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述:​越了解星星的孩子,这种期待越强烈

文/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20级本科生 文湘婷

指导老师/胡岑岑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孤独症)日。人们都亲切的称自闭症孩子为“星星的孩子”,但实际上,不只有自闭症,每一个心智障碍儿童都是“星星的孩子”,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关注。

2018年9月,刚进入大学的赵欢(化名)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的爱心部主要对接了两个活动——“夕阳再晨”和“融爱融乐”。前者主要针对老年群体的陪伴,后者则是针对心智障碍者的志愿活动。赵欢就是“融爱融乐”的老熟人。

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她对心智障碍者的了解逐渐加深。于是,她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写下了所感所思,以及想对星星孩子说的话。

图源 中国新闻网|世界自闭症日主题插画)


“我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电影《海洋天堂》”

电影里文章饰演的自闭症患者大福,孤僻、自闭,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但却不善表达。

但当我真正的接触到他们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片面了。我接触的孩子里不单单只有自闭症这一种,心智障碍的孩子情况多种多样,还有脑瘫、双向情感障碍、唐氏综合征和发育迟缓等等。

自闭症这一类的孩子的确会更像“大福”。他们很少愿意与志愿者交流,大部分时候会独自坐在一边,不参与活动。

有一次碰见一个男孩,由于过度肥胖而无法辨认出年纪。他的妈妈在一旁开会,他就坚持与妈妈坐在一起,任志愿者怎样呼唤都拒绝上前。即使在妈妈的陪伴下走入活动区,他也仍旧远离人群,坐在一个环形沙发上,手指无规律地在沙发靠背上拍打着,眼神飘忽不定,嘴里小声哼着《小草》里的几句歌词,“没有花儿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而他的妈妈则在一旁默默抚泪。

但除却一些自闭症的孩子,部分心智障碍孩子的表达欲比起常人甚至更加旺盛。小琪(化名)来自北京,是一名发育迟缓的小女孩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上来就跟所有志愿者打招呼,见到女生就说“这位姐姐,您长得可真漂亮,我可真喜欢您”,并且还会有声有色地和我们讲述她新看的电影和动画片。


缓冲带:

如何与家人之外的世界交流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对于心智障碍的孩子来说,如何与家人之外的世界交流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在帮助心智障碍者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志愿者相当于一个缓冲带。

2019年11月的时候,我们在学校组织了一次生日会,邀请一些在11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进到我们学校来参加一次集体的生日会,希望借此帮助他们熟悉外部世界。

我们在生日会上设置了许多活动,目的是为了鼓舞他们互相交流。生日会结束不久,我们就收到了一封意外的信。

来信人是上次参加活动的其中一名孩子的父亲,他在信里非常真诚地感谢我们,说:“我们家孩子之前从来不跟家人之外的人交流,更不可能在这么多人面前做自我介绍。这是她第一次在家庭之外的地方说那么多话。”当我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心中的感动无以言表。我们了解主动和外界交流对于一个心智障碍孩子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孩子点滴进步的弥足珍贵。

其实许多孩子参加的不只我们这一个活动。我有一次遇到一个叫小果(化名)的男孩。他在活动的开始一直在和别人视频,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得知,视频对面的人是另一个活动的志愿者,并经常与小果保持联系。如果说每一个心智障碍孩子都是一个孤单的星球,那么志愿者就是外部星球派来的使者。

也许每个孩子认识的志愿者不尽相同,但所有志愿者的初心都是一致的。能够作为一个心智障碍孩子与外部世界缓冲带,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外部世界,这是也许是志愿者最重要的角色。


第二个老师:

无论情况多么严重,他们都在缓慢发育着

心智障碍的孩子,无论情况多么严重,他们都在缓慢发育着。

发育则意味着两性意识的觉醒。我曾接触过一个正在上高一的男孩,由于恢复良好,他早已停药,并且和普通孩子一样在高中接受教育。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他喜欢加志愿者的微信,尤其是女生。他几乎加遍了所有女志愿者的微信,并且喜欢向女生索要拥抱或者牵手。但负责人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要坚定地拒绝他,告诉他你不想要拥抱和牵手。

虽然心智障碍孩子的发育过程是相对迟缓的,在两性方面比较朦胧,但受到荷尔蒙的影响,他们在一定的年纪还是会天然的想靠近异性。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愿意就应该立刻拒绝他,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以免使他习以为常,养成不好的习惯。

当然,他们被拒绝后也会产生负面情绪。

曾经一名志愿者无意删除了这个男孩的微信,他发现后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删除了所有加过的志愿者的微信。

心智障碍的孩子往往是极其敏感的,他们比常人更能感受到气氛、情绪的变化,因此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的谨慎。

很多人认为,陪伴心智障碍者就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哄着,一切都顺应他们的要求。其实不然,心智障碍孩子本身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就有偏差,志愿者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要及时向他们传递正确的观念,做父母之外的第二个老师。


编者的话:

心智障碍者的未来在哪里?

未来,是每一个心智障碍者家属以及志愿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如何让心智障碍孩子离开父母后独立生存,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数十年间苦苦追寻的答案。就像《海洋天堂》里李连杰饰演的父亲,在得知自己肝癌晚期后,如何告别儿子,成了他日夜挣扎的梦魇。

独立生存的第一步是受教育。

近日,联合国公布了第十五届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主题——全民高质量的融合教育(Inclusive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而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主张在相同的环境中提供特殊的教学方法。让普通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一起学习。)在我国面临着教学质量差、专业人才匮乏、实施标准与规范缺失以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等困境。即使有部分声称建立融合教育的学校,他们的“融合”实质上也是一种狭义的融合。这些学校迫于政策压力招收心智障碍儿童,但仅仅是把心智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一起上课而已,其中的课程设计仍旧以普通儿童为标准,既不能真正照顾到心智障碍儿童还会影响普通孩子。所以在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心智障碍儿童还是会选择特殊教育机构/学校。

相较于能负担得起专业机构,并且能够带孩子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的家庭,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心智障碍儿童被淹没在人潮里。他们生活在经济落后的城市,无法掌握一手的信息和资源,无法负担拥有精英教师和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所需的费用,在家庭经济基础都有问题的时候,如何让他们成长得更好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不甚理想,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水平良莠不齐。

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288所,在校生91.98万人,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人。[1]而这与我国百万的特需儿童相比,还存在很大缺口。如何让适龄的特需儿童接受相应的教育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引用《寂静的孩子》一书中的话:“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条奔腾的瀑布。他们各有一份生命的悲喜和期待。” [2]

对心智障碍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悲喜更甚,期待更大。

要实现这份期待,需要家庭、志愿者、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备注:

[1]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22—03—01 

[2]袁凌著.《寂静的孩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却意外降生在地球,你愿意帮他们长大吗?
为了天空中那一抹蓝色中闪烁的星星
走进自闭症
自闭症: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自星星的孩子!不一样的爱,给不一样的你!
“星星”之爱不孤单,你我携手暖童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