以张口就来的那几个词汇所代表的,准确讲不是太极拳在武术方面的特点,而是太极拳的练习方向和期待效果——哪怕现实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达到那种境界,也不影响这一设想的存在。

但有时候,设想和幻想仅一线之隔。就看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去讨论。设想设想,是有假设条件的。条件扩大化,设想就变幻想。这一点,太极拳也不会例外。

再说理论体系。

太极拳的理论体系,顾名思义,就是从太极(哲学)而来。太极强调阴阳一体、彼此转化的道理。清代(也有证据表明是明代)王宗岳所写的《太极拳论》,对太极拳理论体系做了最通俗易懂的诠释。原文摘抄如下:

①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②动之则分,静之则合。③无过不及,随曲就伸。④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⑤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⑥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⑦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⑧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太极拳论》第一段

①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②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③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④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⑤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⑥人不知我,我独知人。⑦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论》第二段

①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②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③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太极拳论》第三段

①立如平准,活似车轮。②偏沉则随,双重则滞。③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太极拳论》第四段

①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②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论》第五段

①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②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③是为论。

《太极拳论》第六段

这篇经典之作,在我看来,已经把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怎么用、太极拳常见误解等重要内容,都讲清楚了。借用原文最后那句话,“学者不可不详辨焉”——今后一起探讨。

读后有感,欢迎 留言 👇

志同道合,敬请 关注 👇
支持鼓励,赞 或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玄机4:无极、动静、阴阳
太极拳棚劲的产生与太极阴阳理论的关系
拳道解缚(69)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问题,终于有人可以讲清楚了
听师父说太极拳的分字诀,居然连意与气都要分开
太极拳的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